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煤高效洁净利用与转化为优质燃料、化学品和材料过程中的科学和技术基础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研究煤的热物理化学、煤基液体燃料合成、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关产品加工新工艺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化工学报》2012,(11):3687+3715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煤高效洁净转化为优质燃料、化学品和材料过程中的科学和技术基础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研究煤的热物理化学、煤基液体燃料合成、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关产品加工新工艺和新技术、能源环境新材料制备等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并通过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紧密结合和集成创新,为我国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提供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高油价给我国煤基液态能源技术的发展带来机遇(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及相关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将煤炭进行转化以替代部分石油,建市煤基液态能源体系足目前重要方向.煤基液态能源技术包括: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间接液化、煤焦油联合加氢、煤焦油与燃料油组合、煤焦油乳化、煤水浆和油煤水浆等.重点简述国内外煤炭液化技术发展概况和典型工艺,分析对比2种液化优缺点以及在我国的研发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对煤基液态能源技术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将煤炭加工转化成洁净、高效的二次能源以替代石化产品,对于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实现煤炭清洁利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概述了微波加热的机理、特点与优势以及国内外微波加热煤干馏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煤分级加工及清洁化利用技术研发思路,指出与常规的煤干馏技术相比,微波干馏煤焦油的性质更好,更适合于加工生产化工产品和汽油、柴油产品。所产煤气纯度高,富含甲烷、氢等高价值组分,利于综合利用。该技术易与现有电厂、钢厂等用煤大户企业结合,形成煤分级加工及清洁利用组合体,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现有石油加工企业组合,更能优化产品的加工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5.
水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水泥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煤炭等能源,属节能降碳重点行业。为响应国家节能降碳相关政策要求,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宜良西南积极调研,采用废旧轮胎粉作为替代燃料使用,在优质、高产的前提下实现节能降碳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油价给我国煤基液态能源技术的发展带来机遇(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及相关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将煤炭进行转化以替代部分石油,建立煤基液态能源体系是日前系要方向.煤基液态能源技术包括: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间接液化、煤焦油联合加氢、煤焦油与燃料油组合、煤焦油乳化、煤水浆和油煤水浆等.重点简述国内外煤炭液化技术发展概况和典型工艺,分析对比2种液化优缺点以及在我国的研发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对煤基液态能源技术发展提出若于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化工技术是重要的能源战略需求之一。我国现已形成以煤焦化、合成氨等为主的传统煤化工产业和以煤气化、煤液化为核心的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完善的煤化工标准化体系有利于行业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全面综述了煤化工标准化工作的研究情况,统计了我国煤化工领域现行和即将实施的国家及行业标准,重点从煤气化、煤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9个主要领域介绍了现代煤化工标准的制定情况并对新标准的制定提出建议。我国煤化工标准体系由基础标准、管理标准、产品标准和检验检测标准4大类构成。截至2019年1月,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煤化工领域已颁布实施国标、行标229项,其中,基础标准5项;传统煤化工领域标准154项,2019年1月后实施标准3项;现代煤化工领域标准70项,2019年1月后实施标准12项。传统煤化工标准类别覆盖较为全面,但应加快标准的修订更新工作以加速淘汰落后技术,助力化解产能过剩;现代煤化工标准工作虽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主要问题在于已颁布实施的标准多偏重检验检测方法类,而煤基产品类标准偏少且仅覆盖产业链少数主要产品,另外针对煤化工行业的环保、操作规程、技术装备、工程建设等标准空白较多。现阶段,标准化工作的任务仍以新标准的研发为主,应以煤化工产业的总体发展及相关国家政策为导向,加快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取水定额、三废排放及治理、清洁生产等节能环保类标准以及装备技术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通过标准的建立规范和引导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相关标准建立的同时,应注重加强煤化工产业与发电、油气化工、钢铁、建材等其他行业的联系并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未来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团体协调配合的新型标准体系的支撑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先进、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将更好地助力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我国煤制烯烃技术和产业现状,探讨了主要烯烃产品(乙烯、丙烯)一步氧化生产含氧化合物的可行性。从工艺和技术指标方面比较了国内外主要的甲醇制烯烃技术,并以乙烯/丙烯的生产和消费现状为依据,预测了未来国内煤制烯烃产业发展的潜在风险。认为生产低碳含氧化合物是消化过剩烯烃和增强煤制烯烃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并重点介绍了乙烯直接氧化生产乙醛、乙酸和环氧乙烷以及丙烯直接氧化生产丙烯醛和环氧丙烷的技术现状。延伸煤制烯烃产业链,丰富煤化工产品,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和高值化利用,契合我国能源结构特点,对经济民生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包括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煤制甲醇、煤制氮肥、煤制电石、焦炭等行业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从7个方面对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未来几年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煤制天然气技术路线的全生命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Well to Wheel评价了从煤炭出发利用不同技术路线满足天然气下游需求的全生命周期能耗情况,并以北京、上海为例探讨了煤制天然气及其替代技术路线的整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制天然气能够解决清洁用能以及终端污染的问题,但是这是以较高的全生命周期能耗为代价的,以北京为例,存在比煤制天然气节省煤炭消耗33%的更加合理的利用途径.因此中国远期煤制天然气项目须谨慎规划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韩红梅 《煤化工》2020,48(1):1-4,14
分析了我国煤化工主要生产路线的碳流向和碳利用情况,计算了煤化工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通过分析计算可知,原煤中碳的1/5~1/3进入产品;按转化单位煤炭计,煤化工碳排放强度2.1 t/tce^2.5 t/tce,比燃煤发电低19%~32%;按生产单位热值能源产品计,煤制油气路线碳排放强度比燃煤发电有所降低;煤制燃料和肥料在使用时将碳释放,不再具有留碳功能;煤制化学品的碳可以多次利用,具有更强的留碳能力。以煤制化学品计,2018年我国煤化工行业节碳能力约1.15亿t,实际节碳量约9700万t。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化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雍永祜 《煤化工》2007,35(5):1-8
