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该研究以小麦胚芽为原料,2,6-二甲氧基对苯醌(2,6-DMBQ)产量为评价指标,对发酵菌种进行筛选并考察原料预处理方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发酵菌种为低糖面包酵母;最佳原料预处理方式为超声处理;低糖面包酵母发酵小麦胚芽产2,6-二甲氧基对苯醌的最优发酵条件为菌种添加量1∶8(酵母与麦胚质量比),料液比1∶15(麦胚与水质量比),发酵时间42 h,发酵温度28 ℃。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2,6-二甲氧基对苯醌的产量最高为(765.23±9.11) μg/g。  相似文献   

2.
构建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工程菌株并将其应用到2,6-二甲氧基对苯醌的发酵制备中。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从酿酒酵母CS1401的总DNA中扩增得到β-葡萄糖苷酶基因,并与载体p PICZαA连接后导入毕赤酵母X33中进行甲醇诱导表达;对表达成功的重组菌株进行β-葡萄糖苷酶活力测定;同时将酿酒酵母CS1401和重组菌株接种到小麦胚芽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并测定2,6-二甲氧基对苯醌的发酵产量。结果表明,酿酒酵母CS1401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在毕赤酵母X33工程菌株中得到高效表达,酶活力达到4.5 U/m L,为酿酒酵母CS1401的5倍;2,6-二甲氧基对苯醌的摇瓶发酵产量达到935.7 μg/g,比酿酒酵母CS1401提高了0.4倍。因此,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重组工程菌株在2,6-二甲氧基对苯醌的发酵制备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胚芽是小麦加工的副产物,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文章旨在获得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的麦胚发酵工艺,为麦胚加工技术的开发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文章通过发酵小麦胚芽,以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接种量、发酵时间和料液比)和响应面优化麦胚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液比1∶11.7、发酵时间48.3h、菌种接种量3.2%。在此条件下发酵麦胚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9.54%。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14.44%、18.72%、68.74%。  相似文献   

4.
以麦胚为原料,利用复合乳酸菌发酵研制麦胚乳酸菌发酵饮品。以离心沉淀率为评价指标,优化稳定剂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麦胚乳酸菌发酵饮品工艺条件,并测定其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最佳稳定剂为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0.5%、琼脂0.2%;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es)、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按照配比1∶1∶1∶1∶1∶1∶1制备发酵剂,接种量0.03%,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 42 ℃。在此最佳条件下,麦胚乳酸菌发酵饮品为乳酪色,质地黏稠,口感细腻,总蛋白3.53 g/100 g,总膳食纤维2.12 g/100 g,维生素E 1.28 mg/100 g,亚油酸669 mg/100 g,α-亚麻酸75.8 mg/100 g,乳酸活菌数2.1×109 CFU/mL。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小麦胚芽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胚芽为原料,研究了以乙醇为溶剂,提取麦胚中黄酮类物质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小麦胚芽中黄酮类物质提取的工艺参数,适宜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5∶1,提取时间为3.1h,提取温度52℃,麦胚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量为34.50mg/g,与预测值35.56mg/g的相对误差小于1%,表明优化得到的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y-1)发酵小麦胚芽,研究其发酵前后营养品质与贮藏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dy-1中存在谷氨酸脱羧酶(GAD),能够转化L-谷氨酸生成γ-氨基丁酸(GABA);发酵后的小麦胚芽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提高了13.64倍,其中天冬氨酸、亮氨酸、γ-氨基丁酸以及蛋氨酸、赖氨酸等增加显著;发酵过程中植酸酶活性增强,抗营养因子植酸的含量下降;发酵麦胚的脂肪酶活力比发酵前降低55.31%,脂肪氧化酶活力降低76.32%;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显示,发酵麦胚的贮藏特性发生显著改变,经过60 d的室温贮藏,发酵麦胚的氧化酸败程度明显低于未发酵麦胚。因此,乳酸菌发酵小麦胚芽可显著改善其营养品质与贮藏特性,采用该方法加工的小麦胚芽可作为食品营养强化的原料或食品配料。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小麦胚芽的资源浪费,提高其附加值,同时解决居民缺钙的问题,对麦胚多肽与钙离子螯合的工艺进行研究。以小麦胚芽为原料,以螯合率为考察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温度、麦胚多肽与钙离子物质的量比、时间、pH值对螯合率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65℃、麦胚多肽与钙离子物质的量比3∶1、时间60 min、pH 9.5的条件下,螯合率达到最大,为86.21%。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麦胚多肽-钙螯合物进行结构分析,红外光谱表明麦胚多肽的氨基和羧基都参与了螯合反应;圆二色谱表明螯合物的二级结构由原来的无序结构向有序、紧密的结构转变;扫描电子显微镜表明螯合物的分子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8.
不同预处理条件对SFE提取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小麦胚芽作为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的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条件(水分含量和粉碎度)对SFE提取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的超临界CO2萃取的适宜预处理条件为麦胚含水量5.1%、物料粒度30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初步探讨了小麦胚芽在二次发酵法制作面包中的应用,研究了不同小麦胚芽预处理条件、添加量和主面团加水量、面包改良剂使用量对面包体积比及面包质量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就面包体积而言,面包中添加麦胚片优于添加麦胚粉;烘烤、焙炒、脱脂处理的小麦胚芽均可应用于面包中,但添加烘烤麦胚的面包品质最佳,其次是脱脂麦胚,焙炒处理的麦胚面包质量较差,最佳小麦胚芽添加量、主面团加水量和面包改良剂使用量分别是6%、20%和0.6%。  相似文献   

