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大气污染主要因素之一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受到广泛的关注。科学高效地预测PM2.5有利于人类提前做好防护措施,保护自身安全。为此设计了基于时域卷积神经网络的PM2.5浓度预测模型,选取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的数据,对陕西省西安市的PM2.5浓度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时域卷积神经网络在预测PM2.5浓度中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石峰  楼文高  张博 《计算机应用》2017,37(10):2854-2860
针对目前PM2.5浓度测量成本高和测量过程繁杂等问题,建立了基于灰狼群智能最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从非机理模型的角度,结合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物对上海市的PM2.5浓度进行预测,并使用平均影响值分析了影响PM2.5浓度的重要因素。使用灰狼群智能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过程中,引入了检验样本实时监控训练过程以避免发生"过训练"现象,确保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PM10对PM2.5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CO和前一天PM2.5。选取2016年11月1日-12日的数据进行验证,其平均相对误差为13.46%,平均绝对误差为8μg/m3,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模型及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的误差相比,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因此,使用灰狼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更适合上海市PM2.5浓度的预测和空气质量的预报。  相似文献   

3.
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的主要大气环境污染物,研究PM2.5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的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大气污染物的预防和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2018~2020年MODIS卫星L2级AOD产品、MERRA-2气象数据以及地面站点PM2.5实测数据,基于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构建AOD-PM2.5反演模型,对京津冀地区PM2.5质量浓度进行估算,并分析PM2.5质量浓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春夏秋冬4组模型决定系数(R2)均值分别为0.78、0.66、0.83、0.83,模拟精度较高。(2)2018~2020年京津冀地区春夏秋冬四季PM2.5浓度呈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其中PM2.5污染最大值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3)历年同季节相比,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范围和浓度数值均有所减小,2020春季和秋季PM2.5<...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差、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预测模型对参数的选取要求较高和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测试时易出现过拟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利用煤自燃程序升温实验选取O_2浓度、CO浓度、C_2H_4浓度、CO/ΔO_2比值、C_2H_4/C_2H_6比值作为煤自燃预警指标数据,并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将数据分为学习集和测试集;对学习集抽样形成决策树并按决策树最优特征分裂形成随机森林;采用均方误差值和判定系数(R~2)优化随机森林算法的参数,进而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将测试集数据输入已训练好的随机森林模型,得到煤自燃温度预测结果。模型对比结果表明:与基于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PSO-BP)神经网络算法和基于SVM算法的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相比,随机森林测试阶段的R~2为0.869 7,PSO-BP测试阶段的R~2为0.783 6,SVM测试阶段的R~2为0.835 0,说明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对煤自燃温度进行预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普适性,解决了基于PSO-BP神经网络算法的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和基于SVM算法的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容易出现过拟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雾霾防治是目前空气质量保护问题研究的热点,PM2.5浓度预测是雾霾防治的关键之一;文章采用一种双系统协同进化的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DSCE-GEP)进行PM2.5浓度预测,该算法在GEP算法中引入人工干预操作来提高算法进化速度以及解的质量;DSCE-GEP算法是对人类进化的模拟,不仅具有强大的模型学习能力,而且能得到模型的显式函数表达式;文中以西安地区逐日PM2.5浓度预测为例,将DSCE-GEP算法与传统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GEP)、文献中分类回归树和极限学习机组合模型(CART-EELM)以及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组合模型(CNN-LSTM)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DSCE-GEP算法拟合度更高,是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智能预测算法.  相似文献   

