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寄寓于美玉的幸福憧憬 在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之中,利用谐音所带来的好彩头来寄托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是手工艺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如“蝙蝠”与“福”,“鹿”与“禄”,“莲花与鱼”寓意“连年有余”,“蜘蛛和足”寓意“知足常乐”等. 而玉雕作为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手工艺门类,带有这种吉祥寓意的作品一直以来都占有很大的比重.玉石温润光洁的质感与其在雕刻上丰富的工艺手段,也很适合表现这些题材.  相似文献   

2.
传统手工艺是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但由于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原因,很多有价值的传统手工艺物种消亡在历史长河中。随着后工业化时代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物质生产与消费模式的转型,传统手工艺物种面临再次消亡高峰期,因此如何强化传统手工艺传承与保护力度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以"消亡"的苏州缂丝工艺"复活"案例为研究入口,分别从传统手工艺现实困境、苏州缂丝工艺"复活"个案分析,对传统手工艺"复活"问题解决途径探索进行深度剖析,以期为传统造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借鉴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独树一帜,它包含着中华名族特有的文化和历史,随着"互联网+"发展迅速,中国传统手工艺日益式微~([1])。文章以木材与混凝土的传统工艺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传统手工艺的现状,提出利用制造成型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工艺品创新的同时,将之与"互联网+"相结合,开发一个制造成型数字化平台来保护和发展传统手工艺,本项目希望打破传统行业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它有较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旗袍是最具有中国元素的服装,其独有的韵味深受国人喜爱,探索传统旗袍手工艺中如意工艺的发展和在旗袍工艺中的应用,寓意美好,传承经典手艺,继承古老手艺的精髓,展现旗袍的东方韵味和特有元素。  相似文献   

5.
吴地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通过考察博物馆藏文物,结合苏州及周边地区出土物与史志资料,探讨这一地域的手工艺及其在江南水乡独有的生活习俗和宗教文化中积累的地域审美,分析苏式手工艺与明式家具所体现的地域特色,对比发现两者在造型题材、外貌气质、装饰题材寓意以及吉祥纹饰的组合形式与形态变化等方面都具有一致性。研究表明,苏式手工艺与明式家具在相同地域文化的浸润下,有着共同的美学气质与地域特色。以匠人的视角展开研究,从苏州匠人的造物意识与所作物件的物象中寻求共性,剖析苏式手工艺与明式家具之间的审美关联,更新了研究视角,丰富了明式家具的内涵,并为后来学者在研究与之相关的课题中提供了新的角度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肚兜是我国古代传统内衣,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服饰生活用品,更是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肚兜的图案寓意记载着中国几千年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本文主要阐述了肚兜元素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介绍了肚兜的背景、分析了古代内衣肚兜的形制、图案、工艺、色彩和材质等,整理了不同年龄段纹样图案的寓意,对肚兜元素结合中国传统割花刺绣的工艺结合和研究。根据国内外对肚兜研究现状和调研之后,从而萌生传统手工艺与当代时尚潮流相结合的女装设计,对传统肚兜元素的现代传承的一下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7.
提出"互联网+传统手工艺"中"人—技—物"的设计理念,探索广西壮族手工艺品绣球小程序的设计实践,开发出与时俱进的、可持续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8.
传统手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在博物馆功能与职能不断充实扩展的背景下,博物馆从传统手工艺类产品中汲取营养开发文创产品不仅可以丰富设计内涵,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助于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现从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内涵与特性入手,探究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文创的内在联系,并运用理论分析和实例,提出传统手工艺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文创产品相结合的研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决京津冀区域背景下传统手工艺与市场无法接轨的现状。方法:以京津地区风筝和京津冀泥塑为例,分析京津冀传统手工艺的现状,以及未来可发展的状况。搜寻民间传统手工艺人,开设面向大众的手工艺作坊,使世界各地的人们亲自体会手工艺的乐趣,设立手工艺文化博物馆,弘扬传统手工艺。各地中小学开设手工艺课程,培养中小学生的兴趣,促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结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从个人兴趣和文化认同感入手,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实现传统手工艺传承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0.
