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KR-1原油脱钙剂在苏丹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丹六区油田的稠油密度大、钙含量高,不能采用常规的加工方式进行处理,利用延迟焦化直接加工该油,因其含钙量高影响设备正常运行,采用KR-1原油脱钙剂对该原油进行两级脱钙处理,脱后原油的钙离子含量由1100μg/g降至34μg/g,原油盐含量降至小于3mgNaCl/L,含水质量分数小于0.2%,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
原油脱钙剂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伟 《炼油》1998,3(4):52-54
介绍了NS-A、NS-B两种脱钙剂在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常减压装置的应用及脱除原油中金属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苏丹六区油田的稠油密度大、钙含量高,不能采用常规的加工方式进行处理,利用延迟焦化直接加工 该油,因其含钙量高影响设备正常运行,采用KR-1原油脱钙剂对该原油进行两级脱钙处理,脱后原油的 钙离子含量由1 100μg/g降至34μg/g,原油盐含量降至小于3 mgNaCl/L,含水质量分数小于0.2%,可确 保设备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
原油脱钙剂作用机理及其脱钙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不同化学剂诸如EDTA钠盐、六偏磷酸钠盐、盐酸和RPD作为原油脱钙剂时对原油脱钙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原油脱钙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原油脱钙过程中,脱钙剂与原油中石油酸钙的作用类似于复分解反应,原油中的环烷酸钙转化为环烷酸钠或环烷酸。不同化学剂与原油中钙之间存在化学计量关系,EDTA钠盐和六偏磷酸钠盐类化学剂在络合脱除原油中钙的同时会使原油中钠离子增加。RPD新型脱钙剂避免了钠盐化学剂的缺点,对新疆克拉玛依九区稠油、北疆原油及苏丹稠油等不同性质高钙原油,在剂钙质量比为4.0时脱钙率达90%以上。原油脱钙后,原油中的石油酸钙盐转化生成石油酸组分,不给原油引入新的有害杂质。  相似文献   

5.
在络合萃取脱钙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新型原油脱钙技术--CDCa脱钙剂循环使用原油脱钙技术,并进行了工业化应用.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脱金属性能稳定、脱钙剂可完全再生、对环境友好,且再生剂与新鲜剂脱金属效果相当,脱钙率达到85.3%以上.  相似文献   

6.
开发了新型高效原油脱钙剂。经试验脱钙率达到61%以上,镁脱除率70%以上。开发的新型原油脱钙剂脱钙效果高于传统磷系脱钙剂脱钙效率1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SF型脱钙剂在高酸多巴原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F型高效脱钙剂和破乳剂SP-169对多巴原油进行脱钙研究。考察SF型脱钙剂加剂量、反应温度、注水率、沉降时间等因素对脱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F型脱钙剂与破乳剂SP-169配伍对多巴原油具有较好的脱钙效果和优良的破乳效果,在剂钙质量比为2.5、破乳剂SP-169加入量为100 μg/g、反应温度为90 ℃、注水率为15%、反应时间为10 min、沉降时间为15 h的条件下,脱钙率达到87.7%,同时具有较好的脱铁效果,脱铁率达到68.2%。脱后原油钙含量为34.9 μg/g,盐含量为2.018 mg NaCl/L,原油水含量为0.17%,排水中油质量浓度小于50 mg/L。  相似文献   

8.
原油脱钙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原油脱钙剂的研发进展。简述了螯合沉淀法脱钙,加氢催化脱钙,CO2脱钙,树脂脱钙,生物脱钙等原油脱钙方法。通过分析我国原油含钙情况及脱钙剂的研发现状,指出目前国产脱钙剂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新型、高效、廉价脱钙剂的研制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高效、环保新型原油脱钙剂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克服现有原油脱钙剂适用性差、成本高且含有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的磷类物质等缺点,从络合脱钙机理的研究入手,利用分子设计原理,研制出高效、环保新型WA型脱钙剂,脱钙率大于80%,对原油中Ca,Fe,Mg和Cu等金属总脱除率近60%,能够满足工业原油脱金属的要求。经新型脱钙剂处理后的原油品质得到改善,降低了原油的电导率、粘度、密度,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剂量和脱钙剂溶液pH值对脱金属效果的影响,为工业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港油田集团油田化学有限公司研制的HF-101脱钙剂对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分公司炼油厂掺炼杜巴原油进行了工业试验。应用结果表明:使用HF-101脱钙剂后原油中的钙平均脱除率可达到90.89%,脱后原油的平均钙质量分数为24.81μg/g;原油的灰分由脱钙前的0.065%降至0.030%左右;原油的盐含量和水含量也大幅度下降。锦州石化分公司使用脱钙剂后,满足石油焦和煅烧普通焦的灰分质量要求,经济效益显著,并且使用HF-101脱钙剂可使电脱盐装置的操作电流下降50%,具有较好的节能降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型高效原油脱钙剂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分子设计原理,从研究络合脱钙机理出发,研制出新型高效原油脱钙剂WA。评价结果表明,WA型脱钙剂对新疆混合原油中ca金属元素的脱除率大于80%,对其中Ca、Fe、Mg、Cu等金属元素的总脱除率接近60%。同时发现,经WA处理后,原油的黏度、密度和灰分均有所降低,即WA可部分改善原油品质,有利于原油的后续加工。利用L9(3^4)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剂量和脱钙剂溶液pH值等因素对脱钙效果的影响作用,并为工业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6 Mt/a常减压装置加工北疆原油时掺炼20%~30%高钙风城稠油,采用TS-888脱钙剂对该劣质原油进行脱钙工业试验。结果表明:(1)当剂钙比为(3.0~3.5)∶1时,原油脱钙率达到65%~68%;(2)当剂钙比提高到4∶1时,原油脱钙率超过70%,加注期间脱后原油含盐合格率为97.78%,脱后原油水分最大值0.030%,含盐污水化学需氧量最大值为1 927 mg/L,氨氮最大值为64.3 mg/L,加注脱钙剂后原油含盐含水和外排含盐污水指标合格,加注脱钙剂对电脱盐装置运行没有影响;(3)当剂钙比为(3.0~3.5)∶1时,减四线脱钙率达到59.00%,渣油脱钙率达到64.60%,加热炉温升由0.51℃/d下降到0.18℃/d,焦炭灰分由0.91%降至0.72%,减压渣油钙含量降低,焦化装置加热炉运行工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原油田胡12、19块稠油油藏粘度高、含水高、采出程度低、水驱动用程度低的特点,通过筛选、优化及评价等大量的实验研究了一种稠油油藏降粘剂。该降粘剂的应用使原油粘度大大降低,从而解决井筒举升、集输矛盾等问题,并且提高了油藏波及体积,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车洪昌 《岩性油气藏》2011,23(3):124-128
针对江37 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开采稠油过程中出砂严重的情况,进行了注表面活性剂降黏驱油室内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筛选实验表明,FPS-H 分散型稠油降黏剂与江37 稠油油田采出污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可使油/水界面张力下降到0.05 mN/m,稠油乳化降黏率达到92.1%。驱油实验结果表明,FPSH降黏剂驱最佳注入量为0.5 PV,最佳注入速度为1.0 mL /min,注入方式应选择0.5 PV 段塞-后续水驱方式,注入水温度不宜超过50 ℃。  相似文献   

