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林 《电子显微学报》1996,15(2):170-182
本文报导了超导实验室用H9000NA分析型电镜观察高温超导薄膜的结果,表明:激光淀积的YBCO薄膜易于出现非超导的大颗粒,提高了薄膜的表面微波电阻。但工艺若掌握得好时可生成单晶薄膜,适用于无源微波器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近十年来超导电子学的一些主要进展,特别对SIS准粒子检测器,混频器,微波接收机,新电压基准以及新型高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等作一简单介绍。和常温电子器件相比,超导电子器件的特点是“两高两低”。所谓“两高”,是指“高速率与高灵敏度”。所谓“两低”,是指“低功耗与低噪声”。文中指出,超导电子器件所具有的这些独特的优良性能,都应归结于低温条件。最近国际上出现了“超导热”,国内各有关科研单位也都在研制高Tc的超导材料。但是,必须注意,提高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可使器件在较高温度下工作,但由于较高的热噪声电平,器件的一些独特的优良性能可能被牺牲了,因此,高Tc超导材料的发现,决不意味着在一切超导应用中,都可以降低致冷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超导光电探测器件中测辐射热和光致非平衡两种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器件响应率的计算方法。实验测量了YBa2Cu3O7-δ晶状膜和外延膜光电器件的探测特性,并将实验测量结果与所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比较,制备出性能指标较高的YBa2Cu3O7-δ高温超导薄膜光电探测器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超导光电探测器件中测辐射热和光致非平衡两种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器件响应率的计算方法,实验测量了YBa2Cu3O7-δ晶状膜和外延膜光电器件的探测特性,并将实验测量结果与所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比较,制备出性能指标较高的YBa2Cu3O7-δ高温超导薄膜光电探测器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评述微波超导与低温电子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包括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及有关军事通信,重点介绍高温超导微波器件及其组件,如超导滤波器、超导多路器,低温接收前端的性能及其对系统性能的提升,同时简要介绍高温超导器件应用相关的低温制冷器及低温封装问题。  相似文献   

6.
介绍采用PIC58BS单片机设计的一种新型微波设备告警系统,当微波设备发生故障时通过电话网传送告警信号,有效地扩展了警距离,BP机和手机可全天候接收告警。也可将告警发生时间、地点等信息以语音形式存放在语音箱中供多人提取。  相似文献   

7.
YBa2Cu3O7(YBCO)高温超导薄膜是重要的超导电子器件应用的材料,它们的质量对器件的运行性能至关重要。薄膜表面的颗粒使表面微波性能变坏,但有些生长在YBCO薄膜基体内部的小颗粒,会使薄膜的临界电流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8.
混合微波集成电路(HyMIC)以膜形成的方法,可以分为厚膜微波集成电路和薄膜微波集成电路两种类型。在两种膜电路的制造中,对厚膜材料和薄膜材料作了选择。应用混合微波集成电路的技术,已制造了适于X波段和Ku波段的各类部件。对近几年发展的“中膜(mid-film)”技术也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正>据日本《电子材料》1991年第6期报道,日本东芝公司已开发成控制薄膜晶体方向的技术,在Bi系超导薄膜中,超导电流在膜面上呈纵向流动。采用这种技术可制成氧化物高温超导器件。 在Bi系超导体中,研制成把晶体生长方向分别作成纵、斜不同方向的薄膜形成技术,并在世界上首先解释了薄膜生长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激光烧蚀沉积法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高温超导薄膜以及超导微电子器件制备的一项重要工艺。实验研究表明,采用这种沉积方法能够实现超导薄膜的原位低温外延生长,进而易于获得性能优良的超导膜,其原因除了在制膜过程中靶面上各种元素具有  相似文献   

11.
手机微波防护器的研究与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手机微波对人脑的辐射问题 ,从上百种防护材料中筛选出几种防护材料和组合防护方法。经实验测量 ,采用微波防护器后 ,人脑侧微波辐射功率密度可降至 0 .0 0 5mW /cm2 以下 ,符合国家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从而可有效地解决手机微波对人脑的辐射问题。  相似文献   

