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明星 《广东建材》2009,25(5):164-165
本文通过对影响测定水泥凝结时间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相应对策,以提高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缓凝剂可以调整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减少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本文主要主要研究了3种减水剂与5种缓凝剂复合作用对水泥净浆流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和聚羧酸减水剂具有较好的保塑效果。葡萄糖酸钠与氨基磺酸盐减水剂、萘系减水剂和聚羧酸减水剂复合作用下,水泥净浆具有较高的初始流动度和流动性保持性能,说明葡萄糖酸钠的缓凝效果较好,且与减水剂适应性较好。试验结果还表明,本身无减水或减水作用很微弱的低分子缓凝剂,在高分子高效减水剂的激发作用下,会表现出明显的辅助塑化效应。  相似文献   

3.
《低温建筑技术》2016,(9):22-24
研究了三乙醇胺盐酸盐、聚羧酸、多元醇多组分助磨剂对水泥净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组分助磨剂的掺加能明显的改善水泥熟料颗粒分布,提高水泥净浆抗压强度;随着研磨时间的增加,掺加不同类型助磨剂的水泥熟料细度均会降低,然而不同研磨时间的助磨的效果会受到助磨剂掺量的影响;三乙醇胺盐酸盐掺量和多元醇掺量相当且占多组分助磨剂主要成分时,助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自2001年10月1日起《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简称新标准)开始实施,新标准与GB1346-1989(简称旧标准)标准稠度用水量检验方法和凝结时间检验方法有较大变动,旧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检验方法(不变水量法和调整水量法)成为新标准中的“代用法”,新标准中的“标准法”采用试杆来确定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凝结时间则无代用法,只能采用一种检验方法。在旧标准中测定终凝时间时圆模不翻转。过去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水泥净浆不易刮平,高于试模且表面有泌水、脱…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混凝土外加剂中不同组分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组分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水泥的凝结时间随着减水组分、缓凝组份和三乙醇胺掺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无机盐早强防冻组分掺量的增加而缩短;不同组分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幅度差别较大;在最大常用掺量条件下,缓凝组分对水泥终凝时间的延缓幅度为135%~274%,减水组分对水泥终凝时间的延缓幅度为45%~81%,无机盐早强组分对水泥的终凝时间的缩短幅度为10%~13%。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磷渣掺合料对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影响的正交试验研究,得出了磷渣对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磷渣的缓凝机理,认为磷渣的缓凝作用是磷渣本身的矿物质性能和磷渣中磷和氟的双重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水灰比、膨胀剂、减水剂、硅藻土对半柔性路面用灌浆料的性能影响,本文采用近似正交方法对水泥净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灰比在净浆流动性能、强度、干缩性能指标中都是主要影响因素;硅藻土主要影响净浆保水性能;膨胀剂主要影响净浆干缩量;水泥净浆最佳配合比:水灰比:0.55,膨胀剂含量:10%,减水剂含量:1.5%,硅藻土含量:4%。  相似文献   

