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在黄河下游黑岗口河段进行了微差爆破开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最大一次起爆药量,可以控制爆破的影响范围,爆破使土体液化的单向水平距离约为爆破深度的10倍,用爆破方法可以快速形成成型的引水槽;采用微差爆破开槽方法可以保证河道主流和引水闸门之间的引渠畅通。  相似文献   

2.
大王滩水库东干电站改建工程,进水口的围堰拆除使用水下微差控制爆破,施工安全,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加快了工程进度。  相似文献   

3.
依据黄河沟防洪工程建设实例,对数码雷管微差爆破的爆破参数设计、爆破安全距离计算、爆破施工工艺、铱钵起爆系统、爆破施工注意事项及拒爆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爆破振动监测、爆破效果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对于同类型的隧洞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微差爆破的特点以及在汾河二库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深孔微差爆破技术具备优质高效,适应大机械化生产特点,在冶金、矿山、水是民、铁道等行业广泛应用,它在开挖爆破技术上占有重要位置,但由于岩石条件多变,以及开挖边界、炸药的选用、起形式的不同,引的爆破效果差异很大;因而深孔爆破技术还基本建立在在各行业各单位的经验基础上,在标准化、规范化上差距较大。本文依据水电工程特点,系统研究深孔爆破技术中数,推荐药包直径为基本参数的经验公式,并对施工关键环节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洪维元 《人民长江》1992,23(7):20-27
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技术系统地进行坝基开挖爆破技术的研究,为我国工程爆破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深孔梯段孔间微差爆破、孔间孔内微差爆破试验研究的过程,论述了深孔梯段孔间微差爆破的作用机理、参数选择使用及爆后评价等问题。其研究成果已在东风水电站坝基开挖中成功地应用。  相似文献   

7.
8.
姚德生  姚珍 《水力发电》1997,(12):45-46
三峡工地采用微差爆破的降噪分析姚德生姚珍(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430072)爆破过程必定会产生地层振动,其振动在空气中传播声波。由于爆炸时间极短,所以爆破噪声级很高,其峰值可达170dB~190dB,因而对坝区施工人员产生较大的危害。美国矿业局制...  相似文献   

9.
10.
黄河下游漫滩洪水淤滩刷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82·8型不同量级漫滩洪水,进行了黄河下游漫滩洪水淤滩刷槽系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①漫滩洪水淤滩与刷槽之间有必然联系,滩地淤积量与主槽的冲刷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同等水量、沙量条件下,滩槽冲淤量随洪峰流量的增大而明显增大;②不同量级洪水漫滩后,嫩滩的淤积量随洪峰流量的增大变化不大,二滩的淤积量随洪峰流量的增大而明显增大;③滩槽交换分三角形滩区交换和条形滩区交换,洪水过程中前者交换的频率大、时间短,后者交换的频率小、时间长;④上滩挟沙水流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含沙量衰减及粒径分选作用,泥沙粒径分选细化的程度与含沙量衰减率呈正比,较大洪峰流量的上滩水流在三角形滩区上含沙量衰减率较大,较小洪峰流量的上滩水流在条形滩区上含沙量衰减率较大.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宽滩河段具有重要的滞洪沉沙作用,为了维护黄河下游河槽均衡稳定,治理"二级悬河",合理利用泥沙资源,开展了黄河下游宽滩河段泥沙均衡配置研究。提出了黄河下游宽滩河段泥沙均衡配置方法,通过黄河下游宽滩河段泥沙配置层次分析,确定泥沙配置目标和评价指标,分析了黄河下游宽滩河段泥沙均衡配置的配置方式、配置单元和配置能力,并建立了黄河下游宽滩河段泥沙均衡配置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黄河泥沙对CODMn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国华 《人民黄河》2000,22(3):17-18
针对黄河多泥沙河段含沙量大,泥沙对河流CODMn浓度影响大的突出特点,运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泥沙对CODMn浓度的影响,揭示了浑水、清水中CODMn浓度与含沙量之间的关系。即:黄河原状水中CODMn值随着含沙量的增大呈显著上升趋势;去除泥沙后清水的CODMn浓度测定值随其原含沙量的增大呈微上升趋势;黄河原状水即使不加酸保存,泥沙对CODMn测值也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程度要比加酸样品显得微弱。最后  相似文献   

