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伟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3):68-69
双模滤波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且通道选择性更好的优点,且微波滤波器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的特点,满足现代通信的需求。本文从这两者的角度出发,在新型的中心短路枝节加载的双端短路谐振器的基础上,利用该款新型双模谐振器三个短路点的等价性,将三个短路点结合在一起,并将谐振器加以折叠,实现滤波器的小型化。测试曲线表明该双模滤波器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本文设计的滤波器具有尺寸小、结构紧凑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采用折叠双模谐振器结构的新型双模微带带通滤波器。通过在折叠双模谐振器两侧加载交叉耦合结构,使通带两端产生一对传输零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损耗低,带外抑制性能好等优点,且其中心频率为3.65 GHz,通带为2.5~4.8 GHz,最大回波损耗优于-33.5 dB,最小插入损耗为-0.18 dB,实测结果和仿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采用折叠双模谐振器结构的新型双模微带带通滤波器。通过在折叠双模谐振器两侧加载交叉耦合结构,使通带两端产生一对传输零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损耗低,带外抑制性能好等优点,且其中心频率为3.65GHz,通带为2.5~4.8GHz,最大回波损耗优于-33.5dB,最小插入损耗为-0.18dB,实测结果和仿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4,(3)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T型双模微带带通滤波器结构,即在T型谐振器的两侧通过交叉耦合结构和加载开路支节,分别实现了在通带外的低阻带产生一个传输零点和高阻带产生了两个衰减极点,提高了阻带的抑制能力,同时保证了滤波器的小型化。该滤波器的仿真结果表明,通带的中心频率为3.1GHz,最大回波损耗优于-40dB,最小插入损耗为-0.1dB,实测和仿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6.
7.
提出了一种基于T型谐振器的高选择性、结构紧凑的三通带带通滤波器。T型谐振器有两个基本谐振模式,第一谐振模式由开路枝节的长度决定,第二谐振模式主要由短路枝节决定,每个模式只有一个自由度,方便进行设计。由于采用平行结构,所以第二通带可以通过相应的T型谐振器进行微调而不影响其它通带。其中第三个通带是由第一谐振器的第二谐振模式和第三谐振器的第一模式共同完成的,因此有较高的带宽和更好的边缘选择性。测试结果显示,该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2.60/3.45/5.20GHz,同时具有结构紧凑、选择性高及带外抑制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微带滤波器高性能小型化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方环形微扰单元的双模贴片带通滤波器的设计.该滤波器由方形贴片作为谐振器,输入、输出端口采用直接馈电,具有对称结构.利用在方形贴片上蚀刻出方环形缺口的方式,对方形贴片谐振器进行微扰,实现双模滤波器.通过电磁仿真软件Ansoft HFSS分析了微扰单元的特性,对双模滤波器的性能进...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得到较高的带外抑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带技术的新颖紧凑型准椭圆函数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设计采用了枝节加载的半波长谐振器,具有电磁耦合谐振结构,谐振结构以交叉方式耦合到输入和输出馈线,由于枝节的存在会产生扰动,所以需要谐振器作为多模设备。此外,枝节引入了两个传输零点,以显著提高滤波器的通带选择性并抑制谐波和杂散,使用标准PCB技术对提出的滤波器进行实际制造和测试。结果显示,滤波器可以产生宽带响应,插入损耗低至 0.74dB,回波损耗大于20dB,且带外抑制在2GHz~ 4.5GHz和5.8GHz~ 16GHz范围内大于40dB。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横向滤波器耦合结构,采用支节加载双模谐振器,设计了中心频率位于1.57 GHz(GPS应用)与2.4GHz(WLAN应用)的双频微带滤波器。由短路支节加载双模谐振器形成第一个通带,开路支节加载双模谐振器形成第二个通带,两个谐振器被输入/输出馈线隔离,每个通带的中心频率与带宽可以单独调节。测试结果表明:两个通带内的最小插损分别为2.18,1.35 dB,3 dB带宽分别为5.2%,6.8%,回波损耗均小于16 dB,三个传输零点分别位于1.28,2.08,2.71 GHz处。该滤波器具有尺寸小、带外选择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型平面三频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由一个加载短路枝节的阶梯阻抗谐振器,一对加载开路枝节的背靠背E型谐振器,以及包含源负载直接耦合的馈电结构组成.所采用的枝节加载谐振器的多模工作特性使滤波器的体积大大减小,同时每个通带的位置及其耦合特性都能够独立调谐.另外,通过源负载直接耦合引入通带两侧的传输零点,实现了滤波器良好的频率选择性.最后设计并加工了一款高选择性小型化三频带通滤波器,其三个通带的中心频率分别为2.0GHz,3.95GHz和6.35GHz,插入损耗均小于2.5dB,带内回波损耗均优于14dB,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耦合谐振电路在微波滤波器的设计,尤其是在窄带滤波器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基于耦合系数和外部品质因数的耦合谐振电路滤波器的方法设计了X 波段的开环交叉耦合微带带通滤波器。由于引入非相邻谐振器之间的交叉耦合,在滤波器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有多个通路,这种多径结构能在有限频率处产生多个传输零点,而且通过调整传输零点的位置,可以调整滤波器选择性和带内群时延性能。设计的滤波器在介电常数为2. 2、厚度为0. 254mm 的RO5880 介质板上加工,测试结果显示,该滤波器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损耗低、选择性高、带外抑制极佳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新型高阻带抑制带通滤波器的实现方法.采用在并联谐振器的圆柱形电感之间引入感性耦合,在高阻带产生一个传输零点,并且能实现非常好的阻带衰减性能.本文对传统的梳状线带通滤波器结构进行改进,利用过孔的寄生电感效应,将过孔用作谐振杆,明显减小了器件的尺寸.并且通过利用空间耦合的寄生效应,实现滤波器的阻带高抑制传输零点,以满足了对特殊频点高抑制的要求.运用该方法设计了中心频率1.65 GHz,通带200MHz,带外2GHz处衰减大于60dBc的五级带通滤波器.实物测试结果和全波电磁仿真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多层结构的基片集成波导(SIW)带通滤波器因其结构紧凑的优点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与此同时,阻带带宽窄的缺点又阻碍了滤波器的发展。为了提升滤波器的阻带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多层结构的宽阻带SIW带通滤波器。将滤波器的内外耦合窗口设置在模式的最弱电场处,从本质上抑制该模式。同时引入电磁混合耦合理论,分析特定模式的电磁分布情况,并根据HFSS软件提取的耦合系数设计耦合孔径的大小和位置,实现对特定模式的抑制。仿真结果显示可以完全抑制谐振频率低于TE303模以内的所有高次模。实际加工并测量了该滤波器,中心频率为5.9 GHz,相对带宽为2.54%,阻带可以延伸至17.42 GHz (2.95f0 ,f0为滤波器中心频率),且带外抑制优于28 dB,仿真和测量结果显示两者吻合度较好。与其他SIW 滤波器相比,该方法设计简单、带宽可调、阻带更宽,易于应用到实际的微波通信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