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地研究了交前液中锡的存在形态和比例以及钨锡分离等问题。研究表明,交前液pH值对锡的存在形态有较大影响,交前液pH值越高,SnS32-存在比例越低;利用沉淀剂A能够高效地从钨酸钠溶液中将SnS32-选择性优先除去。除锡率随试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钨精矿碱浸出液中锡的存在形式及钨锡分离.试验结果表明,浸出液的pH对锡的存在形式有较大影响,溶液pH值越高,SnS2-/3存在比例越低;沉淀剂M115能够高效地从钨酸钠溶液中将SnS2-/3选择性去除,除锡率随试剂用量增加和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大,随反应温度升高而降低.在试剂用量为理论用量6倍、室温条件下搅拌1 h,锡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化学转移法"在交前液中除锡的工艺。研究表明,双氧水能够高效地将钨酸钠溶液中的SnS32-氧化成SnO32-并消除SnS32-的危害性。SnS32-氧化率随试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内蒙古某厂实现从锡精矿中分离提取钨的加压浸出工艺。锡含量35.91%、三氧化钨含量7.43%的精矿球磨至-325目≥95%,与碳酸钠溶液混合配制成矿浆,升温至预设的反应温度下搅拌反应5 h,钨的浸出率达95%以上,锡和砷几乎不被浸出。液固分离得到的溶液加入盐酸除去多余CO■,再用固体片碱调节pH值至碱性,最后加入CaCl2溶液沉淀白钨矿。某公司采用该法年处理精矿4 500 t,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碱性萃取分离钨、铝过程,根据同时平衡和物质守恒定律,应用现有的热力学数据绘制了25℃时W/Al-H_2O系的溶解组分浓度-pH图,Na_2CO_3-NaHCO_3-H_2O系R-pH图(R为萃取剂中(R4N)2CO_3与(R4N)2CO_3+R4NHCO_3物质量比例),利用热力学平衡图对碱性萃取钨铝分离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W]T,[Al]T分别为0.5,0.1 mol·L-1,溶液pH为11.5~14.0时钨、铝分别以WO_4~(2-),Al(OH)-4存在;pH为4.0~11.5时铝部分以Al(OH)3(am)沉淀析出,钨以阴离子形态存在溶液中;Na_2CO_3-NaHCO_3-H_2O系中,NaHCO_3含量增加,溶液pH值降低。试验表明,Al(OH)-4能与季铵盐形成萃合物存在有机相中,不会出现沉淀或影响萃取;季铵盐对WO_4~(2-)的结合能力强于Al(OH)-4;碳酸氢型萃取剂参与钨萃取反应降低萃余液溶液pH值,萃余液pH值低于11.46时铝水解产生氢氧化铝沉淀。串级试验表明,控制萃余液pH为11.59,通过12级逆流萃取,钨、铝的萃取率分别为99.17%,1.20%,说明碱性萃取工艺能够高效地分离钨铝。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1983年我们曾研究了一个用Sn10~12%的锡中矿制取海绵锡和锡酸钠的工艺,其研究结果已发表。尔后又进行了300吨╱年锡中矿的扩大试验。本文将详细介绍从水溶液中分离铁锡的有关研究结果。在实验室探索过的铁锡分离方法有如下几种: 1.向水溶液中通入H_2S气体,使Sn~(2+)呈SnS沉淀。此法沉锡效果好,速度快,但操作条件十分恶劣。  相似文献   

7.
用201树脂离子交换回收废钨催化剂碱浸液中钨,研究了交前液流速、温度及所含阴离子杂质对钨吸附的影响和不同解吸剂解吸钨的影响。结果表明,交前液的流速从2.0mL/min增加到8.0mL/min,WO3的饱和交换容量从332.9mg/g减少到150.9mg/g。当交前液含10g/LAlO2、10g/L,CO3^2-和5g/L OH^-时.饱和交换容量相应减少为169.2、201.6和231.04mg/g。用2mol/LNaCl和1mol/LNaOH的混合液解吸效果好,解吸率可达98.2%。  相似文献   

