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闪光对焊的方法,采用不同的焊接工艺参数对4.5 mm厚的B600CL轮圈用热轧钢板进行了对接焊,并对接头界面区金相组织进行了观察,对接头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检验,研究了顶锻压力、顶锻留量和闪光留量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顶锻压力的增加,界面区组织中贝氏体有逐渐细化的趋势,但顶锻压力对接头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影响较小;随着顶锻留量的增加,界面区组织逐渐粗化,接头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逐渐降低,当顶锻留量超过5.5 mm时拉伸力学性能恶化;随着闪光留量的增加,界面区组织中贝氏体有逐渐粗化的趋势,接头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逐渐降低,当闪光留量超过10 mm时接头拉伸力学性能严重恶化。  相似文献   

2.
以轮毂用钢RS590CL为对象,研究了闪光留量、顶锻压强、顶锻留量、带电顶锻时间等闪光对焊工艺参数对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闪光留量和带电顶锻时间的增加,接头界面区宽度呈增大趋势,且界面区与过热区组织逐渐粗化。接头抗拉强度随着闪光留量的增大呈增大趋势,伸长率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随着带电顶锻时间的增加,接头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界面区铁素体含量随着顶锻压强和顶锻留量的增大呈增大趋势。抗拉强度随顶锻压强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规律,伸长率呈先降低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规律,整体变化范围不大。  相似文献   

3.
全面研究Q235钢筋棒材闪光对焊工艺及其组织性能,通过改变伸出长度、顶锻留量、顶锻力等工艺参数,测定其对抗拉强度的影响。分析了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组织和硬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工艺参数进行焊接,能够获得强度高于母材的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4.
采用手工MIG电弧钎焊工艺对SUS304不锈钢与Q355GNHD耐候钢薄板对接接头进行工艺试验,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结果表明,MIG电弧钎焊工艺能够成功用于SUS304不锈钢和Q355GNHD耐候钢薄板对接接头的钎焊,焊缝成形质量良好,经X射线探伤无缺陷;接头的抗拉强度平均值为339.58 MPa,接头强度系数为78.97%。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SUS304不锈钢与铜基钎料间产生的渗透裂纹,讨论渗透裂纹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车辆在冲击振动试验后,部分设备SUS304不锈钢焊接件出现断裂失效现象.为了提升SUS304不锈钢焊后机械性能,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测试及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中低温热处理工艺对2 mm厚SUS304不锈钢板TIG焊接接头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经400℃热处理30 min及焊接后未处理态焊...  相似文献   

6.
对厚8 mm的SUS304(06Cr19Ni10)不锈钢采用等离子弧焊接,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分析了SUS304不锈钢等离子弧焊接特点,并对其焊缝进行了X射线检验、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弧焊接可以一次穿透8 mm厚的SUS304不锈钢,且焊缝表面美观。经X射线探伤无缺陷;拉伸试验断裂部位在焊缝处,抗拉强度符合标准要求,均能达到母材的抗拉强度值,焊缝组织为奥氏体+铁素体,热影响区与母材组织均为奥氏体+少量铁素体。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锈钢激光焊接力学性能并提高焊接效率,采用2 k W光纤激光器的数控焊接系统,探讨了不同速度下光纤激光器焊接304不锈钢的深宽比变化情况,并以3 mm厚的SUS 304不锈钢薄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焊接速度和离焦量)下3 mm厚的SUS304不锈钢的焊接质量。结果表明,光纤激光器功率2 k W,离焦量-1 mm,焊接速度1.2 m/min,焊接保护气体氩气、流量30 L/min,成为焊接3 mm厚的SUS304不锈钢的最佳工艺参数,焊接接头抗拉强度约为母材的93%。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表L9(34)安排试验,调整铜、锰、镍合金元素的含量,用100 kg中频感应炉开发出低成本深冲用200系列不锈钢,对其进行极差分析、力学性能和盐雾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低成本深冲用200系列不锈钢中的锰、铜、镍含量最佳配比为Mn10Ni1.0Cu0.5.不锈钢经过1050 ℃固溶处理后,其伸长率和杯突值分别为60%和13.8 mm,与SUS304相当;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高于SUS304;耐腐蚀等级达到10级,与SUS304相当,优于其他试验不锈钢.  相似文献   

9.
采用手工MIG电弧钎焊工艺对SUS304不锈钢与Q355GNHD耐候钢异种薄板对接接头进行3种焊丝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u Si3钎料在SUS304不锈钢和Q355GNHD耐候钢上的润湿性最好,在SUS304不锈钢上的润湿系数为4.02,在Q355GNHD耐候钢上的润湿系数为3.62。Cu Al8钎料接头的外观成形好,缺陷较少。综合考虑,在焊接Q355GNHD耐候钢和SUS304不锈钢薄板异种钢接头时选用Cu Al8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YHG-1200TH型移动式钢轨闪光焊机,焊接武钢60 kg/m U71Mn G热轧态钢轨.通过观察分析焊接曲线中闪平、脉动闪光、加速闪光与顶锻保压各阶段电流、电压、钢轨位移、压力等因素,结合接头落锤试验情况,调整并优选出合理工艺参数;分析焊接热输入与顶锻量间的搭配关系及接头抗落锤次数,观察断口与接头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试验用钢轨闪光焊接热输入在11.5~12.5 MJ之间且顶锻量在15~16 mm之间时,接头抗落锤情况较集中,质量稳定性好;合理工艺参数焊接且经落锤检验合格的接头断口无明显缺陷,焊缝及热影响区组织为珠光体和少量铁素体,未见马氏体、贝氏体组织或其它缺陷.  相似文献   

