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韬 《今日印刷》2000,(2):77-79
如今,由于凹版印刷在包装印刷行业的飞速发展,各凹印厂家对凹印制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凹版制作质量对凹印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制版厂家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  相似文献   

2.
当前,凹版制版、印刷产品中以食品、果品、种子等软包装袋居多,客户对这类产品的质量和色彩要求很严、很高,但大多数原稿都存在着偏色、饱和度不足等缺陷,客户希望制版印刷者在复制时按照他所希望的色彩进行调整,因而在扫描分色时调整幅度大处理的色域多复制难度较大。在凹版彩色复制过程中,正确控制和传递颜色很困难。首先,颜色是一种非常主观的东西,每个客户的看法和要求都不一样,所以对颜色的调整和处理往往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其次,由于原稿颜色、屏幕颜色、数字打样颜色与凹印油墨打样颜色很难一致再加上凹印三原色油墨…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原稿是设计制作印品的先决条件.客户提供的原稿,往往不能完全符合印刷制版的要求.因此印刷厂业务部门接到原稿后必须认真加以分析研究,制定制作方案,以达到原稿的忠实再现.1、对透射原槁的要求原稿的最低密度高于1.0时,制版的效果不好;原稿的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大多数凹印包装企业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所用的各种印版滚筒都是拿客户或生产企业所提供的原稿到专门的制版公司制作的。又由于凹版滚筒造价较高并受工艺条件的制约,很难在正式印刷前像胶印那样方便快捷地确定出所用专色油墨的色相。所以,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调配出与原稿(标样)相同的色彩而不耽误正常生产,是多色凹印工艺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大多数凹印包装企业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所用的各种印版滚筒都是拿客户或生产企业所提供的原稿到专门的制版公司制作的.又由于凹版滚筒造价较高并受工艺条件的制约,很难在正式印刷前像胶印那样方便快捷地确定出所用专色油墨的色相.所以,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调配出与原稿(标样)相同的色彩而不耽误正常生产,是多色凹印工艺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印前是印刷的前道工序,而印前电子文件是制版的依据和基础,其制作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制版和印刷质量。在实际印刷作业中,客户有时会直接向印刷企业提供电子文件,而有时只是提供印刷原稿,此时便需要印刷企业通过计算机处理,将印刷原稿转化为印刷内容和色彩与其尽可能一致的电子文件。如果印前电子文件处理不当,将给印刷和印后加工环节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严重时还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笔者多年从事制版工作,拥有丰富的制版经验,在此,将针对薄膜凹印印前电子文件的制作要点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吴富梅 《印刷杂志》2001,(10):23-24
彩色图像复制技术要求制版者在整个复制过程中运用光学、色彩学、制版工艺学制版理论作为指导,及制版操作者的精湛技术制出适合于上机印刷的印版,才能使印刷品还原于原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原稿。如何使彩色复制品达到理想的效果呢?当我们接到原稿后又如何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制版?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原稿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因为原稿是彩色复制的依据,原稿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能否正确复制出一个好的原稿也能体现出制版者的制版特色。只有通过对原稿的类型和对原稿的阶调、颜色、清晰度等特点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决定在复制…  相似文献   

8.
电子雕刻凹版在塑料薄膜包装印刷中占据重要位置。层次凹版制版工艺流程一般为:原稿→电分扫描→电雕→镀铬→制版公司打样→印刷公司印刷→看样、定样。 凹版制版比胶印多了镀铬和电雕转换两道影响色彩转换的工序,而电分扫描、打样则跟胶印没有多大区别,一般还是通过电分出软片打胶印  相似文献   

9.
从原稿、设计、制版到印刷,要经过原稿扫描分色、文字录入、图文处理、组版、拼大版和印版制作等各种工序。由于人员、环境和作业方法的影响,难免会产生错误,因此印刷之前必须通过打样方法来获得印刷所需要的各种样张,即为印前作业人员提供审查校对的依据,把缺点和错误消灭在正式印刷之前,又为用户提供印刷的质量标准,或在印刷前与客户达成印刷成品的验收标准。因而打样是印刷工艺流程中控制印刷质量、减少印刷风险与成本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传统打样是指印前工艺中,先在照排机上输出菲林,再通过晒版机晒版,最后在打样车间通过打…  相似文献   

10.
从原稿设计 制版到印刷,要经过原稿扫描、文字录入、图文处理、组版、拼大版和印版制作等工序。由于人员、环境和作业方法的影响 难免产生错误,因此印刷之前必须打样来为印前人员提供审查校对的依据,或与客户达成印刷成品最终效果的验收标准。因而打样是印刷流程中控制印刷质量、减少印刷风险与成本的重要环节。 传统打样是指印前工艺中,先输出胶片,再通过晒版 最后进行彩色打样的工序。设备配置复杂,需要大面积温湿控  相似文献   

