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祖鹰  石艳红 《建造师》2010,(2):136-137
职业院校创新人才的数量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科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因此,高校的创新团队建设,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高校必须把创新团队引进、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提高学科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本文重点研究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的联系。同时深入开展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规范与创新的关系、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3)
任何组织都是团队生产,审计是应对团队生产中的机会主义倾向的重要制度设计。然而,是团队整体还是团队领袖应该作为审计客体呢?文章的分析表明,领导制度和治理状况是影响审计客体选择的基础性原因,这两个原因通过经管责任的可分离性和审计主题来影响审计客体选择。在分工负责制下或治理不健全时,团队领袖可能成为审计客体;当领导责任和主管责任可分离时,团队领袖可能成为审计客体;当特定行为成为重要的审计主题时,团队领袖可能成为审计客体。上述理论框架对现实生活中的审计客体选择多样化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用自己的智慧,特别是创造力来应对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着的教育情况。由于教育劳动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人类活动,而且至今还给人们保留着无限的探索空间,所以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就成为教师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建立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措施。通过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指导项目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了校企合作导师团队的构成与运行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改革与特色课程建设、学位论文选题及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推动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建筑学科创新团队组织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建筑学科创新团队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改进现有创新团队组织模式,使学科方向相对集中、稳定,学科结构更加优化,顺利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目标,构建新型科研创新团队组织模式已成为必然。在构建过程中,团队目标、科研梯队、资源整合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四种基本要素缺一不可,通过确定目标、选拔成员、分配角色、科研梯队组建、项目攻关等一系列活动,从而形成不断成熟和完善的动态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7):79-80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创新前摄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对团队心理安全感(缓冲变量)、团队成员认知风格、团队成员心理资本(中介变量)与团队成员创新前摄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阐述团队成员认知风格对团队成员创新前摄行为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团队成员认知风格对团队成员创新前摄行为的影响机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立法型认知风格、司法型认知风格均显著正向预测团队成员创新前摄行为;希望、乐观分别为团队成员认知风格与团队成员创新前摄行为关系间的部分中介变量;自我效能感和韧性并非为团队成员认知风格与团队成员创新前摄行为关系间的中介变量。此外,团队心理安全感分别在立法型认知风格、司法型认知风格与团队成员创新前摄行为正向关系中发挥显著正向的缓冲作用,发挥显著正向缓冲效应。  相似文献   

7.
高校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作为一种新的学术创新平台,克服了传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诸多不足,对中国高水平科研人才培养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目前一些团队由于缺乏良性成长环境与建设模式,团队的规模和创新力水平参差不齐。鉴于此,文章提出在高校进一步规范科研团队管理体系、营造优良学术氛围的同时,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应以提高凝聚力和创新水平为目的着重加强自身的制度化管理和文化建设,使其运行机制逐渐完善,早日成为高校科研攻关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8.
河南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第二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从卓越工程师对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分析了当前本科生创新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初步探讨了通过课程体系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等环节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创新项目团队在当今高校或企业参与竞争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团队成员的绩效水平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成败。同时项目团队文化往往对成员的个人行为产生影响。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及社会交换理论,对创新项目团队文化与成员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结合理论分析,做出了创新项目团队文化正向作用于其团队成员的组织公民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设计测量量表,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研究假设。为提升项目团队文化建设,增强成员行为绩效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5)
创新团队的创新机制研究一直是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基于跨学科的大学生创新团队更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后备军,他们的创新力量和创新机制将深远影响国家和社会今后科研事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广泛查阅文献以及实践调研,将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与演绎归纳来研究他们的协同创新机制,进而从文化、激励、结构和制度四个层面提出治理对策,以期实现对创新机制的理论完善,启发并实践应用于高校等科研单位予其以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7)
近年来,各高校包括地方高校纷纷以团队为组织形式开展科技创新,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在实践中,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仍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缺乏领军人才、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等问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在建设思路上应变"被动"为"主动";在组织形式上变"虚体"为"实体";在考核机制上变"粗放"为"精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交叉与渗透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主题,个人单打独斗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团队的建设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学研究型高校科技创新要加强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依托学科平台和重点实验室,构建团队文化,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使科技创新团队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玮鹏 《建设监理》2020,(5):42-44,47
目前市场上,监理企业多、从业门槛低,企业内部亟须开展项目监理团队建设与创新工作。介绍了加强项目监理部团队建设的做法和体会,提出了监理工作的创新方案,以期为实现全过程工程咨询目标的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的质量,探索了毕业设计的团队培养模式。实践表明,团队培养模式是毕业设计的有效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明显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2,(5):79-82
基于高校学科团队特定情境,采用文献回顾与对比分析方法,构建了知识整合机制、团队创新绩效及其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模型,提出了有关"高校学科团队知识整合机制通过团队知识、团队知识创造能力进而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的6条研究假设,为进一步认识高校学科团队高效运作所需条件和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21)
我国艺术院校设计学科研究生教育主要采用单一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模式。随着近几年设计学科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师生比逐渐失衡,而社会对复合型艺术人才的需求增大,单一导师培养模式的一些弊端开始显现。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有利于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上开阔视野、博采众长,有利于改善和优化导师团队和学科梯队,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和构建阶段,在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作为培养主体的导师积极性不高、导师培养队伍构建模式单一等最为突出,制约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文章分析了主要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构建多元一体导师团队的思路,并建议从资源共享、团队制度创新等方面构建"校内教授+校外企业专家"、"校内教授(理论水平高)+校内教师(横向课题多)"或"特色学科建设+培养实践基地"导师团队,以期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在研究生教育改革和推进社会发展中产生积极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3)
在开放大学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及完善相关保障体系,包括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持续有效的教师发展支持系统;营造和谐的创新环境,完善管理机制,形成有利于团队创新的制度体系和文化;利用系统办学优势及网络教学特点,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创造良好的资金保障和薪酬机制;探索建立合理、公平、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7月30日,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与建筑环境科学教育部创新团队通过验收。团队带头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江亿院士代表团队作了报告,汇报了2010年以来创新团队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教授等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冒着高温酷暑,认真听取了团队汇报,实地考察了多个实验  相似文献   

20.
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长效活动机制,是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高校创新团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石。以高校创新团队为平台,建立基层党组织长效活动机制,对解决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新矛盾,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