11.
以Ta作为中间过渡层对纯钛与不锈钢SUS304进行电阻点焊。观察分析接合界面区反应层形貌及分布等微观组织特征,探讨焊接电流对熔核尺寸和接头抗剪力的影响。在接头中的Ta/SUS304界面生成了FeTa和含Fe量不同的Fe-Fe_2Ta共晶组织。在焊接电流为14 kA时,获得的接头抗剪力最大,为7.4 kN。结果表明,在钛与不锈钢的电阻点焊中,使用中间过渡层Ta能够有效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根据GB/T 228 2002《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对热轧奥氏体不锈钢SUS304钢板的抗拉强度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试验过程中测试方法、设备、量具、检验人员和测试环境等不同因数对测试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对奥氏体不锈钢SUS304钢板抗拉强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13.
《焊接》2016,(8)
为了提升国产双金属带锯条闪光对焊机的焊接性能,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闪光对焊中主要工艺参数(焊接电压、闪光速度、顶锻压力和焊接时值)对双金属带锯条焊接接头质量的影响规律。通过主观评价焊接质量及拉力试验双重指标对焊接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焊接电压对接头焊接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焊接时值,顶锻压力和闪光速度次之。利用优化后的闪光焊接工艺参数组合,焊接得到成形和质量良好的接头,经过适当的焊后热处理,焊缝内部分布着均匀细小的球状珠光体结构,其金相组织主要为回火索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参数对直径25 mm的耐蚀性螺纹钢HRB400M进行闪光对焊试验,依据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确定最佳焊接工艺为:调伸长度21 mm,闪光输出功率68 kW,闪光速度0.8 mm/s,闪光留量12 mm,带电顶锻时间0.1 s,顶锻压力65 MPa;并采用焊前预热和焊后回火工艺。焊缝中心线两侧的铁素体区是焊接接头最薄弱的部位,通过工艺调整可消除不良组织,获得性能优异的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15.
闪光对焊参数微机测判装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制了由单片机的闪光对焊参数测试及质量判定装置。本装置通过采集对焊过程的位移,电流和油压等数据,再经过数据处理,能够打印输出闪光留量,闪光速度、顶锻留量,有电要面锻留量、顶锻速度及顶锻压强等参数,并能判上述参数合理与否,如果需要还能打印出过程的焊接电流与位移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6.
SUS304不锈钢MAG焊接头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金相观察、力学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试验,研究了SUS304不锈钢MAG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接头的抗拉强度不低于母材,而且塑性良好。焊缝为奥氏体组织,呈较为粗大的柱状晶形态,且与母材熔合良好;过热区的晶粒长大不严重。焊态时,焊接接头的腐蚀速率与母材相当,经敏化处理,接头的腐蚀速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频逆变电阻焊技术焊接大直径高等级圆环链,实现了可靠连接,接头性能符合规范要求。研究了焊接工艺参数如焊接电流、焊接时顶锻量对接头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影响,分析了接头微观组织形貌和接头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焊接电流为39.3 k A,顶锻量为6.3 mm,焊接时间1 380 ms时接头可以获得最大的破断力最大为824 k N(抗拉强度为1 085 MPa);当焊接电流为39.3 k A,顶锻量为6.3 mm,焊接时间1 380 ms时接头可以获得最佳的伸长率为48.56%,此时接头破断力为810 k N(抗拉强度为1 066 MPa)。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在活塞杆连续驱动摩擦焊接工艺参数中,影响接头抗拉强度的主次顺序是:顶锻保压时间、顶锻压力、主摩擦压力、主摩擦时间;其优化组合为:主摩擦压力7.6MPa、主摩擦时间19s、顶锻压力14.3MPa、顶锻保压时间16s,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正交试验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金相观察、力学性能和耐晶间腐蚀性能试验,研究了SUS304不锈钢MAG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接头的抗拉强度不低于母材,而且塑性良好。焊缝为奥氏体组织,呈较为粗大的柱状晶形态,且与母材熔合良好;过热区的晶粒长大不严重。焊态时,焊接接头的腐蚀速率与母材相当,经敏化处理,接头的腐蚀速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20.
微Ti处理380CL车轮钢闪光对焊工艺与组织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轮辋闪光对焊(FBW)后微裂纹率和炸裂率偏高的问题,选取6.75 mm厚380CL车轮钢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一元化闪光对焊参数对接头硬度的影响规律,建立闪光对焊温度场控制机制. 通过Ti微合金化技术思路进一步降低380CL闪光对焊焊缝的硬化倾向. 结果表明,为保证380CL闪光对焊后的成材率,需采取温度梯度较大的焊接规范,配合合理的顶锻量,从而获得最优的焊接接头. 在烧化量19 mm,钳口距离36 mm,烧化速度1.2 mm/s,带点顶锻时间0.5 s,顶锻量7 mm的闪光对焊参数下,6.75 mm厚380CL车轮钢可获得最低的硬度值140HV2. 对微Ti处理的380CL车轮钢进行了焊接热模拟,在1 000 ℃以上时的顶锻变形抗力降低,组织晶粒细化,显著降低了380CL闪光对焊后微裂纹率和炸裂率. 以上研究具备向高强度轮辋用钢的闪光对焊做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