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建立TCSC的物理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求解描述其特性的微分方程组,得到解析解,并进一步导出了稳态及暂态情况下TCSC装置的基波阻抗公式和电感、电容元件支路的电压、电流表达式;提出了含有TCSC装置的电力系统仿真的原理和方法,将TCSC模型与系统分析程序接口,实现了详细计入TCSC影响的稳态及暂态稳定仿真计算;通过仿真验证了TCSC能够显著地改善系统的阻尼,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可控串联补偿(TCSC)的分析研究(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文献「1」基础上,描述了TCSC触发控制方式,分析比较了各种控制方式下TCSC对系统暂态行为的影响,提出了TCSC新的等间隔触发控制策略。与固定触发角的分要控制方式相比,等间事触发控制能有效地提高的动态性能,减少过冲,且更快地趋于稳定,仿真研究还表明:采用电容电压过零时刻为基准的触发控制方式比以线路电流过零时刻为基准的控制方式具有更好的阻尼系统振荡的性能。这一点在以往许多研究文献中,由于采用电流  相似文献   

3.
TCSC的稳态及暂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杰 《浙江电力》1996,15(6):1-5
在建立TCSC的物理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求解描述其特性的微分方程组,得到解析解,并进一步导出了稳态及暂态情况下TCSC装置的基波阻抗公式和电感、电容元件支路的电压、电流表达式,分析并示出了TCSC暂态过程。  相似文献   

4.
超高压输电系统可控串补(TCSC)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东北电网拟建的500kV伊敏-冯屯交流输电系统所需可近串联补偿电容装置(TCSC)为研究目标,建立了包括TCSC的整个系统的动态模拟装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TCSC整体动模装置的基本运行方式,潮流控制以及暂态响应的试验,所得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此外,单一回线运行时,在接近谐振点的某一补偿度上,观察到了次同步谐振(SSR)现象,并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文献[1]基础上,描述了TCSC触发控制方式,分析比较了各种控制方式下TCSC对系统暂态行为的影响,提出了TCSC新的等间隔触发控制策略。与固定触发角的分相控制方式相比,等间隔触发控制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减少过冲,且更快地趋于稳定。仿真研究还表明:采用电容电压过零时刻为基准的触发控制方式比以线路电流过零时刻为基准的控制方式具有更好的阻尼系统振荡的性能。这一点在以往许多研究文章中,由于采用电流源作为其分析TCSC动态特性的基础,因而没有被揭示。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可控串联补偿(TCSC)装置对所在电力系统的影响。研究了含有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潮流控制算法,动模实验、理论计算及EMTP数值仿真结果都证明,TCSC能够有效调控线路潮流。通过动态模拟实验和EMTP数值仿真程序对电磁暂态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有TCSC装置的系统在短路情况下的电磁暂态过程与常规串联补偿的线路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7.
多机系统TCSC多目标H∞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在电力系统中装设可控串联补偿(TCSC)可以改善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动态性能,以及提高远距离联络线的传输能力,为了更好地利用该装置,文中应用直接反馈线性化和H∞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多机系统TCSC多目标H∞控制器,该控制器的变量均为局部可测量,从而具有工程实用性,两机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器可以满足系统功能稳定性,频率稳定性,控制系统消耗能量最小等多项目标,同时,该控制器可以抑制干扰,很好地  相似文献   

8.
可控串联补偿(TCSC)系统感性微调区的Pitchfork分叉现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叙述了可控串联补偿(TCSC)装置在感性微调区工作的动态模拟实验结果,用Poincare映射时分析了TCSC系统的动态稳定性。理论分析、EMTP数值仿真及动模实验均证明,超过一个临界触发角后,TCSC系统发生Pitchfork分叉现象。  相似文献   