8.
木质素磺酸钙接枝对硅酸盐水泥水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泥净浆pH值、流变性、水化热随时间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用FT-IR、XRD、S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掺接枝木质素磺酸钙,对水化产物的组成、数量、形貌和水泥石孔结构的影响及水泥水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改性木质素磺酸钙成功接枝上了聚合物,当掺入水泥体系,使初始C3A(铝酸三钙)水化加快,使诱导期延长并产生缓凝,掺MC(l接枝木质素磺酸钙)的体系相对于掺C(l木质素磺酸钙)体系,缓凝程度低,加快C3A初始水化程度低,中后期的水化程度较掺Cl高,接枝后的体系早期水化的水泥石凝胶状的C-S-H(水化硅酸钙)增多,连接紧密,中后期水化产物形成结晶体更大,且与C-S-H凝胶黏结程度更大,结构更致密。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研究了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与不用掺量的白糖复合时,白糖对水泥净浆及砂浆流动度的影响;研究了聚羧酸减水剂、白糖对不同水泥的适应性。研究表明,掺入不同掺量的白糖能有效降低水泥净浆的流动度;掺入适宜的白糖能提高水泥净浆、砂浆凝结时间。该项研究为今后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碳纤维掺量、长度对水泥净浆电阻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功能材料替代碳纤维水泥净浆电阻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水泥净浆的电阻率下降,并存在导电渗流现象,渗流阈值在1.0%左右;碳纤维掺量一定时,在3~9mm范围内水泥净浆的电阻率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而降低;功能材料(石墨、炭黑)分别替代10%、25%、40%、50%和60%时,电阻率呈现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的趋势;石墨最优替代比例在40%左右,石墨和炭黑在25%到40%之间,炭黑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不同水灰比条件下水泥浆体早期水化过程中可蒸发水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蒸发水核磁信号量随时间变化的一阶微分曲线与水泥浆体早期水化的5个阶段吻合较好;水泥浆体初、终凝时间介于核磁信号量一阶微分曲线的谷、峰之间,即初凝出现在水化加速期开始之后,终凝出现在加速期结束之前.通过对核磁信号量的计算分析可以获得水泥浆体的水化程度和胶空比,硬化水泥浆体的实测抗压强度与计算所得胶空比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徐俊 《建筑施工》2014,(3):268-269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早强剂有很多缺点,针对此状况,利用溶液反应合成法制备了水化硅酸钙晶种.重点研究了晶种不同掺量及晶种形态对水泥净浆早期强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水化硅酸钙晶种的掺加可显著提升水泥净浆的早期强度;对成本控制也十分有利,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甲基纤维素对新拌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了甲基纤维素对新拌水泥浆体若干性能的影响,并将其与水灰比和水泥品种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甲基纤维素有显著的增稠和提高水泥浆体保水性的作用,有较小的增塑、缓凝效果;甲基纤维素引气效果明显,因此应用中需特别考虑其对材料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评价混凝土中发生硫铝酸盐膨胀反应的硫酸根离子浓度,应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碳化对水泥石中硫元素分布的影响,阐明了碳化作用下混凝土中硫元素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碳化前水泥石截面的硫元素分布比较均匀,碳化后水泥石中的硫元素由碳化区向非碳化区迁移和积聚,硫元素在碳化区浓度较低,非碳化区浓度较高,钙矾石含量也随之增大,这种因碳化作用造成的硫元素分布不均匀可能导致混凝土局部发生硫铝酸盐膨胀开裂.  相似文献   

15.
将不同形态的磷和氟直接加入水泥中,研究水泥凝结时间的变化。通过分别粉磨或预处理磷石膏的方法来改善磷石膏对水泥的缓凝作用。结果表明:磷石膏对硅酸盐水泥的缓凝作用主要是由其中的可溶磷和氟造成的,难溶磷和氟的影响很小,可溶磷中以HPO42-对水泥的缓凝作用最强。分别粉磨、800℃煅烧或2%生石灰中和磷石膏,均能改善磷石膏对水泥的缓凝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水灰比(W/C=500)方式测定了广西部分水泥的悬浮液电导率,同时还测定了水泥悬浮液电导率与Ca2+浓度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在大水灰比条件下,水泥悬浮液电导率与Ca2+浓度有着非常好的线性关系,水泥悬浮液电导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Ca2+的浓度变化。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大水灰比水泥悬浮液电导率与终凝时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趋势,电导率越大则终凝时间越短。样品经过分类后,在水化非常早期的水泥悬浮液电导率与终凝时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由于水泥悬浮液电导率的测定比净浆电导率的测定方便,该文介绍的方法不失为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对产品凝结性能检测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碱—矿渣水泥快速凝结的影响因素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矿渣的细度、激发剂的主要参数、水胶比、缓凝剂的种类与掺量等方面对碱激发矿渣水泥凝结性能及强度的影响,并通过测定水化热、非蒸发水量、微孔分布等物化性能以对碱激发矿渣水泥快凝的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合理、有效控制碱激发矿渣水泥快速凝结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水泥石体积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讨论了高强混凝土自收缩的特点与危害.提出了密封试样细管排液的体积变形测定方法,该方法可测定水泥石自初凝起的收缩.  相似文献   

19.
借助四电极法,研究了粉煤灰及矿渣微粉对水泥石电阻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粉煤灰水泥石体系的电阻率变化趋势随着龄期的延长由慢变快;在前期,水泥石的电阻率与粉煤灰掺量成反比且低于基准样;在后期,水泥石的电阻率与粉煤灰掺量成正比且超过基准样。水泥石电阻率与矿渣微粉掺量成正比,并且随着龄期的延长其增长速率由快变慢;二者复合能更好的体现其"叠加效应",在一定龄期内,可以实现电阻率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大流动度水泥净浆流动参数的测试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1种测定大流动度水泥净浆流动参数的测试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当水灰比有微小变化时,采用该方法能够灵敏、稳定地反映出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