10.
低糖复合发酵乳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中国酿造》2020,39(10):188
以黑米、黑豆、黑木耳为原料,以木糖醇代替蔗糖,将黑米黑豆黑木耳混合液与牛乳共同发酵,研制一种低糖复合发酵乳,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通过高温烘焙香气试验确定黑米、黑豆烘烤条件分别为160 ℃烘烤8 min、180 ℃烘烤10 min。低糖复合发酵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黑米∶黑豆∶黑木耳=3∶2∶1(g∶g),黑米黑豆黑木耳混合液∶牛乳=6∶4(V/V),混合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2)接种量4.0%,木糖醇添加量8%。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低糖复合发酵乳的感官评分为94.2分,脂肪含量为3.6%,蛋白质含量为5.9%,酸度为79 °T,还原糖含量为5.2%,全乳固体为16.1%;乳酸菌数为1.91×106 CFU/g;未检出致病菌,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樟芝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樟芝深层发酵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樟芝发酵的最优方案是:2%麸皮,0.2%蛋白胨,0.3%磷酸氢二钾,0.05%硫酸镁,VB1 10mg/100ml,自然pH,接种量为20%,摇瓶的装液量为120ml/250ml三角瓶,150r/min,25℃恒温培养5d,菌丝干重达到1.0g/100ml发酵液。并通过对樟芝深层培养菌丝体及发酵滤过液多糖中氨基酸营养成分及多糖含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羊肚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  张光宇  杜秀娟  杨玉红 《中国酿造》2013,32(10):113-116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羊肚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的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肚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5%,酵母膏2.5%,MgSO4 0.1%, KH2PO4 0.2%, VB1 0.2%;最适培养条件:pH值为7,发酵温度28℃、转速140r/min,装液量100mL/250mL,摇床振荡培养7d,在最佳条件下所生产的菌丝生物量为3.438g/200mL。羊肚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的优化工艺能高效生产菌丝体,为以后开发羊肚菌真菌资源产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豆渣的利用价值,以豆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均匀设计试验优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液态发酵豆渣工艺,并测定发酵豆渣中的品质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酿酒酵母液态发酵豆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2%、白砂糖0.3%、K2HPO40.08%、MgSO40.03%、含水量95%、发酵时间28 h。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豆渣的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及感官评分分别为0.174 5 g/100 g、6.49 g/100 g、27.50分,分别是发酵前的1.51倍、3.57倍、1.42倍。从发酵豆渣中共鉴定出7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醇类16种、醛类4种、酮类5种、酯类18种、烷烯烃类19种、呋喃类3种和其他7种,相较于发酵前增加了大量醇、酯类物质,使豆渣具有花草香、果香等独特风味,同时醛类物质下降,削减了豆渣中的豆腥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菌株RhizopusOR 1UVN培养基优化 ,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是 :50g玉米粉 ,30g豆粕粉 ,4gNaNO3,1 0g麸皮 ,0 .5gMgSO4 ·7H2 O ,0 .5gZnSO4 ,1gK2 HPO4 ,1L水 ,从该菌株发酵过程曲线 ,发现大量产酶期在 40~ 48h ,生淀粉糖化酶量与熟淀粉糖化酶量的比率(RDA)为 0 75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从农家自酿葡萄酒中筛选出一株富含谷氨酸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5,其26S rDNA核苷酸序列与S. cerevisiae TY12的26S rDNA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以胞内谷氨酸含量为目标,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建立糖蜜、工业蛋白胨和KH2PO4的二次回归模型,确定培养基最佳配方为:糖蜜(含30%蔗糖)100 mL/L、酵母浸粉10 g/L、工业蛋白胨20 g/L、MgSO4·7H2O 1 g/L、KH2PO4 0.5 g/L、FeSO4·7H2O 2 g/L。在此优化培养基中发酵培养24 h,胞内游离谷氨酸达到了3.29%,比优化前提高了87.8%。  相似文献   