6.
周杉杉    李文静    乔俊飞   《智能系统学报》2018,13(4):509-516
针对PM2.5浓度非线性动态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自组织递归模糊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 recurrent fuzzy neural network,SORFNN)方法预测PM2.5小时浓度。首先,通过分析影响PM2.5浓度的多种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筛选出与PM2.5浓度相关性较强的特征变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然后,根据ε准则和偏最小二乘算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进行规则化层神经元的增删,实现递归模糊神经网络结构的自动调整,并采用学习率自适应的梯度下降算法调整模型中心、宽度和权值等参数,建立PM2.5预测模型。最后,利用典型非线性系统辨识和实际PM2.5浓度预测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组织递归模糊神经网络结构精简且预测精度高,较好地满足了PM2.5实时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空气污染不仅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制约城市的经济发展,其中PM2.5带来的影响尤为突出。为了方便准确地预测出空气中的PM2.5浓度等级,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PM2.5浓度等级预测方法,特征因子采用太原市2013年-2017年的气象数据、预测站点的PM2.5浓度变化的时间规律以及与周围站点的时空关联性。该方法首先利用K-Means算法对原始气象数据聚类,降低不同分类器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利用欠采样方法对数据进行平衡采样,减少类不平衡对分类器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泛化能力好的随机森林构建预测模型。经过真实数据验证,该方法对PM2.5浓度等级预测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召回率与[F]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引入综合气象指数综合考虑风力、湿度、温度等因素;然后,结合实际二氧化硫(SO2)浓度、二氧化氮(NO2)浓度、一氧化碳(CO)浓度和PM10浓度等,构成特征向量;最后,利用特征向量和PM2.5浓度数据来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预测模型。经2013年城市A和城市B环境监测中心的数据预测分析表明,引入综合气象指数后预测的准确性提高,误差降低近30%。说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PM2.5浓度,并具有较高的泛化能力。此外还分析了PM2.5浓度与住院率、医院门诊量的关系,发现了它们的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哨兵-2数据及多种方法反演喀斯特高原深水湖库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对于区域水环境管理和丰富水质反演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以贵阳市红枫湖与百花湖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2 MSI影像和CODMn浓度数据,使用随机森林回归(RFR)、支持向量回归方法(SVR)、高斯过程回归(GPR),构建CODMn反演模型,获得2018~2020年不同时期的CODMn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RFR模型估算精度最高,验证集RMSE为0.222 mg·L-1,MAPE为5.84%,R2为0.841;(2)红枫湖CODMn浓度变化呈现上游高于下游、春季高于夏季的时空分布特征。百花湖除了上游,整体湖区CODMn浓度较低且随时间变化不大。研究揭示了RFR模型与Sentinel-2数据在喀斯特高原深水湖库CODMn浓度反演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PM2.5浓度预测中存在的特征变量之间关系复杂、信息冗余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互信息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aximum relevance-minimum redundancy,MRMR)准则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混合特征选择算法,并采用所设计的递归模糊神经网络(recurrent fuzzy neural network,RFNN)为预测模型实现PM2.5浓度预测。首先根据MRMR准则对变量的互信息进行计算并排序,过滤掉一些相关性小的特征。然后将PSO优化算法与RFNN预测模型结合,以RFNN的预测精度作为PSO的适应度函数在过滤得到的特征中选择出最优特征子集,作为RFNN模型的输入变量。将该方法用于PM2.5浓度预测实验,与3种不同特征选择算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基于互信息和PSO混合特征选择方法的RFNN预测模型利用最少的特征获得了最小的预测误差,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用于PM2.5浓度预测。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空气质量开始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PM2.5浓度指数是判断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如何根据历史数据有效地预测空气中PM2.5浓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分析以往空气质量数据表明,PM2.5浓度有明显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波动,很难用传统机器学习算法有效地预测。本文基于LSTM循环神经网络,依据过去20小时采集的空气数据,预测未来5小时的PM2.5浓度指数。实验结果表明,LSTM可以有效地捕获空气质量的时序特征,较准确预测出未来时刻的PM2.5浓度指数。  相似文献   

