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可用 《山西建筑》2013,(2):161-163
针对小河沟隧道因地质灾害造成的隧道坍塌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造成隧道塌方的各种因素,并提出塌方的洞内、洞外处理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的隧道塌方的防治和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申国锋 《山西建筑》2007,33(11):289-290
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隧道塌方的处理原则,并从洞内塌方的处理和洞外坍塌体的处理两方面阐述了隧道塌方的处理技术,论述了其安全保证措施,为类似事故的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因隧道地下水丰富、地质条件复杂,运用了全断面周边径向注浆止水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坍塌、洞内涌水等的施工方面难题,确保洞顶的生态环境。采用全断面灌浆技术对隧道漏水出进行封堵,最终加固了围岩,并有效堵住地下水。  相似文献   

4.
根据广西岭脚隧道突泥突水事故,综合分析突泥突水造成地表漏斗、山体错台裂缝和国道207开裂的原因,并对地表漏斗、山体错台裂缝、国道207开裂以及洞内淤泥坍塌提出处理建议,最后指出隧道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的工作,以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公路隧道施工阶段的环保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公路隧道施工入手,就隧道施工阶段洞内的环境保护工作,从隧道洞内施工的环境、施工与排水中的环保、废料处理与利用方面进行了阐述,可供公路工程及相关环保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浅埋暗挖隧道下穿岩溶其具有较强的致灾性,致使如何保证施工安全越来越被重视。本文依托贵州两天窝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迈达斯GTS模拟了三维隧道开挖过程和隧道拱顶冒顶过程,对隧道上方冒顶土体的变形规律和隧道初支结构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力学分析。研究表明:浅埋暗挖隧道在下穿岩溶过程中隧道上方土体变形较大,隧道开挖的爆破震动及落雨降低了土体的粘聚力,加剧了土体变形;对于隧道上方边坡段应进行放坡处理、施做永久性截水沟和进行注浆加固处理;隧道洞内坍塌部位采用粘性土回填并压实,超前支护并施做锁脚锚杆等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明东 《门窗》2012,(9):112-114
针对延山隧道左线隧道ZK54+700~730段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地下水丰富的特点,通过采用有利于保护洞顶生态环境、减少后患的全断面周边径向注浆止水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洞内涌水、坍塌等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8.
厦蓉高速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厦蓉高速肇兴隧道全线较长,处于软弱围岩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难度大等实际情况,针对浅埋软弱隧道特点,分析其施工方法,包括围岩量测、隧道支护施工、隧道地表水处理、深孔注浆技术、开挖施工、正洞施工等.从开挖方法及控制措施、支护控制措施及对地面和洞内的监控测量等,总结得出隧道施工防坍塌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基建工程技术的发展,施工技术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但是在隧道建设的过程中,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经验有所不足,因此出现隧道坍塌事故比较多,对于整体施工工程的进度极为不利。在面对隧道坍塌的问题上,可以根据常见隧道坍塌的原因进行研究,总结分析隧道坍塌的相关经验,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探析,着重探析了隧道坍塌出现的原因,以及当出现隧道坍塌时的相关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铁矿山法施工隧道坍塌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铁隧道在采用浅埋的矿山法进行施工时,由于城市环境、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以及施工措施尚不够完善,矿山法施工的隧道多次发生坍塌事故。本文通过对矿山法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方法以及其它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了造成隧道坍塌的几个主要原因,并提出包括搜集隧道周边工程建设环境条件、进行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进行围岩稳定性评价、采取超前预报和施工监测措施对隧道施工坍塌事故进行预防,对地铁勘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隧道坍塌提出了一些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马海强  温朝斌 《山西建筑》2007,33(22):309-310
结合工程实际,主要介绍了在塌方段围岩长时间不能稳定的条件下处理隧道塌方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提出了塌方处理应注意的事项,达到了安全、快速处理软弱破碎围岩塌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尖岭隧道塌方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军海 《山西建筑》2009,35(20):327-328
通过对文尖岭隧道工程概况的描述,介绍了两次隧道塌方情况及产生原因,并总结了相应的塌方处理方案,以保证将来隧道运营的安全,同时为同类型隧道塌方的判断、处理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3.
