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分布式能源渗透率的提高,分布式能源在发电侧售电侧的有效配置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传统的集中式电力交易模式存在维护成本高、处理效率低、资金结算不及时等缺点,无法适应高频小额的分布式能源交易场景。首先,回顾区块链技术发展历程,深度探究区块链技术相关理论,同时结合对分布式能源发展状况的分析,总结了建设分布式能源交易市场的若干要求;然后,构建考虑安全约束的分布式电力交易的机制与模型;最后,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电力交易方法,确保交易的公开透明、信息对称,并设计分布式电力多边交易的智能合约。通过以太坊区块链的算例表明,所提出的分布式电力交易方法可实现潮流的越限修正、电力的多边交易,便于电力能源的数字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叶明  王刚  周振  杨芳 《中国电力》2019,52(6):140-146
分布式电源靠近用户侧向用户直接供电,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以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电费结算业务为应用场景,引入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构建了异构分布式电源电费结算系统,对其中智能合约抽象生成和分发方法、电费结算合约自动执行方法、电量数据交叉校核方法,以及交易记录收敛共识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提出了系统部署与实施建议,为提高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电费结算效率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智能合约以信息化方式实现自动验证执行,可实现点对点的、无需第三方信任机制的分布式交易。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微网中,利用智能合约搭建分布式交易平台,可提高局部地区的交易效率。首先,构建能源微市场的市场架构,提出了无需中心机构参与的微网电力交易机制:微市场中的购售电服务商确定价格边界,市场成员根据能量管理的结果在市场中发出购售电请求,建立了通过分布式交易所获得的机会收益模型,并提出了给予一定观察时间以优化交易结果的多轮随机匹配机制;其次,基于区块链技术从成员准入、合约创建、共识机制、传播执行等方面详述了智能合约的部署过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运营机制的有效性,并证明了局部的高效电力交易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  相似文献   

4.
马腾  刘洋  刘俊  蒋拯  许立雄 《电力建设》2021,42(1):41-48
配电网中大量独立决策的微电网参与电力市场竞争,使传统集中化交易模式面临决策耗时长、信任成本高和隐私安全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智能合约技术下的微电网群电能分布式交易模型.首先,构建了一个适应于电能参与分布式交易的电能交易谈判市场智能合约模型,以保障参与用户的利益.其次,为实现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提出了适用于智能合约...  相似文献   

