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槐米为原料制备浊汁饮料,研究了亲水胶体对饮料稳定性及黏度的影响。以黏度、悬浮稳定性及多重光散射仪稳定性指数(turbiscan stability index,TSI)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均匀设计试验,研究增稠剂种类及用量对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并确定复配亲水胶体的最优添加量。此外,以TSI、黏度及感官评定为指标,将该样品与市售浊汁饮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最优配方为微晶纤维素添加量0. 41%、结冷胶添加量0. 06%、单甘酯添加量0. 09%和蔗糖酯添加量0. 15%(均为质量分数),此时,样品TSI为0. 60,黏度为8. 71 m Pa·s。同时,该样品相较于市售饮料,稳定性表现良好,且黏度适宜,保留了原有的风味。复配亲水胶体有利于提高槐米浊汁饮料的稳定性,使饮料不易发生分层、沉淀等现象,为槐米浊汁饮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紫薯浊汁饮料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紫薯桨防褐变、饮料稳定性等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甜玉米浊汁饮料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甜玉米浊汁饮料的加工技术,提出了影响其稳定性的关键点控制的具体工艺要求,从而得出了保持其浊汁稳定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添加0.1%乳化稳定剂、控制粒度20μm,在70℃、20~30MPa压力下进行两次均质.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香梨浊汁饮料的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通过试验设计确定了产品的配方和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郑力 《食品工业科技》2008,(08):216-218
研究了甜玉米浊汁饮料的加工技术,提出了影响其稳定性的关键点控制的具体工艺要求,从而得出了保持其浊汁稳定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添加0.1%乳化稳定剂、控制粒度20μm,在70℃、20~30MPa压力下进行两次均质。   相似文献   

6.
将不同浓度交联剂(6%,8%,10%,12%,14%)制备得到的交联马铃薯淀粉(Cross-linked potato starch,CLPS)应用于甘薯浊汁饮料中,测定浊汁饮料的浑浊度、流变特性、稳定性、Zeta电位和离心沉淀率。结果显示,随着交联程度的增加,浊汁饮料的浑浊度上升,但30d内浑浊度的变化程度降低,饮料体系的假塑性、黏度、黏弹性、凝胶强度与Zeta电位绝对值随着交联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交联剂浓度为12%时取得最大值;交联淀粉能够抑制浊汁饮料底部出现沉淀,但对浊汁饮料顶部析水的控制有限,稳定性动力学指数与离心沉淀率随着交联程度的提高而下降,表明交联淀粉能够提高甘薯浊汁饮料体系的稳定性。综合结果表明,交联淀粉使甘薯浊汁饮料的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12%CLPS可作为稳定剂应用于淀粉质浊汁饮料中。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圆黄梨浊汁的各种理化指标,对圆黄梨浊汁在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圆黄梨浊汁在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悬浮稳定性、可溶性酚类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浊度逐渐上升。圆黄梨浊汁在4℃和室温比在0℃贮藏过程中各项理化指标的变化明显,说明0℃是较适合圆黄梨浊汁贮藏的温度。  相似文献   

8.
红薯浊汁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红薯浊汁饮料的生产工艺,以红心红薯为原料制作混浊汁饮料,采用色差分析和感官评价分析原料预处理方式、主要加工工艺、VC及预热方式对浊汁饮料色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确定了红薯浊汁饮料稳定剂和配方的最优水平。结果表明,分别采用预处理方式4、预热方式1和0.015%VC制作出的红薯浊汁饮料具有良好的色泽,浊汁浆液经过胶体磨后色泽变暗,之后色泽逐渐变亮;稳定剂用量为0.04%黄原胶+0.2%分子蒸馏单甘酯+0.08%海藻酸钠+0.08%CMC-Na时,浊汁饮料具有很好的组织状态和口感;配方为0.008%红薯香精,0.3%食盐,3%蔗糖,0.02%柠檬酸时,浊汁饮料具有很好的香气和滋味。  相似文献   

9.
香梨浊汁饮料加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香梨浊汁饮料的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 ,通过试验设计确定了产品的配方和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朱正军  夏燕  郭键 《饮料工业》2005,8(6):19-21
报道了浊汁型杨梅饮粹的生产工艺流程。介绍了生产中的主要设备、原料和具体的生产控制参数。按此工艺流程生产加工的鲜杨梅汁饮料.其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相似文献   

