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由于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新大陆后对土著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和文化征服政策,美洲印第安人长期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莱斯利·马蒙·希尔科的小说《典仪》展现了混血印第安人被边缘化的困境。通过分析为小说主人公塔尤治愈身心创伤的一系列典仪,证明了典仪是印第安人回归传统文化、摆脱身份迷失困境和重构自我身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莱斯利.马蒙·希尔科的小说<典仪>描述了一个重返印第安部落的混血士兵塔尤在典仪的作用下净化灵魂、寻找自我、重建与宇宙和谐关系的历程,向读者展现了印第安人对生命、精神、自然的理解以及这些因素与宇宙万物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从印第安人与自然、土地以及典仪的和谐关系出发,展示作者希尔科关注文化与自然关系的广阔而深远的视野,以及期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美好愿望,从而将<典仪>的主题上升到对人类原有的价值观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3.
以后殖民杂糅理论为理论框架,以主人公塔尤(Tayao)治愈精神创伤之旅为线索,阐述认同杂糅景观是促进文化杂糅身份成功构建的契机,对于当代印第安人构建文化身份具有重要意义.人物在认知杂糅景观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成功构建文化身份,治愈精神创伤.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典诗歌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表现一定的思想美、精神美、艺术美、建筑美,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诗歌中也反映了很多的民俗魅力。作为厚重的黄河文化主要代表之一的山西,其建筑景观、民俗特色等民俗文化也在诗歌中有所体现。从诗歌中可以了解山西的旅游景观以及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5.
以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为范本追溯以敬畏生命、"天人合一"、和谐为本为核心价值观的印第安传统文化。厄德里克将族裔文化聚焦于生态伦理层面,旨在按照美国印第安传统文化所昭示的生态思想重构人与自然之间、不同种族之间的和谐共存。在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当今,厄德里克借返魅自然重塑人对自然的谦卑,可促使我们在反思和启发的语境中考量现代文化中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为构建现代生态文化提供有益的价值参照。  相似文献   

6.
小说《微笑的狼》描写一对少男少女的短期旅行,他们在旅行中进行自我身份的建构,追寻记忆中的家园.在非现实与现实相交织的叙事时空中,展现了日本战后特殊时期以主人公为代表的特殊人群对于身份与记忆的建构,通过建构想象的流变身份,体现人物的创伤与成长.小说的记忆描写具有不确定性,并且与具体的场所相结合、与梦和幻想相结合,通过记忆对象来激发创伤记忆,呈现出小说独特的记忆书写风格,刻画了个人和群体的时代创伤.  相似文献   

7.
莱斯利·马蒙·西尔科的文学著作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以自己常年生活的印第安部落为背景,描绘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生活。西尔科作品展现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紧密关联,其独特的视角引起各国学者对此深入研究,主要围绕女性主义、生态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内容。着重探究西尔科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分别以《绿松石矿脉》和《典仪》两部经典著作为例,论述印第安人的整体生态思想与社会生态等内容,并从“地方”与“全球”两个层面分析西尔科生态思想及其对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城市建筑景观是一种人文景观,论述了城市建筑景观能够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美学价值.介绍了沈阳是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不同文化和经济影响下形成的建筑景观均以不同的方式留存至今,体现在城市建筑景观的发展更新过程之中.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特点,同时还反映出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笔者从社会文化、社会经济及地域气候条件等三方面总结分析了沈阳城市建筑景观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也影响着城市的景观建设.城市景观是以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为基础设计的景观,它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景观设计中,要尊重设计场所的地域性文化因素,应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并将地域性文化巧妙地融合到景观设计当中,使景观与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机结合,从而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景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来解读玛格利特·德拉布尔的小说《磨砺》,重点探讨了当代知识女性如何将母亲的身份和艺术创造考的身份有机统一起来,在解构男权文化的同时,建构出自己的天空。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景观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日本设计师发现了东方民族同西方民族关于空间理解的不同,重视人与场所的关系;在满足人们的行为需要和心理需要的同时,日本公共空间设计还追求浓郁的本土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重要的是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各类城市公共空间生态的发展.北欧的景观设计师则把城市景观设计奉为一门艺术而推崇备至,不以破坏自然为代...  相似文献   

12.
种族、性别和白人主流文化的压迫让美国非裔黑人女性遭受了从肉体到精神的多重折磨,她们面临身份认知的困惑.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通过对"他者"的借鉴与反思,分析了《他们仰望上苍》和《紫颜色》中女主人公主体意识建构的过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呈现了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和对自由的追求,揭示出小说文本深刻的社会与文化内涵,以及作者对全体黑人女性获得发展的殷切希望.  相似文献   

13.
民俗文化是传统精神的表征,是民族文化之根,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传承了中华民族内在的艺术精神。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民俗为主题的景观成为挖掘地域文化、建设特色景观、推进旅游发展和增进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根据历史典故、民间故事传说营造景观场景,一方面可以丰富景观设计的内涵,增加趣味性;另一方面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景观设计作品与案例,探讨民间神话故事传说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的可能性,为现代景观提供更多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记忆叙事的建构与形塑,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是基于精神信仰与图腾崇拜之上的“仪式性”身体活动。仪式性身体活动所形成的精神信仰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传承提供了文化意识与制度规范上的一种族群记忆;同时又在这种文化传承中塑造了族群性格,构成了族群身份认同的内核,为族群得以稳定、延续,提供了智慧源泉与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双性同体"是罗伯特·穆齐尔小说《没有个性的人》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蕴含着穆齐尔的文化批评命题。穆齐尔在早期诗歌《伊西斯与奥西里斯》中形成了"双性同体"的原型形象。小说《没有个性的人》中的兄妹恋情受到这一原型的影响。其中,妹妹阿加特是乌尔里希的镜像式自我,兄妹二人达成了双性同体的理想自我。穆齐尔以双性同体的理想自我反叛男、女性别身份的定式化,并借此探索一种交往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讨论城市文化传承都瞩目在城市建筑美学上,其实城市文化的讨论应同时关注城市的人文形态,这样才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北京的胡同文化体现在四合院,这个建筑与自然交流得多,北京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利用相应的城市景观形式,再现、重构和标识部分具有特殊历史文化意义的典型空间与景观意象,是在城市有机更新前提下形成城市文化记忆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对体现城市历史文化信息的当代景观特征与具体表达方式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8.
M.依玛佐夫是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语言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体现出特有的童话审美精神。从依玛佐夫突出反映东干儿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心理特征的诗歌、小说入手,探讨具有东干民族特征的童话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9.
怪诞概念在对西方和中国源远流长,阿来的小说创作吸收了中外艺术的特长,擅长以小说的怪诞叙事引起读者的审美体验.在他的笔下,反常性的自然和人物构成了叙述景观,在神秘与戏谑中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究其根源则在于阿来自己身上潜藏的文化基因与宗教精神使然,从而能够以强烈的主观化和情感化色彩超越时空的限制,直抵人与自然的本质认识.  相似文献   

20.
金庸小说轰动了整个华人世界,这是不可忽视的流行现象。20世纪80年代金庸小说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进入大陆,并于90年代末达到高潮。进入21世纪,"金庸热"仍在持续。主要就金庸小说中所体现出的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以及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结合进行分析,试图找出金庸小说中的"寻根"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与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回到古希腊"意识的相似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