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立轴漩涡多圈螺旋流速度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云良  伍超  叶茂  李静 《水利学报》2005,36(10):1269-1272
本文引入分离变量法,研究了立轴旋涡的速度随径向、轴向的变化规律,并给出切向、径向和轴向速度的表达式。对立轴旋涡的多圈螺旋流现象,通过试验测量和速度分布计算两种方法进行了描述,二者定性一致。结果表明,立轴旋涡流场的切向速度占优,在流体质点从水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围绕涡轴旋转十余圈,在进水口附近转为轴向流动。旋涡水面线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微尺度流动界面现象及其流动边界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平微尺度毛管中低Reynolds数流体流动出现许多另人费解的现象,如流动前缘并未出现Poiseuille速度剖面,而似一种“段塞式”流动,固/液界面看似不符合无滑移边界条件. 该文针对这些易引起困惑的问题,利用可视化微管流动实验及岩石孔隙仿真光刻模型流动实验,考察了润湿性对微尺度毛管中流体流动的影响,探讨了微尺度毛管中表面流动现象产生的实质.结果表明,在微尺度流动中观察到的小分子液体“段塞流动现象”,以及看似壁面滑移流动等现象,其实质是液/固壁面仍为无滑移边界,三相接触点以尤如运动的“坦克的链轨”发展方式,沿壁面发展,从而产生“段塞式”流动.虽然仍在低速层流的条件下,但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接近动界面处流动质点的运动已不再保持一维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3.
溶质运移中多孔介质弥散度影响因素的SPH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登宇  白冰 《水利学报》2019,50(7):824-834
借助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本文从流体质点运动和溶质扩散的物理本质出发,设计并进行孔隙尺度下多孔介质中溶质运移的仿真实验,进而分析多孔介质弥散度影响因素,并讨论弥散度与多孔介质结构参数的关系。通过离散化N-S方程和Fick扩散方程,建立描述孔隙水流动的SPH水动力模型和描述溶质分子扩散的扩散模型,求解出在低Pe数下对流扩散方程的一维定解问题,检验了模型的准确性。在高Pe数流场中,进行了恒定流速的黏性流体穿透多孔介质薄层的仿真实验,计算结果可准确模拟出过水断面上各流体质点的流速差异、流体质点在多孔介质中的弥散过程以及流体质点的迂曲绕流过程;通过建立三段理想化的孔隙通道模型,发现在迂曲路径相同时,速度差对机械弥散度仍有显著影响。最后,为探究弥散度与多孔介质结构参数的关系,生成了多组随机粒径的二维多孔介质进行溶质穿透仿真实验。计算结果表明,弥散度与流速变异系数、迂曲度、迂曲路径差以及不均匀系数大致呈正相关,与孔隙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粘弹性流体平面收缩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石油、化工、轻纺和材料等工业中,有大量粘弹性液体的流动问题。如原油升举过程和管道输送中的流动;聚合物溶液和纸浆的流动等。由于粘弹性具有复杂的流变性,实验模拟和解析求解都较困难,随着计算机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粘弹性流体流动的数值研究日益活跃,成为非牛顿流体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粘弹性流体运动数值模拟的主要困难在于:当Reynolds数和Weissenberg数达到一定值以后,方程组在求解域内是混合型的,既有椭圆型区又有双曲型区[1],已有数值计算方法只是得到小Re数(Re≤8)和小Weissenbers数(We≤0.4)的结果[2],因此,探讨这类问题的数值方法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本文在二维Maxwell流体控制方程组类型分析基础上,采用类型相关格式求解原始变量方程,对粘弹性流体二维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收缩通道在Re=0~2000和We=0~0.8的流动结果。和已有算例比较,扩大了线性粘弹性流体的可计算范围,为进一步研究粘弹性流体三维流动的数值方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平行平板缝隙流中粘性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流体传动和控制在机械领域中的广泛的应用.正确分析和计算流体在流动中的粘性阻力,已成为很重要的课题.文中对不同边界条件下、平行放置的平板之间的层流缝隙流动给出了粘性阻力和沿程损失系数的计算公式,为正确、方便地计算平行平板间流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数值模拟波浪翻越直立方柱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本文应用VOF方法研究了孤立波翻越直立方柱流动的全过程。用人工压缩法和差分法求解二维Navier-Stokes方程,用施主-受主法求解流体体积函数控制方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孤立波翻越直立方柱的流场和压力值,并成功地模拟出波浪涌顶,水柱喷射,冲击和界面破碎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液滴冲击流动液膜的格子Boltzmann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相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了二维液滴冲击流动液膜的含自由面的流动过程。由定义的质量与密度的比例系数来追踪气液自由面的变化。表面张力通过计算界面格点处作用在流体上的汽液相间作用力加入到模型中。数值模拟了速度比(液膜流动速度与液滴撞击速度的比值)和液膜相对厚度(液膜实际厚度与液滴直径的比值)不同时,液滴冲击流动液膜的过程。与液滴冲击静止液膜时的计算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液滴冲击流动液膜后产生的流动现象及其内在机理,产生的水花的铺展半径和溅起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飞溅产生条件。  相似文献   