11.
桑果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桑椹榨汁后的桑果浆为原料,经调配、均质、杀菌等处 理,研制桑果浑汁饮料,对桑果浑汁饮料的果浆含量、糖 酸比、稳定剂的选用、均质条件及杀菌条件对产品稳定性 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果浆含量35%,加糖 量12%,糖酸比40:1时桑果汁风味最佳;以0.10%黄原胶 与0.15%酸性CMC复合稳定剂对产品的稳定效果最好: 调配液在40℃下均质10min,可显著提高产品稳定性:采 用121℃,10s高温瞬时杀菌效果最好,对成品风味和稳定 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2.
该文主要研究浊型菠菜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条件,探索了酶及稳定剂对提高浊型菠菜汁组织稳定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在50℃时,添加0.1%的复合酶作用20min,具有最佳的酶解效果。通过添加0.65%的复合稳定剂可使菠菜汁呈均匀一致的浊度。  相似文献   

13.
《食品工业科技》2013,(04):349-352
为研究红枣浑浊汁在贮藏中的浑浊稳定性,进行了4、25、37℃贮藏枣汁67d的实验。测定了红枣浊汁贮藏过程中浊度、可溶性蛋白、总酚、可溶性固形物、澄清度、褐变指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温度对红枣浊汁的浊度影响较大,在贮藏前10d内,25℃贮藏条件下枣汁的浊度最大,贮藏10d后,37℃贮藏条件下的枣汁浊度最大,4℃贮藏条件下的枣汁浊度最小;可溶性蛋白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和贮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贮藏温度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较为明显;总酚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红枣浑浊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藏前20d略有波动,贮藏后期趋于稳定;贮藏温度越高红枣浑浊汁透光率越低,并且在贮藏前10d,红枣浑浊汁的透光率明显增大;贮藏50d以后,透光率呈下降趋势;褐变指数随贮藏时间延长和贮藏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温度对枣汁贮藏过程中稳定性影响较大,贮存温度越高,枣汁的浑浊稳定性越差。实验发现4℃贮藏有利于其原有品质的保持,有利于保持枣汁的浑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张慧  王璋  许时婴 《食品科技》2006,31(4):88-91
将不同的亲水胶体添加于银杏浊汁中,结果发现高酯果胶、瓜儿豆胶和亚麻籽胶对银杏浊汁的稳定效果较好。对分别加入这3种胶体的银杏浊汁进行储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0.05%(w/v)的亚麻籽胶对银杏浊汁在储藏期间保持混浊稳定性的效果最好。银杏浊汁的混浊稳定性要依靠悬浮颗粒间的静电排斥作用,更主要的是依靠亲水胶体增稠所提高的大分子空间排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琳 《饮料工业》2002,5(4):18-21
橙汁混浊态的丧失是影响橙汁消费的重要原因。综述了果胶酯酶、橙汁混浊物等对橙汁混浊态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改善橙汁及其饮料的质量及为其它混浊汁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张峻  熊何健 《饮料工业》1998,1(3):16-18
设计了黄瓜浑浊汁(即带果肉饮料)、黄瓜澄清汁及黄瓜乳汁三种产品的生产工艺,并对原料护色、稳定剂的选择及澄清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杨梅浊汁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浊汁型杨梅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介绍生产中的主要设备、原料和具体的生产控制参数。按此工艺流程生产加工的鲜杨梅汁饮料,其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相似文献   

18.
赵光远  李娜 《食品科技》2007,32(1):147-150
对影响混浊苹果汁混浊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综述。总体看来,混浊苹果中可溶性果胶的含量,多酚-蛋白质复合物的形成、酚类的氧化聚合和原花青素的聚合都对悬浮颗粒的尺寸有影响。同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清汁型低酸性热灌装饮料非生物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文 《饮料工业》2008,11(12):43-47
清汁型低酸性热灌装饮料,如菊花蜜植物饮料的非生物稳定性(物理性、化学性沉淀的产生),一直是困扰饮料行业的技术性难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即合理的工艺流程、合理的产品配方、工艺用水采用RO水或者软化水、加强对原辅材料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