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震规范要求对地震烈度大于Ⅷ度地区15 m以内的土层进行砂土液化判断。新型海上风电筒型基础入土深度较浅,对地震作用下砂土地基的液化较为敏感。为研究砂土中新型筒型基础与地基的地震响应规律,设计并开展了系列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监测了砂土中新型筒型基础与地基在震中和震后的加速度变化和孔压响应,分析了筒型基础影响砂土地基抗液化性能的规律性。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作用下,砂土地基中筒型基础加速度响应系数大于1.0,且响应系数与基础重量呈正相关关系;新型筒型基础因其直径通常大于30m,质量大于2000 t,与上部荷载的联合作用显著增加了地基中的附加应力,有利于提高砂土地基的抗液化能力;基于超静孔压比建立了筒型基础影响区域地基抗液化性能的判别方法,定量分析筒型基础提高砂土抗液化能力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研究非液化场地中桩-结构体系地震响应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含有一定深度的松砂层非液化场地土-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试验,分析非液化场地和群桩基础的加速度地震响应特征,并对土体侧向变形规律以及桩基弯矩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输入0.05g拍波时,土体与桩基对加速度反应表现出放大作用,且距离结构较远处土体对加速度放大作用更加明显;当输入0.3g汶川地震卧龙台地震记录时,加速度只在远离桩基的土体中加速度反应有一定放大;桩身最大弯矩均超过60N·m,并且桩基弯矩幅值呈现出桩顶弯矩小(靠近桩顶处)、下部弯矩大(靠近桩端处)的规律,且在土层交界面附近弯矩存在突变;上部结构加速度反应自上而下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地震动Arias强度值减小明显,刚性场地上的结构地震动Arias强度是位于土体上结构的3~4倍,说明土体的耗能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位是砂土地震液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贯通后北京市地下水位持续上升。收集99个钻孔资料和122个地下水位监测站数据,采用基于最佳拟合分布的克里金插值方法,构建北京研究区域地下水位埋深和地层空间分布模型,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对北京土层地震液化的影响。取地震加速度为0.2和0.4g,采用两种基于标准贯入试验的液化判别方法,在北京市平均水位上升1m、3m、5m的情况下,计算液化指数的空间分布和区域液化等级划分。结果表明:随着北京市地下水位的上升,研究区域液化面积增大,液化等级整体有所提升。地震加速度为0.4g时,规范法计算得到地下水位升高5m,液化面积占比从30.8%提升至70.7%。该液化危险性评价为北京市岩土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指导,也为全球类似地下水位上升地区提供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基液化导致桩基础破坏是地震中建筑物和公共基础设施震害的主要原因。开展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探究液化场地中直、斜群桩基础地震反应,并建立动静耦合边界非线性砂土液化大变形桩基塑性损伤有限元数值模型,进行地震作用下群桩基础的塑性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地基土液化最先出现在群桩基础周围的地基土表面处,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大,液化范围逐渐向地基深处和桩基础两侧发展;群桩基础的动弯矩在桩底、地基土表面、承台嵌固位置较大;直群桩基础桩身变形较大位置出现在桩底部和地基土表面位置处,斜群桩变形较大位置则出现在桩身中间处;地基土超孔压比在地基浅层最大,并随输入地震动峰值增大而增大;地基土受地震动影响产生液化的同时,会在桩周20倍桩径范围内产生地基隆起,远桩区域产生地基震陷;地震作用下,直、斜群桩受压损伤较小,受拉损伤严重,0.3 g强震工况直、斜群桩桩底受拉破坏。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液化地基上超高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设计了液化场地超高层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振动台试验。分析了超高层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振型、加速度响应、位移反应、结构顶层加速度响应组成和地基孔隙水压力。结果表明:随着加速度峰值的增大,结构的自振频率下降,阻尼比增大;由于结构刚度变化不大,结构振型曲线的形状变化不明显;结构的动力响应不仅与输入地震波的加速度峰值有关,还与地震波的频谱特性有关;结构顶层的加速度反应主要由结构弹塑性变形加速度分量组成,其次是基础转动引起的摆动加速度分量和平动加速度分量;当地震波加速度到达第1个峰值时,砂土层的超孔隙水压力存在负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液化地基上超高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设计了液化场地超高层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振动台试验。分析了超高层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振型、加速度响应、位移反应、结构顶层加速度响应组成和地基孔隙水压力。结果表明:随着加速度峰值的增大,结构的自振频率下降,阻尼比增大;由于结构刚度变化不大,结构振型曲线的形状变化不明显;结构的动力响应不仅与输入地震波的加速度峰值有关,还与地震波的频谱特性有关;结构顶层的加速度反应主要由结构弹塑性变形加速度分量组成,其次是基础转动引起的摆动加速度分量和平动加速度分量;当地震波加速度到达第1个峰值时,砂土层的超孔隙水压力存在负值。  相似文献   

7.
对饱和砂土地基进行了完全耦合的三维排水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探讨了不同输入地震加速度、不同土性参数和不同土层构成等因素对饱和砂土地基抗液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天然饱和砂土地基的水平振动加速度沿深度方向自下而上被放大;在地震中,地基中超孔压比的分布规律基本是上下部较小,中部较大;土性参数对地基本身的哪抗液化性能有重要影响,初始孔隙比越小,相对密度越大,土体的抗液化能力越强;随输入地震加速度的减弱,由粘土和砂土构成的地基,在不同深度处的超孔压比基本保持不变,没有出现明显的超孔压消散现象.  相似文献   

8.
多年冻土场地路基地震加速度反应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多年冻土场地路基及与之相关土工构筑物的抗震己成为以往研究不足、而目前道路建设中又必须尽快解决的重要工程问题之一。以在建的青藏铁路工程的抗震设计与地震加固为应用背景,基于若干种较为典型的冻土场地路基工况,采用非水平场地土体(土工结构物)地震反应分析的二维动力有限元法,分别输入E1 Centro波及天津波,开展多年冻土场地路基地震加速度反应谱的研究工作。研究表明,在高频E1 Centro波和低频天津波输入下,无论冻土层存在与否,路基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均主要表现为高频脉冲型,反映了路基的地震冲击型破坏作用;当输入高频E1 Centro波时,在中、低频段,含冻土层路基的地震加速度反应谱较不含冻土层路基的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大;而在低频天津波输入下,冻土层存在与否,对路基地震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较小。与不同的场地地形条件相比,输入地震波频率的不同,对冻土路基地震加速度反应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当存在融沉盆时更加剧了路基的地震加速度反应。  相似文献   

9.
路桥过渡段是公路路基工程中重要环节,其严格的变形控制要求才能保证路基与桥的协调工作、避免桥头跳车保证行车的舒适与安全;而液化场地在地震荷载的作用下,地基承载力将完全丧失,导致地基与上部建筑发生较大变形,因此对液化场地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是保证路桥过渡段在地震下正常工作的基础,通过实际工程研究,振冲碎石桩可以消除路桥过渡段液化土体的液化性,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可液化地基中地铁车站周围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基液化是地铁车站结构在地震中发生严重震害的重要威胁之一。基于对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模型的研究,建立了可液化地基–地铁车站结构非线性静动力耦合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分析了该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反应规律。首先,对地铁车站结构周围地基的动孔隙水压力、位移和加速度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可液化地基上车站结构上浮、周围侧向地基地表的地震沉降、车站结构周围地基的液化区分布特性及其位移矢量场特征;其次,对车站结构周围可液化地基的地震反应对地面结构的地基稳定性及其所处地震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成果可对控制可液化地基上地铁车站结构地基的震害及其对地面结构造成的震害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