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高效提取萝卜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超临界提取萝卜籽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萃取压力、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萝卜籽油萃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0MPa、温度46℃、CO2流量11kg/h、萃取80min时,萝卜籽油得率达42.8%。超临界提取萝卜籽油得率高,时间短,是一种提取提取萝卜籽油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2.
碱蓬籽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及其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研究了碱蓬籽油的提取工艺,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四因素对碱蓬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25MPa,温度42.5℃,时间3h,CO2流量25kg/h。利用GC/MS分析了碱蓬籽油的组成成分,比较了超临界CO2萃取油样和乙醚萃取油样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3.
牡丹籽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牡丹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牡丹籽油萃取率的3个因素(温度、压力和时间)进行了考察;以萃取率为响应值,以温度、压力和时间3个主要影响因素设计正交实验(L9 33),对提取条件较为温和、对油脂抗氧化性成分破坏较小的超临界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DPPH法和亚铁离子(Fe2 )诱导的过氧化体系法,以油酸和亚油酸为对照,研究了压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两种工艺提取的牡丹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萃取时间对萃取率影响最大,其次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萃取率影响最小;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牡丹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温度35℃、压力30 MPa、时间60 min,牡丹籽油的萃取率为28.86%;牡丹籽油的抗氧化性质与脂溶性抗氧化剂类似;超临界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明显高于压榨油,而经Fe2 诱导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则低于压榨油,说明超临界CO2提取的牡丹籽油品质优于压榨油,建议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高附加值牡丹籽油。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籽油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杨柏崇  李元瑞 《食品科学》2003,24(7):104-108
本文根据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以猕猴桃籽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考察了原料粉碎度、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时间、分离温度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气相色谱分析了猕猴桃籽油的组成,α-亚麻酸含量高达60.71%,根据国家标准方法分析了猕猴桃籽油的品质,证明优于溶剂法提取得到的猕猴桃籽油。  相似文献   

5.
乌桕籽皮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技术,研究了乌桕籽皮油的萃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CO2 流量三因素对乌桕籽皮油萃取率的影响效果。最佳萃取条件确定为:压力40MPa,温度36℃,CO2 流量20L/h,时间1h。利用GC 分析了乌桕籽皮油的成分组成,以期为乌桕籽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苹果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时间作为Box-Behnken设计的变量,利用响应面法分析得到超临界CO2 萃取苹果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 萃取苹果籽油的适宜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41MPa、萃取温度56℃、萃取时间110min、CO2 流量1.8ml/min、物料粉碎度60目,在此条件下,苹果籽油提取率达到24.36%。  相似文献   

7.
以紫苏籽油萃取率为参考,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工艺参数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显著。超临界CO2萃取紫苏籽油的较佳工艺参数是:萃取压力24 MPa,萃取温度41℃,紫苏籽粒度20目,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11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紫苏籽油萃取率达到88.63%。GC-MS分析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的紫苏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1.94%,主要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石榴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超临界CO2对石榴籽中石榴籽油的萃取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粉碎度、装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分离压力和分离温度对石榴籽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石榴籽油的工艺参数是粉碎度40目、装料量200g、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15L/h、分离压力8MPa、分离温度35℃,萃取率23.55%。  相似文献   

9.
以俄罗斯沙棘籽为原料,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沙棘油,本文研究了沙棘籽破碎粒度、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以萃取率为目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油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丹雯  张彬  周武 《食品科学》2003,24(9):108-110
对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量对樟树籽油萃取的影响,在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35kg/h条件下,萃取2h,樟树籽油的萃取率可达94.3%。  相似文献   

11.
微波和超临界CO2萃取杜仲籽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微波萃取和超临界CO2萃取杜仲籽油的正交试验,考察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环己烷为萃取剂,原料粉碎度40目,溶剂与物料质量比值为5.0,微波功率700W,每次微波辐射时间50s,微波累计辐射8次,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为27.07%。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70min、分离温度30℃、CO2流量25~30kg/h,原料粉碎度40目,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27.76%。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油脂得率和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所需时间最短,油脂得率较高;超临界CO2萃取所得杜仲籽油的品质最优,是提取优质杜仲籽油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邓瑞雪  刘振  秦琳琳  王莉  刘雪琴  刘普 《食品科学》2010,31(10):142-145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讨论超临界CO2 萃取牡丹籽油过程中萃取温度、压力、时间及CO2 的流量因素对牡丹籽油脂的萃取率及不饱和萃取液中脂肪酸的含量的影响。并采用GC-MS 技术对油脂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可以萃取牡丹籽中的油脂成分,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5h、二氧化碳流量25kg/h。此时油脂的萃取率为30.7%,萃取液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可达70.81%。  相似文献   

