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消费量逐年上升,葡萄酒进口额大幅增长。通过比较分析主要葡萄酒进口来源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发现法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占据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前两位,且澳洲有赶超之势;智利、西班牙、格鲁吉亚三国对华葡萄酒出口潜力较大,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与中国缔结双边自贸协定等措施促进了相关国家对华葡萄酒出口,品牌及价格是影响进口葡萄酒消费的重要因素。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仍存在认知度不高、价格偏高、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降低进口葡萄酒的成本,加强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2.
正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增长了14%,出口总额为21亿澳元。其中,对华出口额猛增66%,达到3.7亿澳元。中国成为澳葡萄酒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据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首席执行官司克拉克介绍,从去年初开始,中国葡萄酒市场回暖,消费也趋于理性。随着双边自贸协定开始实施,中国葡萄酒进口关税将逐步降低,澳大利亚葡萄酒的竞争力将大为增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酒庄也将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和出口。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WTO后葡萄酒业如何面临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贸易和市场全球化趋势中,中国葡萄酒如何自我提升,抗衡国外葡萄酒品牌,乃当务之急。中国有着上千年葡萄酿造历史,但世界开始关注中国葡萄酒市场,也就是3~4年的事。自1996年起,我国葡萄酒业如雨后春笋,势头迅猛。以张裕、长城、王朝等代表的葡萄酒,在与进口葡萄酒抗衡中,凭着民族品牌和质量优势占据了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半壁江山。迫使国外酒商重新审视调整其对华策略。1996年以来,国内葡萄酒市场可谓生意火火,国外葡萄酒不失时机,大量涌进,尽管质量参差不一,还是轻而易举地被市场吸纳。但1998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进口葡…  相似文献   

4.
肖竞  姚志彬 《新食品》2009,(17):88-89
先来看两组数字: 2008年,澳大利亚葡萄酒对华出口为1380万升,贸易额达6180万美元,是2005年初进中国市场时的6倍,出口量同比增长618%;  相似文献   

5.
中国葡萄酒应对国际化市场竞争的营销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龙 《酿酒科技》2006,(9):99-103
分析了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现状、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现状及中国葡萄酒的出口情况;提出中国葡萄酒直面国际市场竞争和未来的发展,中国葡萄酒企业应采取的营销策略有:开发高端产品、推广产品的文化营销、实施个性化产品营销、进行葡萄酒文化培育、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等。(孙悟)  相似文献   

6.
蔡梦藜 《新食品》2014,(9):82-83
从2012年开始,受多方因素的影响,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增幅放缓了很多。原瓶进口葡萄酒的价格一再下探,甚至一度下探到曾经国产葡萄酒占尽优势的50元价格位段以下。  相似文献   

7.
陈小蓉 《新食品》2014,(5):104-105
高性价比、易入口、风格多样、高品质等成为多数中国消费者选择澳大利亚葡萄酒的理由。最新数据显示,澳大利亚葡萄酒占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总额(数量和价值上)的15%,位列第二。同时中国电是澳大利亚葡萄酒最大的出口市场。澳大利亚官方机构也推出许多相关活动,旨在推动澳洲葡萄酒在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肖竞 《新食品》2014,(6):90-95
2012年之前,绝大多数从事进口葡萄酒行业的酒商,几乎都把重点布局在一“高”一“低”两个价格区间,这就是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历史上的“哑铃”格局。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在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大葡萄酒消费国,不过这个庞大的一个市场大多却被外国葡萄酒占据。法国葡萄酒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从去年7月到今年6月我国波尔多葡萄酒进口量再创新高,达到4040万升,蝉联波尔多葡萄酒第一大出口国。除了法国外,德国、阿根廷、西班牙、智利等国也都在积极寻求扩大对华葡萄酒出口。尽管拉菲等波尔多产区的红酒更具品牌优势,但中国的葡萄酒企业显然不愿将国内的高端市场拱手相让。  相似文献   