中国煤化工是在缺油少气、煤炭相对丰富的资源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正在成为世界煤化工技术的工业示范基地。从技术发展、市场供需、国家政策等方面介绍了当前煤化工主要行业及产品的状况,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十一五"期间,许多大型煤气化炉、大型化甲醇、二甲醚、煤液化、MTO、MTP等工程示范项目初见成效,为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但同时也要重视节能减排、供需矛盾等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我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几种现代煤化工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现状,探讨了现代煤化工的资源消耗、CO2排放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能增长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结论认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发展现代煤化工是对石油化工的有益补充,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现代煤化工取得快速发展,但总体来说产业发展之路仍在探索之中,需要深入研究、稳步试点、慎重推广。随着我国现代煤化工产能不断释放,其与石油化工的竞争逐渐凸显,石化企业应注重创新驱动,发挥产品差异化优势,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与现代煤化工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化学工业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我国大部分化工产品市场供需矛盾已由短缺转向了相对过剩,化工的发展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对2010年主要化工产品需求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国内煤化工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奉奇 《河北化工》2011,34(1):5-7,50
介绍了国内煤化工行业的现状,详细介绍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项日的技术、经济情况,指出通过开发下游产品,合理利用CO2来改善产品单一、节能减排压力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钢铁行业的转炉煤气、焦炉煤气生产甲醇出发,总结了部分煤化工技术在钢铁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具体分析了固定床煤制气与气基法直接还原铁工艺、煤制气流化床与FINEX熔融还原铁技术、固定床与流化床结合的COREX熔融还原炼铁工艺、粗煤气余热冶炼直接还原铁工艺等,指出借助煤化工技术,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钢铁工业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7.
黄晟  何雨初  李振宇 《化工进展》2019,38(1):171-182
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储量,21世纪以来开发水平不断提升,带动了新疆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新疆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新欧亚大陆桥建设和欧亚铁路开通运输服务、中哈原油管道稳定运行、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发展,新疆在我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交通、能源、贸易等领域合作中的作用不断突显。本文深入分析了新疆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现状、中亚国家与我国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前景,对新疆发展石油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产业进行了态势分析,明确提出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新疆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仍有较大优势,应继续拓宽资源来源,把重点放在向化工和材料转型,沿G30高速公路布局发展现代石油化工,利用新疆准东煤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煤化工,走出去利用中亚国家低价天然气资源发展甲醇化工,从而推动新疆石油化学工业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光辉  李升大  陶少辉  李建隆 《化工进展》2018,37(10):3799-3805
煤炭是我国主要化石能源,大力发展煤化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煤焦化作为煤化工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的煤焦化技术耗能巨大,除高温干馏所需能量和炉体散热外,其余绝大多数能量最终转换成红焦显热、烟道气余热和荒煤气余热等待回收的热量。充分回收焦化厂所产生大量余热是当前煤焦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本文简述了以上3种形式热量的回收技术研究进展,指出干熄焦技术发展已日趋成熟,可回收大部分红焦显热;采用煤调湿技术、热管技术等可基本实现烟道气余热的高效回收;而回收荒煤气所带高温余热尚未形成成熟、可靠、规模化的技术方案。青岛科技大学开发的基于洗涤精馏的荒煤气余热回收技术,可彻底去除荒煤气中所夹带的焦粉,实现煤气、重质焦油与高沸点洗油的分离,并产生43.5kg高压蒸汽,是解决集中式热量回收的新思路,指出了荒煤气余热利用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杨学萍 《化工进展》2022,41(7):3402-3412
从源头减碳、过程控碳、末端碳捕集封存和碳资源高附加值利用四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对降低碳排放的效果以及未来应用前景。文中指出:源头减碳技术路径包括原料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引入富氢和绿氢资源与煤炭进行碳氢互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并通过气代煤、电代煤,尤其利用弃风、弃电,可显著降低碳排放和工艺生产成本;过程控碳技术路径包括节能提效和开发革新技术,依靠现代煤化工技术进步,突破传统工艺瓶颈,是当前企业易于实施、应用较多的节能减排方式;末端碳捕集封存技术路径包括地质深层掩埋、驱油、强化深部咸水开采等,将工艺过程产生的高浓度CO2通过低成本捕集,有效提高油气采收率,并为水资源匮乏地区提供额外供水;碳资源高附加值利用技术路径主要包括CO2化学转化制高附加值及大宗化学品,国内正加快CO2制低碳烯烃、芳烃、甲醇、碳酸酯的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努力将CO2从化石能源利用的终结排放者转化为碳循环利用的参与者,发展碳循环经济,减少碳排放。最后提出:未来将现代煤化工融入能源系统的大格局统筹考虑,推...  相似文献   

20.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es can realize significant savings of direct energy (e.g., oil, gas, coal) and indirect energy (intrinsically contained in the materials recovered and/or recycled). The methodology of the energy analysis in various industrial cycles is described, and the benefits of these operations, based principally on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ption, are evaluated using the definition of “substitution coefficient” (primary energy saved vs. 1 kWh of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ed). The industrial sectors where this methodology has been applied are: textile (recycle of water, dyes and chemicals); polymer manufacturing (recycle of caprolactame and water); the tanning industry (recycle of sulfides and protein recovery), the dairy industry (saving of thermal energy and recovery of fat substances); and tomato and orange juice concentration (saving of thermal energy). The analyses show very interesting values for the substitution coefficients confirming the convenience of membrane operations from an energetic viewpoi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