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都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依然很多。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统一城乡发展规划,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和城市一样共享现代文明,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中的社区建设已经成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包括新型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社区服务设施是新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载体,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统筹的进展程度。"社区服务圈"概念的提出,能够最大化的满足居民多样性的需求,同时完善政府的管理体制,使"村改居"的顺利进行得到保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使城乡由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化,这是统筹兼顾城乡经济发展,着力推进城乡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就是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社会主义城乡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进行社会主义农村、城市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就是要使资源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实现合理配置,发挥农业的基础地位,使经济问题平衡,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目标,各种任务,实现城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农村职业教育不发达,农民及其子女缺乏培训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劳动力的作用和价值,促进城乡统筹、促进农村的发展和繁荣,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构建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良性互动机制,从而依靠机制本身的稳定、长效、可操作等特性,促使职业教育完成时代转型,使其按着城乡统筹的目标战略逐步迈进。  相似文献   

5.
2007年,重庆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从政策机制到重点工作部署成为实现统筹城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其中,土地流转则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城镇化,最终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发展的生态化互补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须转变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树立生态系统共生的城乡共同主体理念,从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统一来统筹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发展,要实行环境、空间、资源和市场等多方面的互补共生,优化城乡一体发展,须实施以下对策:第一,促进乡镇的城镇化,改革现有的土地制度和规定;第二,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第三,建立城乡之间可携带的社会福利;第四,依照生态与人文结合的理念规划城乡居住环境;第五,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具有保障城乡居民生活、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分割结构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体系的构建带来严重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统筹设计和安排。本文研究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及其意义,针对目前社保一体化体系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目标。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到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城乡二元结构一直是各级政府和学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根据自身资源情况进行城乡统筹发展,合理进行产业调整,实现城乡融合,对于解决该区域的"三农"问题及实现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实现甘肃省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在分析甘肃省城乡一体化现状的基础上,对于统筹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户籍制度经历了从自由迁移到严格限制城乡之间的流动,从而构成了以城乡二元结构为特征的户籍制度。随着社会的变迁,这种户籍制度必然让位于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从伦理学的角度,走向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着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行为和政府行为等伦理困境。克服这些困境需要遵循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统筹城乡的发展道路和关注民生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发展,从城乡关系的角度看,其方向是城乡一体化,表现为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技术、资金及各种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流动与整合,充分发挥城市与乡村各自的优势,使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进而成为经济、社会及文化相互融合的统一体。从世界农村与城乡关系发展趋势及我国农村发展与城乡关系的演变出发,以青岛市为例,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对我国农村发展的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改善民生方面之所以能取得较大成就,从民生政策角度考察,主要有以下特征及其经验:第一,在确立民生政策的出发点时,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二,在确定民生改善的主体时,把政府、社会与个人的作用结合起来,坚持了政府主导与激发社会活力的统一;第三,在确定民生改善的对象时,把城乡、区域、本地人和外地人统筹安排,坚持了民生改善与社会融合的统一;第四,在规定民生改善的内容时,把福利保障与权利保障结合起来,坚持了民生改善与民主法治建设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文中运用系统分析、对比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叶县在城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造成城乡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该县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和途径,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乡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焦点和热点。城乡一体化作为一个渐进的动态发展过程,随着城乡经济关系日趋紧密,城乡功能转型加速进行,需要不断完善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倡导以"城市包容乡村发展"为新导向,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促进城乡资源共享、共同繁荣,让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有基本相同的发展成果和权益。  相似文献   

15.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在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这一政策改革有利于我国农业分散的经营模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增加对农业的资本与技术投入,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帕累托改进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改革过程中,政府应该从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高度来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借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是江西崛起的筋骨,壮大县域经济是推动全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推动江西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抓手。但是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对江西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或多或少的不利影响和困难,以致出现了资金短缺、土地供求矛盾、环境保护压力、新农村建设资金后劲乏力等各种发展中的问题。因此需要中央和省政府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土地审批指标,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同时地方也要以项目争资金,以招商引资金,以优厚待遇和鼓励政策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17.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是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变革。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强化产业支撑,实现产城融合;推动城镇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增强县域城镇承载作用;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城乡统筹的结合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为有效服务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选取具有城乡二元混合特征的城郊融合类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对其振兴潜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前人研究,结合西部省区发展实际及国家战略部署,从社会吸引力、经济生命力、生态承载力、空间承载力、地质环境稳定度、国家战略关联度等6个维度系统构建了西部省区城郊融合类乡村振兴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22个一级指标和107个二级指标,尝试建立了西部省区城郊融合类乡村振兴潜力综合评价模型; 并以陕西省镇安县永乐街办中合村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政策是我国政府协调平衡城乡利益关系的基本工具,在价值指向上应当以平等性和正义性为利益取向。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一部分,“三农”政策合法性的社会基础源于农民的政治认同和支持。社会转型期,“三农”政策遭遇合法性危机,根本原因是农民政治参与权利缺失和社会公正原则被忽视。解决矛盾、化解危机的最终路径在于以公正为价值导向,重构农民政治参与这一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