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聚丙烯腈(PAN)为膜材料,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超滤膜,对膜表面偕胺肟化改性,使其螯合Cu~(2+)和Ag~+制备抗菌超滤膜,以解决金属离子的流失问题。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超滤膜进行表征,考察了螯合Cu~(2+)和Ag~+的超滤膜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Ag~+螯合膜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91.3%,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98.1%,而Cu~(2+)螯合膜几乎没有抑菌效果。在实验范围内,离子螯合膜的分离性能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醋酸纤维素(CA)和聚偏氟乙烯(PVDF)为膜材料,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制备PVDF/CA共混超滤膜,经过表面接枝共聚和偕胺肟化改性,制备PVDF/CA-g-PAO螯合膜,用于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光谱分析仪对PVDF/CA-g-PAO螯合膜进行表征,考察螯合膜对Pb~(2+)和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VDF/CA-g-PAO螯合膜对Pb~(2+)的去除率达到98%,对Cu~(2+)的去除率仅为20%。在分离性能变化不大的情况下,PVDF/CA-g-PAO螯合膜既能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又能吸附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电镀废水中重金属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冲击,采用水解-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对电镀综合废水进行处理,以重金属离子Cu~(2+)、Ni~(2+)为代表,重点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重金属冲击下对水解-MBR工艺处理电镀废水效能的影响,以及水中DOMs与微生物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Cu~(2+)、Ni~(2+)质量浓度5~20 mg/L冲击下,水解-MBR组合工艺对COD和NH_4~+-N去除效率分别在75%和45%以上.硝化细菌抗重金属冲击能力较差,水解-MBR组合工艺对重金属Cu~(2+)、Ni~(2+)的耐受质量浓度可达20 mg/L,而单纯MBR工艺仅为10 mg/L.水解反应器可将污水中HPI大部分转化为HPO-A,改善难降解有机物可生化性,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明显降低.随着重金属Cu~(2+)、Ni~(2+)质量浓度的升高,MBR反应器内活性污泥的SOUR值逐步下降,但水解-MBR工艺SOUR受重金属的抑制率均比单独MBR工艺低5%左右.由于水解使重金属毒性减弱,水解-MBR系统中微生物的活性较高,系统中EPS含量和出水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单独MBR工艺,且可以有效减少膜表面胶体物质和溶解性有机物形成,降低污泥滤饼层的形成速度,有效减缓膜污染的速率.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止血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壳聚糖止血膜柔韧性差的问题,以丙三醇和酚磺乙胺作为改性剂,采用溶液浇膜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组成配比的壳聚糖(CS)/羧甲基壳聚糖(CMCS)止血膜,并评价了CS/CMCS止血膜拉伸性能和止血效果.丙三醇的引入可使CS/CMCS止血膜的断裂伸长率提高4~7倍,尽管其拉伸强度也降低了70%.丙三醇改性的CS/CMCS=8/2载药止血膜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10.4±0.9 MPa)和断裂伸长率(50.4±4.5%);与未加入酚磺乙胺的CS/CMCS止血膜相比,酚磺乙胺的离子交联作用使CS/CMCS载药止血膜的拉伸强度提高55%,而断裂伸长率仅降低24%.止血评价结果表明经丙三醇改性的CS/CMCS=8/2止血膜均能使血液发生分离的时间明显缩短,并具有促使血液凝结形成黑色血块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制备出一种绿色环保、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良好的多孔醋酸纤维素(CA)复合纤维膜,选用天然吸附材料蒙脱土(MMT),以CA为基材,通过离心纺丝技术,设计制备MMT/CA多孔复合纤维膜,并将所得纤维膜应用于重金属离子吸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EDS)、热重分析仪(TGA)和原子吸收光谱仪(ASS)对复合纤维的形貌结构及吸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溶剂DCM/DMSO质量配比8∶2时成功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MMT/CA复合纤维膜;随着MMT质量分数的增加,其Cu~(2+)吸附量也随之增大,当质量分数为3%时最大Cu~(2+)吸附量为44.243 mg/g,并且经过5次解吸循环后,仍保持有80%以上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简化传统金属离子的测定方法,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络合剂,用PAN、二甲酚橙和紫脲酸铵为指示剂测定Cu~(2+)浓度,用铬黑T指示剂测定Mg~(2+)浓度,用二甲酚橙指示剂测定Ni~(2+)浓度.结果表明:以紫脲酸铵为指示剂时,Cu~(2+)浓度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最小,为0.631%,因此测定Cu~(2+)浓度选择紫脲酸铵为指示剂最合适;以铬黑T为指示剂,Mg~(2+)浓度的测定结果的RSD为0.719%,因此测定Mg~(2+)浓度时可以选择铬黑T指示剂;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时,Ni~(2+)浓度测定结果的RSD为0.760%,因此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Ni~(2+)浓度时可选择二甲酚橙指示剂.