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Curvelet分解的不同频率域,分别讨论了低频系数和高频系数的选择原则。在选择低频系数时,采用了基于边缘的方案。在选择高频系数时,充分利用Curvelet变换具有方向性的优点,提出了Curvelet域区域边缘的概念,并给出了基于区域边缘的系数选择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所给出的融合算法能够很好地保留多幅源图像中的边缘信息,得到多个目标都清晰的图像。  相似文献   

2.
针对小波变换在图像边缘表达方面的局限性,以及Curvelet变换在表达图像点特征上的不足,提出了在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过程中采用基于Curvelet变换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Curvelet分解,对低频系数使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融合算法,对高频系数结合融合图像的特点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选取方法:模值绝对值取大法和基于系数相关性法.最后,对最终系数进行反Curvelet变换,得到融合结果图.采用该算法进行了大量的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的融合结果图获得了更好的目标信息和光谱信息.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Curvelet变换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张强  郭宝龙 《光电子.激光》2006,17(9):1123-1127
综合分析了Curvelet变换的特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Curvelet变换的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算法。首先采用Curvelet变换将源图像分解到不同尺度、方向频带范围内,然后采用不同的融合规则得到融合后图像的Curvelet变换系数,最后再进行Curvelet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采用多组具有不同特征的源图像进行了融合实验,并对融合图像进行了主客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避免“人为”效应或高频噪声的引入,得到具有更好视觉效果和更优量化指标的融合图像。  相似文献   

4.
基于二代Curvelet变换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成像传感器的物理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二代Curvelet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对原始图像分别进行快速离散Curvelet变换,得到不同尺度与方向下的子带系数.对低频子带系数,根据红外图像的目标特性与可见光图像的细节信息确定其融合权值;对不同尺度与方向下的高频子带系数,采用基于局部区域能量匹配的融合规则.最后经Curvelet逆变换得到融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综合可见光与红外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其融合结果较典型的基于塔式分解与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在主观视觉效果与客观评价指标上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一种使用曲波变换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一种使用曲线波(Curvelet)变换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首先采用非均匀采样的快速傅里时变换(FDCTUSFFr)实现方法的二代Curvelet变换,对待融合图像进行分解;然后对不同尺度和方向上的曲波系数采用设计的融合策略进行融合;最后通过融合系数重构得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主观感觉和客观评价指标上较小波分析的融合算法均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区域互信息的多光谱与全色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多光谱与全色图像融合算法质量,提出了一种采用区域互信息的多光谱与全色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将多光谱图像变换至HSV彩色空间,并采用分水岭与区域合并的方法对V分量进行区域分割,得到区域分割映射,欧氏光谱距离作为区域合并的测度。然后采用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onsubsample Contourlet Transform,NSCT)对多光谱图像V分量和全色图像进行多分辨率分解,将区域分割结果映射至全色图像,通过计算对应区域间的互信息对多分辨率分解系数进行融合,获得融合图像的分解系数,最后通过NSCT反变换实现融合图像重构。图像融合算法对比实验表明,文中融合算法在充分保留了多光谱图像光谱信息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注入了全色图像的细节信息,有效提高了多光谱图像的边缘特征。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基于Curvelet变换的自适应多传感图像融合新算法。算法将全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进行Curvelet变换分解后,针对不同的频率域特点选择不同的融合规则。对低频系数选取区域能量的加权系数自适应融合规则,对高频系数选用了区域特征自适应的融合规则。最后通过重构得到融合图像。将该算法和其他的融合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图像融合算法。  相似文献   

