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流作为河川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系河流生态系统稳定起着关键作用。以淮河中上游流域为例,采用Chapman-Maxwell、Lyne-Hollick和Boughton-Chapman三种数字滤波法对淮河干流和支流沙颍河不同闸坝调控的7个站点2001-2015年日径流序列进行基流分割;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检测基流量在年际、汛期和非汛期多种时间尺度下的变化,对比分析闸坝调控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Chapman-Maxwell数字滤波法对基流过程分割更合理,沙颍河水系站点的基流系数在0.23~0.46之间,淮河干流站点系数在0.36~0.50之间,沙颍河水系站点基流系数均小于淮河干流站点;(2)沙颍河和淮河干流的站点基流量均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其中沙颍河的基流量减幅明显高于淮河干流;沙颍河槐店、阜阳闸和淮河干流王家坝的年平均基流量,以及沙颍河白龟山、槐店和阜阳闸的汛期基流量减少趋势显著;(3)闸坝拦蓄导致下游的径流和基流量均呈现减少的趋势,沙颖河站点影响较严重,特别是在汛期8月减少趋势具有统计显著性;淮河干流站点受闸坝调控较弱,减少并不显著。研究可为认识淮河中上游流域的水循环特征及其转化关系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流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人类活动影响评估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东江流域基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东江流域控制性水文站博罗站1954—2010年实测日径流数据,采用数字滤波法和平滑最小值法进行基流分割,从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探讨博罗站基流的变化特征,从降水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基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数字滤波法更适用于研究区;东江博罗站基流量的年内分布先增大后减小,基流指数先减小后波动增大;东江博罗站年均基流量和基流指数总体呈增大的趋势,多年平均基流量为414.04 m~3/s,多年平均基流指数为0.56。枯水年和偏枯水年的平均基流指数均为0.55,平水年为0.57,偏丰水年和丰水年分别为0.57和0.55;降水对东江流域基流量有年际影响;年内不同月份的突变规律说明大型水库是东江流域基流变化的关键性因素,水库的水量调度使基流量在枯水期呈显著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黄河兰州以上河川基流量变化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兰州以上是黄河流域主要来水区.其中基流在来水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上游河川基流呈显著下降趋势,对黄河径流量减少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研究黄河兰州以上基流变化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计算了黄河兰州以上干支流的基流量,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黄河上游基流变化以及影响因素,阐述了基流变化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皇甫川流域降水基流特征及其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方法对黄河中游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皇甫川流域1954—2012年的日流量进行基流分割,可知Eckhardt数字滤波法及其与改进最小滑动法结合使用所得基流值较为合理。多种方法分析表明,流域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于夏季,冬季少雨,且夏、秋季呈显著变化趋势;多降水年、普通降水年及少降水年的雨量空间分布均不一样,年际面降水量无明显突变点,表现为波动变化;流域基流呈显著下降趋势,1999年为突变点,2010年11月—2011年12月间基流出现断流。通过分别比对基流—气温和基流—降水数据的变化过程、变化趋势,结合基流—降水双累积曲线,发现基流与气温间相关关系较弱,降水是影响基流变化的次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活动的增强是促使基流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和降水变化的共同作用导致皇甫川流域基流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石梁水文站1956-2010年的面平均降水量和天然河川径流量变化趋势的分析,利用该站1956-1978年降水量和河川径流量建立降水径流模型,假设模拟出1979-2010年没有人类活动的河川径流量,按三个时段对比分析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得出人类活动加剧减少了河川径流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北洛河上游基流分割适宜性方法及基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北洛河上游植被恢复效果显著,为探究该区域基流分割的适宜性方法及植被变化对基流量的影响,采用基流分割中的HYSEP法、数学滤波法、基流指数法3类方法(9种计算表达式)对吴旗水文站1971—2014年的实测径流数据进行了基流分割估算,同时采用Mann-Kendall法和Pettitt法对基流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滤波中的F_1法较适宜于北洛河上游地区基流分割;北洛河上游1971—2014年基流指数呈显著增大趋势,突变年为2002年;退耕还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对涵养水源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皇甫川流域1954—2010年的日流量资料为基础,采用递归数字滤波法进行基流分割得到基流数据,利用小波分析对该基流进行周期和趋势性分析,最后采用CPA法对该基流进行突变分析。基流趋势分析表明,皇甫川流域年均基流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小波分析表明,皇甫川年均基流量在时间序列上存在着3~8 a、8~17 a、17~26 a的周期变化,且皇甫川流域年均基流量在2015年、2016年左右将处于偏少期;CPA法分析表明,皇甫川流域年均基流的突变发生在1962年、1983年、1999年,主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1999年后,在气温上升、下垫面变化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共同作用下,皇甫川基流量进一步向减小突变。  相似文献   

8.