15.
《石油化工》2016,45(1):97
以新疆油田九_7区超稠油为研究目标,采用自制的活性大分子降黏剂,结合超声波辅助混合技术,制备了超稠油降黏体系,考察了降黏剂用量、油水比及超声波作用对降黏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超稠油降黏体系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活性大分子降黏剂对九_7区超稠油具有良好的降黏效果,在降黏剂用量为0.4%(w)、m(油)∶m(水)=10∶3、超声波辅助掺混30 s时制备的超稠油降黏体系初始表观黏度小于300 m Pa·s;超声波作用使超稠油与降黏剂水溶液混合效率提高了50%以上,降黏剂用量降低25%(w)左右。在模拟现场工况条件下,制备的超稠油降黏体系动、静态稳定性良好,能满足短距离集输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6.
原油密度、黏度的地化热解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地化热解资料不同组分所影响因素不同,这些影响因素外在表现和机理不同,从影响机理入手,在对各组分进行样重、孔隙与体积校正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原油密度约束的轻、中及重质组分校正模型。对不同来源的地化热解资料进行校正后,在考虑残余烃含量的同时,提取与原油密度、黏度相关性较大的评价参数,建立原油密度、黏度相关性较大的评价参数,建立原油密度、黏度的多参数相关性定量化评价模型。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资料校正与原油密度、黏度评价方法,对不同储集层、层位、原油性质的37口井共48层的原油密度、黏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原油样品分析结果对比可知,其精度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超稠油耐高温乳化降粘剂优选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杜84块超稠油区块的油层特点、油品性质等因素,从配伍性、降粘效果、吸附损失、洗油能力及驱油效率等方面入手,对乳化降粘剂进行筛选评价。筛选出适合于超稠油区块的最佳降粘剂为CSL-1,降粘剂最佳质量分数1‰~2‰。CSL-1型乳化降粘剂具有耐高温性能,在300℃下其降粘特性不失效,完全适合于蒸汽吞吐井的井底降粘。  相似文献   

18.
19.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ighly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heavy oil reservoirs, fatty acid alkanolamide bipolyoxyethylene ether (NS) is used to emulsify the oil spontaneously. After 12 hours' standing at the temperature of 65°C, the equal volume heavy oil can be completely emulsified in the NS solution with mass concentration of 20000 mg/L to form a oil in water emulsion. Under the action of NS, the oil-water interfacial tension can be reduced to below 10?3mN/m, the oil-water interfacial viscosity and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zeta potential can be increased to a higher value, which can stabilize the emulsion. The formed droplet is small and its distribution is uniform. When the salinity is less than 50000 mg/L, the properties of the emulsion is stable.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ield application of spontaneous emulsification flooding in heavy oil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垦利油田高黏原油掺混稀油后黏度变化规律以满足依托式高效开发的要求,以垦利油田高黏原油为基础掺混周围3个油田的稀油原油,利用13种可能适合的掺混黏度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验值相比较、分析,认为各修正模型主要考虑了组分油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得其预测精度较原始模型高。各模型对垦利油田A高黏原油与3种稀油掺混后的黏度预测效果普遍随温度的降低而恶化,在较高温度下预测精度相对较高。Cragoe修正模型和Arrhenius修正2模型对目标油品的掺混均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综合考虑预测精度和预测稳定性,推荐Arrhenius修正2模型作为垦利油田稠油A与周边稀油掺混后黏度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