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某钨矿主干流程为重选工艺,钨回收率小于63%,约30%的钨矿物损失于原生钨细泥和由于过粉碎产生的次生钨细泥中.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该企业重选尾矿中的微细粒级钨细泥资源进行了高梯度磁选、浮选、离心机重选对比试验研究以及"浮选-离心机重选"联合流程试验研究.采用"浮选-离心重选"联合流程,开路试验获得的钨精矿品位达到32.14%,回收率达到73.51%,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指标,对微细粒钨细泥的回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某钨矿主干流程为重选工艺,钨回收率小于63%,约30%的钨矿物损失于原生钨细泥和由于过粉碎产生的次生钨细泥中.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该企业重选尾矿中的微细粒级钨细泥资源进行了高梯度磁选、浮选、离心机重选对比试验研究以及"浮选-离心机重选"联合流程试验研究.采用"浮选-离心重选"联合流程,开路试验获得的钨精矿品位达到32.14%,回收率达到73.51%,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指标,对微细粒钨细泥的回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江西某黑白钨矿钨细泥工艺流程简单落后,处理能力低、回收率低、精矿品位低的问题,应用重选-浮选-重选联合工艺流程,先用离心选矿机+摇床预富集,再进行黑白钨混合浮选和加温精选+摇床的选矿工艺流程回收黑白钨精矿。对高效设备、药剂进行技术改造,钨细泥回收率由30%提高到62%以上,钨细泥精矿品位WO3由40%提高到50%,钨细泥精矿含硫由大于7%下降到1.3%,每年多回收钨细泥精矿含WO350%100 t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某低品位黑钨细泥,采用“预先脱硫浮选-离心机重选富集-黑钨细泥粗精矿再浮选”的工艺流程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二次浮选脱硫、一粗一扫离心机重选预富集、一粗三精二扫黑钨细泥粗精矿再精选的浮-重-浮联合工艺流程处理该黑钨细泥,最终可获得含WO3品位为38.01%、回收率为64.27%的钨精矿,较好地回收了该黑钨细泥中的钨矿物.该工艺由于采取了预先脱硫和离心选矿机的粗选富集措施,使整个浮选工艺药剂总用量大幅下降,更有益于节约选矿成本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5.
《中国钨业》2017,(4):24-28
随着钨资源的长期开发利用,其资源的短缺性和紧迫性逐渐凸显出来,合理高效地利用钨资源、加强钨细泥的回收迫在眉睫。根据钨细泥的矿石性质特点,对某钨矿的原次生细泥进行了硫化矿浮选-摇床重选和硫化矿浮选-离心机重选两种选矿工艺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硫化矿浮选-离心机重选的全流程试验,可获得含钨26.01%、含锡9.91%,回收率分别为76.73%、53.14%的钨锡精矿,实现了钨细泥中钨锡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6.
低品位细脉型黑白钨矿合理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依据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对低品位细脉型黑、白钨矿石提出了粗粒重选—细粒浮选的工艺,在原矿含WO30.23%、Mo0.018%的情况下,获得了重选钨精矿含钨WO363.54%、钨回收率70.11%,细泥浮选钨精矿含钨WO335.22%、钨回收率10.48%,综合钨精矿含钨WO357.53%、钨回收率80.59%,钼粗精矿含钼2.31%、钼回收率50.54%的结果,钨和钼得到了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7.
赣南黑钨矿山通常采用重选法回收钨资源,该方法中黑钨细泥的选矿回收率一般在45%~50%左右,在私营矿山企业中,由于选矿工艺通常更为简单,钨在矿泥中的损失率更高。在某个体钨矿选厂进行了排尾细泥全泥浮选的工业化试验。该钨矿为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矿泥产率大,其细泥是经细泥摇床、离心机、毛毯回收后的产物。该项工业化试验在传统黑、白钨浮选技术上,配合DA、BJ药剂的应用,进行了全泥浮选常温精选,在其微细矿泥入选品位WO3含量0.45%的基础上,实现了浮选钨细泥精矿品位WO3含量30.18%,细泥钨精矿中钨总回收率为80%的良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改进钨细泥回收工艺,强化钨细泥全泥浮选,是有效保护钨资源,提高钨细泥选矿回收指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国钨业》2016,(2):32-36
江西某钨钽铌矿细泥WO_3、Ta_2O_5品位分别为0.041%、0.011%,采用传统摇床工艺回收,WO_3、Ta_2O_5回收率仅为26.41%、13.19%。本研究细泥试料经离心选矿机粗选,然后采用浮选脱硫-微细摇床重选、全浮选、浮选脱硫-离心选矿机重选三种工艺流程对粗选精矿进行精选对比试验,最终确定采用离心选矿机重选-浮选脱硫的联合选矿新工艺回收该细泥中的WO_3、Ta_2O_5,经离心选矿机一粗四精和浮选脱硫一粗一扫一精,得到WO_3品位为33.35%、回收率为65.65%,Ta_2O_5品位为3.36%、回收率为24.28%的钨钽精矿,有效强化了该细粒级钨钽的回收,提高了钨钽的资源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某选厂的矿石性质、细泥生产工艺及现状。针对细泥生产工艺以重选为主,选矿回收率较低的问题,进行了细泥浮选尾矿的试验研究。根据细泥浮选尾矿离心机试验、磁选-重选联合流程及摇床试验的三种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选择高梯度磁选机粗选-快速微细摇床精选为细泥浮选尾矿钨回收工艺流程改造方案。该方案实施后,细泥钨精矿品位由19.07%提高到30.26%,作业回收率由15.60%提高到54.35%,每年增收细泥钨金属量约7.7 t,年新增经济效益约12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10.
