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支厦是最早的近代中国建筑师,他所代表的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建筑师至今仍在中国的建筑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又是近代中国建筑师产生过程中的非主流的过渡性人物,在他之后才出现近代意义上的、建筑学专业出身的建筑师,但这井不影响他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思想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庄凯强  季秋 《建筑师》2008,(4):102-107
中国的近代建筑历史研究经过5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多年的深入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理论成果,具备了向理论化和系统化发展的条件。近代建筑师和近代建筑思想是这种研究的重要的线索和切入点。近代建筑师是对于近代建筑发挥最大主观能动作用的人群,近代建筑思想则是近代建筑背后所有主客观的影响因素的总和。该研究通过对典型建筑师和建筑师群体及其相应建筑文化遗产的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试图为同类型的研究建立范式。社会意识、体制与制度、工艺与技术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及其互动,形成了社会建筑思想。该研究将通过对社会建筑思想和建筑师思想的对比与分析,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原因并揭示其发展规律,为中国现在及未来的建筑发展提供史学参考。该研究将通过综合运用实证调查,社会史观、中西比较等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以上命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2010年4月末,旅美学者赖德霖来到本刊,系统地介绍了他正在完成的一项文化遗产挖掘项目,对此本刊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愿为赖先生提供展示及传播平台。现将赖先生于2006年10月完成的文稿刊出,以纪念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本文中问号表示存疑或待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近代时期建筑师创作为例,探讨对待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不同着眼点,由此思考创作中国建筑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是一部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师生平及事务所概况的工具书,收录了250位中国近代建筑师和11所建筑事务所,并辅以建筑师和事务所的经历或简史,及其相关资料和作品,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事务所的情况,展示了中国近代建筑事业的发展情况和成就。对于这本名录的"更正与补遗",旅美学者赖德霖先生完成于2006年10月。本刊在2010年第6期刊载了文稿的前半部分。本期刊载后半部分,以使读者对文稿有完整的了解。文中问号表示存疑或待查。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建筑师孙支厦在民国初年回到南通后,全力协助张謇经营的近代南通建城事业,期间设计了大量的优秀建筑和部分园林作品,奠定了其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特殊地位。但是,学界对以孙支厦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由土木工程师转型建筑师的群体的研究,目前还显得不足。该文在依据对孙支厦后人采访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的建筑考察和史料搜集,尝试对孙支厦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对有关孙支厦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指出继续对孙支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茵  杨艳梅 《室内设计》2013,28(5):95-101
基于唐璞的建筑实践,从辩证系统观、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综合观、“高技派”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技术观、基于标准化、通用化的建筑工业化理念与传统风水生态环境观五个方面对唐璞的设计原则和创新思想进行了阐释,以求探寻中国近代建筑师对时代的思考与回应。  相似文献   

8.
金磊  李沉 《中外建筑》1999,(5):11-13
他,49岁时获博士学位,52岁时获大师称号,53岁时当选国家工程院院士 ●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首都机场新航站楼……不少重大工程项目中总能见到他的身影,无怪乎有人称他为“重量级选手” ●绘画、摄影、音乐、篆刻……看似与建筑无关,实则与之紧密相连;说其是“业余表现”,但“功夫在诗外”已是“昭然若示”  相似文献   

