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缩式垃圾车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地一种设备,该设备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地作用。近些年来压缩式垃圾车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从制造工艺和水平的角度来看是参差不齐的,无法适应复杂的实际状况。在压缩式垃圾车结构中控制系统的性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控制系统进行科学高效地设计是保证其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将重点探讨压缩式垃圾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压缩式垃圾车是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本文从压缩式垃圾车的卸料挡板结构、双曲柄式自遮盖垃圾斗上料机构和压缩式垃圾车护罩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析,能够使读者对压缩式垃圾车的结构有更好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后装式垃圾车的装载压缩机构主要由液压系统、车厢、压缩机构以及控制系统和底盘组成。本文针对后装式垃圾车的装载压缩机构,对现有专利技术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分析了整体演进路线,并着重分析了各年代代表性专利技术。  相似文献   

4.
基于品牌文化的垃圾车造型识别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为基于品牌文化的产品造型开发提供案例支持与操作方法。方法以品牌的差异化识别为启示,以品牌文化与产品造型识别的关联性分析为基础,对徐工压缩式垃圾车进行车型分析与品牌文化分析,从车身线条、细节密度、风格统一、稳重感、横截面等角度提炼徐工压缩式垃圾车的产品造型识别认知规范。结论总结基于品牌文化的产品造型特征提炼方法,开展了压缩式垃圾车产品造型概念的设计实践,基于品牌文化的造型识别将形成明显的造型差异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后装压缩式垃圾收集车的总体结构及机械作业流程,对后装压缩式垃圾收集车因密封不严产生污水洒漏,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其密封结构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具体针对后装压缩式垃圾收集车密封结构的铰链、挂钩部件进行了改进,对后装压缩式垃圾车的污水接水装置作出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蒸汽压缩式热泵干燥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阐述了蒸汽压缩式热泵干燥机在我国木材工业中的应用情况,蒸汽干燥与热泵干燥的区别,单热源与双热源泵干燥机的区别,并介绍了RCG30G高温双热源热泵干燥机的性能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水蒸汽压缩式制冷机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作为一种完全环保、非常廉价的天然制冷剂,在过去十多年里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和研究。根据最近公开发表的有关水蒸汽压缩机(WVC)的研究结果,对以水为制冷剂的蒸汽压缩制冷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在其它部件性能一定的条件下,对于不同的蒸发温度(7℃、10℃)和冷凝温度(35~40℃),分别将水蒸汽当作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对分别采用等熵压缩过程、饱和多变压缩过程的两种水蒸汽压缩制冷机的性能(功耗和COP)进行了计算和对比。结果显示,采用不同压缩过程的水蒸汽压缩机的耗功有明显差别;水蒸汽压缩制冷机的COP值可达9.0以上,该类制冷机是CFC和HCFC类制冷机很有前途的替代型制冷机。  相似文献   

8.
黄逊青 《制冷》1991,(4):88-89
近年来,使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以提高压缩式热泵COP值的可能性成为人们的议题。迄今为止的计算和实验表明,纯采取此项措施很有可能使多种热泵减少能量的损失。以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代替纯制冷剂对热泵热力性能的影响在图1所示,图中绘出了在冷凝器、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以及与热交换有关的加热源、受热源的温度变化情况。因为在冷凝器、蒸发器内的压力降被忽略时纯制冷剂的温度值是常数,所以在图中以水平线表示。另一方面,由两种制冷剂混合而成的非共沸制冷剂的温度在冷凝器中沿程下降;而在蒸发  相似文献   

