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议降低蒸发损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产品的易蒸发性决定了其在仓储管理中会发生蒸发损耗。蒸发损耗发生在油品储运的各个环节,它不仅造成油品数量上的损失,同时还使油品的质量下降。蒸发损耗是油品损耗(包括漏损、混油、蒸发三种损耗)中最大最常见的一种,但在仓储管理中往往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其原因在于蒸发损耗的发生过程比  相似文献   

2.
油品蒸发损耗不仅造成油品数量的减少、质量的下降,散失到大气中的油蒸汽造成了空气污染,而且还形成了潜在的火灾危险.论述油品蒸发损耗产生的原因,提出蒸气降低地面立式油罐蒸发损耗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罐装油品在装油、卸油及运输过程中都会有油品的蒸发损失,油品的损耗主要分为油品气化、气相传质及油气混合排逸等三部分。控制罐装油品油气蒸发损失主要是从装油、运输、卸油三个过程中采取措施,油罐车装油采取从罐车底部装油方式;运输过程中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可控制油气蒸发;采用浸没式卸油可以有效地降低油罐车卸油带来的油气蒸发。  相似文献   

4.
段玉鏖 《石化技术》2005,12(3):28-30
介绍了油品蒸发损耗的类型及计算油品蒸发损耗量的方法,详细论述了油品蒸发损耗的原因。结合中国石化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一厂罐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正确选择储罐类型、收集和回收油蒸气等降低损耗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拱顶罐收油过程中油品蒸发及油气扩散排放规律对环境污染控制及损耗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VOF模型、扩散传质模型和RNGk-ε湍流模型,对5000m~3拱顶油罐底部装汽油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装油速度、不同油罐初始油气质量分数下,罐内油气扩散及蒸发损耗规律。结果表明,增加装油速度,汽油蒸发率减小,损耗率变化不大,约为0.022%;增加油罐初始油气质量分数,汽油蒸发率减小,损耗率增大。建议API(美国石油学会)拱顶油罐收油蒸发损耗评估公式中考虑装油速度和初始油气质量分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治理加油站地下罐收油“大呼吸”损耗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加油站埋地储罐收油时存在大呼吸损耗的情况,并根据瓦廖夫斯基、契尔尼金蒸发损耗公式,用全密闭卸油工艺对无密闭卸油工艺改造了接卸油系统,使用结果表明,全密闭卸油工艺既可降低大呼吸损耗,又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值得在加油站推广。  相似文献   