12.
Tl,Hg系高温超导薄膜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南开大学在实用Tl和Hg系高温超导薄膜方面的研究工作.在Tl系高温超导研究领域, 利用磁控溅射和后退火两步法在LaAlO3,(001)衬底上制备出高质量的TI-1212和TI-2212超导薄膜,超导临界转变温度Tc分别为92 K和106 K;在两步法的基础上,利用两次后退火,得到Tl,Bi-1223超导薄膜,超导临界转变温度Tc可以达到110 K;同时,利用阳离子置换反应技术,在Tl-1212和T1-2212超导薄膜基础上得到Hg-1212超导薄膜,利用Tl-2223超导薄膜作为先驱膜,得到Hg-1223超导薄膜,结果显示,Hg-1212和Hg-1223超导薄膜的临界转变温度Tc可分别高达124 K和132 K.为满足T1系高温超导薄膜的微波应用需求,分别在LaAlO3、蓝宝石、氧化镁(MgO)衬底上制备出2英寸双面Tl-2212超导薄膜,该超导薄膜具有均匀的超导特性,薄膜超导特性优良,为制备高温超导微波无源器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高温超导又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在:(1)新的更高温度超导体系的探索,这包括进一步提高Tc值和合成新结构、新类型的超导材料;(2)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指超导块材、线材、带材、膜材料的制备和改进,包括SQUID、Josephson结和微波无源器件;(3)对高温超导现象的解释和机理的研究方面尤为显著。本文重点介绍过去一年高温超导在材料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夏普公司已开发钇系陶瓷超导传感器「M 型传感器」,并在1 mA 的电流下可检测10~(-4) 高斯的磁场。1987年发现钇系超导体在低磁场区域会有极大的电阻变化,继而指出高灵敏度超导磁传感器的可能性。根据喷射热解法,用厚膜形成技术和划片机,把厚膜制成锯齿状。采用把电流通路制成长形的器件形状,与以前的磁传感器相比,灵敏度提高10万倍(实验室水平提高100万倍)。超导磁传感器正向实用化方向前进。今后,采用光刻的薄膜形成技术,确立把电流通路制得更长的锯齿状制作技术,并探索含有铋系超导材料,全力开发10~(-7) 以上和SQUID 同等程度的高灵敏度超导传感器。  相似文献   

15.
大面积双面高温超导薄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面积双面YBa2Cu3O7-δ高温超导薄膜具有优异的微波电学性能,在高端微波器件与电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主要结合我们的工作介绍国内外大面积双面超导薄膜的研究工作进展,并着重结合器件应用要求进行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6.
<正>据日本《于卜亡汐,>学会志》1992年第11期报道,日本神户制钢所用超导薄膜的约瑟夫逊器件检测器成功地检测频率770GHz亚微米波段的电磁波信号。 采用半导体器件以前的检测器,其接收范围为30GHz。现所开发的高频检测器的器件中,使用了在衬底上人为形成台阶(“段差”),使其成为高速工作的台阶微桥型约瑟夫逊器件。并在衬底上蒸发钇的超导薄膜。在该器件上,照射110GHz的高频波,已测到约瑟夫逊器件的工作特性和电波的调谐特性,最高已能测出770GHz的信号,可望应用于下一代的大容量、高质量的通信。 另外,由于30GHz以上的频段相当于大气中的氧化氮等产生的电磁波,若研制成超高频检测器,就可应用于大气污染物的监视和陆地与海洋中的资源探测,进而也可应用于人体内温度分布的测量等。  相似文献   

17.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脑科学专家新近开发成功一种称为Haudy21的手机,可使医生用手机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并可使用手机检查患者的病案。该手机可以用来传送来自患者病床边的超声波心电图,并接收各种医疗记录及其他信息。当然也可把这种手机当成普通蜂窝电话、BP机、收音机等使用,并可与有线电视台及因特网连接。此机形状与一般手机无异,只是手机使用一种传感器以发挥多种功能,如可作磁共振成像与超声波扫描,医生通过对病人检查,还可将扫描图像传给其他同行,甚至患者不进医院,也能进行检查诊断。美开发诊断疾病手机@三北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使用的移动电话(手机)对人体产生的辐射剂量高达600μW,已超出了国际限定标准的10倍以上。这是中国电磁辐射中心及厦门长青源放射防护研究所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及跟踪测试证明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担扰的事。因此,如何减少电磁波的辐射,以及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手机是手机用户所关心的话题,此外,手机如何使用更省电,也颇受“手机族”的关注。一、电磁波——随时随地“暗恋”您1.一般说来,通话时,将手机的天线拉出,这样不仅可以使接收的信号更  相似文献   

19.
铁电钛酸锶钡BaxSr1-xTiO3(BST)是一种拥有十分优越铁电/介电性能的材料,在可调谐微波器件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概括介绍了BST薄膜的研究意义、基本结构、薄膜的制备方法,并针对可调谐微波器件应用需求,详细探讨了通过掺杂、组分梯度变化、纳米铁电多层薄膜以及将铁电BST与新型介电Bi2O3-ZnO-Nb2O5(BZN)薄膜相结合等对铁电薄膜性能进行优化的手段,最后对该领域的前沿问题从材料研究层面作了小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从超导合成粉、超导线材、超导熔融体、超导厚膜材料、弱磁场屏蔽体及超导薄膜材料等方面介绍了氧化物超导材料及其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