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油砂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其分离技术的研究近些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科研工作人员的重视。介绍了目前世界上主要采取的油砂分离技术,并对各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针对具体的油砂矿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2.
江义昌 《橡胶科技》2006,4(13):32-33
北美大量开采油砂矿 特种胶管需求量大  相似文献   

3.
油砂资源现状及其开采分离方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剑雄 《广州化工》2011,39(8):24-26,35
世界油砂矿藏主要沿环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带展布,目前大约95%所探明的油砂矿藏分布于加拿大、委内瑞拉及美国。油砂的可采资源量约为6510亿桶,占世界石油可采总量的近三分之一。露天开采的油砂要经过油砂分离,沥青改质和废物处理三个环节。其中油砂分离包括热碱水法、溶剂萃取法以及干馏法等。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油页岩、重油和油砂矿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作为新型的能源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是美国页岩气革命,给能源界带来了解决能源瓶颈的曙光。压裂液在页岩气开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压裂液的大部分成为都为水溶性高分子,为深入探讨水溶性高分子在页岩气压裂液中发展和前景,加强中国与国外水溶性高分子与页岩气行业间的交流与合  相似文献   

5.
《硫酸工业》2010,(4):45-45
最近几年,加拿大从阿尔伯塔酸性气田中回收的硫磺量逐年下降,所以希望开发阿尔伯塔北部油砂矿来弥补这部分产量损失;此外,将库存硫磺重熔后运到温哥华港出口的费用过高。为此,作为一个硫磺供应国,加拿大未来的全球领先地位可能不保。最近,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佛罗里达磷酸盐研究院的GARYALBARELLI先生为其支招。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现代轮胎经销商》(www.moderntiredealer.com)2016年4月5日报道:蒂坦国际公司的子公司——蒂坦轮胎回收处理公司(TTRC)庆祝其位于美国北部油砂矿区用来处理巨型废旧矿用轮胎的第1家工厂盛大开幕。在开幕式上,蒂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Maurice Taylor表示,该公司计划将TTRC的业务扩展到智利和澳大利亚。TTRC开发了一套独特的处理巨型废旧矿用轮胎的环保解决方案,这是在  相似文献   

7.
油砂作为非常规能源矿产,在未来的能源矿产勘探中地位显得日趋重要。库车坳陷地区的巴什基奇克油砂矿点位于库车坳陷北部区域,整体属单斜构造带,位于库车县的俄霍布拉克煤矿附近,油砂层发育在侏罗系克孜勒努尔组,油砂累积厚度7m左右,厚度稳定,新鲜面颜色较深,含油率较高,油味刺鼻。本文专门对巴什基奇克油砂地质特征进行了浅析,希望能有助于后期关于该方面的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8.
杨红强  丁明山  胡斌  任嗣利 《化工进展》2014,33(9):2495-2500,2516
开发了一种水辅助溶剂法从油砂中提取沥青的技术。该方法通过在油砂固相与有机溶剂间介入水层提取油砂中的沥青。以内蒙古扎赉特旗油砂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温度、剂砂质量比、提取时间、甲苯在复合溶剂中的含量及溶剂的种类与性质对沥青回收率高低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0℃,剂砂质量比1∶1,提取时间25min。沥青回收率与提取溶剂的性质紧密相关,水层介入有效降低了固体微粒组分在有机相中的含量,且便于后续的有机相与泥砂相的分离。通过对各种溶剂提取的沥青进行组分分析,发现各种溶剂对沥青提取能力的差异性源于溶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本文相关研究结果对溶剂法提取油砂中沥青技术及溶剂种类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离子液体辅助油砂萃取工艺中直接蒸馏回收离子液体的能耗较大。为了降低能耗、节约操作成本,本文提出了先用离子交换树脂对离子液体溶液进行离子交换预处理以降低水含量,然后进行蒸馏的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树脂AMBERJET 1200Na对模拟水洗所得的离子液体溶液进行处理,以回收其中的离子液体[EMim]BF_4,通过调整吸、脱附工艺参数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并深入分析了吸附机理。采用上述最佳条件,对真实油砂矿水洗得离子液体溶液进行了回收,进一步验证并完善了工艺条件。得出当水洗的离子液体溶液体积为150m L、浓度为10 g/L、树脂用量为5g、吸附温度为293K、吸附时间为15min时吸附率达97%以上;当脱附温度为333K、盐酸脱附剂质量分数为15%时脱附率达93%以上;经蒸馏,[EMim]~+回收率达91%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本工艺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与直接蒸馏相比,能耗降低45%以上。  相似文献   

10.
油砂作为一种非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油砂沥青的含量和性质对其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机溶剂抽提可以测定油砂沥青的含量。本文研究了3种溶剂对新疆油砂的抽提能力,并对不同溶剂抽提得到的新疆油砂沥青进行了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油砂含油率(甲苯测)为11.75%,属于中品位油砂矿;甲苯、氯仿和石油醚3种不同溶剂对新疆油砂沥青进行抽提,发现3种溶剂抽提能力的大小关系为氯仿>甲苯>石油醚;抽提过程中,氯仿表现出对胶质和沥青质较强的萃取能力,而石油醚对沥青质的萃取能力几乎为0,采用氯仿可以更准确地测定油砂沥青的含量。氯仿抽提得到新疆油砂沥青及其组分的杂原子含量和分子量高于甲苯和石油醚抽提的。由红外谱图发现,氯仿抽提得到的油砂沥青的含氧、含硫官能团的吸收峰强度大于甲苯和石油醚抽提的,表明氯仿对油砂沥青中极性物质的抽提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1.
印尼特细油砂是一种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稠油资源,常见有黄色和黑色两种。通过甲苯溶剂抽提法和减压蒸馏法可得到油砂沥青和细砂粒,得到的油砂沥青和砂粒用于油砂基本性质的测定。并简单探讨了该油砂适宜的加工路线。印尼油砂具有含油率高,含硫量高的特点,并且适合采用热解法进行后续加工成轻质油。  相似文献   

