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冷水机组的合理配置与否关系到整个空调系统的初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冷水机组运行的高效性,备用性及运行时间的均衡性是冷水机组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与建筑全年负荷变化规律密切相关,本文由能耗监测数据得到深圳市酒店建筑全年负荷分布规律,为深圳市酒店建筑冷水机组配置提供数据依据,并举例分析冷水机组合理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上海某建筑,利用TRNSYS动态仿真软件对该建筑冷负荷进行逐时仿真计算,并利用仿真结果对系统原有冰蓄冷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提出了优化控制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进而对比分析了不同月份下优化控制策略与冷机优先控制策略的运行费用,验证了优化控制可以发挥现有系统的潜能,更有效地降低高峰负荷用电量。  相似文献   

3.
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的全流程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是污水处理工艺稳定运行的保障,必须适应进水负荷和生物反应的过程动态特征.分析了污水处理厂常见构筑物的运行特点和单元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进水负荷动态变化的全流程控制策略,并讨论了全流程自控系统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带蓄冷装置的区域供冷系统,基于时间序列对负荷进行预测.以制冷机组日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能源站优化控制模型,分析了50%、75%、100%设计冷负荷条件下的优化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先进的控制系统是保证区域供暖系统精准管控和节能运行的关键。因此针对能源管控中心和各换热站及其二次侧输配管网建立智慧供热系统,实现区域供暖系统的智慧和低碳运行。该系统首先在软件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各换热站及其二次侧输配管网的主要调节设备进行基于负荷预测的分布式优化提前联动控制策略设计研究;然后在硬件层对现场设备的监控和分布式控制架构进行设计;最后在网络层基于无源光网络技术完成数据传输方案的设计,将软件层控制策略与硬件层监控设备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在实际工程中对该智慧供热系统的运行进行调试,能够满足运维人员对系统运行的智慧化需求和末端用户的热舒适需求,实现区域供暖系统的节能低碳运行。  相似文献   

6.
冰蓄冷空调系统是电力系统削峰填谷的主要方法,能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其关键问题是冰蓄冷系统如何最优化实现用户最大利益,通过使用最优化控制策略和高效、可靠的控制系统,确保冰蓄冷空调系统低能耗基础上成本最低.文章所提出的基于动态规划的优化控制过程的方法可以帮助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人员提供理论基础和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等的变流量运行性能特点和空调末端水力平衡控制,提出了集中空调水系统全年高效变流量运行的控制策略。指出空调末端可通过动态压差+比例积分电动一体平衡阀控制、电动两通阀温差控制和基于数据分析的等比例两通阀精准控制实现变水量、节能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等的变流量运行性能特点和空调末端水力平衡控制,提出了集中空调水系统全年高效变流量运行的控制策略。指出空调末端可通过动态压差+比例积分电动一体平衡阀控制、电动两通阀温差控制和基于数据分析的等比例两通阀精准控制实现变水量、节能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集中式控制架构在暖通空调方面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分散控制结构的分布式多目标差分进化改进的粒子群(D-MOPSODE,Decentralized 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mproved by Differential Evolution)优化算法,以冰蓄冷空调系统能耗、运行费用和能耗损失为目标,求解冷机逐时部分负荷率和冰槽供冷比例。提高冷机运行效率科学规划蓄冰量和冷机-冰槽负荷分配,达到冰蓄冷空调系统经济节能的运行效益。西安某大型商场为实验环境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D-MOPSODE算法是1种高效的分布式优化算法,在冰蓄冷空调系统负荷分配问题的求解中能够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相比于传统控制策略和PSO算法,D-MOPSODE算法具有收敛性好,稳定性高,鲁棒性强、求解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新疆某油田油气处理站主要处理原油、天然气,具有常年稳定的电负荷、热负荷。提出采用传统供能系统(热电分供,电负荷由电网承担,热负荷由燃气蒸汽锅炉承担)或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热电联供,以电定热,电负荷由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承担,热负荷由余热蒸汽锅炉、燃气蒸汽锅炉承担)为油气处理站供能。对传统供能系统、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的主要设备进行选型,比较两种供能系统的造价、年运行成本。将分布式供能系统年运行成本节省率作为敏感性分析指标,将气电价格比作为敏感性因素,在电价一定的前提下计算分布式供能系统能够承担的天然气价格。受建设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影响,传统供能系统的造价比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增加了77. 57%。得益于廉价充足的气源以及能源的梯级利用,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年运行成本比传统供能系统下降了32. 55%。当电价为0. 40元/(kW·h)时,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可承受的最高天然气价格为2. 075元/m~3,目前天然气价格为0. 99元/m~3,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科学合理地设置光伏新能源系统,在新建项目前期设计阶段,探讨通过建立负荷动态曲线、光伏发电系统动态曲线,再对两种曲线做匹配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分布式光伏综合成本分析,以判断成本影响因素及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合理安装容量范围;在分时电价的大背景下,定性分析储能系统融入之后的综合成本,以此得出最经济合理的分布式光伏新能源系统和储能系统的容量、系统构架。  相似文献   

