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溶剂不同会影响聚合物的光敏形貌和一些其他性能,本文就常用的几种溶剂(氯仿、四氢呋喃、二硫化碳、甲苯)对聚3-己基噻吩(P3HT)和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对苯乙炔](MEH-PPV)的光谱性质和结晶过程的影响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新能源电池的研究与开发领域中,导电聚合物(Conducting Polymers,CPs)材料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实际应用。目前,CPs主要应用在锂离子(Li+)电池中,既可以作为电池的正极材料,又可以作为电池的负极材料,但通常情况下,一般用作负极材料的情况居多。典型CPs包括:聚苯胺(PAn)、聚吡咯(PPy)、聚噻吩(PT)、聚苯撑(PPP)、聚乙炔(PAc)、聚对苯撑乙烯(PPV)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Fe(III)催化剂合成法合成聚3-丁基噻吩(P3BT)、聚3-己基噻吩(P3HT)和聚3-十二烷基噻吩(P3DDT)。用GPC和1 H-NMR对所合成的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进行表征,用SEM对所合成的聚合物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3种聚合物氯仿溶液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合成的聚合物以非晶态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氯仿溶液中,P3BT、P3HT、P3DDT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为:436nm、437nm和430nm,最大发射峰分别为570.0nm、581.2nm和573.8nm。综合分析发现P3HT更适于用做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  相似文献   

4.
添加无机粒子的P(VDF-HFP)-PMMA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PP/PE/PP(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膜为支撑体,P(VDF-HFP)(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聚合物基体,与纳米级SiO2、CaCO3进行复合构成的聚合物电解质膜(CPE)的性能。借助X射线衍射、电化学阻抗、电池的首次充放电、倍率放电和充放电循环测试,考察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SiO2)和CPE(CaCO3)的结构以及它们与LiFePO4正极材料、金属锂的相容性。结果表明:无机粒子的加入没有改变原来聚合物P(VDF-HFP)-PMMA非晶结构;两种电解质构成的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性能相差不大,但是循环性能后者优于前者;LiFePO4/CPE(CaCO3)/Li构成的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放电容量和容量保持率均优于LiFePO4/CPE(SiO2)/Li电池;CPE(CaCO3)与LiFePO4、金属锂的相容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ε-己内酯类聚合物。所说的聚合物以4-羰基-ε-己内酯为起始原料,首先将4-羰基-ε-己内酯通过均聚,或与ε-己内酯、δ-戊内酯、丙交酯或乙交酯、或它们的共聚物共聚获得均聚物或共聚物;然后对所获得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进行选择性还原得还原产物,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ε-己内酯)-b-聚甲基丙烯酸二乙胺基乙酯和聚乙二醇-二硫键-聚己内酯,用核磁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的结构及分子量进行了表征。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合物胶束,用动态光散射以及扫描电镜对胶束结构及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两种聚合物自身可以形成胶束,也可以形成混合胶束;形成的混合胶束粒径在pH小于5.5或pH大于6.5时基本保持稳定,且前者稍大于后者,而在10mmol/L的二硫苏糖醇(DTT)的还原条件下,胶束发生破坏并产生团聚,体现了混合胶束的pH敏感性和还原敏感性,期望能够作为新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7.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ε-己内酯类聚合物。所说的聚合物以4-羰基-ε-己内酯为起始原料,首先将4-羰基-ε-己内酯通过均聚,或与ε-己内酯、δ-戊内酯、丙交酯或乙交酯、或它们的共聚物共聚获得均聚物或共聚物;然后对所获得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进行选择性还原得还原产物,  相似文献   

8.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ε-己内酯类聚合物。所说的聚合物以4-羰基-ε-己内酯为起始原料,首先将4-羰基-ε-己内酯通过均聚,或与ε-己内酯、艿一戊内酯、丙交酯或乙交酯、或它们的共聚物共聚获得均聚物或共聚物;然后对所获得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进行选择性还原得还原产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入不同疏水性的柔性链段(含氟链段、烷基链段和含羟基链段)可以提升阴离子交换膜(AEM)的性能。本研究采用超酸催化反应制备了3种AEM,分别为含氟戊烷与1-己基-1-甲基哌啶鎓的聚咔唑基三联苯基哌啶(PCTPPF)、含正己烷与1-己基-1-甲基哌啶鎓的聚咔唑基三联苯基哌啶(PCTPPC)和含戊醇与1-己基-1-甲基哌啶鎓的聚咔唑基三联苯基哌啶(PCTPPO).通过测试接触角、溶胀率、电化学电阻和单电池性能来表征AEM的亲疏水性、离子电导率、碱性稳定性和单电池功率密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强疏水性的PCTPPF具有低溶胀(14.9%, 80℃)的特性,而且其离子电导率(160.4 mS/cm, 80℃)和单电池功率密度(646 mW/cm2, 80℃)均具有优势.而亲水链段的PCTPPO能够在较为恶劣的碱性环境中维持高离子电导保留率(86.3%, 2 mol/L NaOH).相较于PCTPPF和PCTPPO,PCTPPC的各项性能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10.
采用物理掺杂法在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LiCoO2 中掺杂少量的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PY、聚苯胺PAN),考察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适量导电聚合物能够明显提高电池放电容量。  相似文献   

11.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多微孔膜在锂离子电池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采用Bellcore制膜法,用纳米材料对PVDF-HFP为基质的聚合物微孔膜材料进行了改性.利用XRD,SEM,交流阻抗等测试手段对电解质膜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孔隙率增加、结晶度降低,PVDF-HFP/SiO2和PVDF-HFP/Al2O3聚合物电解质隔膜的电导率(20℃)分别达到2.762×10-3S/cm和3.517×10-3S/cm,相应的离子迁移数分别为0.80和0.82.  相似文献   

