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15例无任何前驱症状;发病急,症状重;梗死部位前壁相对多见;多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多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劳累、情绪变化为主要诱发因素。结论青年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表现特征,只要能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并发症较少,并可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重视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降低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住院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资料。结果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且严重,易漏诊、误诊,本身合并症多,死亡率比较高。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常缺乏典型症状,临床医生要提高警惕,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常规检查,及早诊断,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从我院2003年2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收集资料完整的病例30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死亡率高。结论早期预防或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等综合治疗,对预防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及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青年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青年AMI患者危险因素、诱发因素、初发症状、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等,并与同期住院的73例老年AMI患者比较。结果青年组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吸烟、酗酒比例高于老年组;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胸痛症状典型,多为单支冠脉病变,而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老年组。结论青年AMI患者发病多有明显的诱因、胸痛症状典型、冠脉病变多累及单支血管、并发症和急性期病死率低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38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138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院前急救措施及结果。结果本组现场除12例心跳骤停,其中8例抢救无效死亡,130例均经现场抢救处理后及时转送医院。9例在住院期间因并发反复室颤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21例经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结论快速有效地院前急救、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确保绿色通道的通畅,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愈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资料,总结临床护理的经验。结果 本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所改善,无一例患者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细心的观察与有效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正确的护理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溶栓时间和血管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急救现场溶栓,可有效提高溶栓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为更有效救治患者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室功能障碍,持续疼痛和组织坏死引起的全身反应,如: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给患者带来痛苦并严重危及生命。严谨、周密的护理措施实施是抢救心肌梗死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往往因其它的临床特征,造成误诊。注重局部症状,不进行整体分析鉴别,使现象掩盖了本质而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急性心梗后不同时间内用尿激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6例拟诊为急性心梗,发病后6~12h内无溶栓和抗凝禁忌证的患者,在入院后20~30min内开始溶栓。结果全部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58.9%,其中溶栓距发病时间<4h组的再通率为71.4%显著高于4~6h组(63.3%)和6~12h组(33.3%),P<0.001,4周病死率为7.1%,显著低于4~6h组(13.3%)和6~12h组(16.6%),P<0.01;4~6h组的再通率显著高于6~12h组,P<0.01,但4周病死率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心梗后4h内溶栓血管再通率高,4周病死率最低。4~6h组溶栓的再通率高于6~12h组,但4周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治疗及护理方案。方法本院2006年12月至2010年4月间所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情况进行了回溯式整理与研究分析。结果 56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再通45例,再通率为80.4%;患者中共计5例死亡,死亡率为8.9%,死因分别为由于室颤与心脏骤停。患者治疗后通过尿检镜发现血尿2例、牙龈与皮肤黏膜出血各3例,但临床未发现过敏反应或脑出血等严重副作用。结论静脉溶栓方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具备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显著优点,可以在基层医院中作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40例心肌梗死患者,美托洛尔0.1mg/kg用5%葡萄糖盐水稀释成20mL在5min内静注,在给药前及给药后纪录心电图、血压、心肺体征及临床表现的观察。结果治疗组静注美托洛尔后病人心律失常消失或明显减少,其临床心悸不适症状逐渐消失,无心衰及心律失常加重死亡。对照组病人内无改善改用常规方案处理。结论美托洛尔疗效确切,可使心肌耗氧量降低,改善缺血区的氧供需失衡,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限制梗死面积扩展,降低急性期病死率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特点,以及与非老年人AMI的不同之处。方法对48例AMI患者(老年人AMI35例)。收集病史资料,包括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心血管家族史,入院后记录血生化(血糖、血脂)、血压以及并发症(心功能、心律失常)。结果老年组较非老年组高血压明显增加,并发症明显增多,而非老年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高血脂等明显增多。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较易出现并发症多、心功能差等情况,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溶栓时间分为院前溶栓组和院后溶栓组。结果院前溶栓组血管再通率、死亡率、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院后溶栓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简化诊疗方法,实行院前溶栓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般护理和预防结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不同。方法对125例急性心梗患者分别进行一般护理(对照组)和预防结合护理(观察组),同时观察2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等。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再次发病的概率明显降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卧床时间明显减少。结论采用预防结合护理方法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使复发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原因和对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体表心电图分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2组,观察2组住院期间观察心肌酶、心电图变化及临床特征、预后比较。结果 ST段抬高组单支病变高于非ST段抬高组;非ST段抬高组3支病变率高于ST段抬高组。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住院期间病死率非ST段抬高组明显低于ST段抬高组。结论由于2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不同,ST段抬高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高,非ST段抬高AMI患者远期预后欠佳。ST段抬高AMI溶栓治疗效果好,如有条件首选介入治疗。而非ST段抬高AMI溶栓无益。对中高危者,有条件亦可首选紧急介入治疗,以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工作在溶栓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对84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者经精心救护,溶栓成功76例,无效6例,死亡2例,有效率为90.47%,未出现严重的出血和心律失常。结论护理工作与溶栓治疗的成功密不可分,护理工作可有效防治溶栓后出血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9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根据有无胸痛而分为无胸痛组73例和胸痛组12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无胸痛组发病年龄大(P<0.05),伴有糖尿病者多(P<0.05);平均就诊时间晚(P<0.05);溶栓率低(P<0.05),误诊率高(P<0.05);病死率高,预后差(P<0.05)。结论无胸痛组患者较胸痛组患者预后差,因此应及早诊断,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误漏诊原因。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19例误漏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急腹症3例,急性胃肠炎2例,心绞痛5例,急性心力衰竭5例,咽痛1例,另有3例因合并脑血管疾病而漏诊。结论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胸痛或以其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易造成误诊、漏诊。故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综合分析病情,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不同治疗的预后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病例治疗情况。结果29例患者中经相关治疗痊愈率86.2%,死亡率13.8%,共有25例抢救成功。结论早期的溶栓及PCI术使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再灌注是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