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内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进步,建筑产品的样式日益复杂、建设难度不断提高,逐步增加高层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建设,有关部门非常注重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然而,在具体的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依旧面临不少问题。近些年,我国经常发生地震灾害,这对房屋的结构和抗震效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根据经验,使我们的抗震结构设计更加完善。为此,该文分析了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调平法可以对重力荷载作用对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竖向构件的影响进行有效控制。在为建筑楼面的平整性提供保障的基础上,调平法可以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提供保障。本文在对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调平法的作用、相关分析流程、可行性与经济效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对其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在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剪力墙结构刚度大、抗震性能强、水平力作用下侧向位移小以及整体性能好,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利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其中详细阐述了应用中的具体问题和原则,为剪力墙结构的正确运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工程中仍以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类结构为主。而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建筑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针对这些,本文重点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尹希 《中国科技博览》2011,(36):557-557
随着建筑物的建筑高度日益增加,城市当中的高层、超高层建筑也不断涌现。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带的插建的标志性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多。高层、超高层的建筑物就决定了它的基础工程的规模也将不断扩大。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进行深基坑的施工,不可避免的对邻近的建筑物、市政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为了将危害降到最低,深基坑的施工必须依靠科学的技术手段来保障。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当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建筑用地却日趋紧张。为了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建筑用地,城市建筑开始方向高层、超高层或者是地下发展,为工程的建设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所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具体的施工技术和方法等进行分析,加以利用。现阶段在超高层或者是高层建筑的施工中比较常见的支模方式为混凝土梁高支模,该种支模形式在不同的弧形超高大跨度结构施工中有重要的应用。该文就此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实践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王爱华 《硅谷》2013,(3):109-1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也不断地提升,高层建筑业越来越发达,不论是密度还是高度都不断地增加,类型更加复杂,功能更加完善,结构也更加复杂。所以,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是设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当前我国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的主要结构,所以解决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的设计问题难点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层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大批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开发商为提高建筑用地率,加之国家有关规范对基础埋置深度和人防工程的要求,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设计必不可少,有的地下建筑甚至有三四层,深的达十多米,于是,地下建筑开挖时的深基坑支护成为一个必要的施工过程。目前的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还存在着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现状,进而提出了加强建筑深基坑支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李正良  白绍良 《工程力学》2001,(A01):92-111
巨型结构组合体系是伴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已有的工程实践表明,在现代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采用的结构体系中,巨型结构组合体系是技术经济效益最好的结构体系之一。本文研究并提出了巨型结构体系的静力、动力分析方法以及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抗震概念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凯 《中国科技博览》2013,(36):479-479
地下室结构作为建筑物的基础,对建筑物的使用与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建筑物朝着高层、超高层的逐步发展,大底盘地下室结构的设计也开始大量被应用于各类高层建筑之中。同时,大底盘地下室结构占建筑工程的造价比重也开始越来越大,因此,在对高层建筑群共用大底盘地下室的结构进行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到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等各因素。本文通过对大底盘地下室结构设计关键点以及设计实例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高层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深基坑工程的施工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因此施工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注浆止水帷幕施工方法是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施工技术,该方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与使用功能,还能够使周边土体结构不断增强,保证整个工程的稳定性。下文浅要分析了深基坑注浆止水帷幕施工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也不断增多,因此,建筑工程对混凝土强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受到绿色建筑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建筑发展也逐步走向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故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混凝土技术的研发中,能推动现代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混凝土技术的再次创新。本文首先探讨现代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创新,并通过实例,分析现代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状况,以此促进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越来越向高层、超高层建筑高度发展,深基坑这种建筑基础施工模式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选择相应的深基坑开挖技术与合理的基坑支护型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如何选择合适的基坑开挖、排水、支护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案,保证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是施工单位进行深基坑施工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工程实践,对深基坑开挖以及支护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展开具体的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建筑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其中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全世界范围内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已成为趋势。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成为广泛应用的形式得益于其有别于传统组合机构的优良特点。本文在对型钢混凝土柱、梁和钢筋的加工及安装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外,进一步提出相应措施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建筑业发展,高层或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尤其在近几年内钢结构工程的大力兴建,钢骨混凝土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由于其配置了钢骨,实构件的承载力大为提高,是一种有冗余度的构件,抗震性能很好,因此,越来越多使用在超高层建筑中。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钢骨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土建成本中,结构成本占据相当重要的比例,对复杂的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通过经济合理的结构优化设计,可以达到降低结构成本的目的。结构优化设计的关键核心在于方案阶段的结构体系选择。该文结合实际工程,提出180m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优化思路及步骤,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对比分析,对今后的工程设计和建设方判断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具有参考价值,从而推动超高层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为了使建筑行业得到不断的发展,建筑结构的形式是需要不断更新的,所以我们需要对建筑材料的特有性能有进一步关注。而钢结构具有绿色环保、重量轻、强度高等一些显著的性能,特别在高层、超高层、大跨度的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而本文主要对超高层钢结构建筑的现行状况作了简要的说明,并且根据具体的工程实例阐述了其具体的施工工艺,同时对其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说明,对我国现有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而建筑给排水工程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功能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建筑工程给排水。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的发展,当前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和结构越来越复杂,这给建筑工程的给排水施工带来巨大的挑战。文章对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中的相关的要点进行了重点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祁青 《硅谷》2011,(4):132-132
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国内外开始不断研究新的施工方法,整体提升模板施工技术孕育而生,在近几年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对整体提模施工中的同步液压控制技术进行探讨;阐述提升模板在整体提模施工中高空安装和拆除的流程、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钢管混凝土(即钢管混凝土)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节约钢材和施工简捷等突出优点,因而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