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比,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金属离子浓度操作简单方便,测定结果具有很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得CS/PVA纳米纤维膜,并将其作为对铜、镉离子的吸附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CS/PVA纳米纤维细而均匀且呈不规则的网状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S/PVA纳米纤维膜的稳定性较好,为其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吸附材料提供前提。系统探讨了吸附时间、pH值、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PVA纳米纤维膜对Cu~(2+)、Cd~(2+)的吸附作用在2 h内即可快速达到平衡,其吸附容量随着金属离子初始浓度、溶液pH值的增加而增大。此外,在100 mmol/L的稀盐酸(HCl)溶液中,Cu~(2+)、Cd~(2+)的脱附率在1min内可分别达到86.7%和91.3%。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相悬浮法,以环己烷为油相,Cu~(2+)为印迹模板,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印迹壳聚糖微球。正交实验结果表明,20m L3%的壳聚糖溶液中戊二醛用量为0.8m L、45℃下交联5min,3%NaOH固化2.5h,吸附剂性能最佳。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衍射(XRD)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球表面有许多沟壑,结晶度降低。吸附条件优化结果为:300mg/L Cu~(2+)溶液、pH为5、吸附剂投加量0.06g、吸附4h时吸附量达到91.39mg/g。印迹微球在一元和二元金属离子体系中对Cu~(2+)均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可用于溶液中Cu~(2+)的富集和分离。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膜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效果,采用共缩聚法制备了氨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AFMS)微球,然后将AFMS微球与聚偏氟乙烯(PVDF)以不同质量比共混,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PVDF/AFMS杂化膜.采用SEM、FTIR对膜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PVDF/AFMS杂化膜对水溶液中Cu~(2+)(初始质量浓度为300 mg/L)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AFMS成功嵌入PVDF膜中;随着AFMS质量分数、pH(7.0)、Cu~(2+)溶液体积和接触时间的增加,杂化膜对Cu~(2+)的吸附量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吸附平衡;当AFMS在铸膜液固含量中所占质量分数为40%、pH值为6.0、Cu~(2+)溶液体积为20 mL、接触时间为120 min时,PVDF/AFMS杂化膜对Cu~(2+)的吸附量高达57.3 mg/g;经过5次吸附-脱附实验,该杂化膜对Cu~(2+)的吸附量为54.6 mg/g,为初始吸附量的95%以上.说明该杂化膜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再生性能,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具有优异抗菌和抗紫外性能的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锌(ZnO),然后通过聚多巴胺(PDA)和聚乙烯亚胺(PEI)对PP进行表面亲水处理,获得改性PP熔喷材料(M-PP),通过浸渍法将壳聚糖(CS)和ZnO依次负载在改性后的M-PP上,制备得到ZnO/CS@M-PP复合熔喷材料;对ZnO/CS@M-PP复合熔喷材料进行形貌、结晶结构、抗菌和抗紫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ZnO为梭状形貌,长度为200~600 nm,结晶结构完整,ZnO与CS均匀分布在M-PP的表面;随着ZnO质量浓度的增加,ZnO/CS@M-PP复合熔喷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随之提高,紫外线防护系数(UV protection factor, UPF)值也随之增加;当ZnO负载质量浓度为2 mg/mL时,ZnO/CS@M-PP复合熔喷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可达99.99%,UPF值为139.97。  相似文献   

11.
以脱乙酰度95%的壳聚糖为原料,通过丁二酸酐酰化、氯化钙交联后对壳聚糖的改性,制备出吸附性能更好,稳定性更好的酰化壳聚糖交联微球。并研究了酰化壳聚糖交联微球对Cu~(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酰化壳聚糖交联微球对铜离子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的最佳条件是:微球对铜离子吸附时间为60 min、pH值为6.0。在吸附过程中,ΔG~θ值在13.58~11.28 kJ·mol~(-1)之间,ΔH~θ=11.61 kJ·mol~(-1),ΔS=76.82 J·K~(-1)·mol~(-1),表明酰化壳聚糖微球吸附水中Cu~(2+)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熵过程。  相似文献   

12.
探讨以锯木屑、稻草为原料制备纤维素,通过有机合成方法,分别用乙二胺和氯乙酸与纤维素接枝共聚,制成含氮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并用其通过柱交换对水中的Cd~(2+)、Hg~(2+)、Pb~(2+)、As~(3+)、Mn~(2+)、Ni~(2+)、Cr~(6+)、Cu~(2+)等重金属离子分别进行了去除实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去除效果。用饱和食盐水或稀氨水可洗脱再生、反复使用,成为一种高效化学净水剂。  相似文献   

13.