郜满珍  王君堂 《山西建筑》2007,33(5):289-290
针对京福高速公路坪籁隧道因洞顶覆盖层较薄,在降水、偏压作用下出现坍塌冒顶的问题,分析了其塌方的情况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指出以钢导管注浆技术为主的塌方综合整治方案是可行的,为后期施工及运营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井洪涛 《山西建筑》2008,34(11):320-321
对分界梁隧道进口右线洞口边仰坡坍塌情况作了介绍,分析了导致边仰坡坍塌的原因,并针对坍塌情况采取了相应的临时及永久处理方案,处理效果较好,保证了隧道洞门安全稳定,对以后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罗天福 《山西建筑》2007,33(11):308-309
以宛坪高速公路为例,阐述了其自然地理与地质概况,从膨胀土路段路基、岩质边坡滑动、隧道塌方三方面分析了宛坪高速公路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处治方案,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隧道出洞口松散围岩塌方时空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塌方是山岭隧道出洞口经常发生的一类工程地质灾害,对其发生部位和时间预测一直是隧道工程技术难题之一。从应力传递概念出发,推导出隧道出洞口松散围岩失稳判据,得出塌方发生时进入松散围岩段的临界距离,可以对开挖过程中塌方发生可能性及其空间位置进行预测;并结合灰色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基于实测拱顶下沉数据,建立塌方时间预报的灰色-协同理论模型。然后,通过马鞍山隧道塌方事故对所推导的塌方位置判据和塌方时间预测模型进行有效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出塌方的空间位置和发生时间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推导的塌方空间位置判据和建立的隧道塌方时间的灰色–协同预测模型是合理可行的,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可为其它隧道出洞口塌方预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病害整治隧道二衬拆除塌方机理及处治措施,以重庆某隧道二衬拆除过程中拱顶塌方为例,分析塌方段地质条件、病害状况及塌方过程等,探究塌方发生机理及其处治措施。结果表明:隧道衬砌腐蚀、开裂、渗漏水等病害以及塌方段围岩松散破碎,具有腐蚀性的地下水使得围岩呈现“结构性弱化”,是产生塌方的主要内因;施工扰动下,块碎石堆积荷载超过初支的极限承载力,导致初支开裂,暴雨天气又使得上覆岩层重量增加是导致塌方的主要外因。采用分台阶开挖塌方体,空腔处泵送砼回填,配合使用超前小导管、锁脚锚杆、钢拱架等支护措施,清除塌方堆积体并重新浇筑衬砌结构,可为类似工程塌方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沪昆客运专线长昆湖南段油坊坪隧道跨越断层段遭受的塌方问题,总结隧道宏观变形演化历史,分析跨越断层富水软岩隧道塌方的影响因素及围岩失稳破坏模式,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处治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的协同作用对本次隧道塌方的影响最为显著,大气降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隧道塌方的形成,施工工法和支护措施对本次隧道塌方的影响体现为人为认识的不足,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本次塌方的发生;跨越断层区富水软岩隧道围岩的失稳模式可归结为弯曲内鼓和顺层滑移相结合的协同破坏模式;在分析隧道塌方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洞内+洞外”的综合处治措施,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根本上防止塌方的发生。该研究成果可为富水软岩隧道跨越断层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工程类比的素材,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断面千枚岩隧道塌方处治施工目前没有统一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处理,常规处理方法存在处理工艺不成熟、施工技术安全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本文就大断面千枚岩隧道塌方处治施工技术进行介绍,介绍如何进行大断面千枚岩隧道塌方处治施工,同时提高隧道塌方处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贾亮 《山西建筑》2011,37(3):175-176
结合某铁路专用线高阳坡隧道工程施工期间洞内塌方情况,全面分析该隧道塌方形成的机理与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处理后对塌方段洞内外进行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的数据结果分析,该隧道塌方处理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