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时代,若采用传统的模式建设运营,通信基础设施用电将大规模增长。本文从绿色低碳角度出发,提出未来信息通信网络发展的3个趋势,即架构极简化、运维智能化、运营低碳化。此外,本文从技术角度出发,对能量流和信息流深度融合需要的两个关键技术方向进行总结,即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最后,本文提出以一体化能源柜和室外型电源为实践产品的低碳建网探索、以智能光伏系统为实践产品的低碳供电探索、以智慧能源平台为实践产品的低碳运维探索,用信息技术推动绿色低碳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积极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为建设绿色低碳信息通信网络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首先指出了传统交流UPS系统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新型的供电模式,即模块化交流UPS供电系统和高压直流供电系统。考虑到节能设备的应用不应以牺牲通信供电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代价,因此分析了新型供电系统可靠性,并且与传统交流UPS供电系统进行了对比。此外,通过行业内大量传统交流UPS系统和新型供电系统的实验室检测数据,以及通信机房实际运行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新型供电系统的节能性。  相似文献   

3.
朱春丽 《移动信息》2024,46(3):45-47
文中旨在探究新能源技术在通信供电系统中的应用。随着国内5G网络的正式商用,人们对信息的处理、传输、交互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通信基站规模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越来越多的通信基站正在选址、设计、建设及投运。同时,考虑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需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存量通信基站及新建通信基站都应考虑对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文中提出了新能源技术在通信供电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促进通信供电系统的能源结构转型,扩大绿色能源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车联网作为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乡道路部署大量具有通信特性的基础设施,包括5G基站、传感器、路边单元等。为创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减少车联网通信开销,制定能效更高的基础设施部署方案是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相关研究关注系统瞬时能效,而瞬时能效无法处理信道状态信息的随机性,不能给出对于车联网基础设施部署的全面考量。针对该问题,考虑采用迫零混合预编码结构的收发机结构,对基于毫米波大规模MIMO技术的车联网遍历能效展开研究。首先研究了异构基站下V2X通信信道模型、收发机架构,建立一般性的车联网系统模型。其次在考虑车辆接入不同基站的情况下计算能量效率,通过离散化推导出一种异构系统遍历能效计算公式。最后进行了遍历能效研究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遍历能效研究可以提供更高能效的基站部署,有效减少了通信能耗。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指出了数字技术自动化的整体应用概况,继而分析了将数字技术运用于煤矿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必要性,指出了数字技术与煤矿电气自动化相结合的现实意义,分别探究了数字技术与采掘设备、安全设备、运输提升设备、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以及供电系统结合的实际应用情况,陈列了数字自动化技术为煤炭行业带来的操作系统、信息传递、报文传输以及...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5G通信能量有效性差,造成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开展基于协同感知的5G通信能量有效性优化算法研究。通过基于协同感知的5G通信能量传输模式构建、计算5G通信能量感知时间,为5G通信能量有效性计算提出一种全新的优化算法。通过实验证明,算法优化后的5G通信能量与优化前的5G通信能量传输相比有效性更高,更符合5G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7.
安岩  许燚赟  董科研  李欣航  郑欣 《激光与红外》2018,48(12):1526-1530
针对收发口径固有位置偏差对城市近距离激光通信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链路能量与固有位置误差模型,计算了不同误差下的链路能量情况,并分析了二者关系。以固有位置误差15 mm为例,计算了不同距离下的链路能量,在基础上,进行了实际的通信验证试验,给出具体试验操作流程,并得到了距离10~40 m的实测数据。实验数据表明,与理论偏差不超过0.52 dB,验证了理论能量模型的正确性。该能量模型可用于指导近距离通信端机的设计和链路搭建,同时,小型化光端机的成功研制及通信试验可有效加速城市间近距离下的民用通信领域应用。  相似文献   

8.
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领域的引领性技术,正在成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5G融合应用作为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正在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开拓广阔的创新空间.5G赋能千行百业驱动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升级,培育壮大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9.
