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具有高银含量、一定厚度、致密性好的银包铜粉,用SEM、XRD、粒度分布仪、数字欧姆表和差热分析仪表征了镀银铜粉和原始铜粉的表面形貌、表面结构及导电性能。结果表明:高银含量银包铜粉表面镀层致密性好、包覆完全,包覆层厚度达到336nm,同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2.
高导电特种粉体材料及导电涂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快速凝固雾化技术制备Cu-Ag(质量分数为10%~30%)系列超细铜银合金粉末,再结合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Ag/Cu-Ag包覆粉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电阻测量等方法对粉末及涂料性能进行表征,检测了涂料的表面电阻、电阻率等.结果表明:银包覆超细铜银合金粉末为球形和近球形、表面致密、镀银层均匀,制作的导电涂料表现出优异的导电性能;并且随着银质量分数的增加,涂料的表面电阻和电阻率减小,趋近于纯银涂料.银包覆超细铜银合金粉末既克服了铜粉易氧化的缺陷,又解决了银粉价格高等问题.还对导电涂料的导电机理、影响因素及应用领域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利用钛酸丁酯为原料,通过80℃下强迫水解的方法在微米级铜粉表面制备了TiO2光阴极保护涂层。XPS分析表明包覆铜粉的表面存在Cu^2+,Ti^4+,Sn^2+元素,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100nm左右的TiO2颗粒覆盖在铜粉表面形成纳米/微米复合结构。TG-DTA分析表明,原始铜粉在200℃开始氧化,而包覆铜粉在400℃以后才开始氧化。铜粉在酸性介质中的耐蚀性通过测定腐蚀溶液的Cu^2+浓度来衡量,结果表明包覆铜粉的腐蚀失重远低于原始铜粉。在紫外和可见光照射下的浸蚀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射能够加剧原始铜粉的腐蚀,而包覆铜粉由于表面TiO2的光阴极保护作用显示出良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4.
日本东洋铝公司最近开发出了一种用作电磁波屏蔽等的铝银复合粉末。新制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球状,另一种是片状。这种粉末是在铝粉的表面包覆一层银。用途以作为电磁波屏蔽涂料为主,还可以作导电涂料及防静电、电击涂料,导电塑料,以及掺入导电橡胶中使用。特点是:①铝银复合粉末的比重为2-9,与以往用于导电涂料用的银(10-5),铜(8-9),镍(8-85)等相比都小得多。②由于是在铝粉表面包覆了一层银,所以导电性能好。③电磁波屏蔽性在全频中显示出了高衰减率。④片状粉末在湿性粉碎品中很容易分散,与溶剂混合成糊…  相似文献   

5.
利用钛酸丁酯为原料,通过80℃下强迫水解的方法在微米级铜粉表面制备了TiO2光阴极保护涂层.XPS分析表明包覆铜粉的表面存在Cu2+,Ti4+,Sn2+元素,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100 nm左右的TiO2颗粒覆盖在铜粉表面形成纳米/微米复合结构.TG-DTA分析表明,原始铜粉在200 ℃开始氧化,而包覆铜粉在400 ℃以后才开始氧化.铜粉在酸性介质中的耐蚀性通过测定腐蚀溶液的Cu2+浓度来衡量,结果表明包覆铜粉的腐蚀失重远低于原始铜粉.在紫外和可见光照射下的浸蚀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射能够加剧原始铜粉的腐蚀,而包覆铜粉由于表面TiO2的光阴极保护作用显示出良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制防氧化剂对已氧化超细铜粉表面改性,研究了氧化层去除工艺,分析了防氧化剂浓度和制备温度对处理结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是以5%稀硫酸作为酸洗剂,防氧化剂浓度为1%,反应温度为60℃.试验发现铜粉红外反射谱图中有防氧化剂特征峰,推测防氧化剂通过化学键和作用在铜粉表面生成一层厚度适中的保护膜,抑制铜粉氧化,但并不影响导电性.  相似文献   

7.
铜粉表面包覆硅烷偶联剂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硅烷偶联剂在铜粉表面的接枝情况,对涂层的导电性能进行测试,确定了偶联剂的处理工艺。实验表明,硅烷偶联剂可以很好地在铜粉表面形成包覆层,直接添加偶联剂比预处理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防止电子浆料的氧化问题,采用表面涂覆一种特殊有机膜的方法对电子浆料中微米级铜粉及镀银铜粉进行抗氧化处理,通过SEM、XRD、TG及加速老化试验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表面镀银及涂覆有机膜双重处理后的微米级导电铜粉抗氧化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在AZ31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上制备有机导电涂层,实现其既防腐又导电的功能。方法加入无机导电炭黑制备涂料体系,在前期制备的微弧氧化层表面,应用刮涂法制备不同配比的有机防腐导电涂层。采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涂层的微观形貌,用电化学方法测试涂层耐蚀性,用双电侧四探针测试仪测量涂层电阻值。结果有机物中添加无机导电炭黑颗粒,对材料形貌有较大影响,随导电颗粒的添加,涂层表面质量下降,出现较多裂纹。与只有微弧氧化涂层的材料相比,其腐蚀电位提高了0.6~0.68 V。导电炭黑能有效地改善涂层的导电性,当炭黑添加量为10%时,涂层的平均电阻仅为70?。结论有机涂层由于封孔和惰性反应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微弧氧化涂层的耐蚀性,由于导电炭黑颗粒的隧道效应及导电网络作用,使得涂层导电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文芳  杨波  彭小坡  张双红  黄国家 《表面技术》2021,50(3):141-148, 157
石墨烯具有超高的导电性、机械性及导热性,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作为特殊的功能填料,在导电防腐涂料领域得到广泛研究.首先,简要概述了石墨烯的结构特点,特殊晶体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物化性能,石墨烯作填料能够利用优异的导电性及片层结构,提升涂料的导电性及防腐蚀性.其次,针对石墨烯在导电涂料应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添加助剂以及氧化石墨烯功能化改性解决石墨烯的分散性,适量的添加量是影响导电涂料性能的关键因素,复合材料能够减少石墨烯添加量并产生协同作用,制备工艺主要包括溶液混合法、熔融共混法、原位聚合法.然后,阐述了石墨烯导电涂料的导电机理,竞争机理认为掺杂型导电涂料的导电性是由导电通路、隧道效应、场发射三者竞争的结果,结合导电模型分析了导电机理.最后,对石墨烯导电涂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从石墨烯的分散方法、机理研究、制备工艺等方向,提出了石墨烯在导电涂料领域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火焰喷涂过程中,金属Al的熔滴表面被氧化,在涂层中凝固时形成一层电绝缘的氧化物(Al2O3).同时涂层中的空隙都会影响Al涂层的导电性能.本文通过对涂层表面进行喷丸处理,从而细化熔滴颗粒,降低涂层孔隙率.提高涂层的导电性能.经过喷丸处理后的涂层,电阻可以减小至0.043mΩ,与未经过喷丸处理的涂层比较,电导率提高至1...  相似文献   

