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植成一物     
<正>有一群台湾手艺人和各种植物朝夕相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热情将那些美丽的植物打造成日用器物,而这,就是他们与自然相处的方式。"植物PLANT AN OBJECT"展由台湾设计师范承宗策划,汇集了11位手艺人的作品,将使用天然材料制作的器物一一展示。展厅内,半透明的黑布垂挂在展柜四周,隔绝了中庭周遭的干扰,展柜高高低低,让看展的人不由自主地随之移动。一把木椅、几把木勺、几方天然染的梭织  相似文献   

2.
<正>竹的自然属性受人们的偏爱,并用来寄寓高尚的情感。竹,中空有节、坚韧常青,外形潇洒飘逸,常常被人们喻为坚贞操守、有气节的象征,千百年来为我国文人醉心相向。在流传至今的咏竹、画竹的历史传说中,不乏著名的例子:文与可、苏东坡二人是最早将竹子入画的人,苏东坡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而"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更是一生喜竹爱竹、痴竹迷竹,指竹作诗、写竹入画、咏竹言志、画竹  相似文献   

3.
结合传统竹文化元素,运用传统工艺,在设计过程中展开横向发散思维路径进行创新拓进,以塑造"雅竹壶"飘逸的韵律,清雅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世人影响深远,比如,"四君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题材之一。古人以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用以比喻君子高尚的品德。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旷世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世外隐士。他们都没有媚世之态、遗世而独立,四君子成为中国文人高洁人格的象征,也是咏物诗文字画常见的题材,明代文人黄凤池便辑有《梅竹兰菊四谱》,并  相似文献   

5.
竹随境迁     
文化的诞生和繁衍,与生活和时间密不可分。台湾的竹文化也不例外,在历史的洗礼下,经历民用期、产业盛世和文创时代,在小岛上随遇而安。竹,对台湾民众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生长周期快加上良好的可塑性,让竹制品在日用品市场一度占据重要的地位。在经历了大陆竹工业带来的冲击后,台湾的竹文化依靠顽强的生命力,坚持前行,借着本土文创潮流的东风向艺术领域完美转型。竹随境迁,如今的台湾竹工艺摆脱了传统的枷锁,与时尚紧密结合,冲入欧美各大展会,让人在惊艳之余,暗自感慨来自东方独有的竹韵魅力。  相似文献   

6.
正宜兴,自古就有"竹的海洋"的美誉。在竹岭上,从山顶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层层叠叠的青翠,微风吹过,绿浪起伏,景色秀丽壮观。漫步竹林,婆娑舞动的翠竹,生机盎然的景观,叫人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偏爱竹,留下无数诗文画作,自己也把这一腔情意用紫砂壶来展示出来。在创作作品时,常常选择以"竹"为题材。身处江南陶都,竹的身影随处可见,青翠挺拔,姿态出众。自己也有着文人雅士的"竹子情结",对于飘逸  相似文献   

7.
<正>竹和鼎本是风马牛不及的两样东西,但是陶艺大师郑舒文却将它们结合在一起,为观众带来一场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盛宴。三足鼎立,是人们常用的一个成语。不过,如果走进陶艺大师郑舒文的工作室,看到他以竹和鼎为素材创作的陶艺作品后,这个成语恐怕就要被改成"三竹鼎立"了。三条粗壮的"竹腿"上立着一个个或圆或方的大鼎,有的鼎外长满了娇嫩的竹芽,看起来像一个扎手的菠萝;有的鼎上长着两根相连的竹子,与女士们的手提包十分相似……这天马行空的造型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原  相似文献   

8.
<正>创作一件作品,首要的是立意新颖,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清代的制壶名家杨凤年精于塑器制作,其代表作有"梅段壶"、"竹段壶"等,将梅、竹的形象塑在壶上,其精到的贴塑技艺,简约传神的艺术手法,把自然界的梅竹塑成了立体的画面,栩栩如生,使紫砂壶平添了一股清新之气,可赏可玩,使人爱不释手。由于对梅、竹的偏爱,在创作设计"寒香竹韵茶具"时,笔者有意地把梅和竹塑在一把壶上(见图1),  相似文献   

9.
江南宜兴,不仅人文荟萃,而且自然资源丰富,素有"竹的海洋"之称.历代的紫砂大师都曾以竹为题,留下他们珍贵的存世作品,或飘逸、或简洁、或挺拔,令人难忘.如明代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壶",材质为紫砂泥,呈米黄色,砂质隐现,造型以年久风干的竹柴组成,刻划精细入微.整体于平实中见优雅,器型象真而悦目,这是陈仲美的佳作之一.清代蒋万泉制作、陈曼生铭文的"竹节壶",邵大亨的"八卦束竹壶",陈凤年的"竹段壶",范恩章的"高竹鼓壶",近代冯桂林的"五竹壶"、"四方竹段壶",吴云根的"竹段壶"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至于现代,以竹为题材的名家大师作品更是玲琅满目、枚不胜举.  相似文献   

10.
陈燕 《江苏陶瓷》2014,(1):73-73,75
通过对"缘竹壶"形态、意蕴、综合三方面的审美探讨,论证竹的元素与壶的造型一旦完美结合,清新自然的外在形态会让人赏心悦目。壶缘于竹,人缘于壶;竹生壶上,情系心中。随着人们的审美习惯,还能品味到蕴涵其间的传统文化气息和艺术美感,让性灵得以陶冶。  相似文献   

