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佩 《城市住宅》2021,28(10):178-179
蜀都大地因水而生,孕育了历史悠久并充满文人雅致的西蜀园林,在新时代构建全域公园城市体系的命题下,其造园艺术在当代城市景观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探寻西蜀园林与城市生态理念和人居环境的契合点,分析西蜀园林艺术运用于当代景观设计面临的局限和问题,进而从生态意境构建、空间布局、造景手法、植物配置以及人文哲思等方面,取之象外,将其造园艺术融入当代城市景观构建和环境建设中,进一步探索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并对西蜀园林进行时代传承和发展,从咫尺园林走向美好城市.  相似文献   

2.
云峰寺作为西蜀寺院园林的典型代 表,其师法自然的空间处理手法对景观空间的 营造具有深刻意义。文章分别对空间布局、 序列关系及园林设计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总结西蜀寺观园林的造园特色,旨在继承优 秀传统园林文化,古为今用,为寺观园林研究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西蜀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一脉相承,其规模和影响力虽不如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但巴蜀之地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却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承发展。文章以罨画池为例,以点带面,尝试性地对其文化和空间进行研究,揭示了二者的必然联系;梳理其历史沿革,分析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造园思想对西蜀园林空间形态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同时又通过对罨画池的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等园林空间解析,深入解读其折射出的文化内涵、历史精神和文人思想等,以便我们充分解读西蜀园林,把握其精髓,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传统空间分析、空间句法与历史地理诠释相互关联的研究方法,对于受到多重要素影响的中国传统聚落进行图释分析,探求空间形态的深层构因与演变规律;并以济南古城王府池子片区为例,开展"共时性"与"历时性"交互的中国传统城市聚落空间形态构因的多法互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场所精神在成都锦里街区设计中的应用:以适当的空间尺度和对成都传统文化的诠释来塑造“锦里”这一成都著名的民俗文化街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解读中国古代文人园林出发,从文字对空间意境体验的作用引申开去,联系屈米的"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工具来分析传统园林中的诗意与意境的建构。提出"读"文字是理解中国古代园林空间结构——"意境"的独特线索。从而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在强调地域性的全球背景之下,该如何重新诠释、延续中国传统空间的诗意或探索建筑空间意境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是根植于西蜀地区历史文化土壤上的纪念性质的古典园林.文中分析了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形成背景、性质演变、类型及艺术风格,提出纪念性是此类园林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西蜀园林以历史名人纪念园林为代表,呈现出浓郁的纪念性特征.竹子作为西蜀地域的特色植物,与该类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园林造景中不可或缺的植物.通过探寻竹文化产生发展的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分析了历史名人与竹之缘,梳理出在竹文化关照之下竹景造园的创作手法,不仅从形式美上发现植物的美学价值,更重在通过植物合理配置营造出的诗情画意和良好的人文精神氛围,从中揭示出竹在纪念性景观营造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试图为今后的地区园林创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是中国重要地域园林流派巴蜀园 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文化遗产价值研究成果,识别西蜀名 人纪念园林的遗产价值。运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构建 由本底价值、社会价值、保护状况3个方面构成的西蜀名人纪 念园林评价体系。通过文献、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获取数据, 对23处西蜀名人纪念园林进行量化评价。得出结论:西蜀名人 纪念园林的本底价值普遍较高,社会价值分化较明显,保护状 况以成都市主城区的园林得分较高。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 的保护利用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专题二在数千年的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重视人文空间规划建设,强调城市的文化意义,追求文化意义同城市物质空间紧密融合的中国城市人文空间规划传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的要义不仅在于对空间的塑造,其背后尤重对生命意义的诠释,对城市精神的标树。离开中国文化,离开中国人的精神,离开中国城市人文空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将失去根基。当今新时代的城市规划建设强调"记得住乡愁",就要重新认识中国城市人文空间规划传统的价值,重视人文空间遗产的保护,与此同时,要结合时代需要,创造现代人文空间,光大中国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的城市私家园林不同,杭州西湖湖上园林一直在一个更为复杂和动态的城湖大环境中发展与演化。民国初年"西湖入城",使城湖空间不再隔绝,也加剧了园林、风景、城市互为影响、互为转化,最终演变成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以郭庄及西泠印社2个具有代表性的湖上园林为分析对象,通过辨析园林中建筑与空间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公共游览与使用方式变迁,试图阐明当一个复杂的依托环境发生变化时,其中的园林是如何适应、演化及转变,而这一变化又是如何在园林空间格局、园林中心空间及园林空间的公共性使用3个层面来得以具体体现的。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西湖湖上园林也逐渐摆脱单一的园林身份,发展为园林、公共风景与城市生活空间的综合体,这最终造就了西湖湖上园林不同于其他江南传统园林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正专题二在数千年的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重视人文空间规划建设,强调城市的文化意义,追求文化意义同城市物质空间紧密融合的中国城市人文空间规划传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的要义不仅在于对空间的塑造,其背后尤重对生命意义的诠释,对城市精神的标树。离开中国文化,离开中国人的精神,离开中国城市人文空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将失去根基。当今新时代的城市规划建设强调"记得住乡愁",就要重新认识中国城市人文空间规划传统的价值,重视人文空间遗产的保护,与此同时,要结合时代需要,创造现代人文空间,光大中国  相似文献   