某选厂钨细泥回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平 《江西有色金属》2001,15(1):24-26,30
针对某选厂原细泥生产流程现状,通过小型试验,对其钨细泥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增设了以磁选-重选流程为主体的磁选-浮选-重选细泥回收工艺,通过技术改造、调试并投入生产使用后,使钨细泥精矿含WO3提高16.18%,细泥作业回收率提高29.71%。  相似文献   

11.
巯基乙酸钠在锌硫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荡坪钨业有限公司宝山矿区为夕卡岩白钨多金属硫化矿,矿山选厂现有的浮选工艺流程中使用了氰化钠以改善硫锌分离效果,但该有氰工艺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对该矿的锌硫分离分别采用了单一氧化钙、添加氰化钠和添加巯基乙酸钠抑制磁黄铁矿、黄铁矿的比较试验;完成了使用巯基乙酸钠在高pH矿浆中用硫酸铜活化闪锌矿,以石灰作为磁黄铁矿、黄铁矿的抑制剂,辅之以巯基乙酸钠的小型闭路试验及工业生产试验,获得了锌精矿品位45.10%、回收率94.39%的选矿指标;该锌硫精矿的无氰分离工艺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含钨粗锡物料工艺矿物学分析,拟定试验方案,开展了脱硫、脱铁、脱杂,产出钨锡混合精矿,并对钨锡混合精矿进行了浮选及水冶试验研究,实现了钨锡有效分离,产出合格钨、锡精矿、硫精矿及铁粗精矿.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福建行洛坑钨矿的分选指标,对现行的枱浮选矿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重-浮"联合工艺,即先用摇床将枱浮给矿进行重选富集,得到的钨粗精矿再磨后以(戊基黄药+丁铵黑药)为捕收剂浮选脱除砷、硫等硫化矿,经一粗二精三扫,闭路试验可获得含钨55.89%、钨回收率92.60%,含砷0.06%、砷分布率3.39%,含硫0.36%、硫分布率2.73%的钨精矿.与原枱浮工艺相比,新工艺流程简单、可控性强,不仅可获得较高质量的钨精矿,且显著改善了选厂生产环境,实现了钨矿石的清洁高效分选.  相似文献   

14.
新田岭钨矿中有部分原矿石伴生铜锌硫等有价元素,选钨之前,选厂采用浮选混选脱去硫化矿,没有进行硫化矿的分离。为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针对伴生的铜锌硫进行了硫化矿浮选和分离试验研究。试验证明,伴生的硫化矿可以分离出铜精矿、锌精矿和硫精矿,能给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粗精矿中钨锡分离试生产,由于试料密度大,在浮选分离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分级设备选型不配套,二是设备参数及药剂制度组合不合理,三是工艺流程不适应.针对存在问题,对工艺设备及流程进行较大的改造.改造后锡精矿回收率提高10.47个百分点,钨精矿回收率提高9.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钨矿伴生硫化矿铜铋分选工艺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西某钨矿伴生硫化矿为试料,试验采用重-浮-重流程,铜铋分离试验采用优先浮选-浮铜抑铋工艺流程,小型闭路试验结果为:铜精矿品位为25.03%,回收率为93.93%,铜精矿中铋的损失率7.08%;铋精矿中铋品位15.08%,回收率为79.42%,铋精矿中铜的损失率1.84%。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选矿厂摇床粗精矿中含钨、锡、铁品位不高而又较难分离的情况,采用磁选-浮选-重选联合工艺流程,有效地解决了摇床粗精矿中各有用金属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强磁分选黑白钨新技术在柿竹园多金属选厂钨浮选回收中的使用情况。针对该选厂原有工艺中黑白钨混浮、加温作业阶段黑钨矿物受到强烈抑制,导致黑钨矿精矿品位低、钨矿物总回收率不高的情况,经过了两个阶段的工艺改造。提出确定在钨粗选段引进强磁系统,通过强磁将黑白钨进行分离,磁性产品浓缩后再黑钨浮选,黑钨尾矿返回钨粗选的新工艺。采用黑白钨强磁分离新工艺后,黑钨精矿品位提高了8.78%,钨的总回收率提高了5.04%,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