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紫外光引发溶液聚合得到了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聚合物,研究了聚合过程中引发剂安息香乙醚(BE)用量、单体浓度、光引发时间对聚合速率、产率及分子量的影响,实验确定了制备线型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聚合物(PDMAEMA)的工艺及方法。采用膨胀计法研究了聚合反应,结果表明:DMAEMA单体可能同时参与了光引发过程。通过对PDMAEMA水溶液性能研究发现,PDMAEMA水溶液具有明显的温度及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作为单体,Span-80为乳化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自制稳定剂为胶体保护剂,过硫酸铵-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尿素体系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合成制备了活性染料印花增稠剂。研究结果表明,当单体中和度为90%,乳化剂占油相质量分数为12%,交联剂占单体质量分数0.15%,稳定剂占单体质量分数9%,引发剂占单体质量分数0.06%时,所制备的增稠剂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DMAEM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油田钻井的功能单体。采用金属钙(Ca)为催化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二甲氨基乙醇(DMAE)为原料,吩噻嗪为阻聚剂,用酯交换方法合成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通过FT-IR、1HNMR、MS、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钙是合成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高活性和适用性的催化剂;在优化条件下,产物含量达到98.6%,反应产率为95.4%。  相似文献   

4.
用丙烯酰端的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作为共聚单及反应性乳化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酰丙基氧烷和丙烯酰甲酯的乳液共聚合,探讨了反应性乳化剂用量与单体转化率、反应时间和乳胶粒径的关系,研制了有机硅单株质量分数为405的稳定乳液。此外,用^1H-NMR研究了滴加乳化单体液滴和一次加料两种方法下,共聚物组成与单体转化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加料方式对共聚物组成有较大影响,水溶性大的单体优先聚合。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了一种以阴离子与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以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及一些官能团单体为原料的聚合物乳液,并详细讨论了单体配比、乳化剂、官能单体、温度及聚合工艺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作为主要单体,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必要成分,采用过硫酸盐作引发剂,在乳化剂作用下进行聚合制得苯丙乳液。通过正交实验和综合评分的方法,研究了多元苯丙乳液体系的聚合方式、共聚单体、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聚合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苯丙乳液的最佳工艺参数,由其配制的水性防锈涂料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水性环保防锈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作为主要单体,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必要成分,采用过硫酸盐作引发剂,在乳化剂作用下进行聚合制得苯丙乳液.通过正交实验和综合评分的方法,研究了多元苯丙乳液体系的聚合方式、共聚单体、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聚合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苯丙乳液的最佳工艺参数,由其配制的水性防锈涂料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8.
KPS引发淀粉接枝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母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接枝共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研究了不同条件对淀粉接枝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反应的影响,认为该反应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为:DM浓度为0.35mol/L,引发剂浓度为6.5mmol/L,淀粉糊化温度为85℃,反应温度为65℃,pH为8左右,反应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9.
KPS引发淀粉接枝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母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接枝共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研究了不同条件对淀粉接枝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反应的影响,认为该反应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为:DM浓度为0.35mol/L,引发剂浓度为6.5mmol/L,淀粉糊化温度为85℃,反应温度为65℃,pH为8左右,反应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具有防水防油功能的非织造布,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含氟防水防油剂,然后以其为整理剂对非织造布进行后整理.优化制备防水防油剂的聚合条件,探究整理液质量分数和整理温度等对非织造布防水防油性能的影响,并表征整理所得纺黏非织造布的防水防油性能.结果 表明:当聚合温度为70℃,含氟单体与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的质量比为5...  相似文献   

11.
以淀粉、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煤油作为连续相,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考察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聚合物特性黏数及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以及阳离子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质量分数6%,两种单体共占水相质量分数45%,阳离子单体占总单体的质量分数为30%,引发温度45℃,引发时间4h。在此条件下,单体转化率可达97.82%,特性黏数为340.21mL/g,接枝效率为97.93%。  相似文献   

12.
复合离子型乳化剂对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的聚合反应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产品,研究了反相乳液聚合工艺条件。考察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组成、乳化剂用量以及乳液形成方式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乳胶粒径和产品特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脂肪酸(盐)为乳化剂,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低温溶解性;将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得到的混合乳化剂的乳化效果优于单一乳化剂。以油酸与油酸钠复配物为乳化剂时,合成了单体转化率98%,接枝率80%,特性黏度1 300 mL/g的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反相乳液产品。考察了过硫酸铵、过硫酸铵-尿素引发剂体系对单体转化率、产品特性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乳化剂GR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用于反相乳液聚合物和非水乳液聚合物的制造。本文简要探讨了乳化剂GR的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和用量以及体系的pH值等对单体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酸酯类为主要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分析了聚合工艺、乳化剂、引发剂、功能性单体、单体种类及软硬单体配比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聚合工艺,阳离子乳化剂采用31527,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5%,阳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4:1(质量比),阳离子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5%,硬单体为MMA,功能性单体采用NMAM时乳液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5.
聚苯胺微粒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胺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聚苯胺,对单体引发剂、乳化剂以及溶剂的不同比例做了对比试验.并通过光学显微镜,红外光谱,TG,DTA,循环伏安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单体∶引发剂∶乳化剂∶溶剂=1∶1∶1∶20定量条件下,常温搅拌12 h制得的聚苯胺产物颗粒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体滴加合成了高硅含量,固含量较高的丙烯酸乳液。研究了油水比,引发剂,乳化剂配比、用量,电解质及有机硅含量对乳液及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油水比为0.7,引发剂为油性单体总量的0.5%,乳化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十二烷基磺酸钠(SLS)为2∶1用量为3.0%,电解质为0.75%时乳液固含量为40.35%,有机硅含量占油性单体总量22%的硅丙乳液时,IR分析显示乳液无单体,有机硅与丙烯酸完成了有效交联且没有发生水解。对乳液做了Ca2+稳定性等测试,性能符合国家标准GB/T20623-2006。  相似文献   

17.
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得可用于木器底漆的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反应型乳化剂DADMAC、种子引发剂AIBA、功能单体GMA用量及乳化剂配比、软硬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反应型乳化剂DADMAC质量分数为单体总量的0.45%,种子引发剂质量分数为引发剂总量的0.4%,乳化剂配比m(核)∶m(壳)=1∶1,功能单体GMA质量分数为1.2%,软硬单体配比为m(MMA)∶m(St)∶m(BA)=18∶13∶10时可制得性能较佳的核壳型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  相似文献   

18.
反相乳液聚合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聚合方法,具有聚合速率高、高度分散、大小均一等突出优点.以Tween60与Span8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w/o型反相乳液体系.考察了乳化转速、时间、乳化剂的HLB值和质量分数以及油水体积比对乳液类型和稳定性的影响.由实验确定了反相乳液的最优条件:转速为14 000 r/min,乳化时间35 min,乳化剂HLB值为5.0,油水体积比为1∶1,乳化剂质量分数为4%时,可形成较为稳定的W/O型乳液.同时,结合实验结果对部分稳定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使用通常作为偶联剂使用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苯丙乳液的改性剂,以核/壳聚合技术和半连续种子聚合工艺将少量有机硅结合到聚合物分子壳结构中,制得性能良好的三元共聚乳液。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有机硅接枝剂加入量等因素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确定了三元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采用预乳化工艺,半连续种子聚合法,通过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腈(AN)、丙烯酸(AA)以及磷酸酯功能性单体Y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功能性苯丙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乳化剂复配比、引发剂用量、软硬单体比、功能单体AA的用量以及含磷单体Y的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