8.
水电站长输水道管流气泡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以水电站瞬变过程中调压室漏空压力钢管中的气液两相流作为研究对象,在模型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气泡对管道水压变化的影响及其数学描述.由流动的连续性,导出了瞬变过程中计算调压室进气流量的公式;引入了气团质点的新概念,将每一时间步长内进入压力管道的空气视为一个质点;发展了用拉格朗日研究固体质点运动的方法研究气团质点在管道中运动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采用Wylie的自由气体——离散模型计算瞬变压力变化过程.数值计算和模型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本文所发展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调压室漏空压力钢管中气液两相流的压力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计算流体力学的可视化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便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数值结果真实再现三维流动现象,本文开发了全新的集成的人机对话式可视化系统。本可视化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处理子系统和用户界面等组成。数据库存放计算流体动力学的计算结果和有关物理问题描述;数据处理子系统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它由快速的点面判别搜索算法,等参数映谢的三元八点插值算法,变步长的Runge-Kutta质点跟踪算法、等值线搜索算法和三维立体消隐显示技术等组成,能形成速度矢量  相似文献   

10.
流量分配管的设计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在多孔管中被分成若干支流,因管壁摩擦和动量的变化使流体压强和流速沿轴向不断改变。建立其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为设计计算提供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流体的一维流动。通过动量、能量和质量衡算的方法可以建立其基本的计算式。文章综述了现有多孔管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变管径多孔管的设计计算原理,并建立计算式,给出设计计算方法和实例。  相似文献   

11.
After the pollutant discharged into the river or lake has been reduced, the release of the contaminant from the sediment to the overlying water may cause the river and lake be contaminated again.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overlying water flow does not lead to sediment suspension, numerical researches are carried out for the mechanism of contaminant release through the sedimentoverlying water interface. The overlying water flow is calculated as turbulence. The sediment is regarded as isotropic homogeneous porous medium, therefore the seepage field in the porous sediment layer is obtained by solving Darcy's equations. Coupled two dimensional steady flows of the overlying water and the pore water in the sediment a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flow fields obtained, the unsteady contaminant solut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in the pore water in the sediment and the overlying water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as the shapes of the sediment-overlying water interface are flat or periodic triangular respectively.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change of the pore water and the overlying wate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decides the release flux of the contaminant from the sediment to the overlying water.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produced by the overlying water flow along the sedimentoverlying water interface, as it is not flat, may induce the seepage of the pore water in the sediment and through the sedimentoverlying water interface, which may increase the release flux of the contaminant from the sediment to the overlying water.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形理论的流速及含沙量垂线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渠水流的流速分布和含沙量垂线分布规律目前大多是利用现代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结合一些假设得到的近似解,因而寻求更具理论基础更能与实际相符的公式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利用分形理论中自相似分形的标度律,研究了流速垂线分布和含沙量垂线分布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自相似现象,从而得到了二维明渠垂线流速分布和含沙量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基于分形标度律可以得到指数流速分布公式、对数流速分布公式及其它形式的流速分布公式;同样,基于分形标度律也可以得到含沙量垂线分布的Laursen公式、Rouse公式及其它形式的含沙量分布公式。  相似文献   