长江螺山站50年来基流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流是枯水期河川径流量的主要补给来源,合理确定基流过程及其演变趋势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安全的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HYSEP法对长江螺山站1965-2011年的逐日流量过程进行了基流分割,得到了螺山站基流过程,选用M-K趋势检验法分析了总径流量、基流量及基流指数(BFI)值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螺山站多年平均BFI为0.83;近50年来,年均径流和基流都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年均降水量和基流指数分别表现出下降和上升趋势,但趋势并不显著;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且主要集中在4-9月,基流表现为1-7月份增加,8-12月份减少;BFI年内则呈1-4月下降,10-12月上升的变化趋势;人类活动和上游洞庭湖的调蓄作用可能是影响螺山站基流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渭河中游流域咸阳水文站典型年日流量资料,分别选取枯水年(2001年)、丰水年(2003年)、平水年(2007年)径流量过程进行基流分割。采用BFI法、直线分割法、平滑最小值法、数字滤波法4类(7种)分割方式进行基流分割。结果表明,直线分割法获得的基流量最大,BFI分割法和平滑最小值法基流量值靠近,数字滤波法中F2和F3法是渭河流域最为稳定可靠的基流分割法。  相似文献   

10.
冰冻圈水文过程对黑河上游径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河上游处于高寒山区,开展冰冻圈水文过程对径流的影响研究,对于判断该地区径流变化趋势及其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基流分割、逐步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1960—2013年黑河上游出山径流量的变化及其原因,重点估计了融雪、冰川融化对径流的贡献,探讨了土壤冻融过程对径流变化的可能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黑河上游山区河川径流在近54年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以基流部分的上升为主。降水与气温变化对河川径流上升均有较大贡献。导致春季径流增加的主要因素为温度、降水次之;导致秋季径流增加的主要因素为降水、温度次之。夏季黑河上游东支的雨强有显著增大趋势(日雨量增幅为0.9 mm/10 a),对于河川径流贡献的比例约为15%。黑河山区的逐年降雪量变化不显著,冰川融化对径流增加的贡献小于10%。由此推断气温上升导致基流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导致高寒山区冻土活动层增厚,增加了土壤蓄水容量,从而导致降雨下渗量增加和基流量增大。由于黑河上游冻土分布广泛,未来气温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这种产流机制变化导致的基流增加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遥感影像、野外调查和水沙数据,以冲积大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大河的河型分布及成因。中国大河的冲积河段以弯曲与辫状河型为主,局部河段为分汊与网状河型。综合考虑河型分布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认为相对输沙率(来沙量与输沙能力之比)、相对河岸侵蚀切应力(近岸水流切应力与河岸临界抗冲切应力之比)和河谷地形控制(如节点和宽度)是决定河型成因的3个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澜沧江源地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比邻长江南源当曲,人迹罕至。为了进一步认识澜沧江地貌特征、尤其是河流地貌,得出河流地貌演化、河床冲淤演变的一些基础资料,通过实地考察,采集数据与图像,结合现有河型判别方法,对澜沧江西源扎那曲莫云河段的河型进行判别。结果表明:莫云河段河道边界约束较弱、河床稳定性较差,在顺直-弯曲-分汊-游荡的河型分类体系中,各家判别式一致判定莫云河段为游荡河型;在顺直-弯曲-辫状的河型分类体系中,则一致判定为辫状河型;最后结合国内的河流特点和主流分类体系,可以确定莫云河段属于游荡河型。实地考察资料和河型的判别,可为进一步研究澜沧江源的河流地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Passive riparian revegetation techniques are important tools in river rehabilitation. However, the utility of the sediment seed bank as a passive riparian regeneration option is poorly understood. After modelling a range of flows for field‐surveyed cross sections, a glasshouse seedling emergence experiment was undertaken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simulated flow duration on seedling emergence of desirable riparian species that occur on benches of the gravel‐bedded Hunter River near Muswellbrook, New South Wales. The duration of inundation did have an effect (although not always significant) on seed germination for most species. The most successful simulated flood conditions differed among species, with the control treatment (no inundation) resulting in the most germination for only two of the 10 species examined.