传统手工艺具有丰富多样的技艺形态,然而在传承中面临创新不足和市场考验。作为高职传统手工艺教学,应挖掘设计资源,特别是本土的手工艺资源,丰富课程教学的创作素材,让学生既感悟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又体验手工艺带来的创作乐趣。并积极思考如何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有效载入传统手工艺资源,探索传统手工艺与高职传统手工艺课程有效对接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服饰手工艺在现代成衣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培青 《纺织学报》2007,28(9):92-95
阐述中国传统服饰手工艺的历史,以及在工业化生产背景下传统服饰手工艺所受到的冲击,揭示传统服饰手工艺必须走发展创新之路,与现代国际时尚结合,以适合工业化成衣生产的特性应用于现代成衣设计。同时列举了中国传统服饰手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刺绣、镶边和盘扣这3种服饰手工艺的传统样式及其在现代成衣中的应用,分析说明传统服饰工艺如何与现代成衣设计相结合,对传统服饰手工艺进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手工艺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璀璨的文化财富。传统手工艺作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的美德。在历史绚烂多彩的传统手工艺,但是在当今的服装以及服饰品行业中传统手工艺已经在逐渐衰退和消失。传统手工艺是我们文化的结晶,我们应该肯定它们的价值,找到它们与当今服装设计的契合点,努力将传统手工艺融入到当前的服装设计中,既做到了对传统手工艺的良好传承,又可以在传承中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事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现代科技的发展对童装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但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不可忽略的。文章针对传统手工艺的现状及其在童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可行性探究,探讨如何将传统手工艺更好地融入到童装设计中去,将传统手工艺与实际应用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同时对我国传统手工艺在童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及童装设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传统手工艺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正在逐渐普及,二者的结合是一个充满创新和创意的过程.传统手工艺应用到包装设计中,既能增加产品包装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也有利于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因此,传统手工艺与包装设计的融合也为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青睐.现浅析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情况和应用价值,结合现代包装设计中的需求,提出传统手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5.
谢蕊 《丝绸》2020,57(7)
深入贵州省黔南地区,运用民族学中的实践调查法对贵州水族马尾绣进行调查研究,同时结合文献资料,以艺术史研究方法中的图像学研究方法对黔南地区水族马尾绣背扇图案进行解读。基于图像学的分析可知,水族马尾绣背扇图案不仅构图严谨、色彩明丽,同时具有丰富的寓意,在其寓意的背后隐含着水族人民的思想情感、水族历史的发展演变及水族社会的文化内涵。文章试图以图像学为研究方法,对传统民族手工艺服饰图案的研究提供不同的思路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在传承与发展理念下,对传统手工艺各方面进行优点和特色的挖掘,选取合适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再设计、再创作,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和经济效益,从而发挥其现代价值。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价值,对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什么是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手工艺的辨析,列举了传统手工艺在传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得出工具改良对传统手工艺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什么是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手工艺的辨析,列举了传统手工艺在传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得出工具改良对传统手工艺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体现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质。通过对《天工开物》中传统手工艺的情感价值进行研究,唤醒人们内心对传统手工艺的记忆和热情,并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重视人的作用,根据前人的研究,对我国传统手工艺进行重新思考,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结合我国当今设计现状把新技术与传统手工艺结合起来。《天工开物》古代传统造物工艺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为我国当今传统手工艺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创新产品设计中,传统手工艺的情感价值为设计注入了灵魂,使产品的温度触动消费者的内心,推动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在智能化时代,应用性家具设计与制造已经完全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流水化,逐步将传统手工艺家具制作挤出生活领域,对主要依靠手工艺者技艺、天然材料支持的传统手工艺传承具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形式上智能化家具设计虽然对家具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但智能化时代的家具设计在实质上支持着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促使其传统手工艺传承更具活力、传统手工艺更加精湛而更利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