12.
运用能量和质量守恒定律创建集中供暖系统理想动态数学模型,并根据经验校核得到实际动态模型。通过动态模型的开环实验获取系统特性,用于系统仿真。选择了4种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对系统参数响应和能耗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当量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联合补偿的控制策略可获得节热20%和节电50%的经济效益,为系统设计、运行和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对建筑进行冷热负荷计算时,传统的负荷计算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建筑冷热负荷的逐时变化情况。冷、热负荷的逐时数据影响着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设计原则的选择、方案的配置及相应的运行策略。为研究社区分布式联供系统的最佳设备容量,在分析建筑动态负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系统的成本节约、节能和环保性,确定了基于年度总成本节约率一次能源节能率和二氧化碳减排率三个评价指标的多目标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量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电力系统负荷侧的动态特性产生显著变化,尤其是配电网发生故障时,光伏的有功和无功响应对配网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对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网系统的暂态特性进行建模分析。基于光伏并网系统传统结构及控制方式,提出分别适用于低电压和高电压故障下,有功与无功解耦的逆变器保护控制策略,并对模型的高低电压穿越能力进行仿真,并基于逆变器实际电压穿越检测报告进行检验,验证了该光伏并网系统模型具备规定的故障穿越能力。由北京地区某光伏电站实际配网结构、设备参数和光伏控制参数,将传统综合负荷与光伏并网模型并联,建立考虑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磁暂态模型,并等值至110 kV侧,仿真分析了辐照度变化时光伏出力和系统潮流,同时,在配网侧发生三相电压跌落和升高故障条件下,对光伏动态响应和配网各母线潮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反映动静负荷及光伏系统在稳定运行和高低电压故障条件下对配电网的影响,光伏在进行高低穿控制后能够对电网无功进行有效调节,同时在容量范围内提供有功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前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由使用性质及变化规律都不同的供暖热负荷和非供暖热负荷组成。与单一热负荷的供热系统相比其运行调节就相对地复杂。如果以供暖热负荷为主要负荷、以冬季室外温度t_w为调节的基本变量,在热源进行集中调节,由于非供暖热负荷的存在难以保证全系统不出现水力工况与热力工况的失调现象。实践证明热源的集中调节与热力站的分散调节同时进行的质量综合调节是理想的运行调节方式。因此热力站的调节在全系统的运行调节  相似文献   

16.
冷却水泵变流量运行需考虑空调负荷分布与室外湿球温度分布的影响。通过综合考虑冷却水变流量运行对冷却水泵和冷水机组能耗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控制策略下冷却水系统的节能效果,提出了直接利用室外湿球温度控制冷却水系统定变流量运行的控制策略,并给出相应的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17.
供热体制改革促进了供热系统现代技术的应用,本文针对供热分户计量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集中供热系统总量控制策略和实施方案,实现节能应该从源开始,设备匹配是关键,过程控制热负荷是依据,供热量是保证。适时优化控制、量化管理、提升能效对提高系统运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并提供供热系统量化管理总量控制应用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江水源集中供冷供热控制系统采用基于负荷预测优化控制的控制策略,通过对取水站、能源站、供冷供热管网及末端区域用户供冷系统的分析,提出了集中供冷供热控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分布式驱动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对转向时两驱动轮的差速控制进行了研究,基于数字PID算法设计了满足阿克曼转向原理的差速控制策略。基于Matlab/Simulink和RecurDyn软件构建了分布式驱动电动车辆联合仿真平台,通过连续转弯工况的仿真分析,验证了车辆连续转向时差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江水源集中供冷供热控制系统采用基于负荷预测优化控制的智能化控制策略,通过对取水站、能源站、供冷供热管网及末端区域用户供冷系统的分析,提出了集中供冷供热控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