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介绍了某铁帽型金矿氧化矿石堆浸方案比较结果。对现场实际堆浸工艺、细粒堆浸工艺及细粒预浸—助浸工艺进行了初步技术经济分析,认为后者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处理新疆哈巴河县托库孜巴依金矿的各种选冶工艺,指出处理该类难选冶矿石的合理工艺是:预先富集—精矿氧化焙烧—焙砂氰化浸出,并可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四川某石英脉型金矿选矿工艺,采用重选—浮选—磁选联合流程,可获得金精矿产率5.83%、金品位82.76 g/t、回收率94.47%的综合选矿指标.联合工艺流程适合矿石资源特点,可用于同类型金矿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某大型金矿矿石性质较复杂,脉石矿物种类繁多,金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和银金矿,金矿物嵌布粒度微细、嵌布关系十分复杂,大部分金矿物被硫化物、难溶硅酸盐及碳酸盐矿物包裹,矿石磨至-71μm占80%时仅有约10%的金矿物实现单体解离。为确定该矿石的开发利用工艺,分别进行了单一氰化浸出工艺、单一浮选工艺、浮选—氰化浸出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浸出工艺处理矿石,在磨矿细度为-38μm占96%,浸出液固比为3∶1,石灰用量为3 000 g/t(p H=11.5),氰化物初始浓度为0.05%,浸出时间为6 h情况下,金浸出率仅达61.59%。矿石在磨矿细度为-71μm占80%的情况下,采用2粗1精1扫、中矿精扫选后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获得了金品位为33.57 g/t、金回收率为51.60%的金精矿,尾矿金品位仍高达1.67 g/t。以单一浮选试验结果为基础,对浮选金精矿进行焙烧—浸出,对浮选尾矿进行直接浸出,金总回收率达79.32%,明显优于单一氰化浸出工艺或单一浮选工艺的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5.
贵州某难浸金矿原矿焙烧-氰化提金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贵州某难浸金矿的矿石性质,确定采用原矿焙烧—氰化提金工艺。结果表明,金浸出率可由直接氰化的25%提高到90%,为该类难浸金矿提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西藏某金矿,金主要赋存于含砷黄铁矿及毒砂中。矿石为粉砂质泥岩,其碎屑泥质成分高,浮选效果差,且不能直接浸出。通过对该矿选矿产品进行金、硫、砷相关系列分析,确定该矿属卡林型金矿。针对该金矿选矿试验研究,最终采用重选富集—氧化焙烧—浸出工艺,获得了较好的选矿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7.
镇源金矿东瓜林矿段混合矿石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镇源金矿东瓜林矿段混合矿石的提金工艺。该矿石由于金嵌布粒度极细,氧化程度高,矿石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包裹金及对氰化浸出影响极大的碳质物,采用单一浮选或氰化浸出工艺均难以获得好的选冶指标。试验采用浮选—浮选尾矿氰化浸出(树脂浸出法)的原则流程,获得了金总回收率85.46%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近来,中国发现许多富含砷和有机碳的超微细粒金矿,例如四川松潘东北寨金矿,这类金矿属于最难选治的矿石类型。从这类矿石中回收金的关键是预氧化。东北寨金矿曾用生物氧化、氯气氧化、二次氧化、酸性和碱性压力氧化。催化氧化,NITROX法和氧化焙烧等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焙烧或压力氧化法似乎是最适宜的,作者认为,处理这类矿石应当采用浮选--焙烧(或压力氧化)--炭浸法提金工艺。  相似文献   

9.
对某金矿矿石进行了全泥氰化、浮选—精矿氰化选矿工艺试验研究,根据试验分析结果推荐全泥氰化为该矿石处理工艺,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了合适的氰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某碳质金矿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氧化焙烧方法是该高碳质金矿的有效预处理方法。在工艺条件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氧化焙烧—氰化浸出工艺可有效地提取矿石中的金,金浸出率可达到92.61%。  相似文献   

11.
云南播卡金矿难选金矿石的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播卡金矿的矿石颗粒微小、含炭质高。在该金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原设计单位推荐的矿石处理方案,指出对氧化矿拟用全泥氰化炭浸、原生矿拟用浮选加重选的工艺流程,减少了因矿样含炭质高而降低金的回收率的影响,同时使得各项生产指标十分理想,金回收率高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12.
江西金山金矿田西蒋金矿床地质规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金山金矿田地处赣东北韧性剪切带蛇绿岩混杂岩带之韧性推覆变形带中,矿体产于金山-朱林韧性剪切带应变中心超糜棱岩、糜棱岩-金矿化蚀变岩带中。江西省德兴市花桥金矿开采金山金矿田的西蒋金矿床。本文通过探讨其成矿地质规律、构造控矿、围岩蚀变等诸多方面,为对其成矿地质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为矿床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吉家洼金矿床Ⅰ号矿脉地质特征及矿化规律的研究,讨论了该矿脉的矿体形态、矿石类型和组构、矿物成分及金的赋存状态,并对其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矿脉形态复杂,但矿体厚度稳定,围岩蚀变强烈,垂向具分段富集的特征,深部成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4.
老挝某金矿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金为矿石中唯一可回收元素,金属矿物主要为铁的硫化物,部分金包裹在硫化物中,属于较难处理金矿石。针对该矿石开展环保浸金剂浸金实验,获得较佳工艺参数为:原矿金品位为5.47 g/t,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90%,矿浆浓度40%,石灰用量3000 g/t,铁氰化钾助浸剂用量600 g/t,碱和助浸剂预处理2 h,金蝉浸金剂用量3000 g/t,浸出时间32 h,金浸出率可以达到93.97%以上。验证实验表明,在较佳工艺条件下,金的浸出率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某碳质金矿提金方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碳质金矿矿石两种提金方案的技术经济初步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在焙烧—氰化方案与浮选—分支提金方案中,后者的经济效益较佳  相似文献   

16.
在对某难处理金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用硫脲、硫代硫酸盐、硫氰酸盐和改性石硫合剂等含硫试剂对其进行了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精矿属典型的黄铁矿与毒砂包裹的难处理金矿,约20%的金被包裹,改性石硫合剂可部分将矿物的包裹氧化,浸出率达80%以上,适用于此矿的浸出,并分析推测了浸出试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某低品位金矿石综合回收金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低品位金矿石的物质组成和矿石的结构、构造及金的赋存状态,决定用堆浸的方法来处理该低品位矿石。通过柱浸进行了不同粒度的渗透性、CN-浓度及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等条件试验,确立了较佳堆浸的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堆浸,堆浸结果为该金矿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云南某金矿矿石金主要以微细粒显微金和次显微金的形式富集在黄铁矿和毒砂等矿物中。原矿石中矿泥含量较多,而且含有部分粘土矿物,在磨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次生矿泥,对金回收产生不利影响。针对云南某金矿含泥量较高的特性,开展了可选性试验研究。试验选用水玻璃做矿泥的抑制剂,采用常规工艺流程,获得了金精矿金品位63.8g/t、金回收率92.8%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内蒙古某金铜矿的矿石性质,采用尼尔森选矿机对该矿石进行重选回收金。试验结果表明,矿石中金的尼尔森重选适应性很好,含有很多粗、中粒级金,同时含有的部分细粒级金也可用尼尔森重选,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金的回收率,为该金矿采用该重选设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