13.
罗兰·巴特的城市符号学将城市作为一种话语解读,其本质是对城市功能的拓展。本文以罗兰·巴特的城市符号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城市中"实"的能指与"虚"的所指进行研究,将城市符号学系统剖析为理性的物质空间符号系统与感性的情感空间符号系统,并对两者及其关系进行分析阐述,诠释了城市符号学的哲学与建筑学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出城市观概念,对其组成及演进规律进行梳理与诠释;阐述创意经济对城市物质空间、日常生活空间、城市新兴空间的影响,提出了创意空间,并阐明其形成机理:进而结合城市现演进趋势构架了创意城市的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并论证了创意城市的空间观念与创意城市空间的系统框架及其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诠释大自然的"纯"已成为日本传统庭园造园手法的象征和代表,对大自然魅力的引入和解释让看似简单的日本园林带给人极大的艺术震撼力.日本现代园林在设计时,在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同样也精彩地延续了日本传统园林对"纯"的运用.即便是现代的平面形式和铺装材料,也能从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纯".通过对日本庆应大学南馆屋顶花园和东京KOWA建筑前绿地设计的分析,阐述日本传统园林中的"纯"在日本现代园林设计的空间、形式和材料等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西蜀园林是存在于今四川一带的地域园林体系,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支脉,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等共同构成中国园林大体系。1964年端始,王绍增先生便在成都开展了四川古典园林相关研究,形成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为后续西蜀园林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传承价值。笔者追思王先生的同时,立足于其重要的、支撑性的研究成果,再探讨西蜀园林称谓与园林艺术,梳理其地域性的风貌特征和人文精神特质,以树先生之志、感先生之怀。  相似文献   

17.
教化空间是中国传统城市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在唐宋变革的背景下,教化空间渐趋由国家礼制建设层面,转向与百姓日常规范相关的生活空间,并影响到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营建目标、空间类型与活动组织。梳理了秦汉至唐宋的平民化、世俗化社会教化转型过程,结合宋代方志图文资料,围绕"空间-仪式-集体记忆"的社会教化途径,归纳了宋代城市公共园林社会教化空间的建设类型、组织形式及集体记忆的培育。从而为丰富城市历史园林的内涵,促进地方精神的挖掘、培育,提供相应的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苏州W酒店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内的金鸡湖畔,酒店巧妙运用现代设计理念诠释苏式传统建筑风格,并融合苏州自然地理环境,打造出"悬浮园林"的全新设计理念。酒店入口设计运用现代摩登的艺术设计理念诠释文化底蕴浓厚的传统苏州。W潮堂是W品牌对酒店大堂的全新诠释,这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鹅卵石状的座椅,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著名的传统园林。除此之外,墙面上的摄影作品融合了传统苏州  相似文献   

19.
公共园林诠释了园林的公共性内涵。在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是促使公共园林产生的政治性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不同程度的园林开放则是促使城市公共园林发展的社会性因素。在社会改革的推动下,城市公共园林与公共空间协调发展,一些大型的城市公共园林引导着城市的发展方向。直到纽约中央公园的出现,标志着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共园林诞生。这些具有公共园林性质的园林是现代城市公园产生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西方社会背景下公共园林发展情况的梳理,进一步说明公共园林的主流化发展趋势,对于重新审视公共园林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宏俊  张波 《风景园林》2016,(9):108-114
园林中的向外眺望是传统造园的重要环节,而关于眺望的景观视觉特征及眺望在园林布局中的角色等关键问题,尚未有充分研究。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将园林眺望置于现存园林与园林文学文献中加以分析解读。具体地,分析了园林眺望之求"远"的视觉特质以及"远"的审美意义;在童寯先生《江南园林志》中园林经营位置之定律的启示下,详细分析了不同园林类型中眺望之经营位置的不同特征,指出了城市地园林中将眺望置于园林深处的布局倾向;再从对此定律的解读中引出空间与景观转换的"变",并结合相关园林文献加以阐释。可以发现,园林眺望中隐含了"园林最深处、登高方眺远"的理想模式,同时这一理想模式交织于园林文学与营造现实之间,趋向于传统造园的一个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