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细分流动单元,研究储层微构造、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采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建立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应用密网格大规模油藏精细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生产动态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和定量评价剩余油分布;采取剩余油挖潜技术结合配套的注采工艺技术充分挖掘剩余油潜力,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江汉油区钟市油田油藏精细描述的主要技术 ,它包括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沉积微相、储层预测、储层物性参数解释模型及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等具体研究方法 ,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依据研究成果 ,部署12口调整井 ,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储层建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度计算机化已经成为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发展趋势。在精细油藏描述中应用储层建模技术,可以根据油田开发基础数据、运用各种储层建模技术方法可以建立油藏的三维地质预测模型。同时,实现了这些数据的计算机化管理。储层建模工作分为油藏构造建模、沉积微相建模和油藏属性建模三步。通过储层建模技术生成油藏地质模型能以多种图件的形式显示,还可用于井设计或经粗化处理后用于油藏数值模拟。储层建模技术的应用加强了油田开发后期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复杂岩性油藏作为目前油田开发中十分重要的油藏类型之一,其精细描述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为了给有效开发和调整部署提供依据,系统梳理了目前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发展方向,并总结复杂岩性油藏研究进展。从国内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研究现状入手,总结了该项研究存在的6项主要问题,主要包括岩性岩相识别与分类、储层地质成因分析难度大、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具有特殊性、裂缝表征难度很大、测井精细二次解释精度低、地质建模井间储层预测准确率低等。基于文献调研和综述,结合科研实践,认为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核心内容包括岩性岩相识别与分类、储层地质成因机制分析、储集空间识别和描述、储层物性精细测井解释和储层地质建模等5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项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微观孔隙结构表征、储层裂缝表征、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和流体识别等。  相似文献   

5.
应用取芯资料,测井信息、结合油藏开发动态资料,对克拉互依风城油田二叠系夏子街组油藏储层进行了精细的描述,在储层细分及细分沉积微相的基础上,细致地研究了储层砂及其属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包括储层结构、连续性、连通性、非均匀性。为该油藏的挖潜增产措施的实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三维地震在油藏挖潜中的应用:以L油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老油田油藏进行挖潜研究,首次将三维地震资料与钻井资料结合运用于油藏构造精细描述中,确定了4种主要的挖潜地带:(1)断层附近的微构造;(2)断层面封闭形成的构造;(3)断层夹持的三角死油区;(4)非主流线区的低部位死油区。L油藏的挖潜结果表明:三维地震资料与二维地震资料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特别是将三维地震资料与钻井资料紧密结合,确定出具体的钻井井位,能有效的指导老油田挖潜。  相似文献   

7.
传统沉积微相的识别,主要是依据沉积特征、测井曲线相模式等资料进行逐井逐段地识别与划分.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区中西部八道湾组稠油油藏,应用沉积微相-岩石相综合分析方法,根据储层特征,识别并划分洪积扇扇中沉积相类型,在岩石相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砾岩稠油油藏沉积微相的精细定量划分,表征了砾岩油藏沉积微相砂体之间在岩性、物性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总结了洪积扇扇中的沉积模式,研究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建立了不同类型沉积微相-岩石相储层地质知识库,认为扇中辫状河道粗砂岩相及辫状河道细砂岩相为主要的含油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8.
针对辽河油田曙四区杜家台油藏开发现状及地质研究的难点,根据沉积学原理和测井相定量分析方法开展了微相研究,利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约束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建立起精细储层地质模型,解决了建模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成功地实现了辽河油田曙四区杜家台油藏精细描述,实践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相控随机建模不仅可以提供较准确的储层属性模型,而且为剩余油研究和油气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沉积相为指导,对马寨油田卫349块复杂带地质特点及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并结合储层预测,精细研究砂体展布,充分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小断层、小断块,精细部署井位,明确油藏结构。寻找有效储层相对发育带,提高油层产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储层随机模拟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储层随机模拟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随机模拟技术和油藏数值模拟结合进而提高油藏数值模拟效果的若干应用,其中包括于泥岩空间展布的研究,以单井压力测试数据为条件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刻画渗透率分布的各向异性和合理的计算有效渗透率,利用储层多阶段随机建模研究水出时间,通过研究认为,把随机模拟技术作为油藏数值模拟的前期手术,对研究和掌握非均质油藏的注水开发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评价油藏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藏精细描述和小层储量复算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选用了储量丰度、孔隙度、渗透率、平均孔隙半径以及反映油藏非均质特征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等参数,分单井、小层及沉积微相对H油藏的质量作了系统地分类评价.评价结果表明,H油藏的储层划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多数储层属于Ⅱ,Ⅲ类储层,储层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2.
海上稠油油藏挖潜受到不连续薄隔挡层、沉积微界面和渗透率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采出程度不高。基于此原因,开展了稠油油藏流动单元精细划分。在连通砂体间的流动单元和连通砂体内的流动单元研究基础上,分析了7种流动单元影响主控因素;结合以数学手段为主的储层参数分析方法和以地质研究为主的储层层次分析方法,综合宏观储层参数和微观储层参数的定量影响,划分了4类稠油油藏流动单元。各类流动单元与储层沉积微相具有很好的匹配关系,且流动单元等级越高,采油指数就越高。  相似文献   