13.
练继建  杜昀怡  刘昉  胡剑超 《水利学报》2017,48(11):1261-1268
高含沙水流特性已有较多研究,但主要针对河道中的高含沙渐变水流开展的,而对高含沙河流高坝枢纽泄洪水流荷载特性的研究较少,本文开展了孔板消能工高含沙水流的时均压力和脉动压力特性研究。试验共研究了含沙量从0至300 kg/m~3,流速从1.78 m/s至3.73 m/s,共28组不同工况。结果表明:高含沙泄洪水流的时均和脉动压力的沿程分布规律与清水相同,但幅值变化规律存在差异,相同流速条件下时均压力幅值随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脉动压力幅值受含沙量和流速条件的双重影响,随含沙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脉动压力概率密度分布符合正态;频率分布范围受水流条件影响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低频分量随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高含沙泄洪水流荷载计算的修正方法,该方法对于高含沙枢纽的工程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输水管道含沙水锤模型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怡然  俞晓东  石林  张健 《水利学报》2022,53(8):984-990
水锤现象的准确描述对于长距离供水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传统的水锤模型缺乏对于输水管道含沙水锤的深入探讨与分析。本文基于费祥俊阻力模型定义了管路当量摩阻,借鉴韩文亮浆体水锤波速公式推导了非均质流含沙水锤特征线方程,采用特征线法计算得到了不同泥沙颗粒参数下RPV系统的关阀水锤压力,并与清水水锤计算压力对比。结果表明:清水水锤数值计算瞬态压力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含沙水锤压力增量与含沙量呈正相关而与颗粒直径无关,含沙量100 kg/m3时最大水锤压力为77.91 m,较清水计算结果高出7.71%;由当量摩阻换算得到的管路糙率与含沙量和颗粒直径呈正相关,与初始流速呈负相关。相关研究成果为高含沙流域长距离供水工程安全运行与水锤防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首次提出了水流泥沙运动水深平均及其力矩方程的概念 ,并从理论上推导出这套方程组。提出水流泥沙运动力矩方程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在不增加空间维数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恢复水流泥沙因子沿水深分布信息 ,克服目前普遍使用的水深平均方程过多地忽略沿水深分布信息的缺点 ;二是增强模型的模拟能力。针对这两个目的是否能真正得到体现 ,分别从理论和实验室资料两个方面对新推导的力矩方程进行了全面的检验。理论验证结果表明 ,一维的力矩方程除了能模拟水深平均的流速和含沙量 ,还能够较好地模拟水流泥沙因子沿水深分布信息 ,这充分说明了一维力矩方程的二维特性。为了检验力矩方程的模拟能力 ,特别选取了一些极端的水流泥沙运动实验 ,如清水冲刷、点源加沙和深槽回淤等。模拟结果表明 ,力矩方程对于这些极端的水沙运动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6.
明渠挟沙水流的两相流模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从两相流基本方程出发对明渠挟水流含沙量、流速垂线分布及近底层平均流动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泥沙扩散方程,并用大量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现有含沙量公式和流速垂线分布公式只是本文理论模式在低含沙量条件下的简化形式。当含沙量增加时,固相泥沙对流动结构的影响亦趋显著而不可忽略。精确模拟水沙流动,需要发展高级的两相湍流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黄河含沙量测量数据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河含沙量高、泥沙时空分布不均和环境变化显著等特点,提出了采用电容式差压法来测量黄河含沙量,建立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含沙量测量的数学模型。将含沙量信息值与温度、深度和流速值作为RBF网络的输入,进行含沙量测量的反演和误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基于RBF的数据融合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环境影响,提高系统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挟沙水流中沙粒对底壁湍流猝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建忠  沈天耀 《水利学报》1994,(5):45-50,62
本文在常规的边界层方程中保留了法向压力梯度项和增加了固粒对流体的使用项,结合Batcheolr对交界面提供的分析方法和小扰动稳定性理论,由理论分析和计算得到了包括沙粒之类的悬浮体的尺寸,比重,流动Re数,两相速度差以及扰动波数与水流底壁湍流猝发角的关系,计算结果与Rashidi等的实验结果相符。文中所得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江河底部水流的流动特性以及泥沙的沉积和输运机理。  相似文献   

19.
电厂净化站排出的泥水加入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絮凝剂后,改变了泥沙颗粒的自然沉速。通过试验找到净化站排向沉淀浓缩池的浑水含沙量、加药量、加药泥沙沉淀的时间及絮凝沉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净化站的泥沙沉淀浓缩池运行提供最优的排泥方案。泥沙混凝静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含沙量的泥沙沉速并不是与加药量成正比,而是存在一个使泥沙沉降最快的最佳加药量;这一最佳加药量随着泥水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每增加单位含沙量所对应的加药量相对有所减少。模型中的高含沙浑水动沉絮凝沉降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加药量与室内絮凝静沉试验的加药量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了得到更为客观科学的泥沙基本活动规律,利用有压矩形管进行了细颗粒泥沙起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管内水压力对细颗粒泥沙的起动有重要影响,水压力越大,管中泥沙起动断面平均流速和起动切应力越大。根据有压矩形管的水流分布特性和水压特点,将矩形管中水流转换为普通明渠水流,转换得到的明渠中泥沙起动垂线平均流速与试验矩形管中泥沙起动断面平均流速基本相同,验证了利用有压矩形管进行细颗粒泥沙起动流速试验的可行性和代表性。在试验矩形管与实际明渠的泥沙起动流速转换过程中,并未考虑不同水柱高度下曼宁糙率系数的变化,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