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2003年11月5日~18日,笔者一行四人赴德国参加“2003年莱比锡建筑技术及材料博览会”,与德国当地建筑师就生态建筑进行了广泛交流,欧洲国家在城建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令人深受启发。1 能源的高效利用欧洲诸国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密度也不高,资源人均拥有量比我国多得多,但其在城市建设和公民消费中却惜资源如金,从不“大手大脚”。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德国开始发展节能住宅,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建筑外形紧密以减少外墙的散热。2)利用复合墙板增加建筑的保温系数,节能房的保暖层厚度为15cm,低能耗房其保暖层厚度为20~25cm,高质量外墙避… 相似文献
3.
Michael Sorkin 《Architectural Design》2007,77(6):84-89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with Jimmy Lim offered Michael Sorkin the unique opportunity to taste not only the ‘delirious quality of global practice’, enriched by trips to southern India, but also the unique chance to design one-off residences for a lush, Garden of Eden-like setting.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的和谐 如果有人问我,在欧洲考察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欧洲国家曾经历过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对自然环境也曾进行过无情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惨痛的教训和现实,终于使欧洲人领悟到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破坏自然环境不仅危及人类的生存空间,更是对经济的扼杀.于是,各国斥巨资并实施严厉的法规,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成功的恢复和保护,逐步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6.
8.
2013年11月26日,中国建筑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云南行——“建筑与艺术”摄影主题沙龙在昆明举办。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