以盐酸甜菜碱(Betaine·HCl)、乙二醇(EG)和六水合硫酸镍(NiSO_4·6H_2O)制备的Betaine·HCl-6EG-nNiSO_4·6H_2O低共熔离子液体为电解液,在碳钢(CS)基体上电沉积出平整致密的金属镍镀层.采用旋转黏度计和电导率仪分别测定了其黏度和电导率.在测试条件下,其黏度为3.918~55.19 m Pa·s,电导率为1.109~0.199 S/m.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Betaine·HCl-6EG-nNiSO_4·6H_2O(n=0.071)低共熔离子液体中Ni~(2+)在CS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可以描述为Ni~(2+)→Ni~0,其起始还原电位为-0.56 V.对CS基体上的沉积层进行XRD和EDAS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镀层为具有面心立方晶型结构的金属镍.SEM结果表明得到的镍镀层晶粒细小致密且均匀.镀层截面组织金相照片和线性扫描能谱图表明沿CS基体各处均得到厚度分布均匀且与基体结合良好的镍镀层,其厚度约为11μm.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包装薄膜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壳聚糖(CS)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溶液共混,制得可降解包装薄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共混膜进行结构表征,分析二者共混后的相容性。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分析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共混膜中HPMC的体积分数为40%时共混膜的拉伸强度基本不变,断裂伸长率比纯CS膜提高了约3倍;共混膜中HPMC体积分数≥40%时,HPMC对CS膜起到了增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生物培养的方式制备了细菌纤维素(BC),并对其进行偕胺肟化改性制成了偕胺肟化细菌纤维素(AOBC)纳米纤维膜。对纳米纤维膜的表观形态和热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利用Cu~(2+)和Zn~(2+)溶液对纳米纤维膜的金属离子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AOBC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且具有优异的离子吸附性能。AOBC纳米纤维膜对于Cu~(2+)和Zn~(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1.20mg/g和108.09mg/g。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海绵的性能,在聚乙烯醇与甲醛的缩醛化反应过程中加入壳聚糖,并使其与其他原料反应制备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海绵. 分别改变配方中发泡剂和壳聚糖的含量,合成了一系列组分不同的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海绵,研究了发泡剂含量和壳聚糖含量对复合海绵结构、吸水能力和膨胀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海绵的结构与微观形貌进行表征,测试了改性海绵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免疫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选用曲拉通X-405作为发泡剂,当壳聚糖含量为聚乙烯醇质量的10%时,所制备的复合海绵效果最佳,复合海绵具有明显的蜂窝状多孔结构,其吸水率可达到858%. 抗菌实验证明,与纯的聚乙烯醇海绵相比,复合海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开展了明胶-壳聚糖共混材料的酪氨酸酶修饰研究,该材料是一种全部由天然高分子构建及修饰的生物材料,即采用蛋白质与生物多糖作为本体材料,采用生物酶作为修饰剂。流变性能测试和凝胶形成实验表明,酪氨酸酶能够催化明胶与壳聚糖进行反应,并使明胶与壳聚糖共混溶液形成凝胶;拉伸测试结果显示,经过酪氨酸酶修饰的明胶-壳聚糖生物材料的拉伸强度比未修饰材料提高了50.22%。此外,与纯明胶材料相比,该生物材料显示出了更好的细菌抑制作用,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提高了40.56%和31.13%。  相似文献   

18.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CS/PVP质量比分别为0/100、10/90、20/80、30/70、40/60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仪对纳米纤维膜进行表征,利用电子强力机对纤维膜断裂强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S/PVP质量比从0/100变化到30/70时,纤维形态良好,平均直径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质量比达到40/60时,纤维中有大量珠串,均匀性变差.FT-IR和XRD图谱表明,复合纳米纤维膜中CS与PVP存在相互作用,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断裂强度随着CS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壳聚糖含量达到40%时,其断裂强度为19.87MPa.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膜材的力学性能,通过对涤纶基材进行表面改性和对涂层浆添加剂的筛选,研究了涤纶基材的表面处理剂处理和PVC涂层浆中添加剂对膜材拉伸强度、剥离强度、撕破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表面处理剂质量分数为2.5%时,可以明显提高PVC膜材的拉伸强力性能;在涂层浆中加入1.0 g氯化聚乙烯可提高膜材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20.
以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粘胶纤维为原料,采用非织造干法针刺工艺制备填充料。利用正交试验对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粘胶纤维填充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其中三因素为纤维配比、针刺密度、针刺深度,针刺毡厚度、透气性、拉伸强力、保温率、耐水洗性能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制备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粘胶纤维填充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粘胶纤维为70∶30,针刺密度为50刺/cm~2,针刺深度为7.5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