11.
<正>"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请看尺幅潇潇竹,满耳丁冬万玉空。"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在他所作的《风竹图》上的题款。在《风竹图》中,竹的两枝主竿位于左侧,一竿劲挺直上,直至纸外;另一竿向左方斜出,也冲出纸外,体现出竹的劲节挺直的精神,用浓墨画细枝及竹叶,竹叶用秃笔  相似文献   

12.
蒋芳仙 《山东陶瓷》2020,43(1):47-47
在紫砂壶的创作中有很多用竹作为形象装饰的作品,这些创作有些是基于竹的外形,有些是基于竹的想象,还有的是基于历史文化所赋予竹的内涵,它是以"简"为核心的紫砂的表达,"三脚乳竹"就是基于紫砂本身的特性,让"竹"这一题材回归,在物质形象上描绘紫砂的润,在意念装饰上凸出"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梅兰竹菊之所以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是因为它们都具有高洁坚贞之品格、飘逸清雅之姿态,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以往的梅、兰、竹、菊画,大多是传统的表现手法。画家们各有各的审美取向,展现出来的也都是自己认为最美的形态特征,可终归还是大同小异没有多少突破。  相似文献   

14.
非典型茶器     
<正>"文化+"的产业跨界融合是手工艺发展的新取向,弘益手造积极推进茶器与生活、艺术、设计融合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建立起多元多层产业体系。在这个最好的时代,大部分人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人们消费财富,也开始消费美学品位与传统精神。而被国人狂热追逐的"奢侈品"正是因为拥有卓越的手造技艺与工坊精神而成其不凡。弘益手造认为,作为失落的传统,我们需要从中国制造的大潮中,重新审思"中国手造"的价值。于是弘益手造发起了"华夏手造一百"计划,拟用三年时间,在中国两岸三地寻找100位陶瓷、竹  相似文献   

15.
鼻梁上的竹     
竹的利用再造,除了编,还有造。韦政就用这样的方式,造出抢眼的竹眼镜。在韦政的工作室里,各种材质的眼镜琳琅满目,但竹质眼镜尤其有范儿。韦政研究和应用竹子制作眼镜已经有15年时间了,在2008年他创立了个人品牌——韦政设计。他不仅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制作竹质眼镜,还把技术带到北京、香港等地,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用竹子做原材料不单是因为它环保的特性,还因为它坚韧、耐用和轻巧,而且纹理独特。这么好的材料虽然早已被应用于家具制作,但眼镜制作倒是空白。"竹子虽是易得的材料,但工艺却是难得的精细。全竹材质的眼  相似文献   

16.
金全大 《江苏陶瓷》2021,54(4):49-50
宜兴紫砂花塑器的创作素材,大多取源于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形态,这些自然生物千姿百态、形象生动,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与丽质天成的美感.自然界中的松、竹、梅作为"岁寒三友",具有坚贞不屈、正气凛然的品德,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是君子气质与精神的突出代表."三友逸放提梁壶"意出自然、妙夺造化,其外观形态清雅飘逸,蕴涵其中的君子之气逸放,是以壶艺形式对松、竹、梅之形态与寓意其中君子品格进行的又一次生动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正暑假怎么玩?上辅导班,写作业?其实暑假还有新玩法一一买材料包玩手工!在家上一堂传统文化手工课,体会手作乐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第1课竹艺课平衡的竹蜻蜓自古以来,竹就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早在商朝,人们便用竹制造书简和编竹器;而在晋朝,古人开始用竹造纸,到了今天,我们更是把竹的用途发挥到了极致。这款竹蜻蜓,结合了竹和物理上的杠杆原理,让小孩子在玩耍时也能体验到平衡的奥秘。  相似文献   

18.
竹文化是中国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从竹的形貌中获得启发,从而将其看作是品格高尚的君子化身,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精神。因此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必然少不了竹的身影。本文所选择的是一件以降坡泥烧制而成的紫砂壶艺术品,其名为"韵竹",是在传统竹段壶、竹节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我们将从泥料、造型、装饰及文化等方面细致分析来感受它的艺术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莹 《江苏陶瓷》2013,46(4):31-32
在传统的紫砂造型宝库中,蕴藏着丰富多彩、各类完美的器型,它们汇集着历代艺人的创作智慧,经过数百年来人类社会在文化艺术上的进步,很多器型不断地得到反复提炼修改,日臻完善,虽古犹新,供我们在借鉴中汲取营养。其中花货中的竹形壶形制多样、千姿百态、各有所长。宜兴紫砂在明代出现了圆形的竹形壶,其代表作为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壶"。其造型是仿自然界的一束竹柴,刻划精细入微、神态毕肖。清代的圆形竹壶有陈荫千的"双竹提梁壶"、  相似文献   

20.
《竹鼎壶》是用捏壶技艺制成的新品佳作。"竹"是紫砂艺术的传统的题材,以竹入壶,以竹饰壶在紫砂壶的历史上屡屡可见。整壶,壶型如鼓,饱满莹润,壶身高圆,精工细作,型正,稳重,性价比高,全手工制作,壶把和流有竹子的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