13.
利用响应面法对杜仲翅果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预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杜仲翅果仁油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杜仲翅果仁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3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54min,在此条件下,杜仲翅果仁油提取率达到26.64%。  相似文献   

14.
南瓜子油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研究了南瓜子油的提取工艺 ,着重探讨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 流量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 ,优化了工艺条件 :压力 3 0MPa ,温度 45℃ ,时间 2 .5h ,CO2 流量 2 5kg/h。利用GC/MS分析了南瓜子油的成分组成 ,比较了超临界CO2 萃取的油样和乙醚萃取油样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5.
Guangmin Liu 《LWT》2009,42(9):1491-363
This study examined extraction of pomegranate seed oil by using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namely extraction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CO2 flow rate on the yield of pomegranate seed oil. The extraction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with a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experiment. The linear term of pressure, followed by the linear term of CO2 flow rate, the quadratic terms of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CO2 flow rate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as well as CO2 flow rate and temperature,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oil yield (p < 0.05). Maximum yield of pomegranate seed oil from th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predicted to be 156.3 g/kg dry basi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ressure 37.9 MPa and temperature 47.0 °C with CO2 flow rate of 21.3 L/h.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the tocopherols' content of pomegranate seed oil extracted using supercritical CO2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Soxhlet method. Minor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oils extracted by the two methods. The content of total tocopherols was about 14% higher in the oil extracted with supercritical CO2 than that obtained by Soxhlet extraction.  相似文献   

16.
辣木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辣木籽油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在超临界CO2条件下,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分离温度等因素对出油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最后用GC-MS法测定辣木籽油的化学组成。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180 mm,萃取压力20 MPa,CO2流量20 kg/h,萃取温度35℃,分离温度40℃,在此条件下出油率为36.3%,提取率为97%。GC-MS测定结果显示辣木籽油主要由脂肪酸组成,总的质量分数为92%,其中含油酸65.63%;此外还含有1%~3%的饱和烃(1.07%)、醛和醚(1.76%)、酯(2.85%),1.95%的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和岩藻甾醇。揭示了用超临界CO2法萃取辣木籽油是可行的;辣木籽油是一种富含油酸、甾醇等功能性成分的植物油。  相似文献   

17.
唐克华  寻勇 《食品科学》2010,31(24):115-119
采用超临界CO2 设备萃取火棘籽油,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与萃取相关的压力、温度、时间等因素对火棘籽油萃取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火棘籽油超临界CO2 的较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釜压力40MPa、萃取温度38~46℃、分离釜Ⅰ压力10MPa、分离釜Ⅰ温度35℃、分离釜Ⅱ压力5MPa、分离釜Ⅱ温度31℃、萃取时间180min。在较佳工艺条件下,火棘籽油的萃取收率为88.96%。超临界CO2 萃取的火棘籽油富含天然VE,主要由亚油酸和油酸组成,几乎不含亚麻酸。  相似文献   

18.
均匀设计优化超临界CO2提取含原花青素的葡萄籽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和葡萄籽的出油率为考察指标,利用均匀设计法对超临界CO2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时间3 h,萃取温度50 ℃;在最佳条件下葡萄籽出油率为(10.92±0.25)%,原花青素提取率为(23.4±7.2)mg/100 g.在加入无水乙醇夹带剂的前提下,利用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可以使油中含有原花青素,提高葡萄籽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椪柑籽油超临界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阳  夏延斌 《食品与机械》2012,28(1):178-182
利用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椪柑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对椪柑籽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中的时间、温度、压力和流量4因素的最优化组合参数进行定量研究,得到各因素与椪柑籽油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4.4MPa、CO2流量25.8L/h、萃取时间147.6min、萃取温度39.3℃。该条件下,椪柑籽油提取得率的理论值为45.95%,实测值为(45.12±1.36)%(n=3),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椪柑籽油的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20.
以仿栗籽为萃取原料,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仿栗籽油的超临界CO2 萃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定CO2 流量为25kg/h、原料粉碎度为40 目,然后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和萃取时间为影响因子,以仿栗籽油得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 萃取仿栗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萃取压力31MPa、萃取温度47℃、分离温度34℃、萃取时间72min,在此优化条件下,仿栗籽油得率为48.57%。对仿栗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GC-MS 分析,结果表明,仿栗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35.17% 和19.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