11.
胡维友 《印刷世界》2004,(7):26-27,36
原稿是印刷复制的基础和依据,印刷复制工艺实质就是在印前过程将原稿进行分色,在印刷过程中再进行套色叠印,再现出原稿的影像。原稿的类型、内容、色彩、层次以及清晰度等都会影响到印刷复制质量,因此,在印前工作中,选择和制作适合于制版、印刷的原稿是保证印刷复制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实施凹版打样机打样的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管理,是凹版制版色彩管理的关键之一.因为用凹版打样机打样才是最后确认凹版制版质量与凹版印刷效果最接近的打样形式.由于凹版打样机采用的承印材料与实际印刷所用的承印材料相同,采用的油墨也与印刷所用的油墨接近(只是所用墨的溶剂含量较低),所以它也是客户认可的最好的打样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一些通过摄影工作者拍摄的艺术作品和记实摄影,要经过制版印刷才能与广大读者见面,制版印刷的任务是要在纸上复制出与原稿色调和密度相似的油墨图像。一幅精美的摄影印刷品,是由拍摄、冲洗、制版和印刷等各个环节合作的成果。其中,拍摄是最主要的,因为它是制版的基础和依据。当前采用电子分色制版,桌面处理系统和四色机印刷等手段,能够较准确地再现原稿的色调,这样对于彩色原稿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因此要求摄影工作者要尽力为现代化的制版印刷工艺提供画面优美、用光细腻考究、反差适中、色彩还原正确的高质量的人物彩色原稿。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CTP制版技术、高档进口多色机等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广泛使用,以及印刷原辅材料质量的提高,对绝大多数印刷企业而言,客户提供电子文件,印刷企业完成原稿分色、打样、印刷,获得高质量、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已不是什么难事。印刷企业经常遇到的难题是客户提供了电子文件  相似文献   

15.
清晰度是衡量输出图像或原稿色彩浓淡反差是否适当及层次边缘的清晰程度。报纸上的图像是由不同类型原稿经电脑处理后输出印版再经四色印刷而成,原稿的好坏及色彩的分解与再现对图像清晰度有直接的影响。数码相机及扫描仪等设备的更新和拍摄技巧的深化,提高了原稿质量。在制作方面,直接制版(CTP)设备的应用缩短了制版时间、减少了印前制作环节,但从印前到印刷仍需  相似文献   

16.
彩色印刷是一项复杂的工业工程,原稿要经过分色、制版后,才能上机印刷。其中原稿本身质量的好坏,对彩色印刷的最终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摄影原稿自身的质量参差不齐。根据权威人士的分析,约有80%的原稿为非适性原稿。这就严重制约了彩色印刷品整体质量的提高。本文介绍一种已在欧美各国及香港的摄影原稿制作及印前部门广泛应用的美国达科美(Dicomed)数码图像专业工作站。由于达科美专业工作站具有一定的特色,故国内已有三家单位陆续引进了这套系统,并开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彩色桌面系统和电分机高端联网制版工艺已在我国全面推广和应用,使我国的彩色制版真正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作为一个从事50年彩色制版工作的老同志,感到无比的振奋和高兴。50年前,笔者拿着笔一点一点修版,如今坐在电脑前,拿着鼠标可以得心应手的对各种原稿进行调整和处理,特别是对一些非适性原稿,过去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今可以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复制出理想的产品。笔者最近在诚成(湖南)彩印有限公司制作一套"华东交通大学"的明信片,原稿质量很差,而客户对质量的要求很高,恳切希望制版时帮助他们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8.
黄新华 《今日印刷》2001,(2):117-118
刮墨系统是影响凹版印刷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凹版印版的网点直接影响印刷品的效果,而刮墨系统又是向凹版辊精确传墨而。目前的制版技术已很成熟,凹版辊可由专业制版公司完成。但对于印刷者要独立操作的刮墨系统的关  相似文献   

19.
较之发达国家,我国大陆的印刷包装业起步较晚。但消费者对包装品质的要求,在某些领域已比欧美市场要求更高。早些时候,柔印在包装上往往应用于色彩单调,实地文字的印刷。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许多厂商用平版印刷或凹版印刷来生产。然而这些印刷方式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尤其小批量、多品种的订单,显得优势不明显。制版周期长,停机时间多,开机废品率高。反映在价格上,则缺乏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制版技术的不断更新,成本不断下降,消费者觉得有可能对柔印品质提出高要求。相应的技术也日新月异,诸如直接印刷单元,印刷…  相似文献   

20.
肖颖  吴昊 《广东印刷》2001,(2):58-58
由于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凹版塑料印刷中的短版任务越来越多,这样,在整个费用中,制版费用所占的比例经常超过50%,由此,就有了节约制版费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