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油粘度在动力学计算以及其它物性估算方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性质,目前文献提供的估算方法和常规的粘度测定方法误差较大,因此有必要在其它物性和粘度间建立新的关联式.通过回归分析,在分子量、密度、残炭这些能够准确测定的性质与粘度之间建立关联方程,该方程用于估算特定的重油馏份准确性很高.  相似文献   

2.
重油含水率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重油中水分检测的新方法。基于水的介电常数远远大于重油的介电常数,因而两者所呈现的射频阻抗特性不同。作者采用射频传感器和专门的测量系统进行A/D转换,非线性校正,数据处理,从而可以快速地测量出重油中的含水率。  相似文献   

3.
重油催化裂化技术近期动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重油催化裂化作为重油轻质化的重要手段,近期得到了迅速发展。针对近期的发展动态,从工艺设备、原料、及催化剂等方面对重渍催化裂化技术进行了综述。随着反再系统技术上的不断改进,重油催化经进料中渣油掺炼比逐年提高。催化剂的更新换代加快,新型重油催化裂化催化不断涌现。指出重油催化裂与石油化工进一步结合将是今后时期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我国新近开发的DCC、MGG、MIO、ARGG、HCC等几各典型的先进工艺。  相似文献   

4.
根据重油燃烧器的加热工艺特点,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对重油燃烧加热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加热系统不稳定的问题,使重油燃烧的更完全,控制系统性能更可靠,生产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介绍高层建筑中的锅炉房│制冷站的重油燃烧系统的工艺原理,以及重油供油系统中各主要设备的设计要求方法,并简要介绍了重油储油罐、日用油箱、油泵及其管道的布置。对工民建中重油系统的设计、施工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A、B、C及D4种助燃剂对重油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重油中添加适量的单剂及其复合剂,可以改善重油的燃烧效果,提高燃烧的火焰温度,提高燃料的发热量。在所考察的助剂添加比1∶1000~3∶1000内,加入助燃剂后的重油灰分含量均能满足重油质量指标,添加比1∶1000效果较好。在重油中添加适量的助燃剂,火焰温度提高25~86℃,而且试油火焰温度上升很快,并很快超过400℃。助燃剂B和助燃剂C对提高重油燃烧火焰温度效果明显。助燃剂B对提高重油热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催化裂化原料油雾化状况,降低结焦和干气收率,将原料重油进行乳化.对乳化剂进行了选择和复配,并考察了温度对乳化重油催化裂化反应产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乳化剂Span(S-1)、S-1与聚氧乙烯醚乳化剂(O-3)的二元复配剂以及S-1/O-3与Tween(T-2)三元复配乳化剂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与重油相比,乳化重油催化裂化反应温度可降低10 ℃,轻油收率提高1.2%~5.6%,而焦炭产率则较低.研究认为,对原料进行乳化可提高催化裂化反应的轻油收率,降低结焦,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乳化重油的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乳化油燃料,可以使重油燃烧得更加充分,节省能源并减少烟尘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乳化重油应用中最关键的问题是稳定乳液的制备。文献介绍多是使用表面活性剂及其组合物。采用均匀设计与调优软件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优化,考察了乳化剂中阴离子、非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协同作用。所得到的最佳配方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为10m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质量为30m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质量为9m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3质量为30mg乳化剂(共占乳化油总量约8.0×10-4),可使油水比为70∶30的油包水型乳化重油在80℃下稳定3d以上,常温下稳定1a以上。通过对不同重油乳化稳定性的研究,表明其乳液稳定性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
文中以某石化公司使用的LBHF电液执行机构为例,介绍了特阀电液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与主要结构以及在重油催化装置上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近几次二再双动滑阀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总结了电液执行机构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方法。同时对特阀及其电液执行机构的安全生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催化裂化油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重油深度加工是合理利用石油资源的重要途径.重油催化裂化技术在重油深度加工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内尤其重要.重油催化裂化过程外甩油浆通常在5%左右.这部分油浆目前主要作为燃料油自用.显然,这种利用方案是不合理的.催化裂化油浆的特点是密度大、H/C原子比低.其中含有大量带短侧链的芳香烃.同时也含有一定的饱和烃和胶质.催化裂化组成上的这些特点对其合理利用技术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对催化裂化油浆性质及其合理利用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将催化油浆与炼油工艺组合以合理利用催化裂化油浆,或是根据催化裂化油浆的组成上的特征进行生产化工产品的利用技术研究.