12.
余东昌  赵文芳  聂凯  张舸 《计算机应用》2021,41(4):1035-1041
为了提高能见度预报的准确率,尤其是低能见度预报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集成学习随机森林和LightGBM的能见度预测模型。首先,以数值模式系统的气象预报数据为基础,结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PM2.5浓度观测数据,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特征向量;其次,针对不同时间跨度的缺失数据,设计了3种缺失值处理方法对缺失值进行替代,生成用于训练和测试的连续性较好的数据样本集;最后,建立基于LightGBM的能见度预测模型,并用网络搜索法对其进行参数优化。把所提模型与支持向量机(SVM)、多元线性回归(MLR)、人工神经网络(ANN)在性能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等级的能见度,应用LightGBM的能见度预测模型获得预兆得分(TS)均较高,而对于<2 km的低能见度,该模型对各观测站点的能见度预测值与各观测站点的能见度实况值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75,平均均方误差为6.49。可见基于LightGBM的预测模型能有效提高能见度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多数PM2.5浓度预测模型仅利用单个站点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浓度预测, 并没有考虑到空气质量监测站之间的区域关联性, 这会导致预测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本文利用KNN算法选择目标站点所在区域中与其相关的空间因素, 并结合LSTM模型, 提出基于时空特征的KNN-LSTM的PM2.5浓度预测模型. 以哈尔滨市10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污染物数据进行仿真实验, 并将KNN-LSTM模型与其他预测模型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 模型相较于BP神经网络模型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19.25%、13.23%; 相较于LSTM模型MAE、RMSE分别降低了4.29%、6.99%. 表明本文所提KNN-LSTM模型能有效提高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PM_(2.5)要素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PM_(2.5)浓度变化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且过程突发、非线性,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难以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预测。针对该问题,以气象、大气污染物因素作为PM_(2.5)预测指标,提出基于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PM_(2.5)预测模型。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多个气象、大气污染指标进行关联强度分析;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将时间序列问题处理为监督问题;搭建多变量的LSTM循环神经网络PM_(2.5)预测模型,实现PM_(2.5)日值浓度的准确预测。使用北京市2010年-2017年气象数据和大气污染物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PM_(2.5)的日值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R语言为数据分析的工具,基于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太原市PM2.5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PM2.5与其他气态污染物之间的关系,探讨各气态污染物在PM2.5二次合成中的贡献;建立PM2.5和PM10的回归模型,方便通过PM10对PM2.5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太原市区空气污染物中,PM2.5和PM10相关性最强;(2)PM2.5和PM10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为PM2.5=0.63PM10-11.76(R2=0.8427),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好;(3)PM2.5和其他气态污染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PM2.5=0.24SO_2+20.08CO+11.54(R2=0.4844),拟合度检验效果一般,考虑三者之间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卫星遥感反演的气溶胶光学深度(AOD)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近地面PM2.5浓度的估算。已有研究表明通过构建AOD和PM2.5之间的高级统计模型—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可以有效获取近地面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但由于引入了大量的气象和土地利用等因子,使得模型对变量的解译能力有所降低。为此,基于MODIS AOD(空间分辨率:3 km),以我国东部长江三角洲—福建—广东(YRD-FJ-GD)为研究区,构建了两种非参数机器学习模型,即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模型,来估算2018年YRD-FJ-GD地区的近地面PM2.5浓度,并将其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的估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3种模型估算的PM2.5浓度与地面实测值之间的R2均高于0.6,其中,RF模型的估算精度最优,模型拟合的R2高达0.91,比SVM模型(R2=0.79)和LME模型(R2=0.64)的估算结果分别提高了13%和30%;且RMSE(~9.07 μg/m3)也远低于LME(~19.09 μg/m3)和SVM模型(~17.29 μg/m3)。此外,由随机森林(RF)模型估算的2018年YRD-FJ-GD地区的PM2.5空间分布显示,长江三角洲(YRD)地区的年均PM2.5浓度最高(>46 μg/m3),其次为广东省(GD),福建地区(FJ)的年均PM2.5浓度最低(<37 μg/m3);4个季节的平均PM2.5浓度则呈现冬季(46.32 μg/m3)>春季(38.80 μg/m3)>秋季(36.15 μg/m3)>夏季(30.16 μg/m3)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与高级统计模型(LME)和机器学习(SVM)相比,随机森林(RF)模型能更好地应用于YRD-FJ-GD地区的PM2.5浓度估算。  相似文献   

17.
以PM2.5污染物为主的大气污染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类健康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厘清我国PM2.5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对于PM2.5污染物的区域联防联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MODIS卫星的气溶胶产品、气象基础数据以及PM2.5污染物实测站点监测数据,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15年中国PM2.5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模拟估算,对PM2.5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季节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5年全国PM2.5浓度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地带性分异特征。北方PM2.5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南方,中部明显高于东部与西部;②4个季度PM2.5浓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适应性演化特征。第四季度PM2.5污染最重,第三季度和第一季度次之,第二季度最低,最大值出现在第四季度(165 μg/m3),最小值出现在第二季度(4.3 μg/m3)。③通过多因子构建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估算的PM2.5浓度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第一至第四季度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2%、7.0%、9.3%和8.6%。  相似文献   

18.
作为衡量空气污染物浓度的重要指标, 对PM2.5浓度进行监控预测, 能够有效地保护大气环境, 进一步地减少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 随着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大范围建立, 由传统的机器学习搭建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需求.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和高斯概率估计的高斯-注意力预测模型, 并对沈阳市某监测站点的数据进行了训练和测试. 该模型考虑了PM2.5浓度受到其他空气质量数据的影响, 将空气质量数据的分层时间戳(周、日、小时)的信息对齐作为输入, 使用多头注意力机制对于不同子空间的时间序列关联特征进行提取, 能够获得更加完善有效的特征信息, 再经过高斯似然估计得到预测结果. 通过与多种基准模型进行对比, 相较于性能较优的DeepAR, 高斯-注意力预测模型的MSE、MAE分别下降了21%、15%, 有效地提高了预测准确率, 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出PM2.5浓度.  相似文献   

19.
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众所周知,分析、预测PM2.5浓度对污染天气防治与干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灰色关联度、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全国各大城市空气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影响程度排序,构建了PM2.5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预测实践,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天气防治干预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雾霾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倩娆 《计算机科学》2016,43(Z6):526-528
提出了一种在线样本更新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雾霾预测方法。首先搜集了北京市天气状况,包括平均气温、湿度、风级等气象数据以及PM2.5、CO、NO2、SO2等大气成分浓度数据,然后通过散点图对这些因素进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筛选出对雾霾影响比较明显的因素作为雾霾预测的依据。通过在线样本更新的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PM2.5含量预测模型,并将气象要素作为雾霾的判断标准。最后给出实际例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北京未来一天、三天及一周的PM2.5含量进行较为精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