8.
对锡阳极泥硫化焙烧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热力学计算和趋势分析,重点研究了硫化剂的选择、Sn-S-O系与Sb-S-O系优势区相图的对比、碳对硫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FeS2的离解压比SnS和Sb2S3的离解压大得多,故可将锡和锑硫化,而黄铁矿很适合作为锡阳极泥焙烧分离锑工艺所需的硫化剂;高温有利于锡、锑硫化物的生成,而在同一温度下,锑比锡更容易硫化;还原剂碳能促进Sb2O4和SnO2硫化反应的进行,且Sb2O4比SnO2硫化的趋势更强。此外,由于Sb2S3的饱和蒸汽压比较大,故锡阳极泥在硫化焙烧过程中锑以Sb2S3的形式挥发,达到锑开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锡在钨湿法冶炼过程中的存在形态,提出了采用共沉淀工艺除去钨酸钠溶液中的杂质元素锡,考察了H2O2、试剂A的加入量及加入时期等对钨酸钠溶液中除锡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采用湿法炼锌还原浸出后液进行铟的回收过程中,部分锡进入反萃液中,影响后续精铟质量,除锡渣中含有铟、锡等杂质,锡会在系统中逐步富集,影响萃取剂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效率.本文进行了采用预调pH值-H2 O2氧化方法去除反萃后液中锡的研究,分别对终点pH值、双氧水加入量、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试验,考查不同条件下的除锡效果,并...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SnO2和Cu2FeSnS4碱浸出热力学行为差异的基础上,研究了钨精矿焙烧预处理对锡浸出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苛性钠浸出钨精矿时,SnO2极难浸出,浸出率接近为零,而Cu2FeSnS4的浸出率则高得多,在一般浸出条件下可高达40%~50%。钨精矿经过氧化焙烧后,可明显降低锡的浸出率,在焙烧温度为700~800℃、焙烧时间为2 h工艺条件下,Cu2FeSnS4所含硫化状态的锡就可完全转化为SnO2。锡的浸出率由5.96%下降至1.05%。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采用高压碱浸法从高锡钨精矿中分离锡、钨,考察了浸出温度、碱浓度、浸出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及添加剂用量等对锡、钨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750℃下焙烧2h的高锡钨精矿进行高压碱浸,在添加剂用量为矿石质量的1.0%、温度150℃、氢氧化钠用量为理论量的3倍、浸出时间2.5h、液固体积质量比1∶1条件下,钨浸出率达98.57%,浸出渣中锡质量分数为3.34%;锡富集于浸出渣中,钨进入溶液,钨、锡得到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3.
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废SCR脱硝催化剂NaOH浸出液的模拟液进行钒钨选择性分离,主要考察了溶液pH变化对树脂吸附钒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溶液pH变化对W的吸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V的吸附影响显著。在pH从8增大到12的过程中,V的主要离子形态由V_4O_(12)~(4-)转化为HVO_4~(2-),被树脂吸附的能力大幅减弱;当pH从12增大至14时,OH~-浓度增大成为影响钒钨吸附的主要因素,由于上柱能力WO_4~(2-)VO_4~(3-)OH~-,OH~-浓度的增大对V吸附的抑制效果也更明显,导致V吸附进一步减弱。随着pH从8增大到14,W/V分离系数从0.146增大到2.36。当溶液pH=14时,负载树脂采用1mol/L NaOH+2mol/L NaCl混合溶液进行洗脱,W的最大解吸浓度可达84g/L,V最大不超过2g/L,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钨钒分离,并使W得到一定程度的富集,解吸液可作为后续钙沉或结晶工艺的母液。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离子交换技术的应用,我国在钨冶炼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产品质量名列前茅.结合国外钨冶炼工艺中除锡研究的发展情况,对我国除锡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除锡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钨矿及钨锡中矿碳酸钠加压浸出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热力学原理及有关数据,分别绘制了Ca-W-CO_3~(2-)-H_2O系、Fe-W-CO_3~(2-)-H_2O系、Sn-H_2O系高温φ—pH图和Fe-H_2O系,Mn-H_2O系、Sn-H_2O系高温lg C_(MeT)—pH图。对白钨矿、黑钨矿及钨锡中矿碳酸钠加压浸出热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碳酸钠加压浸出既可充分分解白钨矿、黑钨矿及钨锡中矿中的钨,也可有效地分离铁、锰、锡、硅等杂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钨冶金离子交换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我国钨冶金领域中通用的离子交换工艺存在的工作容量(漏穿容量)低,交前液中允许的WO3浓度、Cl^-浓度、OH^-浓度低等问题,系统研究了树脂改性处理后交换带的高度变化及对交前液中WO3、Cl^-、OH^-浓度的适应能力,发现改性树脂性能明显优于市购的201×7树脂,对工业料液而言,交前液浓度可提高2~3倍。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离子交换的新工艺,该工艺除采用新的改性树脂外,其设备及操作过程与经典工艺大体相同,交前液的浓度可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7.
范丽新  陆青 《冶金分析》2017,37(5):68-72
一般测定样品中高含量铅时,多采用硫酸铅沉淀分离-EDTA滴定法测定,而将此法应用于测定粗锡中铅含量时,锡和铋的干扰不可忽略。实验选择在聚四氟乙烯烧杯中以盐酸-硝酸-高氯酸、盐酸-高氯酸-氢溴酸溶样,在此条件下样品中锡可与氢溴酸反应生成溴化锡而被挥发除去,将溶液经硫酸铅沉淀分离后,于滴定前加入巯基乙酸以掩蔽铋,在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中,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建立了EDTA滴定法测定粗锡中铅含量的方法。试验进一步对沉淀陈化时间、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加入量、微沸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条件如下:陈化时间为2h、pH值为5.5~6.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加入量为30mL、微沸时间为10min。将实验方法应用于测定粗锡中铅,测得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0.68%和0.38%,加标回收率为98%~102%。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SnO2和Cu2FeSnS4碱浸出热力学行为差异的基础上,研究了钨精矿焙烧预处理对锡浸出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苛性钠浸出钨精矿时,SnO2极难浸出,浸出率接近为零,而Cu2FeSnS4的浸出率则高得多,在一般浸出条件下,可高达40%~50%。钨精矿经过氧化焙烧后,可明显降低锡的浸出率,在焙烧温度为700~800℃、焙烧时间为2 h工艺条件下,Cu2FeSnS4所含硫化状态的锡就可完全转化为SnO2。锡的浸出率由5.96%下降至1.05%。  相似文献   

19.
夏兆泉  杨扬 《湿法冶金》2011,30(1):60-63
研究了从铅电解液中分离回收铟和锡。结果表明:用25%P204+75%煤油溶液萃取,用6 mol/L盐酸溶液反萃取,可将电解液中的In3+、Sn2+与Pb2+分离;用3 mol/L氢氧化钠溶液沉淀获得Sn(OH)2粗锡并与In3+分离;最后用盐酸调节溶液pH,用锌板置换得粗铟。锡回收率93.64%,铟回收率82.70%。  相似文献   

20.
仲钨酸铵生产过程中的钨锡分离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秀红  聂华平 《湿法冶金》2004,23(3):133-13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离子交换技术的应用,我国钨冶炼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钨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在仲钨酸铵生产过程中,锡的存在对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需要预先去除。近年来,我国除锡方法的研究发展很快,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结合我国钨冶炼工艺中除锡研究状况,分析了我国除锡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