12.
周扬  陈松 《化学工程师》2013,(12):66-68
油砂是非常规能源的一种,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油砂分离技术的研究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本文针对内蒙古图牧吉水润型油砂进行其分离剂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自制分离剂FLJ中加入3%体积的沸点小于350℃的页岩油可以提高油砂洗油率的3.37%。  相似文献   

13.
油砂及其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油砂的性质以及目前油砂的分布及储量,阐述了油砂的开采方法及油砂的分离方法。并且对油砂分离过程中所涉及的分离理论作以详细说明,主要涉及降低界面张力、乳化作用及流动、润湿性的改变和刚性界面膜等原理。介绍了应用于目前油砂分离的方法,对各个分离方法的应用原理给予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4.
李萌瑶 《辽宁化工》2014,(3):328-330
随着对能源需求增加和技术的进步,油砂资源受到世界各国重视。油砂是烃源岩中的原油在构造运动等作用的影响下,经一次或多次运移后,储层遭受一系列次生蚀变作用,造成其中极性重质组分富集而形成。研究油砂地球化学特征可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工业开采价值,以及其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度、有机质成熟度等。通过不同油砂的地化指标对比,可以知道它们的原油的运移方向,指导油气和油砂的勘探。  相似文献   

15.
A simple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modelling the recovery of bitumen from packed beds of oil sand by water or caustic solution displacement. Batches of reconstituted oil sand were prepared by intimately mixing predetermined amounts of sand, water, and bitumen, thereby permitt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il sand to be controlled and varied within a wide range. Dilution of the bitumen with hexadecane facilitated the mixing process and allowed experiments to be performed at low temperatures while maintaining oil-water viscosity ratios comparable to those prevailing at the higher temperatures encountered during hot water or steam displacements in the field. The effects of a wide range of compositional and operational variables were studied using a two-level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 technique and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Of particular interest are the observations that the density and initial connate water saturation of the oil sand exert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 on bitumen recovery efficiency for the case of water displacement than for caustic solution displacement.  相似文献   

16.
以自制的碱液油砂清洗剂,在超声波下对内蒙古扎赉特旗油砂进行分离。考察了超声频率、超声声强、清洗时间和清洗温度对油砂分离的影响。在超声空化作用下,超声频率为28 kHz,超声声强为7.06 W/cm^2,剂和砂质量比为0.8,体系温度为60℃,清洗时间13.0 min的条件下,其出油率可达到94%,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大大提高了油砂的出油率。  相似文献   

17.
油砂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对于油砂的加工利用,其前提就是油砂沥青的分离,因此对其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油砂的组成及分类,然后着重对几种主要油砂分离技术(热水洗法、有机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离子液体萃取法和热解干馏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汇总,并详细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分离流程。其中,热水洗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和热解干馏法是目前研究相对成熟的3种方法,而其他方法虽然分离效果相对高,但是对工艺条件和设备的要求较高,导致较高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因此还需要对这些油砂沥青分离工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满足工业化应用的要求。最后,对油砂沥青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Abdul Majid  John A. Ripmeester 《Fuel》1990,69(12):1527-1536
Thirteen humic acid samples were isolated from a number of oil sand feedstocks using 0.5 N NaOH or a mixture of 0.1 N NaOH + 0.1 M Na4P2O7. The feedstocks included three different grades of Athabasca oil sand, two samples of overburden, a sample of centrifuge tailings from the Syncrude Canada Ltd plant in Alberta and a heavy minerals fraction from oil sand tailings containing adsorbed organic matter. Based on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the two solvents it appears that the humic acids from oil sand and overburden feedstocks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alcium, while the humic acids from other feedstocks could be bound to non-silicate aluminum and/or iron. Comparison of analytical data for the various humic acid samples with corresponding data for humic acids from subbituminous coal, peat, soil and asphaltenes from bituminous feedstock, shows the similarity of these humic acids to those from subbituminous coal. Examination of the elemental analyses in terms of a van Krevelen diagram shows that most of the data either overlap or fall directly in the region of the recent and shallow kerogens. This kind of organic matter has very little potential for oil produc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origin of this organic matter could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bitumen of the Athabasca oil sands.  相似文献   

19.
油砂沥青粘度较大,自然状态下不易流动,严重影响了管道输送及加工,针对目前油砂沥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超声波进行了减粘的实验研究。实验综合考察了超声波作用时间、温度、超声波频率、超声波功率等因素对减粘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超声作用时间(20 min)、适宜的温度(30℃)、适宜的超声波频率(20 kHz)和超声波功率(250 W)的条件下,油砂沥青的减粘率可达80%以上。经超声波处理后的油砂沥青粘度略有恢复,但仍远低于处理前的粘度,超声波减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