7.
石化销售系统油品蒸发损耗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石油销售过程中油品蒸发损耗的严重性,对装油过程的油气损耗规律进行了现场考察和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所用油罐未清洗的排放气体积分数率平均高达64.17%,是已清洗油罐的1.7倍;高位喷淋装油平均排放气的体积分数高达40.58%,比低位潜没装油高1.4倍,且排放出的油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夹带有油雾;已清洗油罐低位装油时的损耗率为0.37%,高位装油为0.8%。油品因轻质组分的蒸发排放使其质量降低,并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8.
利用油气回收实验平台,模拟实际汽油装罐过程的蒸发损耗现象,研究装油过程蒸发损耗规律,考察不同装油速度、装油口高度、油罐气体空间初始油气体积分数对油气质量浓度和装油气液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同装油速度下高装油口气液比远大干中、低装油口,且当装油流量小于1.0m^3/h时高装油口气液比随装油流量增大而增大,而中、低装油口则相反;数据表明,中、高装油口装油时油罐气体空间油气质量浓度远大于低装油口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蒸发气混相注入和凝析气混相注入已在世界大量油藏中得以应用。这些注入气的特性往往通过实验室分析及组分模拟得到。本文研究了①多次接触混相驱油的物理过程;②应用Coats关系模拟气-油相对渗透率随界面张力的变化,以及预测原油采收率相关误差的可能性;③气/油非平衡效应在预测原油采收率及气油比方面的重要性。通过使用一款商业组分模拟器达到了上述研究目的,即基于性能完善的玻璃珠人造岩心进行实验,预测了多次接触混相注入的特征。利用在外界条件下能展现上临界点的三元液态体系研究了凝析气驱与蒸发气驱。凝析气法与蒸发气法驱油十分高效,注入1PV驱替液可采出90%的原油储量。与非混相驱替相比,突破时采出程度与总采收率分别提高8%和20%。然而,无论是凝析气驱还是蒸发气驱(假设是在平衡条件下),组分模拟均过高预测了原油采收率。进一步的模拟证实了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有可能是在接近混相时Coats相关系数不能够精确地描述相对渗透率特征,或是由于产生的流体处于非组分平衡状态,或者两种原因都存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储罐油品蒸发损耗的类型,并针对产生油品蒸发损耗的原因,从技术和操作上阐述了应采取的相应降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轻质燃料油蒸发表面积与蒸发损耗之间的关系,并将油品蒸发表面积因子引入瓦廖夫斯基-契尔尼金公式,使之能更好地应用于带有表面覆盖层的油品蒸发损耗的计算;对国内外降低轻质燃料油的蒸发表面积所采取的各种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油品蒸发表面积与蒸发损耗之间的关系,并将油品蒸发表面积因子引入瓦廖夫斯基-契尔尼金公式,使之能更好的应用于带有表面覆盖层的油品蒸发损耗的计算;对国内外降低轻质燃料油的蒸发表面积所采取的各种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以具有代表性的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通过NB/SH/T 0059和SH/T 0695两种蒸发损失分析方法分别考察了原料与相应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产品组成、原料馏程范围和加工工艺对基础油蒸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油的结构组成是影响基础油蒸发损失的关键和内在因素,通过各种工艺手段提高基础油的链烷烃含量,不仅可以提高基础油黏度指数,还可以降低基础油的蒸发损失;基础油黏度和馏程是影响蒸发损失的外在因素,可以通过优化原料和分馏塔的操作降低基础油蒸发损失。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基础油蒸发损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油品蒸发损耗的成因,提出了减少油品蒸发损耗的控制方法,并对今后控制油品蒸发损耗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结合大庆石化公司乙烯罐区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油罐的自然通风损耗、静止油罐的"小呼吸"损耗、收发油品时的"大呼吸"损耗、清罐损失、脱水、跑冒损耗、油品储存温度损耗、储油罐内液面上方空间大小的损耗,及计算油品蒸发损耗量的方法,提出了加强储运管理、降低清罐损失、加强油罐脱水管理、控制气体放空损失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Evaporation loss is a natural process that causes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rude oil quality. The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was to determine the evaporation rates from external floating storage tanks and to study the evaporation loss on various types of crude oil. In this study a numerical model/scheme was developed for estimating the temperature and evaporation loss of the storage tank with respect to time. Estimated values of tank temperature are further validated with experimental values for varied time zone of a day. In this study five different types of crude oil were taken and found that evaporation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Reid vapor pressure and as Reid vapor pressure increases, the evaporation loss increases as well.  相似文献   

17.
油品蒸发及回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品的蒸发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宝贵能源,降低了油品质量,而且增加了火灾危险性,污染了自然环境。如何控制油品的蒸发及有效地回收油蒸气都是急需解决的难题。分析了油品在运输、储存、收发、加注过程中蒸发损耗产生的方式和过程,重点介绍了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四种油气回收方法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和各自适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石油及其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的蒸发损耗,不仅造成油品数量的损失和环境污染,还导致油品质量的下降和增加不安全因素,因此对储油罐的密封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用于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可以弥补一次密封的不足而使油品蒸发降低,大大减轻油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减小不安全因素,并可保护一次密封免受阳光、雨雪、风沙的影响,从而保证储存油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石化销售企业存在着严重的油品蒸发损耗,详细介绍了各种降耗技术和措施,重点阐述装卸油过程的降耗工艺技术路线和效益,指出油气损耗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认为我国在短期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开发能取得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