目前,无线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通信方式.无线技术有效扩展了有线通信网络的应用范围,使更多的通信不便地区或临时需要通信服务的场所的信息传输与接收变得更加便捷、容易.甚至在移动通信领域,无线技术也可用来替代有线的传输网络,可以说无线通信技术正在社会与科技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扩频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已然成为大势所趋.扩频通信技术因其自身所具有的高抗干扰性、强保密性等特点,成为了无线通信物理层的重要通信手段.以此,本文对扩频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进行研究,把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设计、实现作为主线,提出了作者自身的一些想法,希望能使该项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或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刘波 《通讯世界》2017,(13):61-62
概率计算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字计算的形式完成概率性事件的估算和预测,概率计算方法主要应用了普通数学计算方法和数值表征方法,这些算法在应用过程中将数字电路和以往传统的数值基本计算方法逻辑电路建立起一定的映射关系.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通信信号处理系统中关于概率计算的运用更加广泛.通信信号处理系统中应用数字化概率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单元复杂度,运算速度和功耗等面临挑战.本文在此基础上,主要根据通信信号处理系统应用处理过程中呈现的数据统计特性,对概率计算在通信信号处理系统实现中的运用要点和运用要求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江明  仲维彬 《现代导航》2020,11(6):425-430
本文介绍了目前三种 5G 射频组件,并关注这些组件在军事通信领域中的应用。通过详细介绍 RF MEMS 开关、基于物联网的能量收集器、RFSAW 滤波器三种组件的内部结构、技术特点以及它们支持增强系统应用的功能,同时根据其技术特点,对 5G 通信配套组件在未来军事通信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作为新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数字城市建设发展领域的重要基石,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城市数字化程度、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治理水平,较好地推动了数字城市的集成化、智能化、数字化、集约化发展。本文主要通过论述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防灾减灾、服务民生、物流、交通等典型应用场景,旨在促进数字城市与物联网技术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概率计算方法是一种数值表征和计算方法;在概率计算法中,传统的基本数值计算可以与数字电路中的基本逻辑门电路建立直接的映射关系。针对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数字信号处理单元面临的复杂度、功耗和运算速度等挑战,结合通信信号处理中所呈现的统计特性,概率计算方法为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实现提供了一条新颖的技术路线。在讨论、分析了该技术在通信信号处理系统集成电路实现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应用桥梁的基础上,介绍了概率计算在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典型应用,最后分析了该技术在通信信号处理系统中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许伟欣 《数字化用户》2020,(1):0007-0009
HPLC通信技术是在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物联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为很多领域的信息收集提供了技术支持,加快了信息采集,完善了业务处理,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将对HPLC通信技术进行分析和说明,将其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展开详细阐述,希望对电力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数字电子技术已经对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通信网络行业同样也不例外。为了探究数字电子技术环境下通信网络的应用情况,本文首先简单地分析了数字电子技术的优势,然后分析了通信网络中使用数字电子技术的意义,最后从对数字电路信号处理、对通信网络展开信号处理、对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以及通信网络信息的高效处理与传输等方面详细探究了通信网络中的数字电子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AI)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概念、技术和应用现状,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重点讨论了人工智能在无线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包括信号处理、新型信道编码与调制、太赫兹通信、智能通信等方面应用,并以无人驾驶技术为实例来研究。展望了人工智能与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对信息通信领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础设施是实现车联网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必要支撑,其可靠通信、精准感知和实时计算等能力可赋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信息通信发展。在研究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范畴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车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在跨域协同方面的挑战。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了“物理分立、逻辑协同”的车联网基础设施系统架构,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无线供能通信技术是未来6G时代支撑能量可持续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本文首次提出了完整的基于大规模天线的无线供能通信系统的原型设计,并在软件定义无线电平台上实现了由32发射天线基站端、用户端和反馈链路组成的原型系统.在基站端,通过设计灵活的帧结构,原创性地提出了无线能量动态传输方案,实现了原型系统在信道估计准确性与无线能量传输效率之间的性能平衡.在用户端,通过建立实际的非线性能量采集模型和能耗模型,提出了新颖的用户端信息-能量双阈值电池管理方案,以满足不同的信息和能量传输需求.基于用户端状态信息的快速反馈,本文建立了闭环控制的无线能量和信息自适应传输系统框架.丰富的室内和室外实验验证了无线供能通信原型系统良好的无线环境适应性和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9.
结合公共安全领域的指挥通信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陆地集群无线电(TETRA)数字集群无线通信技术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简要介绍了TETRA系统特点及其典型业务。描述了公共安全领域以TETRA数字集群通信为基础的典型公共安全指挥通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和实现,并重点描述了各子系统的功能、组成及其设计方法和实现思路,实现了公共安全指挥通信系统的信息融合,提高了其集中指挥和协同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20.
煤矿井下综采设备工作时会产生较大振动,利用压电振动能量收集系统实现煤矿综采设备无线监测节点自供电,有望解决传统化学电池使用寿命有限,更换困难,污染环境等问题。传统线性能量收集装置的谐振频率难以满足外界振动复杂多变的要求,导致俘能效率低下。如何提高压电振动系统俘能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多方向是提高复杂振动环境压电俘能效率的有效途径。该文从击打式和悬臂梁式两种能量转换方式总结分析国内外学者在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方面的研究,从阵列式、自调谐、非线性、频率泵浦、弹性放大器等方面分析多方向振动能量收集系统的效率提升技术;最后,从采用新型压电材料提升俘能效率、考虑非线性和多场耦合动力学优化俘能结构、工程应用研究等方面对多方向压电能量收集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