9.
杨秉德 《新建筑》2005,(1):48-51
从三个领域整体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1840~1949)民族形式建筑的探索历程:源自民间的无意识探索、西方建筑师在教会大学校舍建筑领域的探索,以及中国近代建筑史发展兴盛期的后期(1927~1937)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11.
金磊 《建筑创作》2007,(6):11-11
5月10日~11日,一年一度的中国院、北京院、上海现代集团的高层次设计方案研讨会再度召开,在中国院精致的场景环境下三个院的领导致辞都留下一句颇有意义的的话:中国院修龙院长希望通过中国建筑师的努力将中国建筑文化的精华放大到世界上;北京院张宇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美建筑师资格互认使国内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现状,提出建筑师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应该具备的思想观念和设计理念,并对建筑师执业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期《时代建筑》杂志聚焦“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化现实”.一方面在关注学术性建筑师的同时把目光投向庞大的职业建筑师群体及其职业现实;另一方面关注人世保护期结束后中国建筑师的执业境遇。中国的注册建筑师制度在1995年开始推行.第一批注册建筑师1997年开始执业。从2001年到2006年底中国入世的5年保护期里,政府一方面积极推行设计企业的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民营,专业设计事务所.以与国外的体制相对应,一大批民营设计事务所应运而生.生机勃勃。2007年开始.在资质、招投标、方案设计等方面.内、外建筑设计机构将全面接轨。中国建筑师和建筑设计机构面对着怎样的职业现实.又将如何应对挑战?《时代建筑》将为读者全面呈现针对这一主题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近代城市的快速崛起以及各种类型的近代建筑大规模地集中涌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包括建筑师执业制度在内的中国近代建筑制度体系的保障,本文以1929年3月颁布的《北平特别市建筑工程师执业取缔规则》作为研究个案,对其相关内容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初步的分析,并藉此深入制度层面探析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执业状况,这对于优化改进中国当前的注册建筑师制度乃至整个建筑制度体系,都具有值得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第八届国际建筑展上,“长城脚下的公社”获得“建筑艺术推动大奖”这是中国首次应邀在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上展示建筑作品并获大奖。 日前,在由《新周刊》杂志社、新浪网、阳光卫视联合主办的“2002年度新锐榜”上,“长城脚下的公社”夺得2002年度建筑奖。 如今,“长城脚下的公社”在社会及公众心目中已不仅仅是一个建筑项目,它还承载了更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得西方的科技、文化、教育等来到中国,西方建筑体系对中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著名建筑师庄俊是我国第一位接受西方建筑教育的建筑师,他主要秉承西方古典风格与装饰艺术风格,还受中国思想影响,设计讲究因地制宜,注重周围环境对基地的影响,中西交融。  相似文献   

17.
程世卓  赵晓龙 《新建筑》2023,(4):118-124
中国近代“非学院派”海归建筑师作为我国第一代建筑师,与“学院派”建筑师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建筑探索活动的脊梁。他们接受了海外成熟的现代建筑教育,归国后致力于中国建筑现代性的垦荒式建设,呈现出多元、多向的现代性探索。在世界现代建筑视域下,对该群体进行谱系式的观照,有助于厘清中国建筑现代性早期探索与世界现代建筑之源流关联,证实近代时期中国现代建筑活动为世界现代建筑谱系的有机分支。  相似文献   

18.
明月 《建造师》2008,(11):48-50
20多年前,拿了“巴黎歌剧院”设计冠军后,成为香港本土建筑第一个传奇的严迅奇,在1986年接受香港《号外》杂志访问时说:“我们只是在兴建传统。风格,不过是结果。”20年后,这位为香港兴建了几座最重要地标的建筑师,脚步踏上了中国大陆的土壤,以传统文化为灵感之始,建构出一种当代中国风格——在当代张扬的国际化建筑躯体下,埋藏着内敛的东方精神。  相似文献   

19.
宣磊 《城市建筑》2010,(6):120-122
社会身份认同通常因为不属于建筑史的研究范畴而受到忽视,但近代上海的中国建筑师们却面临着如何建构这一历史命题的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展览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互动方式。本文通过对这一历史现象的考证,展示出中国建筑师在职业角色、文化属性和社会地位三个层面做出的种种努力和取得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0.
牟晓阳 《城市建筑》2014,(11):273-273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现代本土文化建筑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当代青年建筑师在对待本土文化设计时所呈现的态度。结合他们的创作背景及建筑作品,总结归纳了其创作“姿态”,从中寻求当代建筑师所应秉持的态度与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