5.
在开放的电力市场环境下,分布式电源发展迅速。分布式电力交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有效支撑园区微网运营商实现多能源互补和协同优化,促进园区微网数字化、经济化、低碳化运营。在此背景下,首先对区块链技术和分布式电力市场的契合度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分布式电力交易和区块链的特性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园区微网分布式交易框架模型。其次,对基于区块链的多元分布式电力交易的实现机制(包括智能合约、共识机制以及跨链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不同实现机制所面临的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6.
针对智能电网中分布式能源系统存在的管理困难,电力资源难以调度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力网络管理系统。使用以太坊作为开发平台,建立分布式能源的电力交互管理区块链。使用股权证明(PoS)变异算法确立区块链中发用电双方共识机制,指定交易双方中的记账人;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来设计分布式电能调度策略,进一步保障电网中能源交易分配的可靠性,最终实现电力运营智能合约下分布式能源的有效管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智能电网中部署电力交互管理区块链,有效解决了分布式能源交易难达成,耗时长的问题,提高了电网中资源管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单个微网应对各类分布式电源出力不确定性的能力有限,区域内多微网进行功率交互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率的有效手段。然而传统集中式交易平台存在平台运维成本高、资金结转不及时、交易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在此情况下,以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存储和点对点交易技术为基础,设计了多微网电能交易智能合约辅助微网决策。在多微网交易市场能量协调体系下,微网首先采用可调鲁棒优化制定考虑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的调度方案;其次调用多微网交易市场判定智能合约判定市场交易模式;然后基于智能电表完成自适应定价并调用分布式交易智能合约完成交易匹配;最后把交易匹配结果作为单微网可调鲁棒优化的输入循环探索可行解。最终选出了经济性较好的解作为微网在最恶劣分布式电源出力场景下的微网日前经济调度方案。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区块链辅助决策下微网日前鲁棒经济调度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参与电力交易的市场主体数量日益增加,导致了传统的集中式交易平台难以处理急剧增加的交易数据、难以实现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和资源统一优化配置。为此,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开放性、匿名性及安全可靠性等优势,建立基于电力交易智能合约的分布式电力交易机制,采取分布式出清交易方式满足大规模电力交易需求,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智慧车联网平台是新时代电力、交通与互联网融合的产物,也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有效利用车联网平台资源促进分布式能源消纳,既可以为车联网平台提供可行的盈利模式,也可以促进我国能源体系转型。文章首先对车联网平台内分布式能源交易架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车联网平台点对点(peer-to-peer,P2P)交易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分布式能源交易体系。最后,设计了分布式能源交易模式下车联网平台运营模式,主要包括产消者模式、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和数字化连接模式,可为车联网平台建设分布式能源交易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微电网可实现分布式电源的有效整合,减少新能源间歇性波动对主网造成的影响。为更好的实现微电网的优化运行,文章提出了基于区块链和博弈理论的微电网电力交易模型。首先,建立微电网P2P(Peer-to-Peer)电力交易系统的总体架构,对区块链网络、智能合约逻辑进行设计;进一步,通过分析微电网中各用户主体的效益,优化交易过程中的用户匹配;接着,利用合作博弈算法实现微电网P2P电力交易定价模型。最后,仿真及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区块链与合作博弈的交易模型能有效实现用户间电力交易,有利于构建公开、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可确保用户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伴随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分布式能源的大量接入,电力现货交易的商业模式正在被不断探索,亟需提出新的交易机制来适应新的商业模式。首先,基于去中心化的思想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日内现货市场的分布式电力交易机制,激励产消者根据自身实际发电能力或用电情况发起实时的点对点交易需求,就近与周边产消者用户直接进行交易。然后,应用区块链技术以智能合约的形式规定交易规则,明确产消者的权利与义务。最后,结合智能电表与智能终端搭建具有两层互操作层的分布式电力交易平台,多信息融合通信,支撑交易自动出清与结算。提出的分布式电力交易机制可实现产消者点对点多边竞价交易,鼓励产消者合理申报交易需求,实现能源的高效分配、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充电桩共享是解决充电难的创新服务模式。分析了中心化共享平台在信用体系、信息安全、收益分配以及数据共享等方面的弊端,指出具有分布式点对点、去中心化、共识信任机制和信息不可篡改等特点的区块链技术是实现共享系统的理想选择。由于单项技术难以满足复杂应用系统的多样化需求,所以需要多项技术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提出基于区块链、闪电网络和智能合约技术,形成区块链生态系统,构建安全、高效和自动化的共享平台。结合电动汽车充电场景,说明基于闪电网络的支付网络的建立和基于哈希密钥逐级验证的智能合约的实现过程。最后,展望了该方案在售电管理、需求响应管理及新能源消纳等方面构建能源区块链的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充分利用现有调频资源提高电力系统弹性是扩展系统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分布式储能以共享储能形式与火电联合调频的商业模式,基于此设计一种计及分布式储能和火电机组偏好的联合调频分散交易机制.结合分散交易机制去中心化的特点,构建包含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的联盟链架构,并提出考虑交易主体隐私的交易信息分类管理方法.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分散交易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性,且多次市场模拟后的交易量和总社会效益稳定,与未考虑交易主体偏好的集中交易模式相近.  相似文献   

14.
多微电网间分布式交易可促进新能源的消纳,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然而其个体趋利性强和出力不确定性等问题可能使交易主体发生严重违约行为,影响分布式电能交易的经济性。因此,提出计及信誉值和电气距离的多微电网分布式电能交易区块链模型。首先,针对分布式电能交易中存在的违约行为,提出基于合约完成率的信誉值评估模型,并结合其报价信息调整购售电主体的交易次序。其次,为促进交易主体选择就近交易和提高交易效率,在智能合约中设计了计及电气距离的交易撮合机制,并提出根据市场进程和自身信誉情况的报价更新策略。再次,为实现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在交易撮合过程中引入了实时动态网络安全校核方法。最后,基于Matlab和IDE-Remix平台对智能合约进行仿真分析,算例结果证明了所提分布式交易机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区块链为主动能量体(AEA)社群的点对点(P2P)电能交易提供了现实的技术支撑,但经典的确权和存证方案难以满足AEA社群中个性化、差异化的交易需求,为此引入非同质化代币(NFT)与P2P交易订单一一对应,将差异化的实体电能资产映射为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并随电能交易由售电方向购电方转让。交易过程采用链上链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区块链下,使用基于多维意愿的竞价算法进行P2P电能交易订单的匹配;在区块链上,售电方根据交易订单发行NFT并由购电方认购,实现了实体电能资产在数字世界中的价值表示和价值转移,可作为日后电能交付和电费结算存证。编写了基于以太坊的NFT智能合约并完成测试部署,设计了基于星际文件系统的数据分布式存储和基于OpenSea平台的数据查看方案。针对一个29节点的AEA社群进行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