9.
可控串联补偿装置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勇  解大 《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23(4):18-21,56
研究了可控串联补偿动态模拟的实验方案和控制装置。动模实验证明,所研制的动模装置性能可靠。着重研究了TCSC工作于容性微调状态时系统的运行特性,分析了TCSC模块的稳态等值阻抗特性及TCSC动模实验模块本身的回路损耗对阻抗特性的影响,包括调制电感及发电机出力对TCSC阻抗特性的影响。理论计算与EMTP数值仿真都证明了动模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可控串联补偿装置器件级数字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在可控串联电容补偿装置(TCSC)的研究中,用电容、电感、晶闸管、MOV等元件构造TCSC器件模型。选择合适的步长、触发才暂态稳定控制器,在实际多机系统中进行TCSC数字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TCSC器件模型和控制方法可在仿真中正确实现了TCSC的触发功能和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1.
TCSC的动态基频阻抗行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TSCS的动态基频阻抗特性分析对研究含TCSC线路上的线路保护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数值仿真分析的方法,详细研究了TCSC动态基阻抗与滤波器、触发角,故障条件下TCSC是否旁路,短路时刻及短路地等多种因素的关系,认为在选定滤波器的条件下,TCSC对故障的应对方式是影响动态基频阻抗变化规律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可控串联补偿(TCSC)神经网络广义逆系统控制方法,以及该方法在数字仿真软件NETOMAC中的实现过程,并对含有TCSC的实际多机电力系统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暂态稳定控制效果,而NETOMAC可以实现这类复杂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统一潮流控制器电磁暂态过程数字仿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首先对UPFC并联部分STATCOM的电磁暂态特性进行了详细的仿真。采用GTO结构的逆变器,构造了两种类型的STATCOM产暂态模型。在STATCOM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UPFC一些电磁暂态特性的仿真。仿真采用了常规的PID控制方法,适当选取了PID参数,能够使设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PUFC能够对系统的潮流和电压进行有效的控制。仿真工作晃应用EMTP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04可控硅控制串联补偿(TCSC)中可控硅的模拟与测试=ModlingandtestingofathyristorforThyristorControlledSeriesCompensation(TCSC)[刊,英]/McDonaldDJ...IEE...  相似文献   

15.
静止同步补偿器的标幺化模型及开环响应时间常数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的标幺化建模是迄今为止国内外都没有得到解决的难题。作者在开发 同容量的STATCOM装置所积累的理论和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真正标幺化意义上的STATCOM数学模型,并以此数学模型为基础,揭示了STATCOM开环响应时间常数与装置主电路参数的相互关系。该模型为STATCOM的各种稳态暂态性能分析及控制器参数设计提供了系统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具有FACTS控制的EEAC法暂态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EEAC法研究了三种典型的FACTS控制器(TCSC、STATCON、JPFC)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并应用电科院电力系统综合仿真程序进行了校核,得到了满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TCSC谐波对输电线路距离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TCSC的结构,运行模式及谐波特性,着重研究了TCSC对保护安装处电压的影响,对线路电流序分量相位的影响,以及TCSC谐波对距离保护的影响,认为稳态条件下,距离保护性能不受TCSC的影响;故障条件下,也基本不会降低距离保护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考虑系统的非线性,研究了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控制器的设计。应用直接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了SVC非线性控制器,解决了电力系统强非线性给设计带来的困难。在此基础上,针对单机无穷大系统进行了计算机数字仿真。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SVC的非线性控制方式与SVC的常规控制方式相比,可以有效地改善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及暂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电力系统无功及谐波综合补偿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电力系统无功及谐波综合补偿装置(RHCC)的动态仿真新方法,并实现了RHCC动态模型和电磁暂态程序EMTP的接口,开发出一个通用的数字仿真程序一EMTP/CS,利用该程序,本文着重研究了电压型三相无功及谐波综合补偿装置的运行特性,分析了主回路有关参数(包括直流电容、输出电感等)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可控串联补偿动态模拟的实验方案和控制装置。动模实验证明,所研制的动模装置性能可靠。着重研究了TCSC工作于容性微调状态时系统的运行特性,分析了TCSC模块的稳态等值阻抗特性及TCSC动模实验模块本身的回路损耗对阻抗特性的影响,包括调制电感及发电机出力对TCSC阻抗特性的影响。理论计算与EMTP数值仿真都证明了动模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