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6)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挖掘课堂英语文化,渗透文化培养意识;开发英语校本课程,整合优质英语资源;创造多样实践机会,提升学生交际能力"三个大方面阐述多渠道整合英语文化资源,全方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Z1):124-126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英语教学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革,从传统的翻译法、情境教学法到现代的"后方法时代",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以某高校为例,结合其在"后方法时代"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究其解决策略。经过研究证明,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不断丰富学生英语语言与交际活动,创建良好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挖掘学生英语学习潜能,提高其整体交际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
"听、说、读、写"是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对英语知识点的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四种技能,然而"说"这项技能的运用是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而随着新课改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实施,教师也愈加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此阶段的学习中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3)
<正>"跨文化"是现代人类社会的显著特征,它既可以被视作科技文明的直接产物,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对于外语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跨语言交流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而英语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为频繁、广泛的"公共语言",在高校教育视阈下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与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6)
<正>英语是世界通用语,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英语对听说读写具有很高的要求,初中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黄金期,是为今后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但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只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忽视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造成学生会读会写而无法用于交流与交际,无法交流的语言学习势必是失败的。英语学习要重视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正确的交流与交际,提高学生口语水平。那么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7)
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培养、提高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方法,以改变传统课堂"读、背、抄、默"的教学方式,强化"听、说"训练,减少"哑巴英语"现象,增强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们在学习英语语言的时候,需要教学教师正确指导学生们的学习情感,并且对学生们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难点给予尊重与解决,以帮助学生们全面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以及英语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34)
<正>通过英语学习,引导学生放眼世界,领略异国风情、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进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文化,培养英语思维,真正爱上英语,实现让学生在日常会话、表达运用中,熏陶渐染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正是英语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如何通过我们的教学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我想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着手:学段维度,能力备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4)
<正>1.实践分析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当代已经成为了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从刚开始的传统口语基础能力薄弱,资源匮乏,教学形式单一,到现在以英语戏剧编演的模式来提高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得初中生获得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这对初中生以英语戏剧编演来培养口语能力产生了重要作用。教育家冰心之女吴冰说:"学习口语和学习其他知识都是一样的,是不能投机取巧的,要有刻骨学习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9)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质量虽然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仍有很多学习者对于如何学习好英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为此,笔者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对学习英语的七个典型的认识误区,即轻视交际能力、追求速成之法、盲目迷信外教、迷信"环境决定论"、对语音和口语认识模糊、词汇学习方法老化、迷信考试和证书,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帮助学习者探索遵循语言科学规律的英语学习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