对重油催化裂化油浆在炼油工艺中的组合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复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采用该复合剂作为重油乳化剂,可使不同比例的重油和水体系得到很好的乳化。而且稳定性较好。在燃烧过程中,有较好的雾化效率手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近年来我国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发展状况。近年来 ,重油的催化裂化发展很快 ,新型的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不断应用于工业中。我国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在性能上有很大突破 :其重油裂化能力高 ,抗重金属污染 ,并且干气和焦炭产率低。RFCC催化剂的新品种也在不断推出 ,我国的稀土Y型分子筛、超稳Y型分子筛和稀土 1氢Y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品种在不断更新换代。工业应用结果表明 ,USY分子筛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具有高的水热稳定性 ,低的焦炭选择性 ,以及较好的抗重金属污染能力。我国研究开发抗重金属污染的催化裂化钝化剂已应用于工业中 ,而且效果令人满意。我国新开发的DCC ,MGG ,ARGG ,MIO ,HCC等几种典型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所用的催化剂具有世界水平。此外 ,Orbit系列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工业实践表明 ,该系列催化剂性能很好 ,可以满足不同装置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新拌混凝土含水量声波检测中的波导管技术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其次对水泥砂浆检测的方法与误差分析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检测中微机控制技术的特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分析研究了以长庆重油和FCC油浆生产道路沥青的潜势。结果表明长庆重油及重油掺对FCC油浆的混合油,采用蒸馏法和氧化法难以生产出合格的道路沥青。分析数据表明长庆重油是比较理想的重油催化裂化原料。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近年来我国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发展状况,近年来,重油的催化裂化装置发展很快,新型的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不断应用于工业中,我国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在性能上有很大突破,其重油裂化能力高,抗重金属污染,并且干气和焦炭产率低,RFCC催化剂的新品种也在不断推出,我国的稀土Y型分子筛,超稳Y型分子筛和稀土1氢Y分子筛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品种在不断更新换代,工业应用结果表明,USY分了筛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具有高的水热稳定性,低的焦炭选择性,以及较好的抗重金属污染能力,我国研究开发抗重金属污染的催化裂化钝化剂已应用于工业中,而且效果令人满意,我国新开发的DCC,MGG,ARGG,MIO,HCC等几种典型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所用的催化剂具有世界水平,此外,Orbit系列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工业实践表明,该系列催化剂性能很好,可以满足不同装置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用重油替代柴油作为沥青拌合楼的加热燃料,可大幅降低产生成本。重油与柴油的主要组份及燃烧热值相近,使替代成为可能。根据重油的物理特性及其对燃烧的影响,对加热系统进行改造,通过更换雾化喷嘴、合理选择燃油泵和空压机等措施,改善了燃烧条件,实现了以重油代替柴油作为沥青拌合楼的加热燃料,燃烧装置工作稳定、燃料燃烧充分。  相似文献   

17.
重油掺水乳化是一项新的节能技术,重油经乳化后作燃料,具有降低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作用。乳化重油也能提高重油在铸造和砂轮工业生产中作防粘砂、溃散和湿润的使用效果。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重油掺水乳化技术的发展状况;着重介绍了重油乳化机理、爆破雾化机理和乳化重油所用的乳化剂、添加剂种类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开发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重油掺水乳化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油掺水乳化是一项新的节能技术,重油经乳化后作燃料,具有降低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作用。乳化得油也能提高重油在铸造和砂轮工业生产中作防粘砂,溃散和润润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及时监控使催化剂中毒的金属元素铁,建立了Fe3 -KSCN-RhB--明胶的高灵敏度(达10^6数量级)显色体系,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4ug/mL,重油样品灰化后可以直接显色进行测定,实验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7.75%,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重油造气副产炭黑在锌锰干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重油造气副产炭黑的性质、结构进行了分析测定,对用副产炭黑部分替代乙炔炭黑用于锌锰干电池电芯的配方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