16.
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得出糖蜜、玉米浆和豆饼水解液对谷氨酸产量有显著影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得到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g/L,玉米浆33.9g/L,豆饼水解液19.9g/L,糖蜜30.6g/L,MnSO40.03g/L,FeSO40.03g/L,MgSO42g/L,K2HPO44.5g/L,生物素(VH)0.3mg/L,硫胺素(VB1)0.3mg/L。通过对模型验证实验,谷氨酸产量实际值为111.33g/L,且较未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相比谷氨酸产量提高了22.75%。  相似文献   

17.
黄原胶发酵生产培养基的组成对黄原胶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通过测定发酵液粘度、粗胶含量,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黄原胶产量和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源对黄原胶质量影响较大,不同碳源之间最终发酵水平有明显差别,当玉米淀粉:蔗糖2∶1时黄原胶产量和粘度最高.氮源的影响次于碳源,确定最佳氮源为黄豆粉.CaCO3能明显提高黄原胶的产量粘度,是无机盐中最大影响因子,CaCO3最优添加量为0.3g/100mL.KH2PO4影响作用不大,差别不显著,当KH2PO4添加量为0.5g/100mL时,黄原胶产量和粘度达到最大.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最优配方为:玉米淀粉5g/100mL,蛋白胨0.5g/100mL,KH2PO4 0.4g/100mL,MgSO4 0.05g/100mL,FeSO4 0.025g/100mL,柠檬酸0.025g/100mL,在此条件下,28℃,180r/min发酵培养72h,黄原胶的产量可达到29.88g/L,粘度达到6002mPa/s.  相似文献   

18.
酿酒酵母生产谷胱甘肽的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丽雪  胡耀辉  齐斌 《食品科学》2007,28(10):391-395
本实验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S10515产谷胱甘肽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为5%、酵母膏1.2%、硫酸铵0.6%、硫酸镁0.02%、磷酸二氢钾0.1%;当发酵液初始pH为6.0、装液量50%~60%、振荡速度300r/min时,经过24h振荡培养后,谷胱甘肽的产量为90.20mg/L。  相似文献   

19.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真姬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筛选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真姬菇液体菌种最佳组合培养基为:葡萄糖3g/100mL、玉米淀粉1g/100mL、黄豆粉1.5g/100mL、(NH4)2SO4 0.3g/100mL、KH2PO4 0.2g/100mL、MgSO4·7H2O 0.1g/100mL 和VB1 10mg/L。真姬菇摇瓶发酵最佳条件为:起始pH 值为6.0,500mL 锥形瓶装液量140~150mL,摇床转速180r/min,温度26℃,二级摇瓶发酵时间72h,接种量10%~12%。  相似文献   

20.
融合株Q4413的L-赖氨酸生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4413菌株系北京棒状杆菌1134衍生物与枯草芽孢杆菌151衍生物的原生质体的融合株。Q4413株培养在甜菜(糖蜜含糖量12.6%)、K_2HPO_40.15%、MgSO_40.04%、玉米浆1.2%、(NH)_4)_4SO_44%,VH、VB分别为50μg/dl培养基的小型发酵罐内,pH6.5~7.2,30~32℃,发酵75小时。pH值由氨水调节,发酵过程补加糖3.6%。平均产L-赖氨酸6.5%,平均转化率40.2%。 Q4413融合株遗传性能稳定,是一株具有王业生产价值的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