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酸压酸岩反应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军 《中外能源》2006,11(3):26-29
由于地质因素的复杂性,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效果与酸岩反应的各项影响因素关系密切,通过研究温度、酸液浓度等影响因素,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酸岩反应速率,从而提高酸压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林艳 《中外能源》2006,11(5):32-36
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特有的复杂地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对油、水体的赋存与分布状况及分布规律的认识,制约了预测和控制油井见水技术措施的实施。因此,充分利用岩溶缝洞单元的研究成果,结合开发井的油水资料,不断归纳总结不同岩溶地貌单元油井的开发动态特征,研究和探讨油水的组合规律、组合类型,分析油水分布变化状况,对油水体系进行划分,这对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正电性钻井液体系的性能特点。对其性能的评价结果表明,正电性钻井液具有很强的抗钻屑固相污染、抗NaCl及CaCl2污染能力;体系性能稳定,加重后钻井液不分层;具有优良的页岩抑制性;渗透率高、保护油层效果好;对储层岩心的伤害率在15%~18%,明显小于聚合物钻井液。在油田的试验及现场应用表明.正电性钻井液完全满足钻井施工要求,能有效提高钻井速度。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放空漏失现象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洪军 《中外能源》2007,12(5):47-52
通过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在钻完井、修井作业过程中发现大的放空漏失这一现象,进一步加深了对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的认识。从地震、地质、油藏、工程及开采等多方面综合研究分析认为,对于钻遇严重放空漏失的油井应提前完钻,以及放空漏失井不宜进行酸化增产、进行上返酸压时需采用控缝高技术、进行注水替油效果不好、进行污水回灌效果较好等。并且根据上述认识,为油田开发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塔河采油一厂管理的油藏类型包含底水砂岩油藏、弱能量河道砂油藏、缝洞型碳酸盐油藏及凝析气藏,深抽井主要集中在弱能量河道砂油藏和底水砂岩油藏。随着开发的深入,深抽井数逐年上升,但深抽有效率偏低,仅为63.1%,亟需完善深抽优化决策技术。通过对178口深抽措施见效井回归统计分析,研究了深抽与不同油藏类型的提液、降液面、增油等因素之间的见效规律,进行了投入产出效益分析。综合地层能量、储层物性、提液幅度对深抽效果的影响,提出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深抽优化决策技术,在经验对比法和节点分析法基础上,研究了供排关系平衡点的确定方法 ,形成了气体影响、冲程损失等因素在内的效益优化决策技术,为深抽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分析认为,塔河油田弱能量砂岩油藏泵挂深度超过3500m,深抽效益较低,不宜采用深抽工艺,可采用间开生产工艺;建议对于底水砂岩油藏部分物性差或储层污染井,开展相应储层沟通改造工作,尽可能改善此类深抽井的供液状况。  相似文献   

6.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挤水泥堵水矿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普春 《中外能源》2010,15(1):50-55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体非均质性强,发育规律和控制因素复杂,纵向上受构造-岩溶旋回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控制,多个缝洞单元在空间上叠合形成复杂油气藏,具有独立的油气水系统和不规则的形态,油藏埋深5200~6500m,缝洞系统高差1200m以上。受底水油藏缝洞认识不足限制,堵水困难。为此,2006~2008年,利用水泥车、灰罐车、配水车和各种辅助设备,采用高压挤入管柱,进行挤水泥堵水矿场试验。挤水泥堵水工艺机理主要以造隔层为主,除在裸眼井段将水层封住外,主要是在油水界面造一水泥隔层,从而达到封堵水层的目的。该工艺实施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储集体类型、堵水时机、水泥隔层的延伸范围及厚度。3年来,共实施挤水泥堵水37井次,工艺成功率为100%,有效率为72.97%,累计增油45602t,累计降水74067t,平均有效期147.5d,吨油成本为749元。对于挤水泥堵水造成的地层污染,可以通过射孔、酸化等措施加以清除。  相似文献   

7.
罗荣  李双林  崔光 《中外能源》2012,17(1):70-73
塔河油田主要采用声幅(CBL)及变密度(VDL)测井进行固井质量评价,此种评价方法存在多解性.同时,测井响应还受到固井质量之外的其他因素影响.如仪器刻度、仪器偏心、快速地层、多层套管、薄水泥环等.为减少仪器刻度和偏心对固井质量评价产生的影响,现场施工时,可收集一些同规格但不同井筒环境的自由套管刻度,选择量接近的井筒环境刻度值进行刻度;同时,在入井仪器上加装与套管内径匹配的扶正器,保证仪器在套管中处于居中位置.固井质量评价时,视具体情况,应参考固井、钻井裸眼井测井等有关数据,进行多信息综合评价.条件允许时,可采取SBT(扇区水泥胶结测井仪)等技术进行固井质量评价,该技术适用于大多数尺寸的套管,测量结果不受快地层、仪器偏心、井内流体性质或相对密度的影响、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得第Ⅰ界面和第Ⅱ界面的胶结信息.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原油深抽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河油田油藏属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度大(埋深为5350~6600m),流体性质复杂,黏度变化较大,开发难度大。针对稀油生产井普遍存在的泵效低、杆柱载荷大、冲程损失严重、地面设备不配套、调参困难等问题,通过技术研发与引进,形成了以自动补偿泵、双层泵、侧流泵、侧流减载泵为主的稀油深抽工艺.现场应用10井次,累计增油9135t,侧流减载泵实现了最深泵挂4716m。针对稠油生产井普遍存在的稠油难以入泵、大泵下不深、小泵不能满足油井生产、油井普遍高含硫化氢等问题,形成了以小泵深抽、深抽抗稠油电潜泵为主的稠油深抽主导工艺,并在现场进行了20井次以上的推广应用,累计实现增油8.7×10^4;同时开展了水力喷射泵-抽稠泵接力举升先导试验.该工艺反掺稀油由水力喷射泵一级举升至抽稠泵泵挂深度,再由抽稠泵系统举升到地面,实现了5000m人工举升。  相似文献   

9.
针对塔河油田机抽井的沉没度大大高于中国石化平均水平的现状,结合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气大、油稠、依靠天然能量开采的特点.对正常生产的130口有杆泵井的动液面、沉没度、泵效、含水、原油密度、原油黏度等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和拟合。给出了不同含水期、不同日产液量的机抽井合理沉没度范围。试验表明,塔河油田机抽井的泵效与油气比、含水、原油黏度、原油密度、光杆载荷关系不大,与泵的沉没度有关。在塔河油田,对于含水大于50%的有杆泵井,沉没度按500~1100m进行设计;对于含水小于50%的有杆泵井,沉没度按600~1000m进行设计。当日产液大于35t/d.保持500m以上的沉没度较合理。当日液产小于35t/d时,沉没度范围为600~1500m。油井保持合理的沉没度不仅可以提高泵效,增加产量。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管、杆材料,明显延长免修期。  相似文献   

10.
牛建新 《中外能源》2006,11(1):46-50
T726井是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在塔河油田西南部边缘地区布置的一口重点评价井。针对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盐层埋藏深,温度高,地层压力大,极易发生“缩径、坍塌”,造成卡钻,同时由于盐岩层的塑性蠕动,形成不规则井眼,甚至造成套管挤毁变形事故,井身质量难以控制,固井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通过对同类型已钻井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钻井技术措施,并在T726井严格实施。结果表明,施工全过程安全无事故,盐层套管无变形,井身质量和固井质量优良,为以后在该地区石炭系盐膏层安全钻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