8.
冀晓涛 《电子科技》2012,25(6):10-13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融合,提出了基于二代Curvelet变换的图像融合改进算法。首先对两幅源图像进行Curvelet变换,得到其在不同尺度和方向下的变换系数。对于低频系数,根据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不同成像特点,采用基于局部统计特性的自适应融合策略;对于不同尺度和方向下的高频系数,采用基于局部区域能量匹配的系数选择方案。最后进行Curvelet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该算法可以更有效地反映源图像中的特征,融合效果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偏振图像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偏振图像融合算法。Contourlet变换是一种具有几何信息的灵活多尺度、多方向和平移不变性的图像分解变换,与小波变换相比,对图像分析很重要的沿曲面任意方向反映的细节更容易调整。采用Contourlet变换对三个555波段不同方向的偏振图像进行分解,对于高频和低频系数分别采用不同的窗函数计算区域能量,最后加权实现偏振图像的融合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小波分解法相比在保留原始图像边缘和纹理信息同时,可以体现偏振图像的特点,取得较好的融合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Curvelet变换与小波包变换联合的图像去噪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劲  李宏伟  张帆 《通信技术》2008,41(1):140-142
小波包变换在处理图像中的平滑区域时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而Curvelet变换可以更好地逼近线性奇异高维函数,对图像的边缘区域有最稀疏的表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二者联合的图像去噪算法,在对含噪图像进行分割后,分别对线性区域和平滑区域采用Curvelet阈值去噪处理和小波包阈值去噪处理.该方法充分发挥了二者各自的优势,实验表明,它对图像的去噪效果要优于单纯的Curvelet或小波包去噪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种改进的基于区域梯度——能量的图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康  吴谨 《液晶与显示》2016,31(3):331-337
针对区域梯度法、区域能量法重构图像峰值信噪比较低、均方根误差较高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区域梯度-能量的压缩感知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首先构造正交小波变换矩阵,并使用小波变换使图像稀疏化,然后采用哈达玛矩阵作为测量矩阵对稀疏信号进行测量得到测量值,分别计算测量值对应的梯度值及能量值,依据绝对值取大法及加权平均法对测量值进行融合,最后对融合后的测量值进行图像重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单独使用区域梯度法或区域能量法具有较好的图像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中国行政区划的人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特点.将中国按行政区划分为6个区域,通过三维CCD数字摄像系统对不同区域的人脸进行采样,首次建立起区域性人体面部特征数据库。同时提出了一种几何特征识别模型,结合大量的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从而最终验证了基于不同区域的人脸识别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多聚焦图像的融合效果,利用Shearlet变换具有多尺度多方向的特性,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Shearlet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针对待融合图像进行Shearlet变换,得到低频子带系数和不同尺度不同方向的高频子带系数;对低频子带系数取分解系数区域能量高的系数,高频子带系数采用区域能量和区域清晰度以及区域方差相结合,采用多判别法得到融合系数,并最终进行Shearlet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结果表明,在主观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指标上此算法优于其他融合算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电信市场已进入一个以服务为核心的时代,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愈趋激烈,服务将是赢得客户的关键因素。异地业务是指用户在漫游地办理业务。按照漫游地异地业务分为省内异地业务与跨省异地业务。实现异地业务涉及到多数据库技术、数据库复制技术、中间件技术等多项技术的融合。结合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对于采用单数据库技术、交换技术实现的异地业务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移动IP方案没有较好解决对组播的支持。文中分析了当前移动IP组播的几种方案以及存在的问题,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移动IP的移动主机组播技术方案,并与其他方案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技术系统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种污染物相互耦合叠加,造成我国大气污染呈现区域性、复合性以及长期性的特点.尽管我国已建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但近地面有限指标的监测,不能完全反映大气污染的实际状况,使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与公众直观感受不一致.也不能满足空气污染形成机制、演变和输送过程的研究需求.介绍了用于区域、立体、实时监测的几种技术以及利用这些技术构建的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技术系统,主要用于颗粒物区域输送通量监测、气态污染物区域排放通量监测以及区域污染物垂直柱浓度监测.同时介绍了北京奥运会期间的部分监测结果,讨论了控制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需要的监测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亚运期间利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对广州市的大气污染物进行了实时监测,分别对重要大气常规污染物NO_2和SO_2的日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通过结合气象条件和周围的重要污染源综合监测结果分析研究了广州市周围的区域污染输送,结果发现位于市东南部的工业区对于市区的污染存在较大的影响,其中以SO_2尤为明显。分析NO_2廓线结果表明,污染物主要位于1 km以下,高污染层主要位于0.5 km以下。  相似文献   

19.
许晓玲 《电子科技》2012,25(10):15-18
针对当前区域灌溉中,区域过大,在旱情识别过程中存在识别不同步、灌溉区域难以界定、不精准,导致耗水量大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与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的多区域灌溉系统设计方法,通过采集不同区域的土壤图像,对土地的旱情进行有效识别,通过物联网技术,对不同区域进行有效的灌溉,克服传统灌溉方法中不能对区域进行划分,耗水量大的缺陷。实验证明,基于计算机视觉与物联网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大幅节约灌溉成本,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简要阐述了光电子产业的组成及分类,介绍国内外光电子技术和产业发展概况及当前发展热点.分析了天津市光电子技术取得的成果,结合天津市具体情况,对天津市光电子产业发展提出几点设想并简要介绍天津市光电子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