13.
对开发后期的潜江组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油田进行精细地层对比、沉积微相研究,并引入层序地层学的观点,进行精细小层划分,解决地层对比中“等时性”问题,结合油藏开采特征研究,发现了在油田开发早期忽视的岩性油藏。针对发现的岩性油藏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出挖潜方向及措施意见,从而达到“双高”油田增储上产,提高采收率的...  相似文献   

14.
轮古西奥陶系潜山油藏是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层发育,但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储层空间连通性差,识别难,严重制约着油藏的整体开发效果.通过井组的古地貌、构造、裂缝预测以及三维缝洞雕刻的静态特征,油井见示踪剂、井间干扰等动态特征,综合分析识别出了LG15-6井组连通单元,并提出一套研究该类型油藏单元连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八区克上组油藏S4+5层长期注水不满足,地层压力持续下降,加之油水井井况变差,井网不完善,全区产量不断下降,油藏急需进行调整。2008年进行精细油藏描述,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定量描述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平面上,剩余油集中分布在克乌断裂附近、井网不完善且有效厚度较大的部位;纵向上,剩余可采储量主要集中在S51、S52-2、S41-1、S42-2层。根据剩余油研究,部署控制井及试验井组符合率高,为油藏整体二次开发,提高油藏采收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多学科协同化方法在复杂断块油藏开发调整方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马庄马2断块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组建了多学科油藏经营管理团组。该团组采用地质-工程-经济等多学科协同化方式,劝静态相结合,在重新进行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油藏工程动态分析与数值模拟技术,对原来单靠地质研究无法确定的水体来源和大小及断层的封闭性进行了重新认识,得到了更为准确的三维地质模型。为复杂断块注水开发油田的开发调整与挖掘潜工作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油藏经营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砾岩油藏的非均质性特征决定了砾岩油藏总体开发效果较差,尤其是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常常出现"两快"、"两低"现象,即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注水利用率低,剖面动用程度低。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剩余储量难以调动,油藏开发后期挖潜调整难度较大。根据砾岩油藏中高含水期特点,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油藏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量化了剩余油分布,并对影响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指标预测和优选,提出油藏合理开发方式及开采技术界限。根据数值模拟跟踪研究成果实施二次开发调整,新井初期产能及剩余油与数模剩余油研究及预测结果符合率达90%,表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砾岩油藏中高含水期控制含水上升、提高采收率、制定高效科学合理开发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王北油田大65断块油藏构造复杂、非均质性强、不同断块开发效果差异大等特点,以地质、测井解释、岩心分析、钻井、地震解释等各方面资料为基础,首先按照点-面-体的建模步骤建立大65断块精细构造模型;通过界面约束法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砂体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测井解释单井相数据为基准,采用确定性算法构建了沉积微相模型;并以相控随机建模技术为指导,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大65断块复杂断块油藏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实现构造和属性的空间定量表征,为准确评价储层性质及潜能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后期油藏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石炭系油藏为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的火山岩基岩油藏,受构造和裂缝控制。储层主要岩性为安山岩玄武岩。油藏采用衰竭式开采递减大、采收率低。由于油藏裂缝发育、非均质性极强,注水开发水淹水窜严重,多数井长期注水不见效。该油藏注水开发已经26年,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油藏递减得到减缓;通过研究油藏地质特征,油水分布和运动规律,开展多方式精细注水,油藏目前采出程度达到18.71%,开发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0.
江汉盆地马王庙地区已进入隐蔽油藏勘探阶段,因此进行了马王庙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部署。利用方差体、三维可视化等解释技术,提高了在该地区解释精度,对该地区的结构构造、断裂特征、储层预测及圈闭识别方面有了新认识,同时形成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在隐蔽油藏勘探中应用的新技术,在油气勘探中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