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忠凯  肖宏  刘晓 《钢铁》2017,52(8):60-64
 许多学者在试验中发现,试验得到的最小可轧厚度远小于常用最小可轧厚度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最小可轧厚度理论分析,推导出新的最小可轧厚度公式。新公式计算的最小可轧厚度约为Stone公式计算结果的22%。通过实验室二辊轧机进行304不锈钢、纯铝、纯铜极薄带轧制试验,实测得到不同材质的试验最小可轧厚度。将实测结果和新公式计算结果及Stone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新公式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测结果,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肖宏  刘晓 《钢铁》2019,54(6):48-55
 微制造、微电子行业的小型化、轻量化和移动化的发展方向需要厚度更薄、尺寸精度更高的极薄和超薄金属箔材,极薄和超薄金属箔材制造技术越来越重要。极薄带轧制试验及生产实际中,Stone最小可轧厚度公式有较多不合理之处。通过有限元模拟得到不同厚度极薄箔带在不同压下率时的接触轮廓与轧制压力变化规律,为Stone最小可轧厚度赋予新含义,即表示在极小压下变形量条件下是否存在中性区的临界厚度值;建立了极薄箔带适轧厚度解析计算模型,即根据轧制力条件和箔带厚度可计算出其单道次能够获得的最大压下量,为已有轧机确定产品规格范围并制定轧制规程及为设计轧机时确定轧辊直径和力学参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异步轧制工艺可降低轧制力,并能突破同步轧制的最小可轧厚度。在工作辊径D=8mm,支承辊传动的四辊实验轧机上实现了异步轧制,进而在二十辊轧机上实现了异步轧制并进行了多辊轧机异步轧制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多辊轧机异步轧制极薄带可降低产品最小可轧厚度,提高带材质量。在二十辊轧机上采用异步轧制可以获得宽75mm,厚度低于0.00mm的极薄带材。工作辊径与带材厚度的比值D/h大于8250,带材宽度与厚度比值B/h大于75000,达到同类轧机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刘晓  付伦  芦跃峰  王涛  肖宏 《钢铁》2021,56(11):87-95
 智能制造、电子通信等行业向微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要求不断提升精密轧制带材产品质量,提高厚度精度控制是其中关键组成部分,因此,精密带材轧制过程接触变形区理论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Stone轧制力模型为代表的传统薄带材冷轧理论假设轧辊在接触变形区内保持圆弧状轮廓,利用Hitchcock公式求解接触弧长进而求得平均单位压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Stone最小可轧厚度理论。在试验及实际生产中很多学者发现有时Stone轧制力计算值与实际值相差甚远,这是由于某些轧制工况下接触变形区内存在中性区,轧辊圆弧状假设不再适用。中性区的存在使轧制力剧烈增大而带材金属延伸变形增加甚微,即轧制难度增大、轧制效率降低。通过对不同厚度薄带材轧制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不同道次压下率下接触变形区轮廓与接触压力分布的变化规律,带材初始厚度越小或道次压下率越大,接触变形区内中性区所占比例越大,接触压力分布趋于椭圆形分布;基于Stone轧制力公式建立了考虑轧制效率的薄带材最小可轧厚度模型,对于一定初始厚度与Stone最小可轧厚度比值,根据轧制工艺参数可计算接触变形区内恰好不存在中性区时的临界道次压下率,以此临界道次压下率为依据可确定高效轧制厚度范围及Stone轧制力模型的适用条件,为精密薄带材轧制生产过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1.国内外极薄带材生产简况厚度为0.001~0.005mm 的极薄带材是现代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而制取所需性能的极薄带材是一项既复杂又困难的技术,所以,有些极薄带材的价格高达黄金的20倍。目前,世界上用轧制法得到的最小带材厚度为  相似文献   

6.
一台能轧制0.001×40mm极薄带材的新型30辊可逆式冷轧机已研制成功。并已轧出了0.0008×40mm钛箔突破了原设计指标。就厚度指标而言,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据查这类30辊可逆式冷轧机机型为我国首创,填补了世界多辊轧机机型空白。介绍了国内外极薄带及其多辊轧机的发展概况;探讨了关于最小可轧厚度;辊系参数选择,受力分析以及介绍了本机的技术性能和力能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极薄带材的研制和生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美、苏等国已在试验室轧出厚度小于0.001毫米的极薄带材,其中莫斯科中央黑色冶金研究院设计的36辊试验轧机,在试验室的条件下曾轧出厚度为0.0005毫米(即5000埃)的79NiMn合金带。近几年来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974年上海有色金属研究所对北京冶金设计院于1968年设计,由上海彭浦机器厂制造的小型14辊轧机进行了改造,生产出了0.001至0.002×10至20毫米的极薄带材。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于1975年用36辊轧机轧制出0.001×10  相似文献   

8.
钱文军  李援朝 《冶金设备》1998,(4):35-38,46
一台能轧制0.001×40mm极薄带材的新型30辊可逆式冷轧机已研制成功,并已轧出0.0008×40mm钛箔突破了原设计指标,就厚度指标而言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据查这类30辊可逆式冷轧机机型为我国首创,填补了世界多辊轧机机型空白, 国内外极薄带及其多辊轧机的发展概况;探讨了关于最小可轧厚度,辊系参数选择,受力分析以及介绍了本机的技术性能和力能参数。  相似文献   