13.
扩散系数的确定是河流水质模拟与预测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确定黄河多泥沙河段横向混合系数和纵向离散系数,在黄河孟津段进行了现场扩散示踪实验。实验选择不被泥沙吸附、在黄河本底浓度值低、测定方法成熟的重铬酸钠作为示踪剂,示踪剂采用岸边有限时段恒速连续方式投放。示踪剂在混合区的混合输移规律用稳态二维Taylor扩散方程定量描述,扩散方程中的扩散系数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根据示踪实验获得的实测数据,计算求得横向混合系数值为0.32m^2/s、纵向离散系数值为40m^2/s。用求得的扩散系数值进行示踪剂扩散输移模拟计算,其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相比较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7.2%。结果表明本次示踪实验是成功的,由示踪实验确定的扩散系数值是可靠的。考虑本河段水力学情况,选择式E=αHu,作为由水力学参数直接推导扩散系数的经验公式,并且根据示踪实验的实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实验河段的无因次横向混合系数αx值为3.61、无因次纵向离散系数αx值为451.25。  相似文献   

14.
黄河潼关-三门峡河段,兼有自然河道段和水库区段,受来水来沙和水库运用等因素影响,河岸坍塌沿岸损失比较严重,虽经多年治理,效果不太理想,通过对存在问题的研究,建议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提供相应保障,加快治理速度。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泥沙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泥沙密度是河流泥沙的主要物理特性之一。本项试验研究采集了黄河干支流23个水文站526个泥沙样品,基本覆盖了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及主要支流泥沙来源区,泥沙样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分析结果表明:泥沙密度与垂线上不同位置处的泥沙颗粒级配无关,与含沙量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自上游至下游,泥沙密度沿程略有变化,年际间比较稳定。最后建议泥沙密度值上游区选用274g/cm3,中游区选用273g/cm3,下游区选用271g/cm3。  相似文献   

16.
吴强 《人民黄河》2012,34(4):4-5,9
对黄河下游防汛工作中存在的滩区护滩抢险及建设管理、地方行政首长责任制权责、群防队伍管理、各级防办能力建设、传统抢险技术的继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①做好"十二五"黄河防汛工作发展规划;②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③切实提高防办自身能力;④加强黄河下游滩区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管华  张大丽 《人民黄河》2005,27(11):5-7
黄河和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地理单元,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建立和发展以黄河及其流域为研究对象的“黄河学”,具有固植黄河根源、发扬黄河精神、发展黄河文化、弘扬黄河文明、促进黄河综合研究、推动黄河开发整治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并且有着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研究基础方面的可能性。“黄河学”应是一门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科学及技术科学之上的综合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具象性特征,包括自身基本理论、黄河及其流域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文化艺术、自然-社会系统和研究方法6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为了建立“黄河学”,应尽快开展有关理论、实践和方法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门峡水库潼关至大坝河道长113.5km ,其中芮城段67 .2km ,按水库运用情况,黄淤41 ~30 断面长45 .6km ,河道特性明显,称为自然河道段;黄淤30~24 断面,长21 .6km ,呈水库和河道双重特性,称回水变动段。经对两段河道特性和多年流势分析及已建护岸工程的基本评价后,本文对工程设防标准、基本流路、平面布设及结构形式提出了符合整体规划又切合实际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在第四纪沉积理论基础上,对第三纪沉积速率提出计算方法,并选择牛顿法解渤海湾盆地沉积速率,研究了中国大陆东部边缘渤海湾盆地的沉积过程,得出盆地区域内沉积速率的变化存在3个高峰值,其年龄分别为:距今0~2Ma、24.0~32.6Ma、38.0~42.0Ma,为认识古代环境与地质演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论述了黄河的造陆过程,指出第四纪以来黄河对渤海湾盆地沉积贡献最大。约距今10万年,原海岸线大约以燕山、太行山、嵩山、大别山、黄山等为界,距今10万~1万年间,我国的东部海岸线向外推移1000余km。华北平原是以黄河为主和其他河流一起挟带泥沙沉积形成的,就是现在陆地海拔在0~200m高科之间的、占国土面积约12%的中国东部平原。  相似文献   

20.
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我国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的演变,着重介绍了黄河下游治理的最新科研成果——流域分区治理新方略.新方略将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的流域空间依次划分为生态移民安置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和生态湿地等功能区,利用泥沙放淤、挖河疏浚等技术手段实施滩区再造,建设嫩滩、二滩和高滩,以达成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