10.
正新年伊始,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开始实施关税降低2.8%的协定。尽管市场对于该协定的实施早有预期,提早释放了利好,但对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市场依然带来了上升的空间,尤其是高端葡萄酒受益良多。不过,由于受2017年灾害的影响,澳大利亚葡萄酒市场产量减少促使价格微涨,这也抵消了关税降低带来的价格下调空间。从2018年1月1日起,中澳两国根据中国-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2019年河北省餐饮食品及消毒餐饮具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通过对2019年河北省七类餐饮食品及消毒餐饮具的采样检测,按照食品种类、抽样场所、不合格项目等对检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食品添加剂、微生物、化学污染物、非法添加等不合格,讨论具体不合格原因,形成对策建议。结果 通过对河北省1799份餐饮食品及消毒餐饮具样品检测结果发现,餐饮食品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消毒餐饮具中大肠菌群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超标现象比较突出。在所有采集样品中,发酵面制品合格率最高,合格率为98.5%;其次为饮料和肉制品,合格率均为98.4%。合格率最低的是消毒餐饮具,合格率为79.4%。结论 通过落实餐饮食品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对不合格餐饮食品和消毒餐饮具的公示和核查处置力度,进一步加快制定餐饮食品微生物限量等国家标准等措施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餐饮食品安全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消费者、餐饮经营者和监管者提供建议.方法 对2019—2020年期间东中西部12个城市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包括合格信息和不合格信息,从中筛选出涉及餐饮食品的抽检数据和不合格项目进行分析.结果 2019—2020年东部的餐饮食品合格率由99.3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湖北省餐饮食品安全状况, 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探讨管理对策。方法 2017年从湖北省餐饮环节随机抽取6类餐饮食品2555批次, 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和判定, 利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 不同类别餐饮食品中复合调味料合格率最高(100%), 消毒餐饮具合格率最低(72.16%)。检测的食品添加剂、污染物、微生物和非食用物质指标中, 非食用物质的合格率最高(100%), 微生物的合格率最低(81.44%)。结论 餐饮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不同食品、不同指标的检测合格率有所不同, 消毒餐饮具的卫生状况较差, 微生物污染的情况较为普遍。今后应加强餐饮食品安全的监管,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2018年山东省餐饮食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汇总分析。方法 依据2018年山东省级监管部门公布的山东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 对餐饮食品的监督抽检情况进行分析, 讨论不合格原因, 探讨改善餐饮食品安全状况的对策。结果 餐饮具的问题最为突出, 合格率比总体平均合格率低21.64%, 自消毒餐饮具合格率比集中消毒餐饮具合格率低21.49%; 其次是鲜奶吧自制巴氏杀菌乳、发酵乳的微生物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第三是微生物和污染物的项目合格率分别比项目平均合格率低3.26%和2.30%。大肠菌群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超标是主要问题。结论 针对餐饮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 可通过落实餐饮经营者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制度, 完善餐饮食品相关标准, 加强餐饮服务行业监管, 建立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系统(HACCP)等措施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5.
卢炳环 《食品工业》2012,(8):102-104
我国的食品制造业虽然起源很早,但工业化程度较低。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又将食品产业推入信任危机时代。而食品标准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对产品安全、生产安全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的食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中国的特色产品众多,国家标准不可能覆盖和适用所有的产品,因此,利用现有的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合理的企业标准成为目前众多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本研究从标准制定的角度,阐述在制定食品企业标准过程中应注意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餐饮业食品与食品工业的食品分类有很大区别,在对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本身进行研究的同时,对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并且对其在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餐饮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全方位应用于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充分发挥食品添加剂应有的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0~2016年云南省市售熟肉制品和餐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调查分析。方法 在全省16个州市县中选取超市、农贸市场、零售及餐饮环节等为采样点, 随机采取熟肉制品1465份和餐饮食品3674份, 按照GB 4789.3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及《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检测和鉴定。结果 1465份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2.18%(32/1465), 3674份餐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率为1.44%(53/3674)。在不同流通环节中, 熟肉制品和餐饮制品中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便利店和超市, 分别为9.09%(5/55)和1.67%(3/180)。在不同的监测地区, 熟肉制品和餐饮制品检出率最高均为昭通地区, 分别为7.8%(11/141)和7.17%(18/251)。结论 单增李斯特菌在熟肉制品及餐饮食品中均有检出, 说明云南省的食品中存在一定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 对消费者的安全有潜在风险, 相关监管部门应持续加强监管,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州市网络订餐餐饮食品的卫生状态, 排查风险隐患。方法 通过网络订餐服务平台, 对广州6个中心城区近年网络订餐消费量大、人气高的网络订餐餐饮服务单位进行抽样, 依据DBS 44/006-2016《非预包装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结果 抽检5大类500份样品, 合格451份, 总体合格率为90.20%, 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和大肠埃希氏菌2个卫生指标菌。500份样品中共检出14株食源性致病菌,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9株, 蜡样芽胞杆菌检出5株, 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均未检出。连锁餐饮服务单位的合格率较高, 非连锁餐饮服务单位的小型餐饮合格率最低。结论 广州市网络订餐餐饮食品总体卫生情况主要体现在卫生指标菌不合格, 食源性致病菌符合标准。熟肉制品、米面及其制品(米饭、米粉、肠粉、面条、粥、饺子等)、熟制凉拌菜与寿司等这3类食品比较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 需引起监管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餐饮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 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 为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GB 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对广州市5类500批次餐饮食品进行检验, 并经VITEK 2鉴定。结果 500批次餐饮食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 检出率为1.80%, 其中熟肉制品和凉拌菜、寿司食品检出率分别为3.33%和3.00%。结论 广州市餐饮食品整体情况良好, 但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安全隐患, 需加强对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熟肉制品和凉拌菜、寿司等重点品种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泰州市餐饮业食品安全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泰州市餐饮业食品安全动态,及时发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隐患,为监管部门有效监管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关于委托开展江苏省2010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的函》检测技术要求提供的检测方法和食品检验工作规范进行监测抽样,采高风险食品、餐饮具及食品原料3大类样品312份,对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沙门菌等7个微生物指标及防腐剂、色素、重金属、兽药残留等28个理化指标进行监测。结果 312份样品总体合格率为50.3%,其中食物原料大米、小麦粉、食用油全部合格;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为75.0%;猪肉(猪肝)合格率为56.2%;高风险食品合格率仅为17.3%,熟肉制品、鲜榨果蔬汁、非发酵豆制品、沙拉、凉拌菜、生食水产品、盒饭合格率分别为20.0%、15.0%、6.25%、25.0%、0、12.5%、37.5%。合格率偏低主要受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两个卫生学指标的影响,7类样品合格率差异无显著性;餐饮具合格率为75.6%。结论猪肉污染严重;熟肉制品、沙拉等直接入口食品卫生状况较差,提示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加工场所卫生管理,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宣导以及原料选控、加工过程及餐具消毒等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