9.
文章比较了现有最小可轧厚度Stone公式及Tong-Sachs公式,指出了这两种具有代表性公式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对采用的Hitchcoch压扁公式进行了修正。导出了铝箔实际最小可轧厚度的公式h_(min)=0.000045R 0.0005mm。实践证明,这个公式较上述两个公式更接近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冷轧薄带材和箔材的最小可轧厚度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一个较为精确的确定最小可轧厚度和选择最佳工作辊径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考虑了轧件弹性变形和压下率对最小可轧厚度的影响,所以能够满足冷轧工艺和生产率的要求,并符合冷轧最小可轧厚度实际过程的物理变化规律.本文不仅给出确定最小可轧厚度和选择最佳工作辊径的一般公式,而且又给出如薄铁皮和铝箔等特定产品的确定最小可轧厚度和选择最佳工作辊径的简化公式.这样就为冷轧生产和冷轧机设计等工程计算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并给出较为符合实际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更符合生产实际的、考虑压下规程的、包括考虑变形区中粘着区的轧件最小可轧厚度求解公式.对某公司1219五机架冷连轧机的最小可轧厚度进行了预测,对更薄产品的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轧机的最小可轧厚度是说明轧机极限轧制条件的一个参数。本文是在小型20辊轧机上实测最小可轧厚度,并与理论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结果。其目的是为轧机设计、轧辊直径的选择等提供依据。 本文的实验方法是选择不同直径和不同弹性模量的轧辊及不同加工硬化的试验材料,按常规轧制法以最大的轧制压力反复轧制,假定道次压下率r<2%时达到了极限轧制条件,此时的厚度即为最小可轧厚度。其结果,完全符合轧制变化的规律。当轧辊直径比较大时(大于φ16mm),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相接近。  相似文献   

13.
吴首民 《中国冶金》2007,17(3):10-10
在充分考虑极薄带钢生产工艺特点的基础上,以宝钢冷轧薄板厂1220冷连轧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同时兼顾轧机许用轧制压力与生产效率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最小可轧厚度计算理论,并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孙铁铠  郑长民 《钢铁》1997,32(5):51-54
研究单道次大压下最轧制双金属复合板时最小可轧厚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确立双金属复合板最小可轧厚度的数学模型,为制定轧制以金属复合板的工艺和设计复合板轧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引言 热带轧机增产的需求,导致使用较大的板坯,这不仅提高了轧机效率,也改善了冷轧机及处理线的效率。人们也期望热带轧机能轧出较薄的带材,以减少冷轧机的工作量。从更长的板坯轧出薄带材,使得温降更加严重,因为带钢尾端在输入辊道上的停留时间增加了。薄带材比厚带材散热更快。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台18辊冷轧机4月中旬试轧成功。顺利地只经三道次即将宽130mm、厚0.5mm的坯料轧成厚0.05mm的极薄带材,道次压下量达50%。这台轧机是由冶金工业部北京冶金设备研究所和凌源钢铁公司共同研制成功的。其中18辊辊系是由北京冶金设备研究所设计、上海冶金设备总厂制造的。这台18辊轧机是利用凌钢原有φ100/φ300×300mm 4辊轧机改造而成的。它的优  相似文献   

17.
多辊轧机辊系稳定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发展,急需0.001~0.005mm厚的精密合金超薄带材。我院69年设计了φ6.5/φ55×130二十辊轧机,已轧出厚0.0026×100mm带材。79年又设计了φ2/φ26×60三十辊轧机,可轧0.001×40mm产品,现已制造。通过这类轧机的设计与实践,认识到研究辊系稳定性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轧制超薄带时平整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多辊轧机轧制厚度小于001mm的金属和合金超薄带时,整个带材表面易产生橘皮状波纹,很不平整。本文研究了前张力、总压缩率、带材边部质量、轧辊表面光洁度和材质等工艺因素对橘皮状波纹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带材变形区形状、沿宽度的延伸、应力和织构等,分析证明产生橘皮状波纹的原因是遍布带材上各点的不均匀变形应力,这种不均匀变形主要是由于轧辊表面粗糙度和带材晶粒变形各向异性造成的。由于带材厚度极薄,抗弯能力小,因此在很小应力作用下就产生布满带材表面的橘皮状波纹。实验证明,采用合理的工艺制度,可以消除橘皮状波纹,得到平整的超薄带材。  相似文献   

19.
在轧制过程中,支持辊和工作辊偏心引起轧板厚度偏差是一个普遍问题。这里介绍一个监视轧辊偏心影响的同步时域求平均值的方法,它监测末架轧机出口的厚度偏差信号,可连续、准确地监视轧辊偏心对带材的影响,并可分辨各个轧辊所起的作用,而不受带板速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剑 《冶金设备》1999,(2):33-37
介绍了一台已运行了30多年的四辊可逆冷轧机,通过最小可轧厚度研究,采用机械液压、自动控制、PLC等多项现代先进技术,把其改造成为一台可轧厚度0.045mm的高精度薄型铜带轧机的实践过程,并对其主要特点作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