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保定野三坡、铜仁市梵净山、三明市泰宁旅游区、焦作市云台山等景区企业为例,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探索企业参与旅游扶贫的绩效与对策。研究发现,景区企业参与旅游扶贫的方式主要包括:为村寨打造景区景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改善旅游服务功能、优化村民的生计条件;虽然在扶贫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景区带动功能不足,旅游相关产业链尚未形成,扶贫项目的稳定性不高,景区缺乏参与旅游扶贫的积极性,景区、居民利益矛盾突出等问题。据此,提出要优化政府扶贫协调功能,提高贫困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景区的带动效应,重视调动旅游扶贫企业的积极性,统筹协调企业和当地居民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基于深圳和厦门的调查数据,从社会赋权的角度分析其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个体特征和经济因素,社会赋权对居民幸福感影响更重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幸福感存在负相关关系。具体从社会赋权看,社会流动与发展空间越大,人们的幸福感体验越积极;政治参与、社会组织参与和社区参与均对提升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桂林龙脊平安寨农业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感知的测量,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社区居民的视角对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开发总体上持肯定态度,但是环境污染、文化重构、权利缺位、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遗产地社区旅游发展。认定遗产地居民文化权、制定社区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赋予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决策权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国家层面对重点生态功能区旅游生态扶贫的立法缺失,导致实践中普遍存在在地社区难以参与生态旅游收益分配、林权流转受限、补偿资金融资渠道较少与生态补偿标准不科学等问题。国际上普遍采用通过旅游生态补偿实现减贫的法律模式,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立法经验,赋予社区居民实质性参与生态旅游的权利,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运作机制,促进自然资源股权化,拓宽生态旅游扶贫资金来源,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旅游生态扶贫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旅游精准扶贫实践工作的开展,旅游精准扶贫战略的优劣性及目标的实现程度值得关注。以程序化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选取革命老区梁家河村为研究区域,系统分析徘徊于贫困线边缘的老区居民对旅游精准扶贫效果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构建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评价体系概念模型。研究发现,该评价体系由5个主要影响指标和3个中介影响指标构成,即以居民生存及安全需求、自我需求、家庭需求、社会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主要影响指标和以政策影响力、社区权力结构、社区领导个性为中介影响指标。  相似文献   

6.
旅游精准扶贫是重庆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运用案例研究法,梳理重庆民族地区探索旅游扶贫的实践并提炼其成功经验;分析当前重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制约因素;从实践层面创新重庆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模式,优化利益分配机制,构建扶贫产业集群,建设互联网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老旧小区改造对完善现代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体系、重构和优化城市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立了组合赋权-TOPSIS评价选择模型,分析各种改造模式的特点,从社会参与、政府支持、企业合作、小区情况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青岛市某小区为例,运用组合赋权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得出该小区最佳改造模式为BOT模式,并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与有效性,可为老旧小区改造融资模式的选择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公租房是改善中低收入群众居住环境的重要政策,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水平直接反映民生工程公租房建设的成效。以公租房社区居民为调研对象,对武汉市公租房社区进行实地调研,根据公租房社区居民特征,利用Critic赋权法构建了公租房居民主观福祉评价模型,对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进行了评价,并对公租房居民主观福祉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感知整体评价较高,社会关系、公共服务、休闲娱乐、健康状况等因素对居民主观福祉有积极而显著的影响,而经济状况和居住环境对公租房社区居民主观福祉有消极的影响,但整体上来说搬入公租房社区对提升民生福祉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基础,在乡村旅游的背景下,对贫困地区社区参与旅游的概念,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必要性,社区参与旅游的障碍及解决方案进行了研究,力求为相关部门进行旅游扶贫工作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宁夏纳家户村发展民族生态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提出了纳家户发展民族生态文化旅游的战略措施,即特色开发,充分展示传统的民族文化;依据自身特点,创新发展模式;扩大区域合作,进行联动开发;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发展社区共建;加强旅游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对于宁夏纳家户民族生态文化旅游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旅游影响感知研究多以旅游地居民总体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各居民群体的差异性。以海门为例,探讨了青少年居民的旅游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感知和该群体参与城市旅游发展的机制。研究表明:(1)受海门所处旅游地生命周期早期阶段和青少年个性心理特征影响,受访者积极感知强烈,消极感知不太明显,经济影响感知强于其他感知;(2)城市青少年旅游参与机制,由依托单位、场地、资金、辅导员、管委会、参与活动、规章制度等各项软硬件保障机制组成,是大中尺度旅游地社区参与的有益尝试;(3)该机制运行应形成政府主导、共青团带动、管委会负责、多元主体参与的协作模式,并实现对青少年的增权。  相似文献   

12.
文化生态博物馆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开发对象。联系贵州侗族文化生态博物馆旅游开发的实际,认为文化生态博物馆的旅游开发.必须注意处理好社区居民的参与问题、民族文化展现的真实性问题和旅游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并评价了我国现有的社区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认为社区型旅游景区在管理中要保障居民利益、重视居民参与、合理分配利益、减少政府干预、鼓励民间组织参与;同时提出了社区型旅游景区理想模式,以期能为我国的社区型旅游景区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德尔菲法和定量模型方法,从长期和短期两个维度构建了关于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广西28个国定贫困县之一的龙胜各族自治县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该县民族旅游扶贫绩效处于良好等级,但自然村通公路率、劳动人口受教育水平、小学专任教师数、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的实际得分与标准得分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了该县民族旅游扶贫的绩效。为此,提出3点主要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建设,提高道路质量等级和标准;增强中小学专职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劳动人口的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扩大民族旅游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区参与旅游成为了旅游发展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众多的研究中,人们不约而同将视野集中在社区居民参与什么和如何参与旅游的话题上,却没有对社区参与旅游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和作用加以足够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对目前政府在社区参与旅游中存在问题的思考,探讨了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在其中的重要性及其应当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区生态旅游与少数民族地区扶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扶贫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日益深入,社区生态旅游模式有效地融合开发式扶贫和参与式扶贫的理念。有效地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逐渐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最佳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显著,对当地民族关系产生一定影响。以德夯苗寨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模糊数学分析旅游扶贫活动对民族关系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结果表明:在德夯苗寨旅游扶贫进程中,旅游扶贫表现为推动了当地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社会稳定和保护了民族文化等积极影响,模糊分析所占比例为0.4080。但是,旅游扶贫也对民族关系的存在消极影响,模糊分析所占比重为0.3315。  相似文献   

18.
以居住在重庆千年古镇磁器口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其对经济利益与经济成本的感知,并依据相应的人口学特征对其进行感知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旅游中心至居民居住地同心圆规律,并发现旅游开发并未使居民获得经济利益,提出政府应重视弱势居民利益,保障其致富的权力。  相似文献   

19.
居民的积极有效参与是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前提。在这方面,日本和德国的主要经验是:地方政府制定明确细致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政府、居民、社区、企业在生活垃圾投放中分工明确;对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实行正负双重激励;重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习惯养成;注重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制化建设。借鉴这些经验,有利于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南岳区居民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了居民对节会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采用SPSS软件对问卷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南岳区居民对本地开展的节庆旅游总体持较为积极的态度,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居民的感知除职业(是否与旅游行业相关)一项外都无显著差异。建议通过建立健全的旅游社区参与机制,来调控南岳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