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韬  朱翔  李雯  杨艳俊 《遥感信息》2012,27(4):44-49
以最新SRTMv4版DEM作为基础数据,选择异龙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ArcGIS 10平台中的水文分析扩展模块提取异龙湖流域的流域边界和流域水文特征两方面的流域地形因子。根据提取结果与获取到的实测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①与实际调查数据的水系网和1∶5万水系图对照比较,发现基于SRTM DEM所提取出的流域地形因子等信息是合理有效的。②与1∶5万DEM所提取流域水网进行对比发现基于SRTM DEM所提取的数据精度较为满意,在相同河网密度情况下,基于SRTM的DEM与1∶5万DEM的水网细节表现高度一致,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1∶1万DEM的生成及SPOT-5卫星数据正射校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丘陵、山区利用地面高程模型(DEM)进行正射校正是消除或限制投影误差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丘陵、山区1∶1万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高程点、特征线等地形要素进行数字化处理及不同坐标系的转换等,制作生成符合规范要求的高精度的1∶1万DEM。对SPOT-5卫星影像数据进行了配准、融合及几何校正,辅助利用1∶1万DEM制作完成符合精度要求的正射影像图。1∶1万DEM及正射影像图的制作完成对全省类似地区的图件更新及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DEM的西北干旱区典型地貌类型坡度提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DEM数据本身的多尺度因素,加之地形、地貌特征具有宏观性与区域分异性的特点,直接的信息提取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利用DEM进行坡度提取,精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选取西北干旱区典型地貌类型的平原和丘陵地作为试验区,利用1∶1万和1∶5万DEM,对不同比例尺及不同空间分辨率DEM的坡度提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变化规律,并对坡度提取误差进行量化模拟,成果对西北干旱区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在与地形相关的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对DEM的生产和应用研究意义重大。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灾区地形严重破坏,原有的地形图及DEM数据不再具备时效性;而有效的DEM数据在当时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高精度正射遥感影像地图制作、三维漫游、公路交通及地质灾害信息提取和预警预报等方面又极为重要。因此,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快速获取灾区震后DEM数据是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ENVI平台,以四川省平武县为实验区,选用IRS\|P5卫星遥感立体像对,尝试在不能采集到高精度地面控制点的条件下,为应急快速获取研究区震后1∶5万DEM数据的工作流程。实验结果及其精度评价表明,获取的实验区震后DEM精度达到了1∶5万或更高比例尺DEM精度标准。该研究方法及提取DEM的工作流程对类似地区应急条件下提取达到一定精度要求的DEM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惠 《遥感信息》2016,(4):134-140
针对我国大比例尺DEM数据库尚未建成,但是国家的生产建设又需要1∶5 000DEM所提取的地形因子(如坡度),而目前少有对1∶5 000比例尺DEM转换研究的现状,该研究制定出适合福建全省不同比例尺DEM提取地形因子间互相转换标准。选取福建省典型地貌(山地、丘陵、平原)共7个样区为实验样区,使用python脚本来批量提取7个样区在5种比例尺DEM下的多种地形因子,选取坡度作为研究对象,提出适合中小比例尺DEM向大比例尺DEM转换的3个误差指标:坡度面积、坡度信息熵、坡度鉴别信息,得出1∶10 000、1∶50 000、1∶250 000、1∶500 000DEM所提取坡度因子向1∶5 000转换的定量表达式,制定出中小比例尺DEM提取坡度因子向大比例尺DEM对应因子的转换标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金沙江河段高山峡谷区L波段的Alos-Palasar和C波段的Radarsat-2雷达单视复数数据的干涉处理,获取此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SRTM 90m分辨率的DEM为参考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发现InSAR技术生成的DEM精度与相干系数、地形和波长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验证了在相干性好,地形起伏不太剧烈的地区,用InSAR技术生成DEM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以 1997年 11月 8日发生 Ms7.6级地震的我国西藏玛尼地区为例 ,利用覆盖该区的两景震前 Tandem ERS SAR影像和一景震后的 ERS SAR影像及我国 1∶ 2 5万地形数据 ,分别进行三通和两通模式下的干涉处理。经对比分析两种处理结果得知 :两种模式下的同震形变场在条纹的整体分布上是一致的 ,在断层附近吻合较好 ,随着距断层的垂直距离拉大 ,残余地形对干涉条纹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 ,两种条纹间的差异也逐渐增大。结果说明 :基于当前 ERS卫星分辨率和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 ,我国的 1∶ 2 5万地形数据可以用作两通差分干涉模式下的外部 DEM数据 ,所得结果在整体上与三通干涉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等高线回放法是数字高程模型(DEM)精度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用于检测地形的保真程度,但是现有定量评估指标属于相对保真精度的范畴,因此基于水系和地形的固有套合特性,提出了水系和地形套合隶属度函数,从两者的套合程度实现DEM保真精度的定量化描述.首先,根据线状要素位移准则、尺度准则、平均坡度准则、最大套合偏移量准则和目视效果准则,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水系和地形套合隶属度函数;然后,使用4个不同地貌类型实验区域的1∶5万地形图作为基础源数据,实验分析了DEM保真精度的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水系和地形套合隶属度函数不仅可以用于DEM保真精度的定量评估,而且可以用于DEM最佳分辨率的确定以及DEM尺度转换适宜范围的确定.  相似文献   

9.
卫星遥感立体像对提取DEM是地貌信息获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ASTER卫星传感器是可以拍摄立体像对传感器中的代表,具有数据质量稳定、覆盖广泛、价格低廉的特点。本文通过实例研究了ASTER立体像对在高山峡谷地区提取DEM的精度。首先简述ASTER的立体像对提取DEM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然后针对一处高程变化显著地区在1:1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集地面控制点(GCP),用1:5万精度的DEM作检验,获得GCP范围内高程误差为±20.4m,GCP范围外高程误差为±48.2m,平均误差是±34.3m。这证明可以在小区域内选取GCP控制点,由ASTER立体像大范围外推生成大范围DEM,而且采用常规的技术手段和普通的商业软件就可实现。该方法提取DEM对于我国地形资料缺乏的西部地区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ASTER-GDEM与SRTM3数据质量精度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STER-GDEM是最新的全球数字高程模型,具有较高的分辨率;SRTM3是目前研究人员广泛应用的地形数据。结合实测数据、矢量化地形图,从高程精度、位置精度和坡度因子3方面对比分析两种数据精度。结果表明:ASTER-GDEM数据高程精度低于SRTM3数据,而水平位置精度较高,二者各级坡度百分率近似,与国家1∶5万数字地形图生成的DEM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