12.
硬脂酸包覆超微镍粉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硬脂酸对微波吸收剂微纳米金属镍表面进行有机改性,对包覆样品进行了红外漫反射表征、包覆含量测定、分散性、润湿性以及耐酸性等结构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包覆样品的疏水性和耐酸性明显优于未包覆的镍粉,适量的硬脂酸包覆超微镍粉后可以大大提高镍粉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3.
单晶铜线材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性能,但其表面易氧化,影响外观和表面质量。以聚氨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环氧树脂E-20为原料,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单晶铜线材表面防氧化涂料,并对涂料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涂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将其涂覆于单晶铜线材表面,在室温下能有效防止铜线材表面变色,并使铜线材在150℃时的氧化速度仅为裸单晶铜线的17.840%。  相似文献   

14.
To improve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fine copper powder, a new catalytic oxid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coat copper microparticles with polyaniline. In the method, some copper on the surface of copper particles was converted into Cu2+, and with the catalysis of Cu2+ aniline was oxidized by hydrogen peroxide to form the polyaniline coating layer on copper particles. Detect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E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it is proved that the composite particles have fine core-shell structure, their core are copper particles and their shell are mainly composed of compact polyaniline.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posites was test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 (TGA) in nitrogen and in air. It is found that the particulate composite is more stable than copper particles in air.  相似文献   

15.
温度变化对含硬脂酸包覆滑石粉环氧涂层渗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通透杯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水汽在含硬脂酸包覆滑石粉环氧涂层中的渗透率,通过计算求出了水汽在涂层中传输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使水汽在涂层中渗透率加快,但对涂层的饱和吸水量影响不大;水汽在硬脂酸包覆填料涂层中的传输的表观活化能明显高于水在填料未被硬脂酸包覆涂层中传输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6.
硬脂酸微波反应制备焊条抗吸潮保护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君  戴乐  桂赤斌 《焊接学报》2011,32(7):47-49,58
碱性焊条容易因吸潮而引起焊缝扩散氢增加,采用在焊条表面进行微波反应的方法制备了抗吸潮保护膜.将烘干的焊条放入溶有一定量硬脂酸和Fe3O4粉末的石油醚溶液中,取出后进行微波反应,使焊条表面具有抗吸潮性能.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焊条保护膜的成分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熔敷金属扩散氢测试.结果表明,Fe3O4能融化硬脂酸...  相似文献   

17.
十八酸包覆鳞片状锌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制备超细鳞片状锌粉为目的,对羧酸烃类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十八酸能显著降低粉体材料的表面能,粉碎性能优良,固体分散性较好;但是十八酸的高温挥发性差、化学稳定性及相溶性皆不够,制出的粉体光亮度较差,所以在粉体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加入十八酸的量不能太多,应控制在0.5%~1.0%范围内,且应与其它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爆炸烧结将钨铜合金覆层烧结到纯铜表面的方法,即将钨铜合金粉末预压到铜板的表面后,进行通氢烧结,然后通过爆炸压实将混合粉末进一步压实在铜板表面,最后扩散烧结成为钨铜复合材料。先采用AUTODYN软件模拟了爆炸压实过程中粉末与铜板中的压力分布,确定了一套可以使覆层粉末中压力分布均匀,有利于钨铜合金粉末均匀致密化的参数。而后进行爆炸压实试验,制出的试样覆层密度达到了理论密度的99.3%。对爆炸后的试件进行电子探针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钨铜粉混合均匀,钨颗粒的尺寸比铜颗粒要大的多。断口分析结果显示,钨铜覆层的断口形貌不同于传统的断口形貌。钨铜结合面的形貌分析表明,钨铜合金密实的烧结在了铜基体的表面。  相似文献   

19.
Recent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preventing copper oxidation for direct wiring applications. In this study, a novel coating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nano-sized copper powders using vapor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VSAM). The surfaces of oxidized and non-oxidized copper powders were studi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can be coated with a vapor form of octanethiol. It was found that non-oxidized copper powders were successfully coated with the vapor form of octanethiol according to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alysis. However, due to the partial coating of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SAM) on a copper surface, a very small amount of copper oxide was detected when the coating mechanism was verified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Overall, the vapor form of octanethiol successfully adhered to the surface of nanosized copper powders, constituting the novel method of preventing oxidation. A complete coating method for the nano-sized copper powders must be developed in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