9.
郭开华 《制冷》1990,(4):52-58
吸收压缩式热泵循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能的热泵技术,在工业国家已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系统地介绍这种热泵的基本循环方式和工作原理,分析讨论其优越性能,并且通过几个应用实例阐示吸收压缩式热泵的应用方式和工作特点,最后讨论发展这种热泵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水制冷剂压缩式制冷机的研究现状,并简要对比水制冷机组与R134a制冷机组的性能及成本,发现水制冷机组较R134a制冷机组在20年生命周期内的成本相比没有经济优势,最主要的原因是压缩机的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1.
于治会 《工业计量》1999,9(4):33-36
简述了压电传感器的结构原理,说明了压电传感器幅值灵敏度的线性问题,分析了正反向灵敏度的差异和“饱和现象”,以便在生产、,鉴定与舍不得地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作为制冷工质的特点,提出了以水三级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系统流程,对循环性能系数COP、排气温度和输气容积比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分析表明,以水作为制冷工质,其循环的理论COP均高于R22、R134a。由于水压缩式制冷循环具有较高的排气温度,因而在中高温热泵领域,以水为工质是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热力学理论,制冷压缩机内气态制冷剂压缩过程越趋近等温过程消耗的输入功越少,等温压缩技术是提高压缩机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降低运行过程中的压缩机整机及主要部件温度可以有效降低汽缸内的制冷剂温度,获得近似等温压缩的效果。本文通过具体算例明确准等温压缩技术可以节省的压缩机输入功率消耗,以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为对象,探讨压缩机的汽缸部和电机部的冷却方案,以期为转子式压缩机准等温压缩技术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压缩式循环原理,采用水冷式直接接触式蓄冷系统,研究了不同充注压力(3.5、3.6、3.7、3.8、3.9、4.0 MPa)和不同质量浓度(0.3、0.5、0.7、0.9 g/L)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中,CO2水合物的生成特性和蓄冷特性。根据实验数据对蓄冷量、蓄冷速率和CO2水合物生成质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与未添加SDS的溶液相比,含有不同质量浓度的SDS溶液中,系统的预冷时间和蓄冷时间均缩短,水合物生成质量、总蓄冷量及平均蓄冷速率均有所提升,且随着充注压力的不断提高,系统的蓄冷性能也不断加强。当充注压力为4.0 MPa,SDS溶液质量浓度为0.5 g/L时,预冷时间(5.58 min)和蓄冷时间(10.92 min)达到最短。此时,系统的总蓄冷量(4021.2 kJ)、潜热蓄冷量(2476.8 kJ)、CO2水合物生成质量(4.95 kg)及平均蓄冷速率(6.14 kW)均达到最大值,即系统蓄冷能力达到最强,说明SDS对于本系统的CO2水合物蓄冷性能具有明显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实际循环由于工质存原着摩擦,涡流等阻力以及与外界的热交换,同时存在着未被理论环计入的节流损失,阻力损失和热损失,因此,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实际获得的制冷量 降低,而所耗功能有所增加,所以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小于理论循环,并了改进实际循环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压缩式位移补偿理论,研制出一款新型压缩式橡胶挠性接管,并对接管的各项性能进行试验考核,结果表明:接管在充压状态时橡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安全可靠性高;自平衡能力强,充压状态下接管本身几乎不产生变形;结构刚度低,位移补偿效果好,最大变形量可达到20 mm以上;减振、隔振效果好,插入损失值可达到15 dB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实验研究了初始充注压力为3.5~4.0 MPa时水冷压缩式CO2水合物蓄冷系统的蓄冷特性,通过实验数据计算蓄冷量和蓄冷速率。结果表明:高充注压力具有更好的蓄冷特性,原因在于充注压力越高,反应釜入口干度越小,单位质量CO2携带的冷量越大。在初始充注压力为4.0 MPa时,蓄冷特性最好:蓄冷时间最短(11.33 min),平均蓄冷速率最高(5.19 kW),水合物生成质量最多(3.96 kg),水合物蓄冷量占总蓄冷量比例最高(57%);在初始充注压力为3.5 MPa时,蓄冷特性最差:蓄冷时间最长(37.50 min),平均蓄冷速率最低(1.07kW),水合物生成质量最少(1.58 kg),水合物蓄冷量占总蓄冷量比例最低(34%)。与风冷压缩式蓄冷系统相比,水冷压缩式蓄冷系统水合物生成质量增长率最高为38.6%,总蓄冷量增长率最高为13.24%。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水冷压缩式CO2水合物直接接触蓄冷系统的仿真模型,模拟研究了不同充注压力(3.5、3.6、3.7、3.8 MPa)下蓄冷系统的降温曲线和总蓄冷量。研究发现,降温曲线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依次为4.02%、4.43%、3.38%、1.89%,总蓄冷量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依次为0.82%、3.41%、1.45%、1.81%,所有相对误差均小于5%,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为了提高实验系统蓄冷性能,采用模型进行系统优化,结果表明:冷却水流量由65 mL/s增至100 mL/s时,系统预冷时间由22.5 min减至20.8 min,系统COP先增加后减少。冷却水流量为95 mL/s时,系统COP最大;冷却水温度由22℃升至30℃时,系统预冷时间由16.1 min增至21.9 min,系统COP由1.77降至1.53;当充注压力由3.5 MPa升至5.0 MPa时,排气压力由5.4 MPa升至12.1 MPa。当充注压力为5.0 MPa时,排气压力为12.1 MPa,超过压缩机警戒压力,所以低于5.0 MPa的充注压力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9.
复叠式与二级压缩式热泵冷冻干燥系统循环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降低干燥过程的能耗,提高冷冻干燥过程的经济性,故以R600a/R290和R90为工质,分别构建了复叠式循环和二级压缩式循环的热泵冷冻干燥系统.对2种热泵干燥系统的构建方法和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讨论了中间温度、加热温度和冷阱温度变化对系统循环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复叠式热泵循环和二级压缩式热泵循环均可用于冷冻干燥系统;在常规的冷冻干燥条件下,系统中采用复叠式热泵循环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