12.
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观察了聚(3-己烷基)噻吩(P3HexTh)在氯仿中的π-聚集行为.将乙酸、乙醇、甲醇等聚(3-己烷基)噻吩难溶溶剂加入P3HexTh的氯仿溶液时,产生比较稳定的聚合物聚集态.用直径0.20~0.01 μm滤膜过滤P3HexTh溶液的实验结果显示聚合物胶体颗粒随着溶液中乙酸量的增加而增大.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合成的头对尾P3HexTh(Zn/Ni)发生π-聚集行为,而用化学氧化法合成的P3HexTh(Fe)没有出现明显的π-聚集行为.  相似文献   

13.
溶胶-凝胶法制备PCL/SiO2杂化材料的凝胶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ε-己内酯(PCL)作有机高聚物基体,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在其溶液中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出透明的PCL/SiO2杂化材料。研究了加料方式、搅拌速率、加水量和聚合物含量对溶胶-凝胶过程的影响,并对其凝胶过程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子量为1 500的聚乙二醇(PEG)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合成了分子量为2 900、3 400、4 700的端羟基的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EC)嵌段共聚物,并用异氰酸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IPTS)将该共聚物端羟基修饰。红外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在3 440、1 732、1 242、1 106cm-1等处有羟基、酯键、醚键的特征峰,与IPTS反应后在3 350cm-1、1 531cm-1处出现了N—H的伸缩振动峰和(N—H)+(C—N)的弯曲振动峰,证实了PCEC以及端基为三乙氧基硅基的PCEC结构。采用溶胶-凝胶法将该产物与生物玻璃前躯体进行反应,获得PCEC-CaO-SiO2-P2O5有机-无机杂化材料。PCEC-CaO-SiO2-P2O5杂化材料在模拟体液(SBF)中浸泡24h后,表面就开始覆盖钙磷沉淀物。XRD测试结果表明,PCEC-CaO-SiO2-P2O5杂化材料表面覆盖的沉淀物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表面沉积物随着杂化材料中亲水性成分的增加而增加。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随着高分子中PEG含量的增加,PCEC-CaO-SiO2-P2O5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压缩模量从6.9 MPa上升到65 MPa。细胞毒性表明,PCEC-CaO-SiO2-P2O5杂化材料对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  相似文献   

15.
在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中加入聚ε-己内酯(PCL)、柠檬酸三丁酯(TBC),通过溶液共混制备了PLGA/PCL共混聚合物,通过静电纺膜及涂膜法制备了不同比表面积的降解膜,并对共混材料力学性能和膜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三丁酯作为增容剂对整个共混聚合物的韧性和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当聚乳酸-羟基乙酸和聚ε-己内酯的质量比为80/20、增容剂柠檬酸三丁酯的用量为6%时,所得共混聚合物的断裂伸长率达到130%、冲击强度达到9.55kJ·m-2。相同条件下加入聚ε-己内酯(PCL)的膜的降解性能优于单一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膜,静电纺丝膜降解性能优于流延法膜。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2,5-二氯甲基-1,4-二己氧基苯、1,4-二己氧基-2,5-二甲苯双(三苯基氯化季膦)和4',4-三苯胺二醛3种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制得了聚1,4-二己氧基对苯乙炔(DH-PPV)和含三苯胺链段的PPV类共聚物(TPA-DHPPV),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DH-PPV和TPA-DHPPV聚合物物质结构准确,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发出强的蓝绿光,荧光光谱表征说明该类聚合物均能发射较强的荧光,电致发光器件的伏安特性测试表明该类聚合物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和较高的发光亮度,并且该类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季戊四醇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得星形聚己内酯,再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偶联剂,将聚乙二醇引入到星形聚己内酯的端基上,从而得到星形两亲性聚合物。采用FTIR、1 H-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熔融分散的方法,两亲性聚合物在水中自组装形成了聚合物纳米粒子,采用Zeta电位仪对聚合物的纳米粒子的性质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8.
用GRIM(Grignard Metathesis Method)合成了聚(3-溴己基噻吩),并在硫代乙酸钾和氢化铝锂的作用下合成了巯基化的P3HT衍生物聚(3-(6-巯基己基)噻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凝胶渗透色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电化学分析对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结构和光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聚合物与目标产物的结构一致,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621,多分散系数为1.39,在氯仿溶液中最大吸收波长为408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45 nm,电化学能隙为1.81 eV。  相似文献   

19.
用1,1,1-三羟甲基乙烷及2,2-二羟甲基丙酸为原料合成了树型分子R(CH2OH)6;然后以此树形分子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得到了六臂星形聚己内酯(Star PCL);再通过DCC使叶酸与星形聚己内酯各臂链端的羟基官反应,得到了链端接枝叶酸的星形聚己内酯(StarPCL-FA)。1H-NMR和FT-IR确证了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成功地制备了六臂星形聚己内酯-叶酸材料,它们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的肿瘤靶向药物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20.
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是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较理想的基质材料,但也存在结晶度高、亲液性差等问题。主要综述了采用γ射线、电子束、紫外等辐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溶液接枝聚合等方法接枝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丙烯乙二醇醚醋酸酯、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聚乙二醇等对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电解质的改性研究进展。接枝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聚合物电解质对电解液的亲和性、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性和循环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