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lthough environmental flows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stimulating the riparian seed bank in order to facilitate regeneration of desirable riparian species would be largely ineffective and complicated by differing inundation responses among species, seed bank stimulation using environmental flows could be a value‐added benefit from flows allocated for other purposes. As such, consideration of flow duration is worthy of inclusion in environmental flow allocation planning.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河道近50年变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近50年来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分析表明,河道演变具有如下特点:河道总体河势基本稳定,局部河势变化较大;河道总体冲淤相对平衡,部分河段冲淤幅度较大;荆江和洞庭湖关系调整幅度加大;人为因素未改变河道演变基本规律;坐崩是长江中下游岸线崩退和护岸工程崩毁的主要形式;人为因素对长江口河道演变的影响增加。  相似文献   

15.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流与健康相结合是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进步的必然结果,维持河流健康已成为河流管理的一个热点问题。河流是有生命的,类似于有机生命体的健康,我们可以用健康来描述河流的生态状况,河流健康概念寻求利用生物或生态评价方法来完善传统的物理一化学评价方法。河流健康的度量对象包括:堤岸、河床、河水感观、水质指标、水生无脊椎动物指标和鱼类指标等。河流健康评价指标应包括:生态指标、物理化学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和人类健康指标。要维持河流健康,应加强河流水资源配置、水质、河岸地和河道等4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结雅河对黑龙江的顶托影响,早在10年前就已经进行过分析.鉴于当时资料系列较短,使之认识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资料系列的加长,再次进行分析,不仅改正了过去得出的上马厂站94.00m以下不受结雅河顶托影响的不正确结论,而且对顶托影响天数超过10%的年份进行全面量化分析,为资料整编中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海省 ,流经国外改称湄公河 ,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国际河流之一 .通过对澜沧江源头地区水文、地貌、冰川及河流特征的实地考察 ,并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卫星遥感系统 (SRS)等技术来确定澜沧江 (湄公河 )的正源及其源头 .依据以河流的长度为主 ,并参照集水面积、河流水量等要素 ,最终确定澜沧江的正源为扎阿曲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扎青乡海拔 5 5 14m的果宗木查山 .澜沧江的源头为一 0 .6 7km2 的冰川 ,源头海拔高度为 5 2 2 4m .其地理位置是东经 94°41′44″ ,北纬 33°42′31″.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国内外河工模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简要论述了河工模型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治理实践、河流开发利用、河流生态保护,以及河口海岸治理与开发利用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河工模型试验中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模拟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河工模型的变态问题、河床阻力相似、模型选沙问题、模型量测技术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演变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机制有二:(1) 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形成与地貌演变;(2) 洪泽湖湖底淤高。50年代以来,由于淮河中上游大量水库和蓄洪区的兴建、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使河流输沙量和含沙量不断减少,淮河中游河床处于侵蚀状态,河床倒比降又有新的发展。在严重的水资源紧缺形势面前,根治倒比降的关键措施是洪泽湖反季节运用、下游直流入海。  相似文献   

20.
潘庆燊 《人民长江》2010,41(9):64-68
对1950年以来长江河流研究工作的进展作了简要综述。内容包括:长江流域来沙特性、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特点、河道整治的主要经验以及相应的研究成果。指出:长江上游干流悬移质泥沙主要来源于金沙江和嘉陵江,以宜昌站为代表,分别占50.9%和24.0%;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且人为因素日益增强;加强河道演变观测分析,掌握河道演变规律,是实施河道整治工程的基础工作和必要条件;河道整治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与河道演变观测、河工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