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成组技术由于它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因而在机械制造工业企业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成组流水线是成组加工的高级生产组织形式。成组流水线一般有三种形式;(1)顺序生产成组流水线;(2)平行生产成组流水线;(3)平行顺序按批生产成组流水线。顺序生产流水线的特点是:一个零件组由几种零件组成,每种零件有一件或几件,在各道工序上组内各种零件按顺序依次加工,而在各道工序之间按整个零件组进行转移;由于流水线节奏性要求高,因而要求整个零件组在各道工序上的加工时间与流水线的节拍(rg)相等或成整数倍数关系;再者,由于零件组每种零件的相似性要求较高,而且数量又都很少,  相似文献   

2.
就虚拟装配技术及手工动作分析的现状提出基于虚拟手工装配的动作生成机制的研究,给出了动作生成机制研究的总体方案,即根据零件的状态参数及装配要求来确定零件的装配顺序,然后分解每一个装配过程需要的手工动作,直至分解成手指关节的基本运动单元,再根据手臂手指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确定一个操作动作的时间,进而确定整个装配过程的时间,同时形成一套标准的操作程序。最后,对于虚拟手工装配动作的自动生成机制在模拟手工装配和机器人动作研究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评判的装配序列生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模糊逻辑用于优化装配序列生成的方法,在讨论装配序列评价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装配序列产生的6个重要因素;根据模糊集理论建立了这些因素的隶属度函数,建立了评价装配序列“易于装配”的综合标准,给出了评价指标规范化计算方法。通过对满足优先约束集的零件,产生当前可分解零件集,根据“易于装配”综合标准判优进行逐层分解,产生优化装配序列。最后应用飞机发动机装配实例验证该装配序列规划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装配序列进行合理评价,确保装配序列优选结果的正确性,提出一种装配序列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调研及专家知识构建装配序列多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并定义各指标的量化方法;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估各指标间的相对关系,以获取较准确的装配序列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计算可行装配序列各指标的初始值,并结合指标相应权重使用消除和选择转换法综合评价不同装配序列的优势值和劣势值,根据优势值和劣势值排序结果,从正反两方面综合选择出最佳装配序列.以某企业机床传动系统X轴装配序列优选过程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可行装配序列综合评价结果合理,优选出的方案具有较好的精度和效率.装配序列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计算过程简单,实用性强且评价结果合理,可用于一般机械产品的装配序列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5.
针对服装生产线员工变动频繁、技能熟练度不一致以及设备布局受限等造成的流水线部件逆流和不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算法的服装生产工序组合关联规则挖掘方法,以优化流水线设计。根据服装工艺和生产特点提出了工序编码方法,通过改进Apriori算法来挖掘用于流水排布的生产工序关联规则,建立了以逆流情况和流水线平衡为约束的评判指标,通过工序内容与评判指标进行流水线优化排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流水线完全避免了零部件在路径上的传递损失,流水线的排布效率提高了20%,线内工位平均均衡比相较于原有产线提高了20%,排布内容更切合工厂生产实际环境和经验要求。使用该方法挖掘工序关联组合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工序组合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流水线排布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设计运用流水线平准化理论与工作研究方法,通过对五菱易通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现有装配流水线的调查分析,找出了其不合理的根源并进行了改进。首先,在原有资源不变的前提下,本设计采用试凑法对两条装配线重新进行了平衡设计,以使装配线占用空间最少,各工作位的作业时间尽可能跟上节奏,达到按节奏生产与高效率的要求;然后,采用线路图、流程图等对物料流动与设备布置进行分析研究,以最大限度地缩短物料的搬运距离,进一步提高装配线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MES与装配流水线的内容、相互之间的关系,详细说明了面向MES的装配流水线车间调度系统模型和应用实现,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某些针织服装企业在生产时往往根据经验安排生产线,生产线编成率不高。IE技术是提高生产率的直接手段,运用现代IE量化数据技术,通过分析针织服装生产企业作业程序、作业内容、标准作业时间及流水线节拍参数,创建数学模型,对企业生产线的编成效率进行计算和评价,合理制定出工站,从而提高针织服装企业生产线的编制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锯链自动装配系统中旋铆机布局设计的实际需求,以物-场分析理论为基础,描述了设计中的冲突问题,建立了链轴铆接的物-场模型,运用76个标准解,最终解决了设计中的空间冲突问题,找到了旋铆机布局的理想解,缩短了整个系统的研发时间.锯链自动装配系统的试制成功必将大大提高锯链的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有效降低其生产成本,延长其使用寿命,这对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混流装配线第二类平衡问题,分析了以往数学模型和算法对求解混流装配线第二类平衡问题的不足,综合产品的作业时间、装配工艺等因素,以生产节拍最小化、各工作站加权平均负荷均衡化为目标,建立了基于作业空间和装配工具约束等条件下的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对各优化目标的进行加权,实现了对生产节拍和工作站加权平均负荷平衡同时优化的目的。实例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论证了用作用线增量法计算机构位置误差的应用基础,同时还指出了实用中所采用的瞬时臂法和作用误差法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以实例说明了优先采用作用误差法计算机构位置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当圆锥与圆柱轴线工不垂直时,求其相贯线的二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售电量的大小和线损率的高低是供电企业效益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售电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而线损率的高低却是电力企业规划设计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文中介绍了我国线损现状,分析了电力系统线损的组成,并提出了降低线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供电公司线损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开发和建立了用户、配电网变压器、表计等相关的数据结构,设计了输入和输出界面,实现了线损MIS系统.该系统对不同口径的线损进行了计算和统计,最终形成报表,便于管理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电能损耗.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小型化5位数控延迟线.其中,小时延单元采用传统的右手传输线实现,而大的时延单元采用左手传输线来实现.该方法能够克服传统右手传输线实现大的时延单元时存在的体积和插入损耗大的缺点.该延迟线工作在9GHz~10GHz频段上,延迟时间调节范围可达100ps~3100ps,时间步长间隔100ps.整个延迟线尺寸仅10mm×20mm×0.5mm,插入损耗小于6.2dB.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耐张段包含有多个紧线段确定紧线应力的计算过程,并给出了具体的实例,以便于工程人员实际施工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本从理论上纠正和补充了以往某些专的疏漏和不足.提出了用球极投影法求解机械加工中空间角度计算的方法,使以往常用的计算法得以大大简化并保证具有一定的精度,为球极投影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过程,介绍了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和統计分析表等主要工具的原理,论述了使用计算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在编制程序过程中的体会,介绍了应用PRITRONIX-300软件包和汉字系統在PDP-11/24机上实现的情况,並附有计算机繪出的典型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IT、TT、TN三种接地系统的分析 ,指出了它们各自存在的弊端 ,从防止触电、漏电出发 ,指出民用用电中必须采用TN -S系统配漏电保护器  相似文献   

20.
线损管理是考核电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降低线损对电力企业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从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两方面,对电力企业降低线损的对策和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